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標誌日本侵華戰爭結束的儀式,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因受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里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受降坊在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橋,橋是石拱橋,跨度不到100米,橋邊一座石碑,上刻「日軍投降之地」。七里橋對面,隔著湘黔公路(今320國道),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二戰勝利紀念標誌建築——被稱為「中國凱旋門」的「芷江受降紀念坊」,以白石砌成,四柱三門,造型像一個「血」字,坊上有這樣的碑文:「和平未到絕望,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坊面刻有國民黨軍政要人蔣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孫科、何應欽、白崇禧等人的題詞、對聯。紀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紀念坊記」206字銘文。 在芷江受降具備的條件: 1、芷江為敵喪師折眾進攻未逞之重鎮。1945年3月底,日軍發起了在中國大陸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行動,集中兩個方面軍的兵力,企圖佔領中國兩大戰略機場所在地———湖北老河口和湖南芷江。4月8日,日軍佔領老河口。次日起,以七八萬兵力分三路進攻芷江。芷江戰役(又稱「湘西會戰」)歷時55天,日軍兩萬餘人被我王耀武、王敬久、湯恩伯部分別圍殲。戰役以中國軍隊大勝告終。 2、芷江機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東方的第二大軍用機場。1944年4月後,中國空軍先後放棄衡陽、桂林、柳州等機場,芷江機場成為中美戰略空軍唯一的前進機場,此時芷江機場的飛機數量增加到近400架,由美國退役空軍上尉陳納德統率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不斷駕機從這裡起飛,給予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為確保芷江機場安全,中美空軍主動頻頻出擊,近攻白螺機場、汨羅兵站、岳陽基地;遠炸武漢、南京、九江、廣東日軍機場和軍事要塞,甚至出擊日本本土的工業城市和日本皇宮。數月時間,共擊毀日機近200架,炸毀船艦1000餘艘、戰車300多輛、軍用倉庫兩座。 3、新式部隊集結芷江。在湘西會戰時期,國民黨已經用全套美式武器裝備了約30個師的部隊,其中由廖耀湘任軍長的新六軍,就是全美械裝備的新生武裝力量。該軍在完成湘西會戰之後,就駐防在芷江,另外還有馬恩恭率領的一支空降部隊也駐紮在芷江。 4、陸軍總司令部設在湖南芷江。總司令:何應欽,參謀長蕭毅肅、副參謀長冷欣和蔡文治。受總部直接指揮的四個方面軍是:第一方面軍盧漢為司令官;第二方面軍張發奎為司令官;第三方面軍湯恩伯為司令官;第四方面軍王耀武為司令官。 選擇芷江這一日軍傷心地作為受降地,首先就給敵人以心理上的挫折感,使其誠惶誠恐。 1945年8月21日,正是在這裡,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 在此地與中國陸軍領導人洽降,並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如今,受降坊的正式名稱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館。 芷江受降,國民黨軍政要員和新聞記者雲集,蔣介石命令日軍中國派遣軍最高司令岡村寧茨,到芷江受降不得超過5人。


推薦閱讀:

抗戰70問 | 受降會談為何選址小城芷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芷江受降揭秘
芷江受降舊址

TAG:歷史 | 受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