父母離婚 子女日後也容易離婚
大洋新聞 時間: 2016-02-29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伍君儀
父母離婚之後,本來完整的家庭拼圖變得殘缺。(Getty Images供圖) |
●研究發現父母離婚的高中生退學率比其他學生高一倍,升讀大學的機會較低 ●父母離婚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婚前同居、未婚先孕等問題,也更容易離婚
現代社會的離婚率攀升,離婚不但令夫妻雙方付出沉重代價,還連累子女。在父母離婚前後,孩子感受到兩位至親竟然勢同水火,難免很受傷,研究發現他們日後學習成績較差,酗酒吸毒等不良行為較多,愛情婚姻問題重重,特別是容易「有樣學樣」,動輒也鬧離婚。心理專家指出,離婚的父母要慎重地向孩子交代,維持親情和提供安全感,發現孩子出問題要摒棄各種不良心理,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
案例:他在父母離婚後染上毒癮
家住重慶渝中區的男子柳小松(化名)曾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父母都是國企職工。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全班前3名。高二那年,父母突然告訴他要離婚,他苦苦勸說仍無法挽回。法院將他判給了父親,但他卻選擇和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在離婚後患上抑鬱症,終日借酒消愁,不久死於肝癌。他認為:「如果他們不離婚,媽媽不會鬱鬱寡歡。」
母親去世後,柳小松痛苦不堪,無心向學,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開始與一些社會人員交往,經常玩通宵,不久開始吸服海洛因,徹底中斷學業。為此,父親經常打罵他,說他沒出息、丟人,「你怎麼不和你媽一起死了算了!」他怨恨父親導致家庭破裂,就用吸毒來「報復」,經常通過撒謊等方式向父親要錢買毒品,18年間竟然吸掉了100多萬元。2009年和2014年,他兩度被警方抓獲,被送到戒毒所戒毒各兩年。
夾在父母中間的孩子很受傷
在鬧離婚的時候,很多為人父母者沒有充分考慮子女受到的影響,把孩子置於彼此的矛盾之中:
吵架後互不理睬,讓孩子當「傳聲筒」,盤問孩子對方在幹什麼;
給孩子洗腦,說對方不愛他(她)了;
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對方;
限制甚至切斷孩子與對方的聯繫;
在法庭上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試圖讓自己的新伴侶取代對方,例如讓孩子稱呼新伴侶「爸爸」、「媽媽」。
孩子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前就感知到父母不對勁了,經常不是「熱戰」就是「冷戰」。目睹父母不和,他們會感到害怕、憤怒,出現行為異常,如離家出走、酗酒吸毒等,其間受到的傷害不亞於父母離婚之後。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汪正安表示,如果父母關係和諧恩愛,沒有嚴重的衝突,離婚對孩子打擊比較大,因為孩子沒有心理準備,還能從家庭中享受溫暖,難以接受家庭突變;如果父母爭吵不斷,令孩子不勝其煩,離婚反而是解脫。離婚後的父母如果能夠顧全大局,相互妥協,親情不打折扣,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小;如果父母雙方耿耿於懷,相互詆毀,甚至以孩子作為砝碼攻擊對方,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將長時間受到干擾。
父母離婚的子女學業和婚姻問題多
大量研究證據顯示,父母離婚會打擊子女的心理健康,導致他們「唔開心」,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生活滿意度下降。瑞典的研究發現,父母離婚後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頭痛、胃痛、緊張、悲傷等。父母衝突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例如這些孩子的閱讀能力較弱。有研究發現,父母離婚的高中生退學率比其他學生高一倍,升讀大學的機會也較低。離婚後,單親家庭容易遇到經濟問題,直接影響孩子的受教育質量,進而導致日後社會經濟地位也相對較低。
學齡前兒童從小依戀父母,容易覺得自己是父母衝突的原因,為此感到內疚。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皮克博士認為,父母離婚可令這些孩子更加依戀,減慢心理成熟的過程。對於青少年期的孩子來說,對父母的依戀正逐步減輕,父母離婚雖然令他們很受傷,但他們很快會恢復和適應,變得獨立、成熟,表現為喜歡自己拿主意,敢於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敢於說「不」,對父母不再那麼聽話。父母離婚意味著父母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孩子和家庭的利益之上,令孩子和父母日漸疏遠,越來越靠自己。如果父母再婚,青少年子女還要面對後爹後媽,靠自己的傾向會進一步加強。
父母離婚的孩子往往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長大後容易出現婚前同居、未婚先孕等問題,也更容易離婚。很多人維持著短期同居的關係,通常在談婚論嫁之前就分手了。其中,女孩對父母離婚似乎很快適應,但日後容易在感情生活中出現焦慮情緒,特別是從小離開父親生活的女兒以後遇到婚姻問題時,很容易出現憤怒情緒。皮克分析稱,父母離婚的孩子在面臨自己的感情問題時,會變得不投入,因為他們親眼見到父母的「山盟海誓」崩掉了,承諾過的愛情到頭來經不起考驗,就不相信愛情能夠永恆。他們學會了父母的應對模式,在自己的戀愛婚姻中一旦遇到不順就容易放棄,而不是堅持努力解決問題。他們逃避衝突,是為了避免自己被對方拋棄。
離婚父母怎樣答孩子問?
父母離婚,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爸爸要離開我們?」「爸爸,為什麼你恨媽媽?」「你們還愛我嗎?」「你們分開是因為我不好嗎?」
對於離婚的父母來說,孩子的問題就像刀子一樣尖銳,不知該怎麼回答。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蘇珊娜·蓋布博士表示,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建議謹慎回答,讓孩子放心,可參考以下原則:
●父母一起回答,以示離婚之後彼此還會相互溝通,共同負起養育的責任。
●簡單而直接地告知離婚的事實,不需要講太多複雜的細節。
●解釋為什麼離婚,強調這讓父母終止「戰爭」,走向「和平」,對整個家庭而言有積極的一面。
●保證離婚之後,很多事情是不變的,最重要的是父母永遠是父母,永遠愛孩子。
●鼓勵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耐心傾聽並安撫,讓他們明白面對家庭變化,有情緒是正常的。
●用實際行動說話,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玩、一起看書等,保持過去的生活常規,說明你是可以依靠的,不會離開,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單親孩子「學壞」怎麼辦?
離婚後單親家庭的孩子存在著違反社會規則的風險,容易出現偷竊、亂性、吸毒等不良行為。汪正安分析稱,作為監護人的一方父母有一定責任,他們可能有著三種不良心理:
補償心理,認為沒有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感到愧疚就一再容忍孩子的不良行為;
憤怒心理,將孩子的問題歸為另一方父母的責任,通過放縱孩子報復對方;
獲益心理,以孩子出現問題為由接近另一方父母,以此得到情感或金錢的收穫。
面對孩子的問題,汪正安建議離婚的父母要克服上述不良心理,及時發現並處理,暗示自己這是一個完整的家庭,而有家庭的地方自然就會有教育孩子的問題,自己要承擔起責任。
推薦閱讀:
※八字十神全詳解---論「女性子女」的吉凶旺衰
※成年子女對未履行撫養義務的父母要求支付撫養費的問題。
※二、子女
※八字十神全詳解---論「丈夫」、「男性子女」的吉凶旺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