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名校的秘密?近30位北京名校長的「年度金句」

陳立華(朝陽區實驗小學校長)

真正明智的母親,會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地鬆手

家庭對於孩子性格、品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母親,則是家庭中極為重要的角色。

母親的要求過於嚴苛,對孩子的掌控過多,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強烈的壓抑感。在母親過多的控制和干預之下,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環境之中,無法享受快樂的童年,也難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父母權威失衡的家庭環境,可能會讓孩子漸漸地失去與人交往的興趣,給自己幼小的心靈上了一把鎖,變得孤獨、閉塞。

我想,真正明智的母親,會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地鬆手,剋制對孩子的控制欲。不是對孩子太過吹毛求疵,而是給他們一個輕鬆自由的成長環境;不是包攬孩子的一切事務,而是讓他們親身去體會成長路上的酸甜苦辣;不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而是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呵護他們的自尊,這對孩子們心靈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尹超(北大附小校長)

我們為什麼呼喚"愛與自由"的教育

我常常問自己,愛是什麼?自由又是什麼?我認為,愛如水,而且是甘甜的泉水。它滋潤著老師,滋潤著孩子,滋潤著我們彼此的心田。愛,如燦爛、明媚的陽光,溫暖著你,溫暖著我。

自由如清新的空氣,它穿入心扉,沁人心脾,讓人自由歡暢地呼吸。

那麼我們為什麼呼喚"愛與自由"的教育?這水之愛、風之自由會給孩子,給教師給人帶來什麼呢?我想,它能成就師生創新的環境,文化的包容,精神的庇護,點亮生命之光。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在我們學校西門門口,有一座15噸重的朝霞石。在朝霞石的背面,是一輪由石頭紋理自然形成的冉冉升起的太陽。在這塊石頭上,我寫了這樣一句話:願孩子們像一粒粒飽滿的種子,在陽光、雨露、沃土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就是我們的教育。其實,孩子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他是有差異的,是帶著不同基因誕生到這個世界上的,他們就像一顆顆不同的種子,有可能將來成為一棵大樹,也可能就是一棵小草,但無論是參天大樹、還是無名小草,他們都一樣獲得尊重。教育的使命就是給予他們這適宜的陽光、雨露和沃土,愛和自由的空間,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綻放。

吳甡(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校長)

學校之間的差距來自於每一個教育碎片

每一個校長,都想把自己學校辦好,但很多校長信心不是很足,他總看著別人學校的進步,有一種茫然。其實任何學校都可以辦好,不但要有信心,還要把這個信心傳遞給每一位教職工。

超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叫彎道超車,不是所有學校都能做到的;我這麼多年就是堅定直道超車。因為每個學校生存時空都一樣,比如你都有升旗儀式、有班會、有課,都有一個校園。你把每一個規定的動作做好,就能直道超車。每一個規定動作你做精、做細,直道超車只是時間而已。

學校之間的差距來自於每一個教育碎片,每一個教育碎片匯聚起來就是一個教育宏圖。

劉彭芝(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校長)

教育要為兒童服務,而不是為兒童做主

有學者說,人類文明的進化有三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發現了人,將人從神的籠罩下解放出來;第二個階段是發現了女性,將女性從男性的統治下解放出來;第三個階段是發現了兒童,將兒童從對成人的依附中獨立出來,世界更加充滿陽光和美好。今天的中國,正處在第三個階段,發現兒童的階段。我們研究中國的基礎教育,必須與發現兒童這個大背景大課題相適應。我們從事基礎教育,也必須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牢固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們基礎教育出現的問題,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但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把兒童作為中心、沒把學生作為主體。在中國,發現兒童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們在辦學過程中想問題幹事情,更多考慮的是社會、教師、家長,而不是學生。

當前,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發現兒童,把社會的還給社會,把教師的還給教師,把家長的還給家長,最後,讓學生顯山露水,真正成為主角。教學的出發點是學生,落腳點還是學生。按教育規律辦事,最重要的是按兒童生理心理的成長規律辦事,社會、教師、家長都要為兒童服務,而不是為兒童做主。我們的教育,終極目標是讓兒童在快樂和幸福中學有所成。發現兒童,中國的基礎教育才能進入新天地,邁向新時代。

劉長銘(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北京四中原校長)

教育價值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教育價值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認為,是生活,是人生。生活不僅是教育過程,也是教育價值的終極指向。我們說教育要以人為本,就是說教育要全面關注人的生活。

人類創造科學、技術、藝術和宗教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為了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人類發展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使人類生活和種族更好地延續。如果人類創造科學技術和發展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這些,如果人類沒有把聰明才智用於增進生活的幸福美好,那就說明人類社會出了問題。這絕不是人類發展的主線和主流。同樣,如果我們的教育不去關注人的生活,那就說明教育出了問題。在我看來,這樣的教育將會把人類社會引向危險的未來。

教育不應當僅僅是生存技能的訓練,它的宗旨和使命應當是引導和教會人們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高貴的生活,追求有質量的生活,追求有價值的生活,追求有意義的生活。這裡所談的生活,包括個人生活、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和社會生活等等。這就決定了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將人訓練成為工具或機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如果教育背離了這樣的目的、宗旨和使命,就意味著教育的價值發生了扭曲。

李烈(國務院參事、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原校長、北京正澤學校校長)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實的教育

首先,真實的教育就是要圍繞著孩子真實的生活引出教育的問題,促進孩子的「思考」和「交往」。

孩子身邊的生活,就有豐富多彩的課題可以研究:天上為什麼有彩虹,宇宙中的失重是怎麼回事,什麼叫地球變暖,汽車分號限行為什麼每天擁堵現象不一……孩子們能夠發現這些問題,生成一個個小問號,也就有了豐富多彩的研究中的思考。

其次,真實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親歷這些求知的過程、交往的過程,不是模擬,不是旁觀,而是身臨其境。

殘疾人生存狀況調查,小幹部競選的參與,到敬老院給老人洗腳,為爺爺奶奶洗頭,去科技館做義工,在社區宣傳環保,為媽媽做個菜……

孩子們親身經歷的這些事,無一不夾雜了他們各自豐富的情感體驗,只有真正做過,箇中滋味才會真的湧進心田,才能品出生命的五味雜陳與奇妙之處,也才是真正地引導了孩子們的向善、向上。

第三,真實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們在親歷之後用自己的話來總結、來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真正體會生命的真諦、吸納文明的精髓。

只要是自己用心血澆灌出來的成果,不在於幼稚或成熟,零散或嚴謹,也不在於多長多短,我堅信孩子寫下的字字句句都刻在了他的心上,這樣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結果!

竇桂梅(清華附小黨總支書記、校長)

丟掉母語,我們怎能找到自己

蘇步青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時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的意見是第一堂課就考語文,考後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我為什麼把語文叫母語,這個我反反覆復地講過。因為我們沒有權利,不熱愛自己的母語。一個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劃定了他的民族語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一個人語言的涵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他的文化素養。

我們現在對語文的理解和敬畏,都還缺一點點。我們孩子也發生過一些小故事和笑話,比如用「陸陸續續」造句,學生說:下班了,爸爸陸陸續續地回家了。你到底有幾個爸爸?

孩子今天對「陸陸續續」這個成語真的都理解了嗎。我們現在的教室太忙了,我們的老師太忙了,因為我們現在的師壇教育太蒼白了。一個新的成語,老師就說趕緊把課本打開,這個成語給你畫起來,一會兒就考你,所以就有「我弟弟長得欣欣向榮」這樣的笑話。

我們的語文還是有些問題的,我個人覺得,數學還是比較熱烈。現在我們在改革,是特別有必要的,比如文理不分家。我來北京十幾年,語文是必須要大幅度提升了,語文不能再單篇碎片化教學了。

李希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未來20年60%職業將消失, 學生需要找到一次一次的起跑線

人類的文明,事實上就是教育和技術的賽跑。當我們的教育能夠趕上技術的進步,整個社會就會比較順暢,氛圍就會比較祥和,大家比較淡定。但是當有一天技術帶來迅猛發展,出現了重大突破、帶來了重大進步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對我們做教育來說卻帶來重大挑戰。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經過什麼樣的教育來應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心中沒有底數,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社會焦慮。

今天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出現,這一輪的挑戰遠遠超出過去兩次技術進步。所以我們發現,我們的家長就感覺到,我們怎麼應對不確定的明天?未來二十年的時間,會有60%的職業要消失。我們今天用學校里12年時間學習,或者加上大學4年時間學習,然後工作,把人生分成工作和學習兩段,已經不行了,沒法應對變化的未來了。但是到底我們應該怎麼辦?

所以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來,要加強網路教育,這是黨和政府的報告里第一次提出來網路教育,僅僅靠現行的傳統教育沒法應對未來。我們怎麼通過全社會的參與,來形成各種形態的學習型組織,使我們的學生、一代一代的青年找到一次一次的起跑線,而不要僅僅把學校當作起跑線;找到一個一個不一樣的學校,這樣知道人生不是先做好了教育的準備再去工作,而是終身學習。

翟小寧(人大附中校長)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師加好的師生關係

好的學校是什麼?簡要地說,好的學校,第一對人要好,第二要使人更好。學校是人成長的地方,學校是師生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成長共同體。教育要關懷人解放人,關懷人的幸福,解放人的心裡。

我們的教育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靈性,最起碼要保護學生的靈性。教育是雙刃劍,我們時時要警惕自己:我解放學生了嗎?我使學生的心靈舒展了嗎?我讓他在這樣一所學校里創新精神得到生長、得到保護了嗎?

創造適合學生的發展教育,要以尊重、自主、開明為基本遵循,尊重規律,尊重學生,使人的自主性充分發揮,開明就是開闊視野,兼容並包,讓每個人的創造性充分涌流。

教師是學校最核心的力量,關於教師的發展,我覺得要建立核心的人文生態環境,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師加好的師生關係,沒有好的教師就沒有好的教育。

王錚(北大附中校長)

孩子的個性和差異, 我們不把它當作差距,而是當作價值

我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人,而不是說我們把教育看成是一種篩選,把教育看成是現在的一些分數和成績。我們對待孩子的期望是一個過程,孩子的個性,孩子的差異,我們不把它當作一種差距,我們把它當作一種價值。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都應該有他個性發展、成就自己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懷著一片誠心,獻出一片愛心,同時保持一片耐心,來幫助、支持孩子的成長。

接收了不同的學校之後,學生的差異性和多元化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面對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日新月異的要求,新的創新,也給我們的老師帶來了很多困惑和挑戰。我們的孩子是未來的,是社會的,我們要用教育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更加開放地辦學,我們就有更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跟隨新時代的變革。在這一點,我們認為,學生的獨立自主,他的內心充盈,他對理想的追求、執著,應該是我們更加要突出的。

李有毅(北京十二中校長)

人生要「出彩」,必須摒棄精緻的利己主義

今天,大學之門向我們同學敞開,獲得一張理想大學的入場劵,固然是我們前行的第一個目標,但決不應該是我們行進的歸宿。我們要心懷善念,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知識在德才兼備的人手中,是保家衛國的利器;在無德者的手中,只會淪為滿足一己私慾的工具。

同學們要在人生道路上「出彩」,就必須摒棄功利主義和「精緻的利己主義」,養成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的習慣,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未來一定會有溝溝坎坎,但我希望你們不忘初心,忠誠夢想。

劉可欽(中關村三小校長)

7個方法,讓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

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兒童的一種天性。可是,我們往往就會用「好」和「壞」來評判一個孩子,給他貼上標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貼上標籤的最大的壞處就是孩子再沒有自信了。對於自我管理能力還不強的孩子,家長不妨試試下面7個小妙招。

一是家長要有跟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由於有父母的陪伴,孩子會有安全感。

二是不要當面批評孩子,尤其是不要當著小夥伴的面去批評他。做家長的要盡量迴避孩子情緒低落或激動時去批評他。

三是一次只提一個要求,並堅持一段時間。如果我們一次就給孩子提非常多的要求,他會無所適從。

四是尊重孩子的選擇,還要提供一個迴旋的空間讓他選擇。

五是誇讚孩子努力的具體行為,少說空洞的讚美。

六是用心觀察孩子的一些動作,過後再加以規勸。

七是如果家庭搞什麼活動時要提前跟孩子商量,讓孩子學著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

親子關係溝通的核心問題是: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無論什麼時候,爸爸媽媽都是我堅強的後盾,無論我成長的哪一步,爸爸媽媽都能給我一個成長的建議。這樣的話,孩子的成長會慢慢由依賴走向自主,自我管理能力會越來越強。

李明新(北京小學校長、北京小學教育集團主任)

沒有對學生的熱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那麼,什麼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呢?借鑒學生核心素養的概念,我認為就是教師熱愛學生與培育學生健康成長的必備職業品格與專業能力。如果用關鍵詞語的方式呈現我的認識,那麼以下一些詞語必不可少:熱愛學生的情感、正直做人的品格、指導學科學習的能力、跨領域的學科視野、創新與實踐的精神,等等。教師的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是「熱愛學生的人格魅力和通過學科知識引領價值觀形成的教學能力」。

為什麼在時髦名詞滿天飛的今天,我仍然把「熱愛學生」作為如此重要的關鍵詞語呢?因為在基礎教育工作了近三十年,我堅信,不論時代怎樣變化,不論課程怎樣改革,不論學校形態如何存在,教師的愛都是兒童少年成長的精神動力,是他們生命成長的養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孩子的熱愛與關懷,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樹起一種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無情的環境中長大,他就會變成一個對善與美無動於衷的人。」法國教育學家盧梭也說:「熱愛可以彌補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彌補熱心。」所以,沒有對學生的熱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陳維嘉(北京匯文中學原校長)

尖子生不是「補」出來的

我教了這麼多年書,又當了這麼多年學校管理幹部,幾乎沒看到哪個學業突出的孩子是「補」出來的。家長千萬別以為,自己投入了、努力了,孩子就一定能出類拔萃。事實上這是極具或然性的事情。

我並不反對補課,但什麼樣的孩子需要課外補習是有前提條件的:其一,學習能力特彆強,課本知識無法滿足其需求,學校的老師已經不能再指導了;其二,學習困難,存在薄弱環節,跟不上學校正常的教學節奏,必須要額外地修補漏洞、梳理知識。

除了這一頭一尾,絕大多數學生只要上好學校的課,就足夠了,沒有課外再補習的必要。

蘆詠莉(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父母對孩子感到焦慮,是因為對自己缺少信任

孩子處於青春前期時,父母中特彆強勢的那一方的價值觀,會強烈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所以我們特別建議父親參與家庭教育。

當孩子遭遇失敗後,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孩子遭遇失敗時,父母首先要表達同理心,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然後再跟他討論這件事有沒有收穫,下一次怎麼辦,如何改進。

父母之所以對孩子有一份焦慮,是因為對自己少了一份信任——可能不喜歡自己,可能懷疑自己,可能認為自己不優秀,所以會不斷地把焦慮投射出去。孩子作為父母身邊最親近的人,永遠首當其衝地承受父母的焦慮。

請父母信任孩子能成為最好的他自己,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幫助孩子看到無限的可能,要給孩子希望。

楊剛(中關村第二小學校長)

藝術到底能帶給孩子什麼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做過一個有5萬多本科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回答的結果頗為耐人尋味。畢業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11-15年的結論是「人際關係」,而畢業16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這一調查,與其說是人們對自我成長經驗的總結,不如說是這個時代對藝術教育越來越迫切的呼聲。如今,藝術社團、興趣班倍受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的青睞。但對於參與其中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往往對藝術教育和興趣學習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區。

藝術教育帶給孩子們的成長是全面而綜合的。多年的藝術教育實踐,中關村二小始終堅持:藝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培養身心、品行全面發展的人。在藝術教育的滋養中,提高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社團活動中,培養出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將來無論他們從事什麼職業、在哪裡生活,這段有意義的人生體驗將陪伴孩子們的一生。

管傑(北京十八中校長)

尋夢有志,追夢有力,逐夢有行,圓夢有恆

我們學校提倡「聚學問辯,居寬行仁」,我們努力「以資源豐富的平台、寬廣的鍛煉舞台、貫通的學習台階,聚焦核心素養,為每個孩子在十八歲之前打下健康身體的底子、健全人格的底子、寬厚文化的底子、強大精神的底子,使你們走出校門後如飛龍出淵,利己達人。

因此,學校一直致力於凝聚教育集群之智慧,整合教育集團之資源,認真傾聽年輕人的心聲,為同學們搭建夢想的平台,助力十八中你們的 「航天夢」,「科技夢」,「中國夢」!

在這裡,你們可以像你們的學姐,今年高考全市文綜狀元張航同學一樣,盡情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深情地浸潤在深厚的文化之中,成長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子。

在這裡,你們可以像你們的學弟華傲一樣,自由地馳騁在自己的興趣之中,可以大膽地實現天馬行空的創意,體驗現代科技的神奇。

在這裡,你們可以像你們的學長趙振傑一樣,自主地設計製作飛機、火箭,更是可以堅毅地參與到研製「衛星」之中。

祖雪媛(朝陽區白家莊小學校長)

尊重孩子從允許孩子犯錯開始

「尊重孩子」的教育會帶來怎樣的教育結果呢?我們從列舉的三個家教典型表現進行對應分析: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成長的程度與速度都有其特點。家長沒必要也不應該以單一的標準和成人的水平去苛責孩子。

其實,家長只要將兩件事做到便可。

一是角色置換。在與孩子相處時,假想孩子置換成為你的上級、同事、客戶、朋友等人格平等的主體,你會如何看待,如何交流,如何對待?按照這個方法代入之前提到過的三個典型家教體現,該如何選擇就顯而易見了。

二是拋棄陳舊的倫理觀念。孩子縱然是您生您養,他也是作為一個具備獨立人格與尊嚴的人存在的。天經地義的是親情關係,而不是頤指氣使。

「尊重孩子」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開始,「愛」與「罰」都應恪守「尊重」的度。「尊重孩子」——其實,比做不做得到更難的是我們究竟想不想。

張佳春(運河中學校長)

在阿爾法狗擊敗柯潔的時代, 年輕人唯有學會學習才能適應未來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一個是你們畢業,還有一個就是你們的同齡人柯潔正在和Alpha Go 2.0進行第三盤的博弈。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不說一些傳統的技術已經成了古董,就說前幾年還被追捧的熱門專業,現在畢業生也面臨著求職的困難。舉例來說,隨著銀行卡的普及、微信支付的大眾化,銀行開始裁員;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解決了短距離交通問題,使得黑摩的被擠出了市場,等等。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我看到,1997年深藍擊敗了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2016年Alpha Go 擊敗了李世石,這兩天Alpha Go 2.0又擊敗了柯潔。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問世,無人機已經出現在實戰之中。

所有這些對未來人的成長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那就是唯有不斷學習才有可能適應飛速發展的世界。所以,我希望同學們以今天的成人禮和畢業典禮為起點,開始新的不斷地學習。

於會祥(育英學校校長)

學校很難改變孩子的智商, 但可以改變他們的情商

多項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就一般情況而言,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因素佔了60%~70%,學校教育因素也就佔20%,剩餘的是一些社會因素。對於家庭教育,學校可以提出建議進行引導,但很難改變。

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學校努力去創造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的環境氛圍,但這種努力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言只能起一定作用。學習抓得緊、校風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很難再有大幅度的變化。

那麼,學校在改變什麼?我想說的是,學校改變不了或者說很難改變孩子的智商,但可以改變他們的情商。將來孩子能不能成功,他的情商很重要。所以,我們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習慣以及人格的培養,因為這會慢慢形成他們的主流價值觀。

朱建民(北京三十五中校長)

好的教育一定要向前眺望30年

我總結了校長的6大素養:

第一,校長要有持久的終身學習力。一個好校長應該是學習型校長、研究型校長、思考型校長。一個好校長應該對一所學校的發展,能夠做出具有前瞻性、科學性、戰略性、系統性的思考。因此要主動學習、善於學習、善於思考,要迅速找到一個學校的切入點。

第二個,校長的思想影響力。校長應該對一所學校做思想引領,因此校長的視野很重要,視野決定胸懷,胸懷決定了情懷。所以作為一個校長要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

第三個,校長的課程領導力。課程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學校所有的培養目標最終都是通過課程實現的,課程也是一所學校的特色,更是核心競爭力。校長的學校領導力就是課程領導力。

第四個,文化領導力。一個校長要對這個學校的歷史文化深入挖掘,賦予新內容跟文化的再創作。

第五個,校長的創新力。其實改革的過程是很艱難的,而改革的最大阻力是老師。思想引領,贏在理念上。要讓老師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老師就會成為改革的堅強動力。校長要有這種勇於改革、勇於爭先的精神。另外,校長也要承受壓力。

第六,作為一個現代的校長,應該有挖掘、整合、利用資源的能力。

所以作為一個有責任心、有教育情懷的校長,一定要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給學生什麼,一定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回到教育原點思考教育。好的教育一定要向前眺望30年,不能僅僅圍繞著中考高考來發展。要看在10年之後、20年之後、30年之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人,世界需要什麼的人。

曾軍良(北京實驗學校校長)

牢記這一點,教師才不會好心地「滿堂灌」, 學生不會努力地「偽學習」

如果我們的學生沒有開始學習,我們的教學就不能開始!我們必須警惕我們的孩子,警惕身處課堂的他們心在別處,我們的責任是把他們的心思引回到激情動人的學習中來。課堂教學應該如潺潺溪流,不為速度與激情,只是涓涓細流,從容而行。課堂不追求「高速度」的表面效率,卻追求分分鐘投入愛的效果。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若主角不參與其中,這樣的課堂速度再快,看著再熱鬧,那也只是教師的課堂、部分學生的課堂、「偽學習」的課堂。

教師的底線是,保證學生在學習。為了讓每一位學生成為主角,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智慧,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留在課堂上,一旦發現遊離者,要捨得停下來,敢於停下來,用眼神、動作、精彩的學習內容、教育的智慧與藝術把學生「召回來」。

王志澤(北京私立匯佳學校董事長、校長)

選擇教育的首要參考是教育的生態環境

選擇教育的首要參考便是教育的生態環境,比如選擇國際教育。何為國際教育?講英文的學校是國際教育嗎?還是送到有很多外教能提供英語環境的教育?全不是!我覺得真正好的國際教育首先是尊重差異。

今天,我想用我24年的辦學經驗,告訴家長,對於一所面對中國孩子提供國際教育的學校,應該有一種什麼樣的核心理念,我們想做什麼,想達到什麼目標?這是我們希望家長該了解的。孩子可能最後不一定進入匯佳,因為我們確實也有入學條件,既要看孩子也要看家長。因為家庭對孩子影響會非常大,有時學生在學校一個禮拜的努力,一個周末的家庭影響就能把它忘掉,家長平時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們非常注重家庭的選擇。我想大家選擇匯佳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們尊重差異,因為每個孩子各有優勢與劣勢。在這種片面的唯單一分數論的環境下,如果只看分數,具有其他優勢而分數低的孩子就會被淘汰,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永久的傷害,從此失去自信。

范勝武(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校長)

好老師應該就是一名合格的「牧羊人」

什麼是「牧羊」式教學?「牧羊」≠「放羊」,「放羊」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貶義,用來形容一種自由散漫、無序茫然的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方式。「牧羊」則不同,是一種看似自由的有序,看似遠離的呵護。

牧羊式的老師,熟悉羊群所喜愛的草類,掌握課程的核心理念,以生為本,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領羊群去草肥味美的廣闊草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真正放手,既讓學生在一定範圍內發揮主動性、能動性,又能在學生走偏的情況下將其及時拉回來。學生既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又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陪伴。

高峰(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校長)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兒童學習的本質

作業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老師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業是必須的;作為未成年人的學生,需要家長的陪護和監督也是必須的——兩者不可偏廢。讓我們遵循教育規律,既不能取消家長的義務與責任,也沒有必要陪娃寫作業陪出心臟病——這些做法都是不正常、也是不可取的。

本來一件「非常教育」的事兒,為什麼到了今天就「不正常」起來了呢?

因為我們一直認定,學習就是兒童到學校里念書,在課堂上聽講,完成作業,參加考試等。其實,這是一種認知學習方式;對於兒童學習來說,還有更多的學習方式,只不過在以知識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浪潮中,我們慢慢地異化了「兒童學習」的本質,而把「認知學習」寬泛為兒童學習的全部,然後再把課堂上的認知學習當成了兒童學習的全部意義,所以連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都累出了心臟病!

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兒童學習的本質,改變全社會把「認知學習」當成兒童全部學習的誤解。

劉艷萍(十一學校一分校校長)

學校的樣子不該「反成長」

學校應該是一個允許學生選擇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地方。經過學校教育,每個孩子應當各具風姿地走向社會。

學校有三個基本構成要素,具體長成什麼樣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所學校倡導什麼樣的學生觀,擁有什麼樣的教育主張和文化價值追求:一是教室,孩子每天生活在裡面,是溫馨舒適,還是局促壓抑,滋養出的生命樣態會截然不同;二是面孔,教師的面孔是教室的晴雨表,是陽光和煦,還是陰雨連綿,直接影響著學生校園生活的幸福指數;三是公共空間,學校能否提供學生交往和交流的公共空間、並鼓勵同伴積極互動,關乎著學生人際交往智能的發育。

王教凱(北京二中亦庄學校校長)

願你們擁有中國人的詩意生活

春天常見「春色滿園關不住」,是浪漫而富有想像力的季節。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人,當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氣魄。「少年聽雨歌樓上」是詩意,因為他懂得深思,懂得想像,懂得留意身邊的美好;「相逢意氣為君飲」亦是詩意,因為他懂得既為朝氣蓬勃的少年,就應抱有一腔熱血。春天有「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新的生命萌發之際,北京二中亦庄學校學子又將展現出新的生機。新學期的開始總是給予人奮發的衝動與追求——請相信「自古功名屬少年」的期許,願我們都能抓住人生中最美好的幾年時光,不斷創新發展,有所突破,「詩酒趁年華」。春天更需「三更燈火五更雞」。在美好的季節應抓緊時間,踏實認真地走好每一步,攀登學習的頂峰。

這段話是化用復旦大學附中高一年級武亦姝同學的。在寒假生活中,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抓住了我的心。好多人認識了這位16歲的上海女孩,她也要面對高考,她也要面對繁重的學習。但是在她的腦海裡面竟然有兩千多首詩,她幾乎讓人感受到了所謂「古代才女」的一份極致。

北京二中亦庄學校的學子們,願你們也擁有中國人的詩意生活。好好讀書吧 「腹有詩書氣自華」,你也可以成為我們學校的驕傲!

劉美玲(望京實驗學校校長 )

建立學校和家長共同的價值觀至關重要

建立學校和家長共同的價值觀非常重要。如何把家長個性化需求和學校發展融合在一起?我們建章建制,形成學校和家庭共同的價值觀和願景,讓大家共同為一個理念、一個辦學思想,往一個方向使勁。

我們的家長會,每個年級家長會都會向學校上報,不是隨隨便便開,一定是在教育教學和學校校務會共同參與之下的家長會,我們發出共同的聲音。而且還要把握方向,要有學校主旨思想在裡面,這樣不會跑偏。還有起始年級家長會校長第一講,從學校層面上讓家長全方位了解學校,這是我們一直做的。

在引導家長積极參与學校活動方面,讓他們作為主人參與,不是被動的,這個觀念特別重要。引導他們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當中,作為管理者,這個過程中他理解到老師不容易,能看到教學當中的成績和不足。而更多的,是能夠找出自己孩子的差距和優勢。


推薦閱讀:

論「名」的秘密
再婚娶小20歲嬌妻竟有驚天秘密
[轉載]子平命學隱藏千年的秘密(中)
告訴你個秘密:發財人的面像

TAG:北京 | 名校 | 秘密 | 校長 | 金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