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外交棋盤上的「中國」2015-03-23 第319期

2015-03-23 第319期2人跟帖

透過其對華外交策略,可管窺李光耀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為消除鄰國疑慮,李光耀公開承諾,新加坡將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據新加坡總理公署3月23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於當天凌晨3時18分病逝,享年91歲。回顧其從政生平,自1960年代掌新加坡之舵,至1990年辭去總理職務退居二線,以縱橫捭闔之手腕,使一彈丸小國,在亞洲冷戰最劇之地,不但得以保全,且成為最發達國家,此中經驗,誠有可供後人檢視者。就其對華外交而言,即可見其原則性(以新加坡利益為最大化)與靈活性(不受意識形態之局限)。1965年新加坡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即面臨「華僑問題」的考驗。其鄰國馬來西亞、印尼正處於「排華高峰」,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等,均或重或輕正在執行「排華政策」。如此氛圍下,華人人口占絕對多數,且國內左翼政黨頗為活躍的新加坡,很自然地被英國及東南亞鄰國懷疑,認為其有可能變成「第三中國」或「第五縱隊集結地」。李光耀曾感嘆,此時的新加坡,其處境猶如「東南亞的以色列」。直至1975年,李光耀仍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不擔心中國華僑或新加坡華人希望返回中國的問題,但卻「不希望因自己和周恩來有同樣的血統,而使這種(敵視中國的)情緒轉而針對我。」鄰國關係被李光耀視為新加坡存亡的第一關鍵,而華人問題,又是新加坡與鄰國關係的焦點。基於此種現實,對1960年代中印兩國的邊界衝突,李光耀曾公開說道:「我寧願印度,而非共產的中國獲勝」。1976年首次訪華時,更在所有官方場合說英語,簽名也用英文,以顯示其不是中國人,新加坡不是「第三中國」,且將中方所送禮物——一本關於1962年中印戰爭的書——還給中方。為博得東南亞鄰國的認可與接納,李光耀還多次申明:新加坡將是同中國建交的最後一個東盟國家;新加坡保證,只有在所有鄰國都與中國建交之後,才會考慮與中國正式建交。李光耀對此有很坦率的公開解釋:「為了我們的國家利益,我們應該是東盟內最後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國家。我們新加坡人有自己的特點,在東盟成員國的頭腦中總是有一種潛在的懷疑、猜測和不安,認為新加坡既然有75%的人是華人,所以容易受中國操縱,站到中國一邊去。通過採取這種『最後一個』立場,我們向東盟夥伴,也向中國表明,我們是我們,是新加坡人。 」…[詳細]

1972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面對蘇聯威脅,努力遊說東南亞國家支持中國對越南的軍事行動1970年代,英國自新加坡撤軍;蘇聯與越南結盟,將勢力推進至東南亞。李光耀遂一改此前「重英輕美」的政治立場,不再談什麼「共產主義是危險的,美帝國主義也是危險的 」,轉而積極遊說美國在東南亞繼續保持其政治、軍事影響力。同時在對華政治立場上也有所突破,曾公開呼籲:「現在的(美、中、蘇)之間關係就好像一個頂角是銳角的『等腰三角形』,美、蘇兩大強國是兩條相等的長邊,中國一條短邊。我們必須使之變為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亞洲各國為了保衛本國的安全與和平,難道不應該幫助中國儘快地發展嗎?」1976年李光耀訪華,又公開表示:「新加坡認為中國越強大對新加坡越有利,中國同美、蘇的力量更加平衡,新加坡就更加安全。」1978年12月,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入侵柬埔寨——此前的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曾對李光耀自問自答:「越南可能大舉進攻柬埔寨。中國應該怎麼做?中國要怎麼做,就得看越南這一步走得多遠」,將越南「攻勢一過了湄公河,中國就不可能再按兵不動」的訊息,含蓄而隱秘地傳遞給了東南亞國家。李光耀則適時提出:「我的亞細安鄰國都希望新加坡能夠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上,不為抵抗蘇聯,而是同中國對抗」,原因是他們擔心中國輸出革命,會顛覆其政權。李光耀認為,要消除東南亞國家的疑慮,「中國必須停止馬來亞共產黨和印尼共產黨在華南所進行的電台廣播。 」雖然電台廣播要到兩年之後才會停止,但在1979年,李光耀成了中國對越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他批評越南,奉勸其從戰爭中推出,不要充當「強權的奴隸」;批評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中國威脅論」,明言「中國目前在工業和軍事上都處於弱勢。不能對東南亞構成威脅」,相反,「蘇聯的海空軍現在已經在越南設立基地,他們會發展成可怕的力量,只有第七艦隊能夠制衡他們」。李光耀甚至讚頌,中國此次出兵,「教訓越南也就是教訓蘇聯」,「它扭轉了東亞的歷史」。但與此同時,出於對柬埔寨紅色高棉抗越武裝的抵觸,李光耀也在不斷呼籲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應該給予柬埔寨的非共抵抗力量,以物質和軍事援助 。新加坡自身,也以公開或秘密方式,給這些柬埔寨非共組織提供了共約 5500萬美元 的援助。至於在越、柬戰爭中支持紅色高棉,李光耀的解釋是:「我們支持民柬(紅色高棉),和二戰時西方國家在斯大林與希特勒之間選擇斯大林的道理一樣:兩害相權取其輕。」…[詳細]

1976年5月12日,首次訪華的李光耀與已經83歲的毛澤東會晤與大陸密切往來的同時,與台灣仍保持著實質性的利益關係1980年、1985年、1988年 ,李光耀又三次訪華;中國各級政府,亦出現了組團赴新加坡學習治理經驗的熱潮。但在台灣問題上,李光耀雖承認「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同時也公開表態,認為「一切維持原有的狀況,台灣維持演習前的原狀,實際上(事實上)台灣與中國分離,這對新加坡來說是有利的,是好處成倍的。」這種成倍的好處當中,最突出者,莫過於台灣能夠為新加坡的軍隊提供訓練基地 。李光耀曾說道:「蔣經國幫了我一個大忙,他提供新加坡武裝部隊一個野戰訓練的機會,讓炮兵能作遠程炮彈的實彈訓練。在新加坡,那是不可能的。在當年很少亞洲國家願意提供幫助的時候,他卻幫了我和新加坡。為此,我永遠感激他和台灣的其他領導人,蔣經國是我很要好,很親近的朋友,在將近二十年間,我對他非常了解,我發現他是一個誠懇、正直的人、對我推心置腹,我尊重他的判斷 。」據新加坡副總理拉惹勒南披露,其1975年訪華時,曾告訴中國外長喬冠華,新加坡因國家狹小,將送士兵去台灣受訓,喬沒有表態,但「喬先生立即暗示他己經注意到我說的話」。台灣為新加坡訓練軍隊,投桃報李,新加坡也曾多次出面,為台灣向海外購買先進武器。作為蔣經國「與外國政府首腦唯一的親密私交」,大陸也曾寄望於通過李光耀,向蔣經國傳遞某些重要政治訊息。據李光耀披露,1985年訪華時,鄧小平曾問他,「最後一次見蔣經國是什麼時候,蔣經國可解決了接班人的問題嗎?「「鄧小平知道我和蔣經國是好朋友,要求我下次再見到蔣經國的時候,傳達他個人對『蔣先生』的問候」。不過,當李光耀將「一國兩制」的信息傳遞給蔣經國時,並沒有得到回應,蔣經國只是「靜靜地聽著,沒有答腔。」1993年,李光耀在接受美國《時代周刊》採訪時,曾直言:「我為何那麼關注中國?首先,中國必須不會像前蘇聯那樣分裂,因為這將為亞洲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東亞國家己做好準備,以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年代,並且在未來20年發展成發達國家。如果中國瓦解,將攪亂這種發展步伐。如果中國和我們一起增長,它將使我們每年的增長率加快0.5%至1%。」略言之,在李光耀的棋盤中,中國乃是一顆若被充分利用,則能為其追逐到豐厚的新加坡國家利益的棋子。但當冷戰結束,新加坡遊走於各不同意識形態陣營的空間日趨縮小,棋自然也就越來越難下,2000年,中國外交部對李光耀訪台公開表示「不滿」,即是明證。…[詳細]

李光耀訪台,與蔣經國合影參考資料:魏煒:《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張驥等:《新加坡現實主義外交論綱》;《經濟騰飛路 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等。分享騰訊微博QQ空間QQ好友新浪微博手機閱讀分享話題
推薦閱讀:

2015.11.28益西彭措堪布開示《哪種愛執會成為往生的最大障礙呢?》
男女桃花5月預先報(2015)
【旺運風水】2015年助你心想事成的12道風水
行為方式因物而變20150614
2015屬猴的運程

TAG:中國 | 外交 | 李光耀 | 棋盤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