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海外置業,全世界愛恨交加|海外置業|中國人|房價
作者:周浩
來源:冰川思想庫
中國人在海外瘋狂置業,成為中國經濟影響全球走勢的又一個典型案例。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組數字,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和羅森諮詢公司 (Rosen Consulting Group)的研究顯示,在2010-2015年間,不包括機構和信託在內,中國人在美國購買房產的支出高達1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70億元)。具體來看,購買商業房產的金額為170億美元,購買住宅的金額高達930億美元。這些資金流向最為集中的地區,包括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邁阿密以及拉斯維加斯。
換言之,中國買家在過去的5年內,在美國的大城市置業超過千億美元,由於沒有相關的歷史數據,我們很難量化中國買家在美國置業的增速,但毋庸置疑,我們的確在身邊看到越來越多的海外置業者。
而根據這兩家研究機構的預測,未來5年,中國人在美國的置業規模將超過2100億美元,規模是過去5年的兩倍。
我們不得不說,中國人的買房眼光是獨到的。下面一張圖是美國主要城市的房價中位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在2010-2011年左右見底,在隨後的幾年中逐步回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在過去5年中的買房的中國人,無疑都享受了財富的增值。
同樣的一張圖也可以告訴我們,為什麼中國買家青睞美國房地產市場?這張圖顯示,美國主要城市的房價中位數為21.7萬美元,摺合人民幣不到150萬元。以這樣的價格在美國買套房,對於生活在中國主要城市的買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價格本身也顯得「十分合理」。
當然,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和羅森諮詢公司 (Rosen Consulting Group)則給出了一個新的價格區間:在上述提到的紐約等大城市,中國買家去年在美國平均為每套房產支出83.2萬美元,遠高於外國買家49.94萬美元的總體平均支出水平。
所以大致來說,在美國的大城市買套房不超過500萬人民幣,而到了中等規模城市,則不超過150萬人民幣,這對於天生對房地產有好感的中國買家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筆划算的投資。更別提中國人信奉的房產所附加的土地、教育以及移民等價值。
當然,不僅是美國,中國人的支票本也揮舞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等國家。
這帶來了一些問題,第一,外國人不理解中國人為什麼如此看重房地產,並在他們認為「泡沫」的水平上仍然持續進場,這讓很多人擔憂泡沫一旦破裂帶來的後續問題;第二,由於中國買家推升了全球主要城市的房價,很多國家都開始採取限制性的舉措。近期澳大利亞的主要銀行紛紛收緊海外買家的貸款,就是一個最新的案例。
於是,在外國人的眼中,形成了一個頗有意思的景象:中國人推升房價,如果房價不斷上升,那麼會帶來財富的分配不平等,而如果房價大幅度下跌,則會對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讓人「又愛又恨」的中國人,可能是中國崛起後的又一個新形象。
將這樣的狀況引申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不僅是中國的個人投資者,中國的企業在全球市場也扮演著這樣一種角色——中國人是野蠻人、是攪局者,但有時候,也是救世主……
對於中國經濟的疑問也是如此,中國是一個怎樣的經濟體,為什麼這樣的經濟體能如此「不均衡」地持續發展,為什麼中國的富人和窮人都很多,中國的中產階級是不是真的會改變世界?
僅只是2014年的數據。
其實,這些問題連中國人自己也回答不了。但用腳投票的中國人卻給出了幾個維度。第一,中國人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地產,不太喜歡爾虞我詐的金融市場;第二,中國人買房,沒有考慮過太多的短期投資,很多人甚至沒考慮過賣房;第三,具有家庭觀念的中國人,真的是希望買了房子給孩子們上學的,他們希望孩子有更加廣闊的視野。
對於全球經濟來說,特立獨行的中國人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大量的資源被投入在效率最低的固定資產領域,而房地產行業本身真的很難稱得上有什麼技術含量,這似乎帶來了更加低效的經濟表現,而這樣的低效意味著利率需要被進一步降低,這又反過來會進一步刺激房地產市場。
另一個讓人有些沮喪的事實是,似乎只有房地產市場才能讓中國的中產階級們乖乖掏錢。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大量的海外置業則帶來了資本流出的問題,不管是否合法,大量的中國資金流向海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道理則很簡單:同樣的資金可以在紐約買到一套不錯的房子,在北京卻不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除非中國可以從出口端賺取更多的外匯,否則人民幣面臨著貶值的壓力。
所以把這一些總結一下,中國買家其實做了一個他們看來最為理性的選擇,但幾乎沒有人認為他們的選擇是理性的。
責任編輯:王彥飛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自研大飛機AG600首飛?
※法國吉美博物館的中國瓷器[130P]
※中國中醫藥報社數字報刊平台
※中國羅盤詳解-第四十層 天盤平分六十龍
※東歐「美女騙子」激增:已瞄準中國白領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