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知道:克里米亞公投:世界上最危險的投票

,鳳凰知道

第230期

鳳凰新聞客戶端編輯 王月兵

【導語】烏克蘭克里米亞電視台17日報道,對公投全部選票的統計結果表明,96.6%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

克里米亞歷來被稱為「黑海的鑰匙」,它的去向不只關乎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博弈,不只關乎西方與普京政府的僵持,更是關乎宏大歷史的縱橫捭闔。

回顧歷史,克里米亞如何自處,又將去往何處?

●克里米亞是黑海門戶,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的最南部,南臨黑海,東扼亞速海,它僅在北部的狹長地帶與烏克蘭大陸相連,東部則與俄羅斯相鄰,面積2.7萬平方公里。從地圖上看,克里米亞半島猶如一隻伸展開的巨型章魚,將觸角從東歐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戰略地位十分突出,被稱為「黑海門戶」。「誰佔領克里米亞,誰就能控制整個黑海」早已成為軍事家們的共識。

因地理位置獨特,所以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戰略要地。自18世紀,俄羅斯在這裡一直有海軍常駐。克里米亞的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爾是俄黑海艦隊的出海口。2010年,俄烏簽署條約,同意俄羅斯艦隊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軍事駐紮延長至2042年,此前租用的截止日期是2017年。

●因優越位置引來歷代沙皇的垂涎,1787年成為「沙皇的遊樂園」

歷史上的克里米亞歷經滄桑,15世紀由克里米亞韃靼人建立「克里米亞汗國」,皈依伊斯蘭教。16世紀後,莫斯科公國強盛起來並統一了俄羅斯,漸漸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佔據黑海出海口的克里米亞汗國,因其扼守南方不凍港的優越位置,引來歷代沙皇的垂涎。俄國自彼得一世時代,就制定了南下侵略土耳其,佔領君士坦丁堡和控制黑海海峽,以打通由黑海進入地中海,並佔領巴爾幹的計劃。

根據大象公會文章《民族大遷徙的十字路口——克里米亞》的梳理,從1676年開始,此後200多年裡爆發了十一次俄土戰爭,平均每十九年一次。通過這些戰爭,沙俄佔領大片土耳其領土。彼得大帝打開了俄國朝向北方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但他活著的時候沒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願望,最終這一夢想由德意志來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實現。

1768年,俄土爆發第五次戰爭,在魯緬采夫元帥的指揮下,沙俄大勝並於1774年強迫土耳其簽訂《凱納爾基條約》,土耳其承認克里米亞汗國「獨立」,實際是由沙俄繼任克里米亞汗國的保護國。1783年,克里米亞半島即被吞併,沙俄如願獲得了港口並建立黑海艦隊。

1787年的夏天,葉卡捷琳娜二世在特意邀請奧地利國王約瑟夫二世和她一起前往克里米亞半島「度假」。為避免克里米亞荒蕪的景色打擾沙皇的好心情,格里戈里?波將金在女沙皇途經之地兩側立起木板,畫上精美的風光圖。由於濱海且氣候溫暖,克里米亞很快就成為俄羅斯貴族的度假勝地,博得「沙皇遊樂園」的稱號。

此舉大大激怒了土耳其蘇丹哈米德一世,蘇丹要求恢復克里米亞的獨立,並向俄國宣戰,第六次俄土戰爭打響。蘇沃洛夫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他於1790年12月攻佔了土耳其堅固的伊茲梅爾要塞,奠定了其軍事史上的不朽聲望。1792年,土耳其最終在《雅西合約》中正式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國。

●引發數次搶奪大戰,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

克里米亞引發的數次搶奪之戰,最著名的恐怕要屬1853年到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英國稱為「塞瓦斯托波爾圍困」,「輕騎兵的衝鋒」。

這場戰爭因對立的帝國野心而起。戰爭的導火線是「聖地」—耶路撒冷之爭。長期以來,東正教和天主教一直在爭奪當時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地一個省份的巴勒斯坦「聖地」的管轄權,在「聖地」之爭的背後,隱藏著歐洲列強對奧斯曼帝國「遺產」的瓜分。

1853年7月初,俄國出兵8萬人佔領了奧斯曼帝國的屬地—多瑙河兩公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並拒絕了蘇丹提出的撤軍要求。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國宣戰。這樣,俄土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終於在多瑙河上開始了。

1854年3月底,英法正式向俄國宣戰,1855年初,法國附庸撒丁王國也宣布參加對俄戰爭,從而使俄土交戰發展成了一場俄國和英法為爭奪巴爾幹和黑海的國際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現代戰爭。經此一戰,挑起戰端的沙俄不但沒有能夠達到肢解土耳其,強奪君士坦丁堡和黑海的戰略目的,反而喪失了原本在黑海地區得到的優勢和實力,還吐出了之前侵略搶到的部分利益。並且被隨戰敗而來的國內革命和農奴危機所困擾,再也無力和整個歐洲較量。

戰爭結束後,1856年3月30日,巴黎和會一致通過《巴黎和約》。巴黎和約確立了「俄國收復克里米亞半島,黑海中立化,它的水域和港口對各國商船開放,但禁止軍艦通行,並禁止在沿岸建立軍火工廠」的條約。

這次戰爭中聞名的還有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等人在戰地醫學方面取得的進展。南丁格爾在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親赴戰地,照顧傷兵,汲取經驗建立了現代護理制度。僅此一項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傷戰士的生存率。戰後南丁格爾在倫敦創辦了第一所護士學校。

●雅爾塔體系在這裡確立,1954年被赫魯曉夫贈與「斯拉夫兄弟」

在過去20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俄羅斯一直是該地區的主導力量。它的興亡榮辱都與俄羅斯有著切不斷的聯繫。

1917年至1922年的俄羅斯內戰期間,克里米亞成為紅軍與白軍的主戰場。1921年,因信奉伊斯蘭教的韃靼人在克里米亞半島上較多,根據社會主義特色的民族理論及政策,克里米亞國號變更為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俄羅斯。

二戰戰期間,納粹德國軍隊曾在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首府辛菲羅波爾大肆屠殺民眾。經過慘烈的戰鬥和巨大的犧牲,蘇聯軍隊才在1944年陸續解放克里米亞各個主要城市。

1944年5月,克里米亞半島剛剛解放不久,厄運又降臨在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斯大林以勾結納粹德國為罪名,將克里米亞韃靼人全體放逐到中亞草原。既然韃靼人已經被全部流放,再叫「韃靼自治共和國」就不倫不類了。1946年,蘇聯取消了自治共和國,改稱克里米亞州,大批俄羅斯族遷入,半島的居民結構被永久性改變,俄羅斯人成為多數民族。200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烏克蘭族占克里米亞人口的24%,而俄羅斯族佔58%,韃靼人佔12%。

1945年2月,盟國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克里米亞度假勝地雅爾塔簽訂的《雅爾塔密約》,則決定了二戰之後的歐亞大陸態勢,全球數十億人此後半個多世紀的命運都與之相關。

1954年,克里米亞的定位再度變化。從烏克蘭發跡起家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當時仍是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正式獨立,克里米亞半島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1992年後克里米亞加入烏克蘭,但「脫烏」的聲音非常強勢

如今克里米亞的法律地位是什麼?

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半島正式宣布獨立,後來克里米亞又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加入烏克蘭,雖然在當地人口中居於多數的俄羅斯人對此現狀並不滿意,但克里米亞加入烏克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1994年,在與美、英、法共同簽訂的備忘錄中,俄國承諾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並支持克里米亞的這一法律地位。

雖然克里米亞已經歸屬烏克蘭,但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的聲音一直甚囂塵上,衝突的核心是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族人希望克里米亞獨立或併入俄羅斯,而烏克蘭人和韃靼人希望維持現狀。1995年3月,烏克蘭中央為加強對克里米亞的控制,防止「發生原蘇聯很多動亂地區出現的情況」,先後廢除克里來亞憲法和撤銷克里米亞總統設置,並下令將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政府置於烏克蘭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之下。克里米亞的局勢再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克里米亞是以俄羅斯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回歸俄羅斯的分立集團活躍,對烏克蘭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這是導致克里米亞政局動蕩不安的癥結所在,在克里米亞的人口構成中,俄羅斯族人佔一半以上,烏克蘭人是少數民族,因此,俄羅斯的文化影響一直佔主導地位,絕大多數居民只講俄語,聽俄羅斯廣播,看俄羅斯的電視,僅有7%-9%的克里米亞人看基輔電視台的節目。克里米亞發行的俄文報刊,雜誌比烏克蘭文多20倍。

2008年,克里米亞自治議會中的一名親俄羅斯議員奧列格?羅迪洛夫曾說:「烏克蘭不屬於俄羅斯的說法是虛構的,我們不相信」。他還補充道,指責他為分離主義者是錯誤的,「在你看來,烏克蘭和俄羅斯先天是兩個國家,而對於我們,他們先天是一體的。」他說,文化、語言和東正教間的聯繫使得烏克蘭和俄羅斯更像是一個隱形共同體,此外兩個國家還都是斯拉夫民族,他說:「我們不相信有任何不同,我們已經在一起350多年了。」

●克里米亞公投是否有效?國際法還真沒個準確說法

如今的克里米亞再度陷入兩個「祖國」的角力與拉鋸戰。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亞議會決定加入俄羅斯,但這一決議在法律程序上是有缺陷的。依照克里米亞現行憲法,克里米亞屬烏克蘭主權下的自治共和國,合二為一,應是兩個獨立主權國家之事。在克里米亞於現行法律上仍屬「自治共和國」之時,克里米亞並無資格與俄談「併入」。3月11日下午,克里米亞議會通過獨立宣言,並計劃於3月16日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克里米亞前途,這可視為對3月6日決議的程序性補救。

但從國際法的層面上看,克里米亞的公投真的有效嗎?

在國際法上,「公投自決」有特定的適用範圍和原則。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中明確規定:只有前殖民地國家享有自決權,可以通過公民投票取得獨立。並沒有說明其他國家內部一個地區或一個民族享有這種權利。

而一個地區的居民沒有權利片面地宣布獨立。要想獲得法理上的真正獨立,就必須得到主權所有者的批准。如果某個地區,未經中央政府和全體人民的批准,而片面地宣布「獨立」,那就會被視為企圖分裂領土的叛亂分子,中央政府有權用各種手段鎮壓叛亂。美國的南北戰爭就是先例。

當年魁北克省執意脫離加拿大,打的是公投牌,不料魁北克里的印第安人先公投要求脫離魁北克「留在加拿大」,魁北克只好忍痛承認「某個地區要不要獨立,必須經全國範圍的全民公投」。今天,烏克蘭基輔當局也稱涉及領土完整等主權事項,只有全烏克蘭公投才能決定,以反對克里米亞的「單邊公投」。

但在普京看來:公投的舉行完全符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尤其是歷史上已有了科索沃的先例。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議會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科索沃公投獨立後,塞爾維亞一紙訴狀告到國際法院,2010年7月22日,海牙國際法庭就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發表諮詢意見,稱現行國際法並不禁止某一地區「宣布獨立」,因此科索沃的舉動「不違反國際法」。這一諮詢意見雖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因海牙國際法庭首次就國家分離案作出判決而廣受關注。

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隨後接受採訪時說:「如果國際法院建立一個新原則,那麼建立新國家的運動將在世界展開,這將導致世界上許多地區動蕩不安。」

●克里米亞公投,也很難得到世界上其他存在分裂主義運動國家的支持

有網友認為:世界和平這一宗旨是國際法的準則和最高原則,這是從兩次世界大戰血的教訓而來的。而這樣的族群公投本身就是對現有世界秩序最大的威脅。如果大家都可以以投票來隨意地改變國家現有疆界,那麼,有種族混居和種族衝突,經濟衝突的地區都可以來進行全民投票,全世界將無寧日。克里米亞公投恐怕無法得到世界上其他存在分裂主義運動國家的支持。

●克里米亞能否「脫烏入俄」依然有賴於國際政治力量的博弈

在外交智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和靜鈞看來:即使公投能增進國際法的支持面,但國際法從來都不是法典化下的成文國際法,有些甚至是相互反對的。在對國際法的理解上,各國都會依照功利主義原則,以有利於自己一方的立場來取捨。譬如,美國人談起國際法,往往指的是「國際習慣法」或「國際法的習慣法」,而大多數慣例均是美國與美國支持的盟友或夥伴所創造,美國自然成了對慣例解釋的支配者。可以這麼說,國際法依然只是國際政治中「無政府主義」及「強權」下的奴僕,認為公投能坐實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的法理基礎,前景依然有賴於國際政治力量格局的博弈。

當年的科索沃公投之後,美國和許多其他西方國家隨即承認科索沃獨立。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華盛頓會見來訪的科索沃總理塔奇時明確表示,科索沃獨立進程不可逆轉,他同時承諾支持科索沃加入歐盟和北約。而當時的俄羅斯則強烈反對科索沃獨立,認為此舉違反了國際法。

如今,美國和俄羅斯則各自交換立場。這鮮明的立場轉換,頗值得所有人玩味。

鳳凰特約評論員王圭說:克里米亞紛爭中的三方,各人有各人的殺牌,一樣各有各的軟肋,只是推崇民主為至高價值的表象背後,卻是赤裸裸的國家立場、集團利益,這樣的現實,足以為聞者戒。

(鳳凰新聞客戶端編輯 王月兵)

本文資料來源:南方都市報、新京報、鳳凰網歷史等。


推薦閱讀:

選民能否不參與人大投票?
知乎的投票制足夠客觀嗎?嘩眾取寵為什麼得票也那麼高?
港區議會選舉今日投票
特朗普現身投票站 噓聲四起 希拉里夫婦受歡呼(組圖)
幾乎相同的答案,你是否更多投票給熟悉的人?

TAG:世界 | 投票 | 危險 | 克里米亞 | 公投 | 鳳凰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