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時彼此的距離說明親密關係
親密距離指的是非常近的親密關係,比如戀人、夫妻等,從沒有距離到45厘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人可以允許關係密切的人進入親密接觸的距離之中。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於貼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識而隨和,可以不拘小節、無話不談。在異性之間,只限於夫妻和戀人之間。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屬於這個親密距離圈子內的人隨意闖入這一空間,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禮貌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也會自討沒趣。 根據以上這些距離的分類,我們不需要任何儀器,就可以推斷一些情況。特別是雙方之間的關係如何,往往只需要一兩眼就可以判斷出來。 有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里,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邊。試驗進行了80多人次。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空曠的閱覽室里,沒有幾個讀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著自己坐下。這就是心理學家入侵對方私人距離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允許甚至樂於其他人靠近自己,說明這個人在心理上與其他人的距離也比較近。當然,有些人善於偽裝,即使厭惡他人的靠近,也不會輕易地表現出來,但是,我們通過對方的一些動作可以看出來,比如轉身、腳步移動等細節,可以說明對方內心的好惡。 在戀人之間的擁抱、依偎和纏綿過程中,我們同樣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動作發現對方與自己的心理距離,當然前提是你不能意亂情迷。如果對方並沒有真正地將你放在心裡,在擁抱的時候對方會很快地將臉轉過去,避免面部的一些接觸。如果發現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始終無法靠近,要麼是雙方都刻意保持,要麼是一方做出積極努力,但另一方卻總是有意無意地遠離,那麼就可以判斷疏遠者的心理狀態為排斥或厭惡。 距離是一個很好的分析線索。比如,吃飯的時候,如果對方允許你的餐具與之接觸,那麼這個線索就足夠清晰了。因為如果對方還處在不滿的狀態下,會很介意餐具接觸,因為這種接觸其實是零距離的接觸,是十分親密的一種舉動。 通常在保持彼此的距離方面,人們都會有很高的自覺性。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和他人隔得遠遠的,會被認為冷漠;如果與人靠得太近,則可能會被對方誤會為騷擾之罪,也可能會被其他人定為「特殊小圈子」。這都不恰當,不利於自身人際關係的穩固與發展。所以,人們總是會注意自己與別人的距離。於是,內心的距離就會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對自己喜歡的人,則傾向於靠近;對於自己厭惡的人,則會下意識地避開。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反映出了心理的、社會的距離問題。 由於心理的、社會性的距離是人們物理距離的一個決定因素,人的內心是多變而微妙的,社會關係又是複雜而多樣的,故而,這些距離就較之外在的距離更難以把握。心理的、社會性距離的特點最明顯的體現就在於異性之間。儘管現在已經是新時代了,兩性的工作交流十分頻繁,但是男女之間的距離始終都存在著極為微妙的特點。
熱戀中的情人之間彼此的感情接受程度最大,因此他們之間的距離控制可以作為積極反應的最大值。戀人之間的關係升級,一般從拉手開始,而且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而言,第一次拉手那種緊張、激動、興奮的感覺久久不能忘記。進而,腿和腳的接觸是比手的接觸更高級的親密表現。如果戀人之間用腿腳進行輕微的接觸和摩擦,一般可以認為這已經升級到性慾萌動的表現了。親密關係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男女,是不可能在心理上接受這種行為的。 如果你不確定一男一女之間的關係是否親密,可以注意觀察他們之間是否有近距離的接觸。如果雙方都沒有對距離的靠近甚至身體接觸做出明顯反應,則說明二者之間是可以彼此接受的。當然,除非是接觸了敏感部位,比如腿、腳等,否則不能判定兩人之間存在情愛關係。 而在已經確定男女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親密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了一方主動地觸碰另外一方,比如扶一下手臂,或者後背等較親密的動作,被動方出現敏感的負面反應,多數情況是輕微的逃離,也有可能是僵在那裡不知所措,則說明主動方對被動方有非分之想,甚至可懷疑主動方有性騷擾或強迫性行為存在。 在紐約某公寓里發生了一起兇殺案,一名中年男子不幸被殺。FBI迅速趕到現場,對自稱夫婦的兩個目擊者進行訊問。二人所說的案情基本一致,並無不妥。但是FBI發現,二人表現的一些細節非常可疑。當男主人伸出手臂攬住女主人的腰時,女主人微微地側身,似乎要避開一樣。這個細節引起了FBI的特別關注。 經過細緻地分析,有探員認為這對夫婦有很大的問題。於是,FBI對二人進行了更加周密的調查,最終發現二人與這起兇案有很大的關係,而且二人並不是夫妻關係,相反那名女性與死者卻是夫妻關係。這一線索,讓兇案很快得到了偵破。 當一個人討厭一個異性時,別說不允許靠近或拉手,為了逃避對方,跑到異國他鄉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通過兩個人的物理距離以及一些細微的動作反應,可以看出彼此的心理距離,這將為警方找到真相、打破案件的突破口提供極為重要的線索。
推薦閱讀:
※為什麼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會互相嫌棄?
※戀愛中有哪些有趣卻不為人知的冷知識?
※5個讓親密關係永久保鮮的秘訣
※袁弘胡歌承認戀情是怎麼回事 兩人親密關係大揭密
※關係中的依戀 | 約翰·鮑爾比與依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