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圖話清明,春意正濃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度。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曆的4月4日或5日。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基本主題。

清明三候

節日起源

清明後來變成了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餓,已也無力站起。隨臣介子推從自己大腿上割下的一塊肉,煮了碗肉湯讓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實情後,感激地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綿山

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

禁火冷食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迹。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

節日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

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託。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插柳

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節令食品

清明食俗

(文章內容部分來源於:央視新聞、古典書城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遇見·人間四月天

江蘇廣播清明小長假特別企劃

活動主題:晒晒旅途中的絕美風景

活動時間:4月1日——4月13日

參與方式:在江蘇廣播及各頻率官方微信菜單欄,找到「人間四月天」,點擊進入,參加微啵Live圖秀「,曬出自己旅遊過的周邊美景。

友情提醒:美景越小眾,照片越美,中獎幾率越大!曬出照片的同時,記得寫出美景所在地的名稱哦!

推薦閱讀:

清明到,祖墳種樹方位及祖墳種樹風水的凶吉講究
為啥總有人自稱皇室後人?清明之時說說古時亂認祖宗的那些趣事
客家掃墓節及清明節
清明節女人可以上墳嗎?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2017年清明祭奠

TAG: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