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最後遺教─《大般涅槃經》略解(9)純陀的供養

純陀的供養

最後世尊是讓誰供養的?這個人是工匠的孩子,叫做純陀。跟純陀一塊來的總共有十五個人,他請求世尊接受他們的最後供養。世尊說:「善哉!善哉!我今為汝除斷貧窮,無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世尊說:「我為了要成就你,讓你以後再也不會貧窮,用最好的法澆灌在你身上,讓你產生法芽,以後它會成長茁壯,變成一棵大樹。」《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法芽慢慢地成長,最後成為一棵大樹,就象徵成佛。也就是說:「我接受你的最後供養是要讓你成佛的。」

「汝今於我欲求壽命、色力、安樂、無礙辯才」,用最後供養的功德,求壽命、色力、安樂、無礙辯才,這統統都能得到。壽命,就是長壽。色力,就是身體的強健。安樂就是心情的平穩,不是人家稍微罵你幾句你就非常不舒服,如果這樣就不叫安樂了。安樂跟修行有很大的關係,有修行才會安樂,你聽聞佛法,能夠去實修,自然能夠安樂。

一般人修行,壽命不一定求得到,如果一個人過去世曾經殺人,或者從事屠宰業,很容易變成短命報。我們不能看到人家短命,就以為他此世沒有好好修行。但是如果你佛法學得很好,一定可以得安樂,不在意別人怎麼對待你。

要求壽命,必須守戒律,也要找個適當的工作。像屠宰、色情、賣酒,都不是好行業。喝酒要到醉酒亂性的地步,才算毀破重戒,但是在菩薩戒裡面,賣酒是重戒,因為賣酒給大眾,有的人喝了酒以後會亂性,或者打老婆,開車撞死人,甚至做出很壞的事情來,所以菩薩不能以賣酒為業。

這個純陀也是來表演的,你想:「有那麼多大菩薩來搶最後供養,為什麼都不給,偏偏要給一個小角色。」印度有四種種姓,第一種是婆羅門,從事祭祀、祈禱這類的職業;第二種是剎帝力,國王、貴族、武士,這都算剎帝力;第三個是吠舍,就是平民,農民和工商業者;第四是首陀羅,就是奴隸,無技術的勞動者。還有更差的,叫做旃陀羅,意思是不可觸的賤民。純陀是吠舍種姓,地位不是很高。佛陀指定一位平民做最後供養,其實是請他代表大家供養,而不是讓他獨得供養的福德。

我以前沒想到這只是演戲,看到大家這樣子搶最後供養,心裡很不以為然,我覺得佛法應該是不著相才對。我在解釋《普賢行願品》的時候講,如果你要像純陀這樣子去搶最後供養,你很難圓滿檀波羅蜜。我主張不要取相分別,隨便一個眾生有急需,他可能生病了,一個人躺在路上,你是唯一在場的人,你去幫他忙,這就是最後供養。《梵網經》說:「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菩薩以噁心瞋恨,不至僧房中,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者,犯輕垢罪。」

古時候交通很不方便,在前不沾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有人病倒了,發菩提心的人有義務去照顧他。按照普賢行願也是這樣子,你如果不幫他,等於就錯過了能幫他的最後機會,這不就是最後供養嗎?也許他不一定馬上會死,但是你幫他一下,他可能會有很大的成就,或者可以度過人生當中重大的一個關卡,這個時候幫他不是很有意義嗎?這在佛法當中叫做「及時施」。如果人家不需要,你卻拿一筆錢給他,這個就不是及時施了。有人要去做一件很好的事情,或者他急需一筆錢,這個時候你來幫他,這個不就是最後供養嗎?他也是未來佛啊!你如果不取相分別,豈不是有很多最後供養的機會?這個下面經文會講。

世尊說有兩種供養都是不得了供養,一個是供養之後讓他成佛,一個是供養了之後他入涅槃,這兩種供養都是最好的供養。此時,純陀幹了一件大家想不到的事,他竟然跟佛陀唱起反調來了。他說:「佛啊!你說這兩種供養果報沒有差別,我認為不是這樣子。」你看經教怎麼寫的:「是義不然!」你讀到這裡,應該要起一個很大的懷疑心:「佛陀已經快要入涅槃了,大家有很多事情要問,為這種小事情跟佛陀唱反調,不是很不識相嗎?」我認為這段情節是告訴我們要依法不依人,所以佛陀沒有責備他,還跟他解釋為什麼最初供養的功德不輸給最後供養。

佛陀說「我實不食」──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對不對?這讓我想到雲門匡真禪師的話:「終日著衣吃飯,未曾觸著一粒米、掛一縷絲。」意思是說:「我每天吃飯、穿衣服,但是我根本沒有碰到一粒米,也沒有掛到一絲衣物。」你看這個跟《大般涅槃經》講「我實不食」是不是一樣的?有的人看禪師的開示會覺得莫名其妙,其實這些禪師經常住在勝義諦裡面,所以有時候他們會講出顛覆常理的話,或者有些出人意表的舉止。如果今天我們也這樣,人家會罵「講什麼瘋話」,甚至有人會說「你這樣跟乩童差不多」。禪師出人意表的言行,一般都是有深義的,實際上每一個人都可以講:「你不要看我在吃飯,其實我連一粒米都沒有咬到。」

我們講過,七轉識根本不能觸到外境界,一般人是以七轉識為我,七轉識沒有咬到飯粒,所以就說「我實不食」。大乘見道者知道五陰非我,第八識才是真正的我,第八識會咬到飯粒嗎?當然也不會,所以也可以說「我實不食」。我現在這樣講,你聽起來好像是玩文字遊戲,卻是解脫與否的關鍵所在──你到底是以什麼為「我」?大乘見道的人知道,只有第八識才是真正的我,所以他會講「我其實是不吃飯的」,如果有人罵他,他會說「根本沒有罵到我」,因為第八識不受一切法。

「如來已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有食身、煩惱之身」,這個如來還是指第八識,第八識不用吃東西,也不會有煩惱,這樣才解釋得通。不然的話,你去觀察佛陀的五蘊身,你就會觀察到他有煩惱。如果沒有煩惱,就不需要衣服、飲食、卧具、湯藥這些生活必需品。有一次,佛陀應阿祇達婆羅門的邀請,到隨蘭然郡,到了以後,阿祇達卻通令守門的人不得開門,僧團因而絕糧三日。有一個馬師,看到僧團沒飯吃,就把馬麥(喂馬的飼料)節省下來供養僧團,佛陀也只好吃馬麥。還有一次,地上出現一支金槍,佛陀飛到天上去,金槍也跟上去,最後把佛陀的腳刺穿了。還有提婆達多用大石頭,把佛陀的腳砸到流血。所以,如果是以五蘊身去觀察,佛陀還是有煩惱的。

「常身、法身、金剛之身」,五蘊身一定會死亡,死後燒成舍利,不再是原來的樣子。所以常身、法身、金剛之身不是指佛陀的五蘊身,而是指佛陀的第八識。

「未見佛性者名煩惱身、雜食之身」,據說菩薩是夜睹明星的時候看見佛性而成佛的。我是聽人家講的,自己沒有辦法肯定。明心和見性往往合起來講,其實明心是「證解阿賴耶識」,見性則是「眼見佛性」,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未見佛性者名煩惱身、雜食之身」,如果你沒有見性的功德,就會把五蘊身當成「我」,而這是跟煩惱相應、必須靠食物才能維持的身體。見性之後,才有辦法脫離這樣的過失。(其實,證解阿賴耶識的人也不會把五蘊身當成「我」,但是解脫功德沒有見性的人那麼強。此處是強調佛陀的功德,所以用見性與否來分判。)佛陀見性以後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他就講這兩種供養的果報沒有差別。

「爾時大眾聞佛世尊,普為大會受於純陀最後供養」,這表示純陀是代表大家做最後供養,而不是單獨做最後供養,所以大家全都「歡喜踴躍,同聲贊言」,這就是普賢行願的「隨喜功德」。純陀只是眾生的代表,你只要隨喜,也會得到一分的功德。我們現在知道這件事,也可以隨喜讚歎:「真好啊!純陀替我們做了最後供養。」就算你嘴巴沒有講出來,只要心裏面起了這種歡喜心,就成就隨喜功德。你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就不會著相,去跟人家搶福德。

有些道場,做義工要用搶的,曾有個年輕人想為道場做一點事情:「也許我來打掃一下廁所也不錯。」他就到廁所張望了一下,一個大嬸看到他這個樣子,就問他:「年輕人,你有沒有讀書?」他說:「我有啊!」她就說:「有讀書你不要掃廁所啦,我們是沒有讀書才掃廁所,你應該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大眾大笑。)他只是張望一下,還沒有行動,就被人家趕出來了。這說明什麼?在那個道場掃廁所,是要用搶的。有的人聽說:「在道場裡面做義工,未來世會得到無量的果報。」就產生著相的心態,有時候還嫉妒別人有義工做,甚至講人家壞話,以便自己可以做義工。被排擠的人往往也生起氣來,他覺得「這個是種福德的機會,不能給別人搶走」。

用這種態度修福德,因為取相分別的緣故,就算有福德,也變成是小福德,而且是雜染的福德。福德和功德是有差別的[1],功德是自受用,別人搶不了。有功德的人一定會有福德,所以很多時候,說福德或功德都可以。福德則是自受用,別人可以跟你搶。有福德的人,如果不懂得佛法,就只有福德,沒有功德。

懂得佛法的人,碰到這種場合,不會跟人家搶。事情有人做就好,你應該要隨喜讚歎:「大嬸,您真好啊!替我們服務,把這個廁所掃得這麼乾淨。」就算你不講出來也沒關係,你只要心裏面起歡喜心,就會有隨喜功德。你懂得隨喜功德,就能離開我相、人相而修習布施波羅蜜,將來成就不可思議的果報。隨喜讚歎以後,他有的福德你也會有一份,既然這樣,你又何必跟人家搶?現在我們看到純陀得到最後供養的機會,雖然已經隔了兩千多年,我們還是要隨喜讚歎:「這位純陀真好啊!他替我供養了佛陀。」只要你經常隨喜他人的善業,你的福德會變得非常大。

經典記載,在場的大眾都是高水平的,裡面有國王,也有阿羅漢和大菩薩,沒有人說:「我在佛教裡面地位比你更高,你憑什麼可以做最後供養?」跟人家搶福德,很不成體統,沒有佛弟子的樣子。他們知道,純陀是代表大家獻上供養,大家都可以得到最後供養的功德,所以都是歡喜踴躍、隨喜讚歎。

「汝今建立如是大義,是故依實從義立名,故名純陀。」純陀在梵文裡面的意思是解妙義,他能了解殊勝的法義,所以大家稱讚他:「你這個名字取得真好,名不虛稱啊!」「汝今現世得大名利」,純陀不止是那個時候得大名利,這麼久以後我們還知道有一個叫純陀的人搶到最後供養。「德願滿足。甚奇,純陀!」這也是稱讚他。

「汝今已具檀波羅蜜」,你現在已經具足了檀波羅蜜。檀是梵文,意思是布施,檀波羅蜜就是布施波羅蜜。「猶如秋月十五日夜」,看到這裡,你就知道古代印度的曆法是陰曆,十五日夜的月亮一定是滿月。就好像秋天的滿月一樣,要是天氣好,有情眾生全部都會看到一輪明月在上面。你的功德就像這樣子,大家都一起來瞻仰你這個功德。這個純陀很高興,就好像爸爸媽媽去世,突然間又活過來了。下面是他演說的偈頌。

「快哉獲己利!善得於人身,蠲除貪恚等,永離三惡道。」最後供養的功德可以讓你永離三惡道,這很不得了!其實純陀證聲聞初果的時候就永離三惡道,這個是表演給我們看的。

最後供養雖然很殊勝,可以圓滿檀波羅蜜,但還有更殊勝的。《法華經》說:其有眾生,聞佛壽命長遠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行五波羅蜜——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除般若波羅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是處。[2]

這是講,知道佛世尊有極為長遠的壽命,而能生信解的人,所得的功德遠遠超過五波羅蜜,包括檀波羅蜜,也遠遠比不上。但這裡特別把般若波羅蜜剔除了,這表示般若波羅蜜的功德,也是遠遠超過五波羅蜜。

《金剛經》說: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雖然最後供養很了不起,但是佛法裡面了不起的東西很多,檀波羅蜜跟般若波羅蜜還是不能比的。在佛法裡面,你的福德和功德很容易成就。要是你學外道法,學再久都不能保證不會墮入三惡道。很多外道用定力勉強降伏煩惱,但遇到惡緣,煩惱發作起來,還是很可怕的。還有一些奇怪的法門,越學煩惱越重。我們要學就學最好、最殊勝的法,這樣才會輕鬆省力,成就又快。

純陀說:「我現在能夠碰到佛是很難得的事情,碰到佛就不用害怕墮落到畜生道去了。佛陀出世在人間,就好像曇花一樣,我能夠碰到已經很困難了,碰到又能夠種善根,我可以永遠地離開餓鬼道的痛苦。」

「亦復能損減,阿修羅種類」,這是什麼意思呢?佛陀在人間出世,很多人供養佛,原本會投生到阿修羅道的人,死掉以後可以到天界去,天界一下子就會出生很多的天人。天界最害怕的是跟阿修羅的戰爭,如果天人減損、阿修羅眾增長,就會被阿修羅打敗,所以天人看到人間佛教興盛,他們會很高興。

你證得聲聞初果,天人會來供養,天人的供養你看不出來,有時候莫名其妙就得到好工作,或者雖然沒有上班,生活還是過得很好。所以把三縛結斷掉是很重要的事情,就算是為了不想過貧窮日子,也該把三縛結斷掉。不墮三惡道的功德,你這一世看不到,但是不會貧窮度日是可以驗證的。

「芥子投針鋒,佛出難於是」,芥子是芥菜的種子,體積非常小。你要碰上一尊佛,就像從三十三天丟一顆芥子下來,正好落在地上插的針頭上。賢劫是佛出世特別多的一個大劫,但也只有一千尊,有時候幾萬劫都沒有佛出世,很多眾生會因為沒有佛教的關係,墮入無間地獄。

「我已具足檀,度人天生死」,我現在碰到佛,又能夠來供養佛,這個功德,可以讓我解脫於生死輪迴。

「盲龜遇浮孔」,也是形容值遇佛的困難,意思是說有一隻眼睛瞎掉的海龜,在大海上面游泳,碰到一塊爛了一個洞的木頭,這隻海龜剛好把頭鑽進這個浮木的洞里去。

「我今所奉食,願得無上報,一切煩惱結,摧破不堅牢。我今於此處,不求天人身,設使得之者,心亦不甘樂。」純陀得到了檀波羅蜜,可以拿來迴向,他說「我不求天人身,要是給我求到,我一點都不歡喜」。這個人很顯然是有智慧的人,因為天人身離不開五蘊,既然是五蘊,就不能永存,好不容易搶到最後供養,拿去迴向求天人身,不是很浪費嗎?如果佛是找求天人身的人來做最後供養,就找錯人了。佛陀老早就知道純陀是一個菩薩,才會讓他做最後供養。這個人的見地很重要,有見地才會有大福報,乃至可以成就無上正覺,其他人隨喜的功德,也會跟著變大。如果他只求做天人,我們兩千多年後才隨喜讚歎,豈不是幾乎沒有福份了?還好純陀是求做佛,我們現在隨喜讚歎純陀,以後可不得了。

佛告純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出世難如優曇花,值佛生信亦復甚難,佛臨涅槃最後施食,能具足檀復倍甚難。」現在所有的稀有難得都讓你碰上了,你不要再勸我久住世間,你應該要知道諸佛境界悉皆無常。諸佛所示現出來的境界相,包括應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都是無常。《圓覺經》甚至說:「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

你不要以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可以永恆存在,就算極樂世界可以存在幾個阿僧祇劫,難道不是無常嗎?佛的心胸非常大,一般人是沒有辦法去測量的,用佛世尊的眼光去看,連佛國、佛土都是亂起亂滅。「諸行性相亦復如是」,諸行是指有為法,有為法必然是無常,包括諸佛所示現出來的境界相,也全都是無常。只要是顯示出來的全部都是無常,沒有顯示出來的東西才是常住。

「一切諸世間,生者皆歸死,壽命雖無量,要必當有盡」,這個偈文字並不難,你應該看得懂。這是佛經講的,所以你不要聽人家吹牛,說他把五蘊修成不死之身,那是違背經教的,佛教不會這麼主張。如果有人這麼主張,他不要再自稱是佛教徒。經典都是講五蘊無常,你不要以為哪個人可以修成不死之身,那是不可能的。

「夫盛必有衰」,有盛就有衰,當年的秦帝國、漢帝國、唐帝國、元帝國、清帝國,都有它們鼎盛的時期,現在統統都衰亡了。「合會有別離」,夫妻感情再好,就算誰都不變心,也沒有辦法永遠不分開,還是要各自面對死亡。「壯年不久停」,雖然你現在是一個小夥子,還是有衰老的時候,青春年華一下子就過去了。「盛色病所侵」,就算你的身體很健康,像張飛、趙雲那樣勇冠三軍,來一場大病,你就完了。 「一切皆遷動,壽命亦如是」,這都是指有為法的遷動,包括壽命在內,到最後一定會歸於滅亡。

「眾苦輪無際,流轉無休息,三界皆無常,諸有無有樂」,三界是指欲界、色界跟無色界。「諸有」是所有的有為法,這些有為法沒有辦法讓你快樂,因為它們一定會變壞,你越貪愛,將來就越糟糕。你的眷屬很美麗,或者很帥,或者很愛護你,你越愛他,過患就越大,因為他將來如果去世或者變心了,你會很痛苦。這裡是告訴你,不要以為住在有為法當中能夠得到什麼快樂。

「有道本性相,一切皆空無,可壞法流轉,常有憂患等,恐怖諸過惡,老病死衰惱,是諸無有邊,易壞怨所侵」。是諸無有邊,就是你如果執著在三界有法當中,那個痛苦是一波一波的一直過來的,沒完沒了的。有的人心很小,他說:「我現在這樣就很好了,過中等的生活,把家裡布置得很好,跟朋友吃吃喝喝的,這樣很快樂。」其實他只有一丁點的福報,而且還是太平盛世才有的喔!如果碰到戰亂,像魏晉南北朝那種時期,是很可怕的,全國人口可以一下子減少三分之二,一個城鎮的人可能死得光光的,只要你一直在輪迴裡面,不可能永遠不碰上苦難。

世尊過去世毀謗聖賢僧,下地獄七十個大劫。毀謗正法的果報更可怕,是無間地獄的果報,求出無期。所以你不要以為可以在三界輪迴當中躲躲閃閃的永遠住在快樂裡面,沒有那麼好,這種事情是操作不了的,一個不小心就下地獄去了。你只要執著於有為法,就會起大煩惱。「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是處!」你要是真的有智慧,就不會覺得這些東西有什麼好的。

「諸欲皆無常,故我不貪著。離欲善思惟,而證於真實」。這句話表示,佛法不是只有無常的東西,真實的法仍然是存在的,佛經講得夠清楚了。

「究竟斷有者」,究竟斷掉三界有為法的人,也就是佛陀。「今日當涅槃」,這是示現無餘涅槃的樣子給你看。示現到什麼地步?你要知道那個時候有神通的外道多得是,佛陀所示現的涅槃,外道、鬼神、天魔等等,統統都會承認:「我們找不到佛陀的後有了。」凡夫會有下一世的名色,有天眼的人可以看得到,二乘人是真的入無餘涅槃,不叫示現涅槃。佛陀可以表演到這種地步,讓所有人都承認這個是無餘涅槃。

「我度有彼岸」,這個有還是指有為法、三界諸有,彼岸就是涅槃。佛陀已經超越有為法的此岸,到達彼岸了。

「已得過諸苦,是故於今者,純受上妙樂」,其實這個上妙樂是沒有樂。後面會講,涅槃四德是常、樂、我、凈,那個樂不是樂受的樂,而是沒有樂,這才是真正的上妙樂。有的人會講:「我做愛做得很高興,達到性高潮,讓性高潮永恆下去,這個叫無上妙樂。」你不要相信這種話,因為那個東西是受陰的樂受,是因緣所生法,只要因緣不聚,一定會消滅掉。

「以是因緣故,證無戲論邊」,世俗諦跟語言文字相應,一定會有戲論,只有勝義諦才會沒有戲論。語言文字常常跟遍計所執性相應,有的人以為:「男人就是男人,男人在家裡就是很胡塗的樣子,一做家事,就摔碗摔盤;女人就是女人,開車都不會,每次都要跟人家擦撞一下。」你這麼想就落入遍計所執性,以為男人、女人有定性,這就是戲論。無常就是變來變去的,以為它有一定的性質(自性),不是很荒謬嗎?誤計無常的事物有一定的性質,稱之為自性見。在五陰上面起自性見,稱之為人我見,在其他的法上面起自性見,稱之為法我見。不管是人我見還是法我見,統統都是戲論,佛陀已經把這些戲論全部都滅掉了。

「永斷諸纏縛,今日入涅槃。我無老病死,壽命不可盡」,世尊不是要入涅槃了嗎?怎麼還說「我無老病死,壽命不可盡」?可見這個「我」不是指五蘊身,而是指第八識。「我」(第八識)沒有老病死,是永恆的存在。真觀一直主張「我」是常住法,這也是經教依據。

「我今入涅槃,猶如大火滅」,這個「我」你說它是五蘊或者是第八識都不好,五蘊無法入涅槃,第八識常在涅槃,不用「入涅槃」。所以,這裡的「入涅槃」是遷就世間的觀念而說的。要是不遷就世間的觀念,應該說:「真正的涅槃是永恆的存在,沒有出也沒有入。」第八識不與煩惱和合,稱為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阿羅漢斷五下分結和五上分結,稱為有餘涅槃。將五陰十八界滅掉,讓第八識單獨存在,稱之為無餘涅槃。佛不住一切法,不住於生死,也不住於涅槃,稱之為無住處涅槃。

因為有第八識,才能夠安立四種涅槃的假名。實際上整個蘊處界萬法,統統都是諸法空相,全都是第八識的法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也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整個蘊處界萬法都匯歸一真法界,統統都是涅槃,這樣子你要講什麼「我今入涅槃」?所以這個只是方便言說。

「純陀汝不應,思量如來義,當觀如來住,猶如須彌山。」這裡的「如來」是指第八識,你要知道佛陀示現的只是蘊處界法的消滅,你要知道真正的如來(第八識)是永恆安住的,就像須彌山會一直都在那裡。須彌山雖然也有消滅的時候,但它是世間人所知存在最久的事物,所以用它來比喻第八識的永恆。

「我今入涅槃,受於第一樂,諸佛法如是,不應復啼哭。」諸佛來到人間,示現五蘊身給你看,並且告訴你「五蘊都是無常、苦、空、非我」,他們不能自己再去裝神弄鬼,弄出一個不死的五蘊身,所以諸佛最後都會示現涅槃給你看。涅槃才是無上的樂,你們要知道佛法就是這樣子,不要再哭了。

(未完待續)

[1] 福德主要是自受用,能產生人天善法的正報與依報,且有其相對性,若不繼續行善,或依六度的前五度修為,則有報盡時。功德,主要在般若智慧上、在法上,有自受用、也有他受用,隨著般若慧轉依的增長,功德只有日益增上、廣大。

[2] 《妙法蓮華經》卷5〈17 分別功德品〉

本文摘自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第二期

註:《大般涅槃經》是佛陀在人間最後一天所說的了義經,闡述常、樂、我、凈涅槃四德,以及眼見佛性的義理。這部經可以矯正流行的錯謬見解,讓學人避開學佛的誤區,直心進入大乘佛法的堂奧。全集下載網址:http://pan.baidu.com/s/1dDw7FhB

1.推薦電子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下載地址:http://url.cn/44laROf

2.推薦推薦佛學教科書《實證佛教導論》,電子版(部分內容)下載:http://pan.baidu.com/s/1pJN8FLx(用PDF閱讀軟體打開)

3.推薦修行佛法最應該珍藏的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7df8590102wb5e.html

推薦閱讀:

大般涅槃經集解 (41卷---60卷)(大正藏1763部)
涅槃傳譯與中國涅槃宗的形成
《涅槃經》第08品 梵行(5)
無量、混元、圓寂、涅槃、滅度、無我
六根清凈和六根互用--涅槃之光

TAG:佛陀 | 涅槃 | 供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