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6 漢武帝劉徹
漢武大帝
在中國歷史上,人們常把秦帝國的開創者——秦始皇與漢朝第五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相提並論,這是因為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國家由秦始皇開創,而由漢武帝鞏固下來。
下面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介紹漢武大帝的傳奇一生:
一,少年經歷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漢景帝之子,母親為王美人,王美人體態優雅,膚色嬌白,面上有一痣,更是增添了她的嬌容。王美人深受景帝寵愛,懷有一子,出生時恰值景帝登基為帝,因此孩子極受景帝喜愛,取名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相傳,美人王氏懷孕之時夢見太陽入懷,景帝也曾夢見通體紅亮的寶獸從天而降,落在崇芳閣中,景帝醒後前去觀望,覺得祥雲瀰漫,他認為這是吉祥的象徵。兩相印證,令人欣喜,於是劉徹四歲時便受封為膠東王。
劉徹既已受封為膠東王,本不該成為太子繼承皇位,但皇宮深院,權力鬥爭激烈殘酷,劉徹因為得到長公主的支持最終當上了太子。
景帝初立的太子是劉榮,母親是栗姬,栗姬雖得寵於皇帝,然性格狹小,智少謀寡。景帝的姐姐長公主與景帝同為竇太后所生,景帝很尊重姐姐的意見。長公主有一女名喚阿嬌,本欲嫁給太子劉榮,然栗姬並不領情。長公主因此痛恨栗姬,轉而支持王美人與劉徹。一次長公主帶著阿嬌入宮,當著景帝問劉徹願不願意娶阿嬌為妻,劉徹回答若是能娶阿嬌為妻,願意為她蓋座金屋子,這便是金屋藏嬌的故事。長公主很是心喜,而王美人更是開心,得到景帝應允後,這場婚事便戲劇性地定了下來。
從此之後王美人便與長公主聯合起來針對栗姬,景帝不好妄下結論,有心試試栗姬。有次景帝告訴她自己死後希望栗姬能善待後宮妃子及皇子,栗姬當即臉色大變,景帝走後還破口大罵。景帝聽到哭鬧辱罵之聲後非常生氣,疏遠栗姬並再不提立她為後之事。
此後在長公主與王美人的策划下,景帝最終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改立劉徹為太子,同時升王美人為皇后,此時劉徹年僅七歲。景帝選名望很高的衛綰為太子的老師,給他傳授儒家思想,劉徹從小便接受了儒學的教誨。
公元前141年冬,漢景帝駕崩,前140年年僅十六的劉徹即皇帝位,開始了漢朝最為強盛最為輝煌的武帝時代。
二,為帝之初
漢武帝即位之後一心想把文景之治的盛況延續下去,並想根據自己的思想治理國家,青年時的皇帝意氣風發,雄心勃勃,但改革卻受到了守舊派的強大阻力。太皇太后竇氏,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思想上還是推崇黃老學說,主張與民休息,無為而治。這種思想使立國不久的漢朝度過了財政危機,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促成了文景之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老學說與中央集權的趨勢相違,更與漢武帝本人的治國方針產生了極大分歧,武帝迫切地希望強化中央權力,促進漢帝國在經濟文化軍事和政治各個方面的強大,於是他即位之初便開始實行自己的政治方略,任用舅舅田蚡為太尉執掌軍事,重用儒生並下詔全國各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薦賢能,其中有名的董仲舒即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武帝的信任。董仲舒將系統化的儒學介紹給武帝,受到武帝稱讚。
但武帝並沒有足夠的力量與她的奶奶較量,在竇氏的逼迫下,武帝被迫廢除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與太尉也被罷免,有的大臣甚至被逼死獄中。隨後竇氏的親信控制了朝政,武帝被迫退居二線。
雖然大權旁落,但劉徹並不消沉,而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畢竟,他有年齡上的優勢。這位年輕的皇帝經過打擊變得更加茁壯,他像一隻雄鷹正待展翅翱翔。
三,驕人政績
公元前135年,太皇太后竇氏去世,武帝即刻成功地控制了朝政,並將竇氏一干人馬係數罷免,將田蚡重新起用,任為丞相,開始加強中央集權,對付封建割據勢力。
武帝首先從中央削弱相權開始,身為武帝舅舅的丞相倚仗王太后的支持很想專權,總以自己的親信擔任重要官職,武帝生氣地問他:「你打算用的人用完了沒有,朕也打算用幾個人!」田蚡不得不有所收斂,用人之權歸於皇帝;武帝還成立太學以選拔培養官吏,並舉行賢良策試以網路天下名士,重用儒生以代替元老重臣,繼續打擊丞相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公元前124年。更是讓平民出身的公孫弘任丞相,改變了過去丞相由貴族擔任的局面。
然後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頒布推恩令,以解決封國問題;設刺史以打擊豪強勢力。七國之亂後王國的勢力得到很大削弱,但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割據一方。推恩令規定王國除由長子繼承外,諸侯王的其他兒子可以分得王國的一部分做侯國,新分出的侯國由中央控制的郡管理,且王國國相由中央派人擔任,掌管王國一切軍政要務;同時,武帝以種種借口削奪各個諸侯國的爵位,例如乘諸侯出金助祭祖廟之時以「金少」「色劣」為由剝奪了一百多人的爵位。漢初因功封侯的一百四十多人,至太初年間僅餘五人。武帝還將全國劃分十三州部,每州設立刺史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地方割據勢力由此消除。
在政治上大刀闊斧改革的同時,在經濟上武帝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一,統一幣制,中央鑄錢。秦一統天下後曾經統一貨幣,但到了漢朝,地方豪強役使平民開採銅錫礦藏,鑄劣錢謀暴利,造成了幣制的混亂。武帝採用五銖錢統一貨幣,嚴禁私鑄。為貫徹這一舉措,《漢書》記載,武帝殺了私鑄者幾十萬,自首免罪者達百萬之巨,可見這是一場多麼殘酷的鬥爭。
其二,鹽鐵專賣。冶鐵,煮鹽,制錢,這是當時最大的三項財源收入。高祖之時為了獲得地方豪強的支持,三大利都允許民間私營,到了武帝之時對外用兵不斷,急需開闢財源,所以在公元前119年任桑弘羊等三人為理財官,收回三大利權,對鹽鐵施行官營專賣,朝廷由此增加了巨大收入。
其三,算緡錢,即向商人徵收的財產稅。武帝制訂了稅收標準,嚴懲逃稅行為,並提倡告發。通過這種措施,武帝得到了「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
其四,平準均輸,就是運輸和貿易實行官營。武帝在地方設均輸官,中央設平準管,負責收購運輸貨物,調劑有無,平抑貨價。
通過以上措施,武帝削弱了地方豪強和與朝廷關係不大的商人的利益,增強了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為對外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廣大農民並未從中得到利益,反而負擔更為沉重。例如平準均輸一項,所用人工作為徭役就加在了農民頭上。
四,抵禦外侮
匈奴對邊地的侵犯,是漢朝成立以來始終未能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漢初匈奴騎兵一度深入距離長安數百里之地,嚴重威脅了漢王朝的生存。高祖曾親帥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卻白登遭圍,慘敗而歸。此後統治者鑒於國力衰微,不得不採取妥協退讓的方式,每年送去大量財物,並嫁以宗室之女以求暫時安寧。但匈奴「大入則大利,小入則小利」,每年被擄走殺害的人口都在萬人以上。
經過漢武帝的改革,漢帝國國力昌盛,政府擁有馬匹數十萬,漢武帝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強大的騎兵,不但足以防守匈奴。還具備了深入塞北,主動出擊的能力。於是武帝開始著手解決匈奴這個困擾了幾代人的問題了。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以馬邑為誘使匈奴單于深入武州要塞,漢軍三十萬埋伏於附近山谷之中以期圍殲匈奴主力。但匈奴單于發現了漢軍的陰謀,引兵退回,馬邑之謀失敗。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了,但大規模反擊匈奴的戰爭終於拉開了序幕。
公元前129年,匈奴侵犯上谷郡,漢軍分四路迎敵,衛青一部直搗龍城,首戰告捷,受到武帝賞識,衛青也成為大戰前的戰爭明星,在即將開始的大戰中被委以重任。
公元前127年,第一次大戰役爆發,匈奴主力進攻漢郡漁陽、上谷,殺遼西太守,囂張一時。武帝決定避實就虛,派衛青進攻河套地區。衛青引兵北上發動突襲,擊潰匈奴白羊王與樓煩王,設朔方與九原郡,又移民數十萬戍邊屯田,從此漢朝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還建立起進一步進攻匈奴的基地。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派衛青率三萬騎兵深入塞北六七百里,擊潰匈奴右賢王,俘小王十多人,匈奴男女一萬五千多人。此戰後武帝拜衛青為大將軍。
公元前121年,第二次鏖戰開始,霍去病率精兵萬騎,賓士千里,殺俘匈奴兵過萬,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不久他又「出隴西,北地兩千里,過居延,攻祁連山」,取得了更大勝利。此後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切斷了匈奴與羌人的聯繫打通了西域通道。
此後匈奴貴族分裂,渾邪王歸降漢朝。
公元前119年,最大規模,最遠征途,最具決定意義的第三次決戰開始。霍去病率東路漢軍出代郡,深入一千多里,與左賢王接戰,俘虜匈奴貴族八十三人,後追擊至狼居胥山,大勝而歸。衛青率西路軍發於定襄,出塞千里,與匈奴單于主力接戰,衛青先派精騎挑戰吸引匈奴主力,後派輕騎兵兩翼包抄,單于大敗,全軍潰散。衛青主力攻至闐顏山的趙信城,燒盡匈奴儲糧,奏凱而歸。
此後匈奴主力被徹底打垮,匈奴元氣大傷,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漢朝終於解決了來自匈奴的軍事威脅。
在解決匈奴問題的同時,武帝派兵滅南粵置九郡,擊西南夷、夜郎、滇等部落,設八郡,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武帝即位五十四年,對外戰爭進行了五十年,漢武帝用盡一生的精力反對匈奴貴族的襲擾,維護國家的統一,成為了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五,晚年的失誤與悔過
武帝雖然政績突出,但也奢侈無比,「武帝享國日久,廣開上林,穿昆明池,營千門萬戶之宮,立神明通天之台」,且對外戰爭不斷,以至武帝晚期「海內虛耗,人口減半」。
武帝好出遊,敬鬼神,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一點給漢王朝造成了大禍。公元前112年,欒大詐稱有長生不老葯,被武帝封為將軍,嫁以公主,賜予玉璽。兩年後,欒大騙局被揭穿,欒大被殺。但武帝並未吸取教訓,又上了江充的當。晚年的皇帝疑心很重,有此夢見上千個木頭人擊打他,江充趁機大肆排除異己,先後殺死好幾萬人,其中包括丞相與武帝的兩個女兒,並且構陷太子。太子被迫造反,誅殺江充。武帝震怒,令丞相劉屈氂平叛。雙方軍隊血戰於長安,太子敗逃,後自殺,衛皇后也自殺了。
第二年武帝查清太子被誣陷,為太子平反,但其後丞相與貳師將軍李廣利也牽扯到巫蠱案,丞相被殺,遠征匈奴的李廣利投降匈奴,七萬軍隊全部損失,武帝極受震撼!
最後武帝終於查清所謂巫蠱之禍都由江充一人造成,盛怒之下誅滅江充全家。
公元前89年武帝最後一次巡遊結束,他在途中看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人民生活的疾苦,很是震驚。在鉅定縣,武帝親自下田耕種,又在泰山向神明與大臣檢討自己的過錯,不久便趕走了所有的方士,不准他們再騙人。
後來武帝下了輪台罪己詔,承認了自己窮兵黷武的過錯,詔書上說:「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並承認「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與民休息,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兩年之後,曾「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守都尉,殺兩千石」的農民起義漸漸消散,漢朝經濟政治得到很大改善,重煥活力,為「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87年,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同時賜死其生母鉤弋夫人以防止日後太后專權,在任命了輔政大臣霍光後,武帝於次日駕崩,謚號孝武皇帝,葬於茂陵。
縱觀漢武帝的一生,有功有過,但功大於過,他開創了中國最為強盛的時代,奠定了此後兩千多年的政治發展格局,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正如《漢武大帝》對他的評價: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
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秋的自信,
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因作者水平有限,雖懷盡善盡美之心,然難免有所紕漏,望不吝賜教。
本文資料選自《史記》,《中國古代史常識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卷》,《帝王氣度》,《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等書籍。)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 - 搜搜百科
※毛澤東與中國婦女解放
※20世紀至今中國畫的變革與崔如琢的貢獻
※中國古代哪位「皇帝」盜墓比曹操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