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古人的高情
06-10
唐朝的時候,動不動就貶官。貶到嶺南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人:劉禹錫、柳宗元,還有韓愈。
官員被貶,對於本人肯定不是好事。但是對於嶺南荒蠻之地,未必不是幸事。
1劉禹錫(772 - 842),字夢得,詩文俱佳,與柳宗元並稱「劉柳」,並與白居易並稱「劉白」。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領導人物,並稱「韓柳」。永貞元年(805),劉禹錫 34歲,被貶為連州刺史,更於途中被加貶為朗州司馬。永貞元年(805),柳宗元 33歲,被貶為邵州刺史,更於途中被加貶為永州司馬。元和十年(815),劉禹錫 44 歲,被貶為連州刺史,四年後回朝,後仕途雖有波折終歸平順,終年 71 歲。元和十年(815),柳宗元 43歲,被貶為柳州刺史,四年後獲赦,詔書未抵即病逝於柳州,終年 47 歲。2《柳子厚墓志銘》,據說是子厚囑託夢得去找退之幫忙,而退之正於自潮州被召回的途中,爽快答應了此事。墓志銘總有循例的格式,略去前言後語,我喜歡的是中間這幾段: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 中國文人傳統,向來有「窮則獨善其身」的說法。子厚「自肆于山水間」,留下了山水遊記名篇《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佣,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子厚為官一方,移風易俗,改革了奴婢買賣的陋習;更「口講指畫為文詞者」,令其「法度可觀」。其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這一節講的是「義氣」。退之與子厚,政見非同;「義氣」二字,卻相通,猶見可貴。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籍,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也。使子厚在台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復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文章千古」與「將相一時」,孰得孰失?——這是一個好問題。如熊掌與魚,永遠無解,永遠有解。 3子厚逝,「劉為柳送葬,養柳六歲子如己出」,這份情懷,讓人溫暖。劉禹錫的詩,我最喜歡那種昂然有力的豪氣。還有一點是一定要身體好活得夠長,才能終至達觀,對吧?五首先後有序:一是初貶朗州任上,二是召回時的惹禍詩,三是自連州再召回京後作,四和五是又七年後了。《秋詞(其一)》(於朗州司馬任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花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再游玄都觀》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盡凈菜花開。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4韓愈(768 - 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元和十四年(819),韓愈 51 歲,被貶為潮州刑史。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詩句。韓愈往潮州的八個月中,驅逐鱷魚為民除害,解放奴婢禁人口買賣,修水利排澇灌溉,興教辦學開千年文脈。潮州現在有山名韓山,有江名韓江,有路叫昌黎路,有校名昌黎學校,有一條古巷滿立狀元牌坊。趙朴初《訪韓文公祠口占》這麼說:「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5唐朝就是這麼生猛,政見有異仍惺惺相惜,貶謫之後仍奮發有為。史說三人各開嶺南文脈,實非虛言。劉禹錫主政連州四年有半,興農、重教、和蠻,頗有政聲。而後連州始得首名進士劉景,其子劉瞻為唐宰相。但是,讓我看重的卻不是那些政績、人脈與文脈,甚至不是那些詩文,而是詩文背後那種古人的高情吧 ~推薦閱讀:
※古人石雋
※尚易君解讀古人有關印星的論述
※效法古人「植芭蕉以揮毫」,心追北碑擅行楷,書作平和渾厚
※古人云;天有三奇,地有六儀古人云;天有三奇 – 手機愛問
※[轉載]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