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丨從金正恩講話看外國語文教科書中的魯迅
原本蘇聯和東歐國家長期把魯迅作為推崇的首要中國作家,並大量翻譯出版魯迅的作品。但在蘇東劇變以後,東歐國家普遍停止了對於魯迅作品的翻譯,甚至連一度翻譯魯迅最為成功,產生過普實克這樣全球知名的漢學大師的捷克,魯迅也退出了教科書,變成了年輕一代眼中一個十分陌生的人物。在左翼運動不發達,或者受到壓制嚴重的國家和地區,魯迅作品的傳播受到的限制就更加嚴重了。通過以上魯迅作品在國外傳播的相關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其作品傳播是與左翼力量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尤其是《故鄉》更受外國左翼力量推崇,往往是這些人心目中教材的首選。這一切也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魯迅自稱為「左翼方面的一個人」的事實。相反,近年某些媒體和專家把魯迅與中國革命切割的做法則是十分荒謬的。
據環球網報道,4月27日的韓朝首腦會談中,金正恩表示,「朝韓分裂之線不難邁,踩過的人多了,就會消失」。(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4/11931170.html)
想必看到這則新聞的朋友們都會想到魯迅先生在《故鄉》結尾那一段名言: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金正恩的講話是否受到了魯迅這段名言的影響呢?筆者認為,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魯迅是一個具有國際範圍影響力的作家,筆者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魯迅在外國的若干情況,尤其著重談談外國中學語文課本當中選用魯迅作品的情況。
一、朝鮮半島上的魯迅就先從朝鮮的情況說起吧。早在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就積極的同朝鮮愛國人士交流,並且鮮明地表示了自己對於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和朝鮮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1934年,朝鮮愛國青年申彥俊在《新東亞》雜誌上發表了《中國的大文豪魯迅訪問記》一文,系統的介紹了魯迅在接受自己採訪時的觀點,並且引發了很大的震動:
【問:那麼,先生您認為文學具有偉大的力量嗎?
答:是的,我認為它對喚醒大眾是最為必要的技術之一。
問:先生您的創作方法是?
答:我是寫實主義者。只是把所見到的和所聽到的如實地記述下來罷了。
問:聽別人說,先生您是人道主義者,是這樣嗎?
答:不過,我是絕對地反對像托爾斯泰、甘地那樣的人道主義的。我是主張戰鬥的。
問:在中國文壇上,具有代表性的無產階級作家是誰?
答: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無產階級作家。我是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作家,寫不出真正的無產階級作品。我只能算是左翼方面的一個人。
(韓)朴宰雨主編;金英明等譯,韓國魯迅研究精選集第二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08,第234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魯迅更是成為了全國研究的重點。1953年,朝鮮正式開始全面翻譯出版魯迅著作的工作。到70年代末,其幾乎把魯迅所有的重要著作都翻譯成了朝鮮文:
【朝鮮國立出版社作出廠翻譯出版五卷本的《魯迅選集》的計劃。1956年出版第一卷,該卷收了《吶喊》和《彷徨》。1957年出版了二、三兩卷·,二卷選譯廠《故事新編》、《墳》、《朝花夕拾》中的26篇,三卷選譯了《熱風》、《而已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中的65篇和《野草》;的全部作品。四卷包括《三閑集》、《二心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五卷包括《且介亭雜文》中的三篇,《中國小說史略》全文,魯迅先生的自傳和先生的年潛。
1964年,由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出版社出版了林興炳、李圭海譯的《魯迅作品選》,選了《吶喊》中的10篇,《彷徨》中的3篇小說和《故事新編》中的3篇,其餘是雜文彙編,其中包括《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中的48篇雜文。1979年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魯迅的小說集《祝福》,收了《狂人口記》、《孔乙己》、《葯》、《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社戲》、《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傷逝》等12篇小說。
施建業著,中國文學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黃河出版社,1993年04月第1版,第95頁】
在眾多魯迅的作品當中,又以小說《故鄉》對朝鮮的左翼知識分子影響最大,像朝鮮著名的經典作家韓雪野就曾表示過自己對《故鄉》的推崇:
【「我想起了魯迅寫的《故鄉》,也想了李其永寫的《故鄉》。可我覺得不滿和自責,為什麼自己不能寫好幾篇《故鄉》呢?」因此他先寫出了《濁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洪水》,接著寫出了第二部《歸鄉》。在其長篇小說《黃昏》里亦部分地表達了他的這種心情。
(摘自中國社科院吉善美的博士論文《韓國高中收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研究》)】
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鮮長期以來在中學語文教學當中把魯迅作為外國文學的重點作家,初中和高中都選有魯迅的作品,《故鄉》長期是初中的選取篇目。在高中階段,朝鮮則長期把魯迅的小說《祝福》選入了教材。這大概也是外國中學語文課本當中選入魯迅作品篇幅最長的。相比之下,朝鮮對於中國的古代文學並不太重視,像高中課本當中所選取的外國作家作品就全都是近現代的,全部篇目如下:
上圖轉自中央民族大學金真迪的博士論文《解放後韓、朝、中國朝鮮族文學教育比較研究》
而在三八線另一邊的韓國則對魯迅採取了相反的態度。原本在韓國建國初期,高中語文課本當中也是有魯迅的作品的。1949年版的中國語課本就選了魯迅的《故鄉》和《葯》這兩篇小說,特別是當時韓國對於《故鄉》評價很高,與朝鮮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在1950年以後,魯迅的作品長期受到了韓國當局的壓制,一直到80年代才有所改觀,不過在90年代蘇東劇變的大背景下又再度出現「魯迅撤退」的現象:
【第二次和第三次教育課程期,《中國語》都未收錄魯迅的作品。到了第四次教育課程期(1981年~1985年),《中國語》教科書將魯迅的小說《孔乙己》收錄其中。在第五次教育課程期,《中國語》教科書也未收錄魯迅作品。第六次教育課程期《中國語》教科書收錄了兩篇魯迅的作品,分別是《一件小事》(分別由Bu Min出版社和法文社出版的《中國語(下)》收錄)和《故鄉》(法文社出版《中國語(下)》)。在第七次教育課程期,《中國語》教科書也未收錄魯迅的作品。
(摘自中國社科院吉善美的博士論文《韓國高中收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研究》)】
魯迅淡出的同時,韓國當局對於胡適等逃台反共文人的大力推崇。50年代以來,韓國當局長期把胡適作為中學語文課本當中的選材重點,甚至其1990年和1997年版教材當中,唯一的中國文學作品就是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
也就是說,大體上朝鮮半島上朝鮮方面和韓國的左翼人士普遍推崇魯迅,尤其是《故鄉》,韓國的右翼人士則推崇胡適,主要是《差不多先生傳》。在了解了這個大背景的情況下,我們恐怕對金正恩「踩過的人多了,就會消失」的講話也會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
二、越南和日本教科書中的魯迅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越南的情況,越南北方自從1945年建國之後,就始終把魯迅作為中學的教學重點。從那時候到70年代中期,魯迅一直是越南中學語文課本當中中國文學部分首要的作家。在中越關係惡化的那個年代裡,越南方面幾乎把中學課本的中國文學作品通通刪除,唯一保留的就是魯迅的《阿q正傳》(節選了最後一章《大團圓》)。
在90年代以來,隨著中越關係的不斷發展,越南語文課本里中國文學作品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了,但是總的來看,這期間越南已不再把魯迅作為首要推崇的中國作家,而更為推崇李白和杜甫為代表的中國古典文學。像越南1995年版的初中語文教科書當中,共選取了中國的文學作品12篇,其中李白和杜甫各五篇,魯迅只有一篇,就是《故鄉》:
引自南京師範大學段明海的碩士論文《越南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中國作品選編及教學研究》
日本也長期以來把魯迅的作品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與上述國家相似,日本教科書最為推崇的魯迅作品也是《故鄉》:
【日本的中學教科書一直有著魯迅的一席之地。翻閱我孩子三年間的中學國語課本,外國人的作品寥寥無幾。亞洲人中,只有魯迅一個人氣宇軒昂,赫然登堂入室。中學三年的國語課本中,在《超越世代》的欄目下,魯迅小說《故鄉》的日文版被列為首篇,並且居然是全文,不是節選,加上幫助學生理解的插圖和注釋,佔據25頁的篇幅。
日本的中學國語教科書很厚,除了正式課文,還包括有相當於中國的中學課外閱讀的部分,稱作「讀書」。魯迅的作品沒有歸為「讀書」的部分,是正式課文。看到國內的熱議魯迅作品在中學教科書的去留,看到日本的教科書,頗有感慨。
魯迅在日本人心中的位置——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0/12-07/2706267.shtml】
不過近些年來,魯迅的影響力在日本有所下降,有些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也出現了「魯迅撤退」的現象。筆者前些時候在《談談抗戰期間日本的進步力量》一文當中提到過,尾崎文昭10年前在清華大學講座時曾介紹過相關情況: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主任尾崎文昭教授在清華大學講授《日本戰後魯迅研究》,從2007年9月18日到11月17日,共八次。……在日本.目前七十歲以上的人對魯迅感情深。戰後大學文科流行魯迅,社會也歡迎。三十歲到五十歲的人課本上讀過魯迅,知道名字。三十歲以下,已經不知道魯迅了。魯迅研究者自然還有人,不過已經和大眾關係遠離,這是很值得深思的。
王得後著,我哪裡去了,花城出版社,2015.11,第82頁】
三、撤退與被禁的魯迅
而且,這種現象也並不是個別的。原本蘇聯和東歐國家長期把魯迅作為推崇的首要中國作家,並大量翻譯出版魯迅的作品。但在蘇東劇變以後,東歐國家普遍停止了對於魯迅作品的翻譯,甚至連一度翻譯魯迅最為成功,產生過普實克這樣全球知名的漢學大師的捷克,魯迅也退出了教科書,變成了年輕一代眼中一個十分陌生的人物:
【只有某些二手書店和規模大一點的圖書館,才可以找到五十和六十年代的出版物,新出版的書都沒有,因此書店也買不到。普實克在《中國——我的姐妹》里把魯迅的創作與杜甫的創作相比較。毫無疑問,他們兩個人是中國文學的兩大重要人物。不過,如果我們注意在捷克哪一個更出名,那魯迅就遠遠不如杜甫。杜甫的詩,還有李白的詩在大部分中學語文課本里都可以找到。因此,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捷克人,都知道杜甫和李白是中國最大的詩人。魯迅的小說在語文課本上卻找不到。
(引自西南大學皮亞傑的碩士論文《越南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中國作品選編及教學研究》)】
在左翼運動不發達,或者受到壓制嚴重的國家和地區,魯迅作品的傳播受到的限制就更加嚴重了。比如說,1952年魯迅的《阿q正傳》就有了泰語的譯本,但是從1953年開始泰國長期把魯迅的作品視作左翼宣傳而加以取締,直到1998年才解除禁令,以致今天仍然幾乎沒有什麼魯迅的作品能夠被泰國人接觸到,更不要說被選入教材了:
【1998年泰國政府頒布了《取消泰國禁書法令》,從那時起,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得以再次出版。儘管泰國政府已經取消「禁書」法令了,但泰國文壇與普通讀者對魯迅作品的想法與觀念還未扭轉。由於缺乏中國歷史背景知識,人們仍然認為魯迅作品帶有左派文學的特色,各書店和圖書館也因怕沒有讀者或消費群,沒有配備魯迅書籍;只有大型圖書館內的特區或專門銷售舊書的書店,才能找到魯迅作品的泰譯本。
(引自山東大學徐佩玲的博士論文《中國現代文學對泰國影響之研究》)】
通過以上魯迅作品在國外傳播的相關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其作品傳播是與左翼力量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尤其是《故鄉》更受外國左翼力量推崇,往往是這些人心目中教材的首選。這一切也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魯迅自稱為「左翼方面的一個人」的事實。相反,近年某些媒體和專家把魯迅與中國革命切割的做法則是十分荒謬的,
【鹿野,察網專欄作家。】
推薦閱讀:
※遠離烏托邦:告別魯迅式的國民性改造
※魯迅博物館
※魯迅:野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會成群結隊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
※魯迅小說中的「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