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觸即爆發,炸力無斷續——高華新

一觸即爆發,炸力無斷續——高華新 中國內家拳(如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盧氏結構,大成拳等)技擊模式都是以六面渾圓爭力的樁法為核心,成輻射形態演變出其他功法的動態軌跡,從「不動之動」的站樁,到「動愈微而神愈全」的試力,再至「進退旋轉賽貓行」的速動發力均絲絲相扣,環環相連。充分地體現出中國內家拳學的科學訓練體系。而「一觸即爆發,炸力無斷續」的本能運做,更使其在技擊實作中體現出「動如怒虎,勢如翻江」的雄渾氣魄和強勁的爆發功能,從而使我國傳統武學《中國原傳實戰武學》在世界武壇獨樹一幟,香飄逸遠。筆者探求此道多年,雖無驚人造詣,但體悟頗深,故整理成文以供廣大讀者鑒別。體認「一觸即爆發,炸力無斷續」的格鬥技能,必需要具備良好的樁功基礎。無論是靜態的拉伸膨張,還是動態的漲縮轉換,都是以肌肉,骨骼的牽扯形成渾圓狀態的彈性為主,並且利用軀幹的撞壓,側斜,螺旋帶動四肢做反稱性的爭發,從而保證力的所發,全賴於混圓撐抱。「六面整體混圓力」的形成是通過站樁這種特定的間架行為以肌肉的柔軟性能和骨骼的堅硬性能做為放長收縮和支撐固定的物質基礎。充分利用神經系統和知覺能力回饋大腦之神經。從而加強對肌肉,骨骼本體感應的自控能力和反射能力。以確保內臟功能的自我調解不受運動強度的干擾,獲得舒適得力的客觀感應,這樣內部機能和外部機能的正常運作將導致整體性能不斷加強。其表現形式為:只要各部位按照正確的要領做到位,就會產生出「推之不動,砸之不落,挑之不起,拉之不開」的強大彈性勢能,自然如一具彈簧架,只要承受外力,即發生反彈,且間架形態不發生形變。這種勁力的來源是肌肉伸張產生出彈性,骨骼支撐產生出剛體。人體的關節做為骨骼與骨骼空間定位的能力和保證肌肉拉伸的長度不變。通過這種外形不動,內在生生不已運動的相對靜態訓練來提高身體的能量儲存,從而加固混圓勁力的框架,最終形成一種格鬥的標誌(其詳細訓練方法,見筆者專著《六面整體渾元力科學訓練教程》一書)。這種訓練是唯一通向整體發力的捷徑,故王薌齋先生謂之「不二法門」。所謂「一觸即爆發,炸力無斷續」的格鬥技能還通過單人試力,雙人試力,斷手試力加以體認。其重點在於爆發勁力釋放前的觸覺能力是否具備極高的判斷能力。觸覺的產生來源於敵我雙方格鬥狀態下的肢體碰撞,術語稱為「點」。「點」的相接主要是感應敵方勁力的虛實,大小和方向,並且利用觸覺靈活的混圓形變阻截,破壞,控制住敵方的重心,使之攻不進,退不出。阻截是利用樁架的撐抱距離攔截住敵方的所有發拳,破壞是在攔截的同時利用樁架的三角,斜面力瓦解敵方的攻擊勁力,控制則是在阻截,破壞後同步完成的偏,纏,驚,抖等限制敵方逃跑的技術手段。上述三位一體的技術法則在格鬥中獲得成功,才會形成得機得勢的重拳爆發。薌齋先生極為強調「應感而發」,如果失去了這一原則,那麼按當代某些傳人所解釋的,一接觸就發力,只能是勁力的高消耗而低效益。「重拳容易得勢難」的經驗之談,即說明此點。然而什麼是重拳。筆者認為有兩層含義:一是自身爆發勁力的最大消耗;二是作用在對方身體上的最大打擊能力。尤其是第二點,是通往武學格鬥途徑中成敗的關鍵,更是一觸即爆發高效作功的前奏。炸力無斷續是對一觸即爆發得勢後,爆發力的補充,因為在格鬥中,妄想一次擊打就會瓦解對方的戰鬥能力是不現實的。甚至當對方承受一次重擊後,反而被激起更強烈的鬥志。當得勢後,發力應如潮水襲岸般地一浪高過一浪,自身應如狂燥的野獸拚命的撕扯的折磨對手,不但要把對手的肌體破壞,更要摧毀對手的精神支柱。讀者可細心觀察一下,猛虎撲食的迅猛動作,不是發力而是拳學中的奪勢原理。當其一口咬住獵物的咽喉,才是「一觸即爆發」的重擊。而咬住之後拚命地甩動頭部,目的是扯斷獵物的喉管。致獵物於死地,這正是「炸力無斷續」的真諦所在!薌齋先生深諳本能之玄機,其總結為獸性篤實之力,並在發力教學中要求力之所發,「如槍炮之彈簧,伸縮不已」,明確的告訴我們,發力首先要蓄力;發力後必須還原到原來的蓄力狀態,以利於再發。「炸力無斷續」的連續性擊打,同樣不僅僅是一記拳掌的連續應用,而是多方向的靈活性擊打,設想對手承受住我的一次重擊後,就會本能的對遭受攻擊的部位做出防護,如再擊打原來的部位,就可能會形成低效爆發。故連續性的爆發勁力,應是尋求對方所有的要害部位做為攻擊目標。使對方所有的防護,在我毫無順序的系列爆發中失去作用。另外,這種驚變性的發力,也可以驅動身法,步法的調整,以立體的框架悠蕩起整體的前後,左右,上下的慣性衝擊,使各種技術都能淋漓盡致的發揮,置身於這種狀態中,人的本能會趨向於野獸。(註:對此觀點存疑!)
推薦閱讀:

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爆發流血衝突
上半年超級大片終於爆發,這10部一部都不能放過!
如何練出松活彈抖的爆發勁
睡眠訓練、親子情緒失聯與自閉症大爆發
太陽上出現12萬公里寬的「巨洞」,25%的可能爆發大耀斑

TAG: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