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般若文摘

般若文摘佛陀說01佛陀說:如果你能夠常常使別人快樂,你自己也一定很快樂,因為你的心,不容許煩惱。 02佛陀說:以不傷害人類、眾生為原則來謀生的,那是有福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要殺生,不要綁票、不要做不正當的職業。 03佛陀說:沒有敵人能夠比自己的貪心、憤怒、嫉妒更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自己的內在,那個強烈的貪慾、瞋恨、嫉妒,往往把自己迷失掉了。 04佛陀說:世界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要降伏自己。 05佛陀說:一個人不懂得如何依據環境來調整他自己的思路,就好比一具屍體行屍走肉。 06佛陀說:你不可能糾正世界上每一個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一個人,不能遺棄全世界的石頭跟荊棘,使所有的道路都平坦。我們要走得更平坦、更遠、更長,就是要先穿一雙鞋子,穿什麼鞋子呢?放下、希望得到內心的和平、我們要過著平等的日子、安詳的日子、快樂的日子,你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感覺、控制自己。有一個人來問佛陀說:佛陀,我每天去挖山,希望把土填低洼的地方填平,就是希望讓每一個人,都走著平坦的路;佛陀開示他:你把山挖平,不如把心擺平,你把土地填平,不如把你的創傷碾平。佛陀說:擺平自己的心胸世界就是和平,要擺平自己,所以擺平不了自己,你就沒有辦法! 07佛陀說:當你有錯誤的時候,人家糾正你;你不要發脾氣、不要以為任性或吵鬧,就可以隱藏你的缺點。當你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是激動的時候,不要對任何事情做倉促的決定,有時候這樣會誤了你的一生,因為當時候是感情用事,倉促的決定一件事情,會使你後悔一輩子,讓頭腦清楚、冷靜下來、想過以後,你才做決定,這樣子的決定,你才不會偏、才不會後悔。 08佛陀說:盛怒,就是發大脾氣,會引人走向沒有出路的山頂,激怒不但傷害自己,也擾亂別人,使自己的體力、使自己的思想混亂。講話一句傷心的話,好比一隻箭,刺上人家的心。箭拔起來,傷口也許會好,一句惡語壞話,傷害到別人,永遠沒有辦法彌補,所以我們講話要留口德。 09佛陀說:最好最正確的制伏敵人的辦法,就是把仁慈、慈悲、寬恕放射出去。 10佛陀說:信仰是智慧理性的延續,不是感情作用,不要用感情來信仰宗教。 11佛陀說:我們不應該每天注意別人,我們應該想想,我們有好多事情還沒有完成,我們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完成自己的心愿,不需要去討論別人、不要傷害到別人、好好的觀照自己、好好的留神自己的缺點。整天留意別人的過失,容易動怒的人,他每天都是過著痛苦的日子,別人的錯誤,我們很容易看到,而自己的缺點呢?卻從來沒有檢討。 12佛告訴我們: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就是說世間任何的東西,只是暫時借你用的,沒有永遠的東西。 13佛陀說:心靈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貧窮。世界上最窮的人,不是沒有錢;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你就一定貧窮。沒有錢,你不一定貧窮。 14佛陀說:我們人無知回憶著過去,讓過去的記憶來動搖我們現在,我們一直回想過去,過去的創傷、痛苦一直殘留在我們心底,那個就是一種執著。我們盼望著未來,我們未來又不可知。所以佛陀說:掌握現在你就有永恆,你要相信這一句話,你要能夠掌握現在,你才有永恆。 15:佛陀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曾被批評過的。所以大家要把逆境,當做是自然,每一個人都要接受批評。你這個角度看,這個人很恭敬、很了不起;另外一個人看,這個人看不起,對、錯、是、非,世間沒有標準,沒有標準。所以我們要掌握時間的每一個動點,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過得很安詳。 16佛陀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人因為不明了事理,所以很痛苦的在過日子。其實沒有人讓他痛苦,是自己讓自己痛苦。你們摸摸你的良心,誰讓你痛苦,摸摸你的良心,只有你自己,你自己幹了一切壞事,你自己負因果,你自己遭受痛苦。所以說佛陀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17佛陀說:寧靜來自於內心,莫向外求。我們一個人要活得很洒脫、很寧靜,你一定要從你的內在下一番功夫,你要觀照,世間的天地萬物瞬息萬變,不可得,不是實體的,你不要執著,你才有財富。 18佛陀說:沒有人能給我們痛苦,只有自己給我們自己痛苦。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面目,別人的缺點看得很清楚,而自己的缺點看不清楚,每天都在批評別人,每天都在發牢騷就這樣子。這樣怎麼過日子?所以佛陀說:沒有人能給我們痛苦,只有自己給我們自己痛苦。 19佛陀說: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快樂的人,好比一個乞丐向人托缽更痛苦。因為快樂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由我們內心自己解脫,要自己超越,才可以得到快樂要靠自己,別人給你多少都不能快樂。你要悟道,從你的內在散發出無量的智慧,當下就解脫。 20佛陀說:整天注意別人缺點的人,他本身就是缺點。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自己,他這樣子沒有辦法檢討自己了,他每天都在注意別人。 21佛陀說:我們要改變自己,有能力才去改變別人。 22佛陀說:你不可能糾正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同一個標準。每一個人標準不同、思想不同、背景不同、看法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要尊重,團體的決定,要尊重別人的決定。 23佛陀說:能夠統領百萬大軍的人沒有什麼偉大。一個人能夠超越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你們就是身為一個人重要的,不是要擁有外在多少的財富,而是要擁有心靈的智慧以及寧靜的生活。 24佛陀說:如果你能夠常常使別人快樂,你自己也一定很快樂,因為人的心,因為你的心不容許煩惱。 25佛陀說:以不傷害人類、眾生的原則來謀生的,那是有福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要殺生,不要綁票、不要做不正當的職業。 26佛陀說:沒有敵人能夠比自己的貪心、憤怒、嫉妒更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人的內在那個強烈的貪慾、瞋恨、嫉妒,往往把自己迷失掉了。 27佛陀說:世界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要降伏自己。 28佛陀說:我們要了解環境,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如何依據環境來調整他自己的思路,就好比一具屍體行屍走肉。 29有一個人來問佛陀說:佛陀,我每天去挖山,希望把土填低洼的地方填平,就是希望讓每一個人都走著平坦的路。佛陀開示他:你把山挖平,不如把心擺平,你把土地填平,不如把你的創傷碾平。佛陀說:擺平自己的心,世界就是和平,要擺平自己。所以擺平不了自己你就沒有辦法。 30佛陀說:制伏敵人的辦法,就是把仁慈、慈悲、寬恕放射出去。慧律法師說  一、《佛遺教經》裡面講:說修行人慾來須避 娑婆世界的翻譯中文叫做堪忍,就是忍耐還可以忍。造業造得太重,所以跑到這個地方來,沒有快樂可言。三界分段生死已苦,就像我們這個身體就很痛苦了,那麼外面的苦再加進去,那就是苦報更重。所以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們有一個大的禍患,就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身體,我們有這個身體就麻煩了,一出生就是會餓要吃。長大了追求這個欲、欲,尤其這個貪念去不掉,貪錢、貪色、貪財、貪名,這個貪很難破掉的,想盡了一切辦法?拿一切的辦法,都派不上用場,還是貪。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佛遺教經》裡面講:說修行人慾來須避,慾望來的時候,用一種方法,那就是避開來。你用什麼九想觀、十想觀、二十想觀都沒有用的,沒有用的,只有一種有辦法的,這個欲是無始劫以來,充塞在你的無明,它這個慾火,都存在你的內在,這個境界一碰到無明就現前,沒有辦法!所以只有避開來。  二、《金剛經》講: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所講的這個世界即非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是空性的,不能講世界,是名世界。是不得已、方便說,所以我們要講是名世界。佛說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佛所講的眾生本來就不是眾生,因為是緣起性空,是名眾生,是因為沒有辦法!大家都講這是眾生,你不講眾生就不了解,所以我們方便講是名眾生。 佛在《金剛經》裡面講的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說: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金剛經》就是這個意思,佛說:世界,世界就是眾生講世界了,即非世界,實在講不是世界為什麼?世界只是微塵裡面顆粒微塵所構成的,就不能講世界,因為那是假的。佛說:桌子即非桌子,實在不能講它是桌子,因為桌子本身是假的,是名桌子,因為眾生大家都講它是桌子,所以我們叫它桌子。 換句話說,佛說:桌子,是說眾生大家都是講桌子,即非桌子就是你要透視它,桌子的本身沒有實在的本體,沒有永恆的東西藏在桌子裡面是名桌子,是因為大家要講它桌子。所以我們要講一個名字讓他來叫,筆、鉛筆、鋼筆、原子筆是不是?如果說沒有名字的時候怎麼樣?你不能說:拿過來;他說:拿什麼?沒有名字你怎麼拿呢?對不對?所以要借假修真。  三、本性是什麼. 你本性是什麼?因為這些都不是對立的東西。 本性是什麼?就是絕對的安詳,不落入心和物對立的東西;不落入六根、六塵、六識的東西。 本性是什麼東西?它就二十四小時在你的眼前,眼睛看叫做識,我們眼睛看是分別;本性看也是分別,可是雖分別而不作分別想。因為本性裡面不能用任何的假設。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離分別相,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名字、心思、文字、語言可以形容本性的。悟到空性是本性的作用;悟到緣起性空是本性的作用。悟到無諍,一切法連辯論都不要、連解釋都不要、因為你活在永遠絕對安詳的心態裡面,這是本性的作用。慈悲心是本性的作用、寬恕心是本性的作用、一切無恨、無嫉妒、一切法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本性的作用。    四、避免瞋恨心,我個的方法,提供諸位做參考 第一個我這個嘴巴,永遠不要攻擊別人、不傷害別人。以免將來因緣果報裡面,轉來轉去,這個話傳來傳去,又傷害到自己。簡單講:我不要現在造口業,而影響我將來,人家的報復,而引起這個動怒。 第二點我儘可能遠離,這一些脾氣壞的眾生,因為我會被他感染。我如果每天看到常常在生氣的眾生,我趕快遠離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每天都看他生氣,將來你自己也會生氣。再來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我盡量早課、晚課,也不需要去,跟這些世間人那邊打轉,這樣煩惱也就少。再來我有東西,我盡量施捨,讓我四周圍的人,都感受到我這份的慈悲,但是我並不是為了人家感恩,才來施捨;是為了升華自己,去除我內在的慳貪,才來布施。我的布施不是為了別人,實在講,也是為了自己的超越。所以我感謝別人接受我的布施,沒有別人接受我的布施,我沒有辦法,完成布施之道。感謝上蒼他接受我的布施、也感謝你們來接受我法的布施,如果你們沒有來的話,我講給這些桌子、椅子聽,它聽不懂,也感謝大家坐在這個地方很委屈。 所以我們一個人心腸存著感恩的心,我們的脾氣就慢慢、慢慢、慢慢的會下降。還有對於別人給我的逆境,我永遠謝謝他,給我機會磨練,謝謝他讓我有一個機會來學習,一直用智能的心、用一種大智慧的觀照。把那個順境、逆境,都化成內在的一種忍耐力。一天、 兩天、三天、一年、兩年、三年自自然然的就會有定力出來,這個瞋就會比較少,當然不敢說完全沒有,完全沒有不可能。  五、不要死在語言、文字裡面,一定要融會貫通經典的義理 現在都是依照眾生的意識形態,在批註經典,諸位,參考就可以。而我現在所講的,是我個人對凈土的體悟,簡單講過十萬億佛土極樂世界,它是一個理想,修行人最理想的地方。出家、在家修行人,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修行的人要去的地方,因為那個地方沒有三惡道,沒有三惡道的極樂世界,你怎麼轉,統統不墮三惡道、不受苦。 你想要聽經聞法,極樂世界隨時隨地都有人開示,所以極樂世界就是我們修行人,一定要去的地方,而且是最好的環境,阿彌陀佛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環境給我們去修行。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經典是語言,語言是詮釋義理。你不要死在語言裡面、不要死在文字裡面,你一定要融會貫通經典的義理。語言文字詮釋義理;表相是要讓你悟入實相。因此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只看錶相,看錶相不能了解,深入的奧義。 深奧的義理在哪裡?有一個奶奶級的人,奶奶級的來文殊講堂,她好久沒看到師父了,她一看到師父很驚訝,哇!師父,你比二十年前更年輕,我跟她講:他不老我也沒辦法!她看到的是表相,哇!二十年沒看到師父更年輕,我問她:那怎麼辦呢?因此不能只弄表相的東西,不了解義理一味的。文字就是這樣講:我模仿我揣測,那完蛋。為什麼要有善知識呢?就憑你看了五年、十年的經典,我就跟你講過一句,就憑你自己看了五年、十年的,經典都不夠師父講一句話,你相信嗎?你怎麼弄你都弄不清楚裡面的含意是什麼?你也不能悟。      六、禪宗說:禮三世一切佛,不如一剎那守本真心。何謂真心? 禪宗說:禮三世一切佛,不如一剎那守本真心。何謂真心?無所住是名真心。 你頂禮十方三世一切佛對不對?佛在西天、或在無量的虛空,那是心外的。不如剎那之間,守本真心、你還不如守住清凈的本性。何謂真心?無所住名曰真心,你對一切法不執著,真的放得下,真的放得下那是真正的了不起的佛弟子。剎那之間你放得下,你就得到真正的生命。你在每一個念頭都放得下,就是住於無所住,無所住就是我們真正的佛法。  七、稱讚如來 稱讚如來:我們一定要懂得眾生的心態。我們一個學佛的人,記住,我們不要求別人來讚歎我們,我們所做所為,我們憑著我們的良心去做,對得起我們的良心就可以了,別人講什麼,照做,就是做我們的事情,持好你的原則,你不為外物所動,你認為這是有益於國家、社會、有益於我的學生,你就做。不要隨便的受到人家的影響,站在自己的觀點是這樣。站在別人的觀點是怎麼樣子的呢?因為眾生的心理都有缺陷,他不是聖人,他需要借重著外在的精神、物質來支配,他內心裏面那一份空虛。所以告訴諸位,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特殊,讚歎他的優點,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度眾生,要學會稱讚別人。  八、持陀羅尼咒的人心境,要怎麼樣才能夠與咒語相應 持陀羅尼咒的人心境,要怎麼樣才能夠與咒語相應: 第一個你要有大悲心,與眾生平等的施捨。簡單講有一個眾生,你不原諒他,你的誦咒力量,還是要打折扣。這個人以前對不起我們,我們一樣的不著相的寬恕他,當做沒這回事情,見面還是一樣的這樣恭敬他,持咒就是真正的力量。記住,持咒不是種子字跟你教、手印跟你教,咒語跟你教,不一定會感應的。所以持咒他要有德行的、要有般若的智慧。 第一個要具大慈悲心,我們如果要修行,這樣才能夠跟佛菩薩相應。自古以來聖人都是扮演被毀謗的角色,譬如說釋迦牟尼佛還是被毀謗、耶穌基督也是被毀謗,一定的,包括孔子都是這樣。今天釋迦牟尼佛要是生長在我們這個世間,外道的也一樣的不會諒解他。所以說我們要起大慈悲心,也就是不跟這些眾生計較、不要理他,他就像瘋子。 大慈悲心是陀羅尼相、[平等心是]陀羅尼相貌,持咒的人要持平等心。[無為心是]無為心就是無所求。[無染著心是]我也不是貪著什麼?污染了什麼?我也不是像世間人求名求利,染污了這一些,所以我來傳這個法。[空觀心是]內心要具足般若的空觀,這個才是陀羅尼的相貌。[恭敬心是]我們現在沒有般若的空觀,我們要用恭敬心,用恭敬心來持咒。[卑下心是]常常講自己的不對,很謙卑沒有驕傲,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沒什麼了不起,用這種心持咒。[無雜亂心]就是要專一,所以你們那個梵文種子字,最好是背起來,咒語最好是背起來,這樣子觀想持咒雜亂心就不起。[無見取心是]見取心是看到什麼執以為勝、看到什麼執著這個最殊勝、看到那個執著這個最殊勝,攻擊別人、毀謗別人,修行人的通病就是這樣子,自以為是。我修的就是無上的法,別人都是很差,這個叫做見取心,這個處處是,比比皆是。稍微有一點成就了,就傲視群倫,狂妄自負這個叫做見取心。[無上菩提心是]無上的菩提心。[當知如是等心 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 誦此神咒者]    九、大家都有我見,因此學習一顆容忍的心,是不可缺少的 我們的生命裡面,有重重的敵對態度,因為大家都有我見。因此學習一顆容忍的心,是不可缺少的。你想沒有煩惱嗎?你就要容得下跟你看法不同的人,除非你有這種胸量,否則你的煩惱就會很多、煩惱就不可能斷。尤其是在這個世間,誰都希望你尊重他。祈求別人對你好、對你讚歎、或者是對你恭維認同你,你如同一個乞丐向人乞討那麼痛苦。  十、當你的心產生想要害人、嫉妒、恨、不滿。你告訴自己,你已經離佛太遠了 那些惡的人,自然有國法、那些想要害你的人,自然有因果。世間人對法律負責任。出世間的修行人,對因果負責任。所以我告訴諸位:你不要干預別人的生活、你不要管別人的是非。你要管你自己,你的心是不是平穩。當你的心產生一種心思動力、想要害人、嫉妒、恨、不滿,你告訴自己,你已經離佛太遠了、你已經離佛陀很遠了。為什麼?你找不到真正的自己,你也不了解佛陀,真正傳給我們的生命是什麼? 佛陀傳給我們真正的生命,就是無所著、空、放下。而我們現在已經離得太遠了。我們自我的覺知,障礙了我們自己,我們的觀念,誤導了我們自己。所以佛一直告訴我們:你一定要有智慧,不可以用無明在做事情、用無知、用無明在做事情,會誤了我們生生世世。因此,學佛就是學什麼?學智慧。沒有學佛的人,就是沒有智慧。除了名,就是利、除了利,就是色,一個老婆不夠,就是討好幾個老婆,世間人除了享受這些,他能得到什麼?他什麼也不知道。  十一、當你執著了名利、執著了女色、或者執著世間的一切,這個統統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妄想、執著 我們學佛就是要超越它,當你執著了名利、執著了女色、或者執著世間的一切,這個統統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來了,痛苦就到。佛陀說:如果你想了解因緣生,因緣滅的假相都不可得。我們今天冷靜想想看,世間擁有任何的東西,那是一種妄想,是不可能的。釋迦牟尼佛說:如果你想要在這個世間,擁有任何的東西,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說: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我們未曾擁有過任何東西;我們也不曾經失去任何東西。不曉得你們能體會得出來嗎?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帶什麼東西來?雙手空空的;我們死了以後帶什麼東西去?沒有。就是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也都是剎那變化的,一直在變化,一直在變化的。 佛法,不是像基督教這樣子,基督教研究聖經,就是用禱告的,主啊,你要寬恕我的罪惡,你是對岸的明燈對不對?當我在你面前匍匐求懺悔的時候,我見到了主,你要引導我怎麼樣? 佛陀說:祈禱並不能解決問題,你內心裏面,沒有智慧。佛陀講過一句話很偉大:自己不救自己的人,釋迦牟尼佛,沒辦法救你的,你自己不救自己,釋迦牟尼佛沒辦法救你的,就是阿彌陀佛都沒辦法,誰都沒辦法。  十二、定力:必須動態有靜,靜態有動,動靜一如名為定 你說你必須要負起你的責任要養活你的家庭,可以;你到社會上你一樣要負起你的責任,但是在責任當中當下就解脫,不一定要擺脫這個家庭才能夠解脫。如果你有這種透視的理念你走到哪裡你統統一樣。 定力是由觀照而來的,不是只有坐在那個地方發獃的。我坐的時候有定力,我起來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打坐的時候有定力。那麼起來度眾生呢?所以佛是那伽常在定。這個定力必須動態有靜,靜態有動,動靜一如名為定;而不是說我在靜的時候我能靜,我在動的時候我必須拿一種力量來克制它,它才能夠定,那這個還不是定力。在動態裡面必須觀空;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在動態裡面為什麼必須觀空,因為你所有的六根、六塵、六識統統是虛妄的東西,短暫的、變化的,所以在動態裡面必須觀空。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為什麼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呢?因為在靜態裡面譬如說你打坐,你就會發現這個身體有變化,吃進去的東西馬上變化,又拉出來,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變化。事實上這個身體找不到一個真正的自我,只是一個臭皮囊而已,短暫的、變化的,然後你對這個執著馬上放下,你就不會說我一天到晚都要化妝、我一天到晚就要買什麼西裝、我一天到晚就是要怎麼樣享受,因為你知道這個是假的,你就知道我必須運用我的智能來跟一切眾生生活在一起,而在現實裡面當下即入超越的境界,而超越的境界裡面必須面臨這個現實。這個定力就出來,永遠如此。  十三、定力有兩個角度來調伏外在的跟內在的 第一個外在的要隨順眾生:恆順眾生不要跟眾生作對。如果我確實要糾正他,我也必須態度和善。隨順眾生不要跟眾生作對,眾生的無知,我們憐憫他、同情他,因為他生活在無知、無明之下,他不可能有智慧。他沒有智慧,他就會執著自我,執著自我的人,他就會傷害別人。所以你對別人的傷害,你不要怨恨,這是我們的業障。因此學這個定力是很重要的,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在動態裡面必須觀空。用空觀跟無常觀很容易,如果你智慧夠的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世間本來就沒有,你執著什麼?哪一點可以讓你執著。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空中的受法、色法也是假的。受想行識、這個色身所有的前五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意識都沒有這一些,連根本無明也沒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哪裡有什麼染污不染污的,空中你潑這個墨水去,空中也不會停住墨水,染污不了它們。一個人胸量如虛空的時候,你怎樣傷害他、怎麼樣侮辱他,連感覺都沒有,他永遠如此,所以定力就跑出來了。所以定力不一定是坐,直把私心禁絕,就是當下把自私自利的,這個私心除掉、私心禁絕。 誓死往生極樂世界,當我們動一個念頭,堅定不移,我發願要到極樂世界清凈的國土去。我要遠離,這些惡的眾生、濁惡的眾生。因為我們還是沒有那個定力,破除一切的煩惱,我們人很容易受人家影響,所以到極樂世界去,就是先換一個環境修行。有的人講往生極樂世界是逃避現實,其實他根本不了解佛法,往生極樂世界是,換一個環境好好的去修行,換一個環境好好的去長養聖胎。而不是逃避現實,因為在這個娑婆世界裡面壞的人多;好的人少,自然萬緣俱息,我們發一個願往生極樂世界,什麼叫做萬緣?就是紛爭,就是那一些紛爭,你自然的就會除掉。  十四、法本無生,因心而有 法本來就是緣起的產物,它是在每一個生滅裡面產生幻覺,你才有痛苦,如果你悟到無常,如果我們深入觀照每一個動點上的剎那之間就是無常法,都是不實在的幻相,你無所住,你長時間的無所住,對一切的六根、六塵、六識產生的分別心全部放下,你很快就見本性了,這就是你本來面目。  十五、法說非法,非法說法 法說非法,非法說法,祖師大德有講過一句話:你在聽經聞法,如果有人在說法當中,一直讚歎自己,你聽都不必聽,不依法說。祖師大德有這樣交代:如果有人在講經說法的時候,他講來講去,統統是講他自己怎麼樣子,他的觀念怎麼樣子,那你不必聽。如果在講經說法,他告訴你,佛說怎麼樣說、祖師大德怎麼說、怎麼批註怎麼說,都依法說,你馬上起來跟他磕頭,不管這個人有修行沒有修行,因為他依法說,依法不依人,知道嗎?他說法依法,這個人就算沒有修行,他依法說,他也可以讓你,了生死、也可以讓你了生脫死。所以你必須依法,依法不依人,這樣就很好判斷了,很好判斷了對不對?哪個是善知識,哪個是惡知識,就馬上可以判斷。  十六、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是超凡 要原諒人家的缺點,你沒有犯錯就好了。修學佛法,要每天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每天注意別人的缺點,你沒有時間來檢討自己,不是佛教徒。釋迦牟尼佛沒有叫你整天看別人的缺點,祂叫你每天看自己的缺點,所以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是一種超凡。佛陀說:那一些整天注意別人缺點的人,他本身就是缺點,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自己。他這樣子沒有辦法檢討自己了,他每天都在注意別人。佛陀說:我們要改變自己,有能力才去改變別人。整天留意別人的過失,容易動怒的人,他每天都是過著痛苦的日子,別人的錯誤我們很容易看到,而自己的缺點呢?卻從來沒有檢討。  十七、佛不能救你,只有你自己可以救自己 這一句話:正是一切修行人最重要的。你要記住:佛不能救你,只有你自己可以救自己,如果你永遠這樣束縛了自己,而不放下,不能令心無所著,就是高僧大德、佛現前,都沒有用。不要一直講:我要靠師父,靠不住的,不要說師父靠不住、佛都靠不住。 佛這樣教育我們:叫你內在裡面,要好好的自己去參、參悟。祖師大德講過一句話:到今天才知道成佛,是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卑感太重,每天都在求佛懺悔,可是我們一直覺得說佛離我們,好遠好遠。我們是一個凡夫,謙虛是沒有錯,可是我們必須有佛慢力量,你要當下承受,自己我就是佛,這種承受,自己認同自己的本性作用。 告訴諸位:誰都救不了你,除了你,真正願意在你的本性上、在你的脾氣上、你的惡的習慣性上,好好的痛切懺悔除掉它,這樣你可以救你自己。譬如說:我叫你不貪、不瞋、不痴。師父一直教導你,不要隨隨便便的毀謗一個人,事情查清楚,可是你不聽我的話,偏偏要造口業,誰也救不了你對不對!我有辦法嗎?你說呢?你在世造了無量無邊的業,結果臨命終,靠我念兩三句,這樣就可以了,那我也敢造業對不對!把壞事情就交給佛陀處理就好,佛陀變成一個垃圾堆了,專門收那些爛的眾生。 記住,阿彌陀佛不是壞人的包庇所。聽到佛法以後,徹底的從你內在裡面去下工夫,除掉這些不對的東西,你才有辦法解脫。今天你聽到這一句,才是真正的佛法。你內心裏面一直拜佛,而在拜佛裡面,你一直很自卑感。阿彌陀佛真是偉大,沒有錯,佛陀是真的偉大;你是讚歎師父很偉大,沒有錯,你的讚歎是你的修養,可是我不承認我很偉大,我是個凡夫沒有錯,但是我內心裏面,肯定我會成佛,我有這種自信力。可是你們沒有,你們一直讚歎師父,一直讚歎三寶,一直讚歎佛菩薩。卻對自己的習氣姑息,而對自己的錯誤,認為是解脫,那是不對的。  十八、佛的心是什麼? 萬法是心在作用,所以有智慧的人,不用花錢,他就能享受全世界。愚痴的人,花了很多錢,他還是過著痛苦的日子。為什麼?每天起無明、每天起爭執,堅持自己的意見、看法。所以無生的諸法,諸法跟我們這顆心;是無生、畢竟空,究竟不二,心就是境,境就是心,心空性,境界也是空性。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是六根、六塵的假相,我們一定要了解,佛的心是什麼?你注意聽!記住!佛的心就是平等不二,大悲心、博愛的心、大公無私的心,徹底的圓滿,超越一切分別心,沒有限量,無量無邊的清凈空性心。再講一遍,佛陀的心是什麼心呢?他就是平等不二的心。再可惡的眾生,在佛陀的心中,佛陀都無礙,他照常救你,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平等不二,所以佛有大悲心。  十九、佛教不講怪力亂神神通 譬如說神奇鬼怪的鬼神、或者是乩童、死後的亡靈、牽亡,或者是修行到一個境界的時候,發出很大的神通力量,佛法來講,這個都是小兒科,對佛法來講。如果以我個人來講的話,加持著魔的眾生,不知道幾百次了,沒有一次不感應的;如果這個在基督教來講這個是奇蹟。 在我們佛法來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也沒有什麼?只要你誠心的念佛持咒,它就是一種頻率,在宇宙當中就散發這種頻率,感應了佛菩薩,那也是你自己的能力,也是佛菩薩的加被這沒有什麼!在佛教來看這是很正常的,沒有什麼很不得了的。可是在外道裡面講,大事渲染以為這個神通,是不得了了,或者說能夠跟鬼神通靈,以為這個就不得了,沒有什麼。 我們佛法要求的,不只是心靈上的那一份不可思議的能力;而是告訴你,正確的人生觀是什麼?宇宙的真實相是什麼?我們要去除一切的迷惑,你的內心裏面靈光,就自然顯現出來,就自然不被污染了,不被污染了。  二十、佛陀!如何克制死亡的恐懼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也這樣說,弟子們告訴佛陀說:佛陀!如何克制死亡的恐懼。佛陀說:如果你要面對死亡的恐懼,你要觀察、觀照,承認、認同全世界每一個人統統要死,你先要有這種正確的觀念。我們要死的時候,你也不用對我哭泣。換我們,我要死的時候,手向他招呼,是我先去,你不用對我哭泣。為什麼對我哭,你的手對他比這樣,你早晚也是要跟我走,你也是得死對不對?哭的人,難道不必死?死的人躺在大廳旁,為他哭的人,那一堆人,你看!哪一個不必死的。 問:不必死的舉手,所以也不用哭泣對不對?死的人要自在,活的人,你就告訴他:全世界的人都要死,只是你先走而已,我馬上就去了,我跟在後面馬上就去,一定要死的。這樣我們就不會恐懼感。一定要承認,認同全世界的人,每一個人都要死亡,而且要覺得很慶幸。 記住!生命它是一種觀念而已,沒有什麼?釋迦牟尼佛示現無常,沒有一個人能夠抵得過無常。因為這生命靈性的東西,它是抽象的東西。譬如說時間,它是一種觀念,時間當然是一種觀念,它無形相的東西。我們中國講: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光陰是什麼東西?時間是什麼東西?時間是什麼意義?沒有意義,它只是一個觀想,觀念的一個幻化而已,時間不過是個觀念而已,不然它是什麼意義,沒有什麼意義對不對?我們執著時間,以為是實在的東西,所以變成空間的執著、時間的執著、我相的執著,這個世間就是這樣。世間就是業感的世間,就是執著的世間,所創立的東西。當我們冷靜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萬法皆空,本無實體可得,一切如夢幻泡影,不是實在的。  二十一、佛陀說:自殺,生生世世就會一直自殺,會落入自殺種子,不能用自殺,解決問題 一個人自殺以後,他的八識田中,自殺的種子,他下輩子碰到因緣,又跑來自殺,一直重複,一直重複,一直重複的自殺,就是有這個種子,不可以用自殺來解決問題。如果說一個人想要自殺,一天到晚想要跳樓,你把他救起來,他還是跳水要自殺,跑到摩天大樓要跳下來對不對?你想想看,自己都不能救自己,釋迦牟尼佛怎麼能夠救我們對不對?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智慧,般若的智慧,內在的智慧是來自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只要你肯,又有勇敢去透視它、你不需要安慰。人家不需要跟你讚歎,讚歎也好,毀謗你也好,你都過得非常的自在。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你要是有一點點缺點,人家就說一百倍;你要有一點點優點,一百倍的優點,人家就會說,只剩下零點一的優點,為什麼?內心充滿著恨、充滿著不滿、鬥爭,不認同對方的優點。對方的缺點一點點,你就置他於死地,這個眾生相。看別人的缺點,是用放大鏡、顯微鏡;看自己的優點是用望遠鏡,你怎麼看都看不到, 我的缺點,就是這樣子,這個就是眾生的毛病。  二十二、佛陀說沒有人能給我們痛苦,只有自己給我們自己痛苦 哲學家說有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快樂。快樂是來自於,自己內在的解脫;你的內心不快樂,你每天祈求,別人給你快樂。人都是這樣子,自己一個人在家無聊,跑到樓上去,隔壁的小姐沒有結婚,就大肚子了。這個太太真不識相,她先生不在就怎麼樣?講、講又跑到隔壁棟去,講來講去,一天到晚統統在講這個。希望快樂,結果得不到快樂,她怎麼會快樂呢?一天到晚講是非,講人家不對,自己壞透了,自己不知道。 人都是很可憐的,自己的臉黑了一半了,然後看到別人的臉很骯髒,然後她就會笑你,那個臉黑了一點;那別人就告訴她,我黑了一點,你黑了一半,意思是說,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面目,別人的缺點看得很清楚;而自己的缺點看不清楚,每天都在批評別人,每天都在發牢騷就這樣子,你這樣怎麼過日子?你去死好了,活得那麼痛苦,這個是樣版。 所以我們有智慧,你隨時可以發覺快樂,你要放下你的心情的話,天地萬物什麼都很快樂。你要是放不下這個心情那你麻煩了,你什麼都活得不快樂。所以佛陀說:沒有人能給我們痛苦,只有自己給我們自己痛苦。佛陀說: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快樂的人,好比一個乞丐向人托缽更痛苦,因為快樂,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由我們內心,自己解脫,要自己超越,才可以得到快樂要靠自己。別人給你多少,都不能快樂,你要悟道,從你的內在散發出,無量的智慧,當下就解脫。      二十三、佛陀說掌握現在,你就有永恆 佛陀告訴我們哪些真理:佛陀說:我們人無知,回憶著過去,讓過去的記憶,來動搖我們現在。我們一直回想過去,過去的創傷、痛苦,一直殘留在我們心底,那個就是一種執著。我們盼望著未來,我們未來又不可知,所以佛陀說掌握現在,你就有永恆。你要相信這一句話,你要能夠掌握現在,你才有永恆。 譬如說今天,這個大操場,可能超過兩萬人,如果你在現在聽到了佛法,把這個佛法運用在,你的內在,你放下、你不要執著,什麼事情你認命,你對你自己要有信心,你已經儘力了,別人對你的攻擊、批評那個不重要。就像今天,我已經盡心儘力來新加坡演講,你要批評我,我不在意的,我已經儘力了。人,說他很聰明也對、說他很可憐也對。 人很奇怪,當你有錢時候,人家要批評你;當你窮光蛋的時候,人家要批評你;當你很有成就的時候,人家要批評你。佛陀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曾被批評過的。所以你要把逆境,當做是自然,每一個人都要接受批評。你這個角度看,這個人很恭敬、很了不起;另外一個人看,這個人看不起,對、錯、是、非,世間沒有標準,沒有標準。所以我們要掌握時間,每一個動點,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過得很安詳。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因為不明了事理,所以很痛苦的在過日子,其實沒有人讓他痛苦,是自己讓自己痛苦。你們摸摸你的良心,誰讓你痛苦,摸摸你的良心,只有你自己。你自己幹了一切壞事,你自己負因果,你自己遭受痛苦。所以說佛陀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十四、佛在經典裡面說:兩種人不能往生  第一個謗三寶不能往生;  第二盜僧祇物不能往生。五逆十惡我還有辦法救,盜僧祇物,沒有辦法。謗佛、謗法、謗僧,斷眾生的慧命,佛也沒有辦法。《無量壽經》裡面說:臨命終,你只要念十聲,就來接引,唯謗法重罪,唯謗法,五逆謗法,毀謗三寶。 所以,這個毀謗三寶,列為非常重要的,因為會[退道失善根],退去這個道念,失去這個善根。[謗僧墮地獄]毀謗出家眾,就會墮地獄。我們出家眾,盡量遠離在家眾,也不要有機會,讓他們毀謗。敬告出家和在家的讀者大眾。奉勸讀到本書的出家諸師,速即發心學戒持戒。  二十五、改變不了別人,一定要先改變我們自己 佛陀告訴我們:整天都在留意別人的過失,很容易衝動的人,他本身就是有污點在掙扎,他離開解脫還很遠。換句話說,什麼事情就是講自己、什麼事情,就是檢討自己、什麼事情,都不要看別人好壞、別人的好跟壞,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他負他的因果,我們做我們的,我們的能力有辦法,我們感化他;我們的語言能夠規勸他,我們勸化他。如果我們規勸,沒有辦法勸導他,改變不了別人,一定要先改變我們自己,因為你改變不了他,你會很痛苦。你用十倍的力量,改變不了他;你改變自己,只要用一分的力量,你就可以那麼容易改變自己了。他的行為讓你痛苦嗎?不對,你應該了解,你自己沒有修養。你自己沒有修養,才會被他的行為、語言受到左右對不對?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受到一切眾生的左右,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講過一句,釋迦牟尼佛在大藏經裡面,有沒有講過:可惡的眾生,絕對沒有。在佛法裡面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魔將來也會成佛,魔將來也會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的心中,沒有敵人、沒有魔鬼。魔就是佛的善知識,你看,佛有多偉大。  二十六、極樂世界有幾種凈土?九品蓮花為父母,只是方便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表法的 它有四種: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凈土。 每一個凈土他們都說九品蓮花,其實不是九品蓮花是方便說。要九乘以九,八十一,八十一再乘以九,七二九,要這樣子九的N次方有無量相。所以在《華嚴經》裡面講:都有無量無邊的凈土、無量無邊的諸佛。其實我們講九品蓮花為父母,那只是方便說,不是真實義。 可是極樂世界只有四種蓮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才四朵而已,這樣怎麼夠分呢?不是這樣子的,那是方便說。因為這四種色是基本的顏色,用白色調黃色就會產生另外一種色;用白色調青色又產生另外一種色;白色百分之九十九%、青色一%調出來的色又不一樣;白色九十%、黃色十%調出來的色又不一樣。所以青、黃、赤、白是所有顏色的基本色。極樂世界講: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都是一樣的意義,表法的。表示一切色的基本色,基本色由不同的比例,就可以調出無量無邊的色,是這個意思。 要往生凈土的條件是什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深信切願,就這樣子,十二個字而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深信切願,深信有一個極樂世界,切願求生極樂世界,就這樣子而已。  二十七、記住師父二、三個原則,你今生今世用不完 第一、永遠不生氣。永遠不生氣,你說:這不可能!不可能才叫做修行,那可能的話,你修什麼行?我們明天學習做佛菩薩,做了三天,忍耐不住,我要爆發了、我要爆發了!三天而已,千萬記住,不要生氣,這是很重要的。我講這一句話,是警告我自己,不是警告你們,因為我這個人脾氣很壞,所以我警告大家,就是警告我自己,不要生氣。 第二、絕對尊重眾生。縱然他有缺點,我們不要小看他。如果需要的話,我們警告他,善意的勸告他。第二、就是不看眾生的缺點,永遠尊重對方,如果你做得到,那沒有紛爭。 第三、交換立場。當你看到一件事情很煩惱的時候,你交換立場。你不是他;他不是你,你不要替人家擔憂,你不要主觀意識的批判人家,因為你不是他,他不是你,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交換立場,這是第三個。 第四個最難,秒秒保持觀照。你知道你在說什麼?清清楚楚,這最難的!第四個就是清清楚楚,你在想什麼?你二十四個小時,你都很清楚的,你在想什麼?你在做什麼?我這句話出去,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每一分、每一秒,都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在想什麼?我這樣有沒有傷害到眾生,這樣的話你永遠不會去得罪別人。 第五點、沉默是金。沉默是金,就是最簡單的,一般人造口業、散亂心,就是由這個嘴巴來的。尤其是女人這一隻嘴巴,三十歲到四十歲、四十歲到四十五歲,你說她懂,她懂得不少,嫁了人又生三、四個小孩。你說她不懂,她又懂得一些;你說她都懂,她又也不懂。她就是像那種半調子的五專生,五專就是既不像大學,也不像高中,像不上不下的五專生,這很慘的。所以我碰到三十五歲以上,到四十五歲的女人,都很注意。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能夠鞏固這幾點,生生世世是享用不盡,這個才是我們無量的財富,裝在這個心裏面,隨時掏起來都有用之不盡,取之不盡,用之怎麼樣?不竭。所以說錢是身外之物,那不是永恆的財富對不對?所以說智慧是永恆的財富,恭喜大家!  二十八、記住師父這一句話:順逆二境全看一心,境無好壞,唯是一心作 要記住師父一句話:如果你不給你自己煩惱,別人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這句話學問很大。你不要煩惱它,它就是不可能會煩惱,是因為你放不下,你內心裏面你告訴自己:我要報復、我不滿、我感覺很委屈。你要記住師父這一句話,順逆二境全看一心,境無好壞,唯是一心作。 境界沒有所謂的好跟壞,就看你的心態怎麼去領受它。如果你有正受,你有正確的感受這個事件,你就不會迷惑,別人是無耐你何的。同時你經過大風大浪的人,這些小case臨命終,就無耐你何,知道吧!所以你把逆境,當作歡喜心來接受,你會發現真正的自我是什麼?所以我們這個神通,是自我的內心裏面的妙用,你不必去求,只要放下,放下。記住,你只要放下這個錯覺,但息妄念,不求真,是名法身。你只要放下妄念,不能求真,真不可求,絕對的東西不能求,求的話,又動到一個念頭又錯,求真即離真,知道嗎?所以求真,真也是妄;放下妄,妄當下就是真,放下就是。  二十九、降服自己這一顆心等於降服了整個宇宙 一個聖者,他能夠調和它的內在,當我們調和、降服了內在,我們就降服了整個宇宙。我們若是降服自己這一顆心,全世界就沒有敵人,我們就像釋迦牟尼佛這樣,沒有敵人。我們對生命不認識,生命對我們來講,每一分、每一秒,它都是一種懲罰。我們的習慣,就是想要改變別人,但是他不了解每一個人,看法不同、見解不同。人有權利看法不同,但是你沒有權利去傷害對方,我們沒有權利去傷害對方,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 人不應該有殺傷、攻擊性的心態。這個世間就是,你的看法跟我不同,就是我的敵人。今天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夫妻為什麼會吵架?看法不同對不對?看法不同,的確!因為看法不同,為了孩子的教育,夫妻吵架。就是見地不一樣,看法不同;兄弟會吵架,看法不同;國家與國家會戰爭,看法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夫妻與夫妻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是執著,執著那個見解,我一定要贏,我一定要佔優勢。 所以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變成每天都痛苦,所以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對一個愚痴者的眾生來講,它都是在懲罰,他硬是要改變對方對不對?先生想要改變妻子,妻子想要改變先生,但是他不了解,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是不是這樣?你們認不認同這一點?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擁有不同的看法,每一個人都有資格看法不同,但我們不夠資格去傷害眾生。再重複一遍,人有權利看法不同,但是我們沒有權利去傷害眾生,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當你降服自己的時候,你就降服了整個宇宙,因為你沒有敵人。佛法就是這樣,一句話而已。 釋迦牟尼佛就是只降服他自己而已、他整天都是看自己的過失、他整天就是去除自己的習氣、他整天就是調整自己、看自己的過失、整天都懺悔自己的業障,他統治自己內心的世界。譬如佛陀跟他的弟子,整天都觀照他們的內心,放下、去除貪嗔痴,只有降服自己一個人而已,所以他是聖人。所以在《阿含經》裡面講:統治百萬大軍,不如降服自己。  三十、精神叫做佛性,在物質叫做法性 成佛是什麼境界呢?心物統統超越,唯是本性。山河大地包括我們的身體,原是我們清凈本性。因為有執著,所以我們有分內外,分成我們這個色身;外面的山河大地。如果我們成道,就是同體大悲。本性被它迷了,第八意識就會產生,精神跟物質的分裂。 在精神來講,我們叫做佛性;在物質來講,我們叫做法性。所以這個佛性、法性本無二性,是對精神跟物質的究竟點來講,我們稱為佛性和法性。如果對究竟處來講的話,統統是自性,都是我們本性的東西。因為我們起心動念,所以我們把精神跟物質分開。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轉這個物,隨這個心。所有的物都是實在的東西,我們的境界不夠、我們的定力不夠,無法把這個山河大地去轉變。 所以在《楞嚴經》裡面講「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如果你能夠轉這個物,意思就是所有的物,都控制在你的心,所有的境界,你的心都能夠控制得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如果你要下手,最方便就是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知道境界是假的,你要起一個動念去執著,就不是我們的本性。所以能見、境界都是不覺,我們現在都是不覺悟的。  三十一、凈土宗帶業往生極樂世界 帶業,這個業就是見、思二惑名叫做業。見、思二惑,沒有斷;塵沙煩惱,當然沒有斷。根本無明也是沒有斷對不對?帶業就是說見、思二惑沒有斷的凡夫,往生極樂世界,當然我們還是沒有斷。可是他是行善,帶這個善業,往生極樂世界。他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多多念佛、布施、持戒,雖然見思惑沒有斷,可是他帶善業,往生極樂世界。 聽到佛法以後,千萬不要再造惡,往生極樂世界。我們一支針靠自力修行,一支針放到這個水,這針就沈下去了,我們要是修凈土法門,我們可以靠著彌陀的大願力,就像這個石頭重一點,可是我們有船運載,還是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的。  三十二、開悟的人往生到那裡去? 開悟的人不必到那裡?這個宇宙就是他的家。他去那裡?他不必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沒有開悟的眾生、凡夫俗子,由這個娑婆世界,然後到往生極樂世界。那是沒有開悟的眾生,才有來有去,從這個地方,到這個極樂世界。如果開悟的話,那裡都是極樂世界、證悟的話,那裡都是極樂世界為什麼?所有的空間,都是他的本性,所有的本性,都是清凈的,當然就沒有所謂的污染的東西。 我們講自性彌陀,本性就是阿彌陀佛是不是?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證悟的境界統統是一樣的對不對?猶如虛空,擁有大智慧。所以說我們要修行,記住!不能有所執著,要去掉方圓大小的觀念、要去掉青黃赤白的觀念、要去掉上下長短的觀念、要去掉瞋、要去掉喜。這個喜就是說得到的時候歡喜;失去的時候發脾氣。那個瞋跟喜,跟法喜不一樣,法喜是悟道。這個歡喜是沒有執著的歡喜,那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善惡、本性要去掉頭尾、開始跟結束統統要去掉。  三十三、空的思想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定講「空」,有空的思想,才有辦法解脫。包括我們為人、包括日常的生活,舉個例子來講譬如說:婆媳之間常常在爭吵,這就是沒有空的思想。 空可以解釋成距離;可以解釋成緣生緣滅無自性的空;可以把它解釋成分析以後,世間宇宙都不存在的假相;我們可以解釋成空,就是破除一切妄想。我們會煩惱,就是沒有空,所以沒有辦法過解脫的日子,快樂的日子。所以這個空的思想,實在是包括了整個宇宙人生的一切的道理,都是在這個空。 但是因為空的思想很深奧,它必須用很淺的東西來解釋,讓大家都能夠了解佛法的精神。連你要找它的毛病,都找不到。我們說婆媳之間,婆婆跟媳婦她們為什麼會吵架?就是沒有空的思想。空就是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保持一個距離。兩輛車子會車而過,沒有保持距離,馬上就車禍。我們地球在運轉的時候,如果沒有空的存在,地球的運轉,馬上就毀滅。換句話說空的存在,才有辦法讓我們的宇宙人生產生作用。 再舉個例子講:我們鼻子有空,我們可以呼吸;我們的鼻子如果沒有空,拿兩塊棉花把它塞起來,它沒有空,你連呼吸都沒有辦法,你哪有可能會活呢?你不能呼吸,你連呼吸都不可能。所以我們說空,也可以說有,唯有大空才能大有,我們講的妙有。沒有空,就不可能會有,鼻子如果塞起來,沒有空,早就死光光了對不對?我們腸子如果不通,塞起來,沒有空,你連大便都有困難,像便秘塞住了,它就是不通沒有空。 所以空的解釋實在是很多很多,但是因為我們人,很多各種根器都有,要了解空,實在不是一件很簡單。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講這個「空」,因為有空,所以一切眾生才能夠成佛。沒有空的思想,執著的修行,永遠沒有辦法成佛。我們以為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照樣叫你要修空的思想一樣的,你現在不學,到極樂世界還是要學還是一樣,所以我們就要早一點上課,要趁早上課。  三十四、空的意思就是說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既肯定還要否定 一般人對空,有很大的誤解,第一就是否認,否認這個是毛巾。空的意思:把毛巾透視,這是生滅的,是不實在的,它是由絲由線,切割變成電子、質子、中子顆粒微塵所構成的絲線,絲線構成一條毛巾,所以毛巾分開來,到最後的究竟,沒有。所以空的意思是透視的意思,一切法無常,而無常的本身,沒有自性。換句話說身體不是永恆、宇宙也不是永恆的、所有你眼睛看、耳、鼻、舌、身、意,沒有一種是永恆的,用這種透視的眼光,當下就放下得失的觀念,就解脫不是很好嗎?就是這麼好。 師父,什麼是空?空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毛巾拿掉,就沒有毛巾了。錯了,空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就是否認的意思,否定掉了,空不是這個意思,空不是現在有,拿掉,拿掉不是空,拿掉叫做無,知道嗎?無不是空的意思。換句話說空的意思:等於無加有等於空,這最簡單的。如果說無加有等於空,你們還不了解意思,最簡單的這是毛巾,這是毛巾,你能說它沒有嗎?說:有,而不是實在的有。無,你也不能說它無,因事實上是有,可以擦臉,有,事實上是有的東西,有,又不是永恆的東西,無,又能夠用,知道嗎?所以空的意思:就是說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既肯定還要否定。我看大家都快要開悟了,再多講一些多說一點,馬上就開悟了,好了,這個不可以否認,也不可以肯定。 換句話說空,有加無等於空,你要講非有非無也是空,即有即無,就是有、就是空、就是無;即有即無等於空、非有非無也是等於空、有加無還是空,兩個都肯定,就不是空了,所以肯定加否定就是空就這樣子。  三十五、空要從那裡去悟呢? 記住,從心下手,研究佛法不能運用在心裏面,就得不到佛法的真髓。十方三世佛:講一切的法,就是講空,空要從那裡去悟呢?從心去悟,心悟到空,一切無常當下就是常,就是清凈。 悟要怎麼悟呢?深入觀照無常,於得失觀念完全放下,記住!深入的觀照,世間是無常的、是脆弱的、不是實在的、是虛妄的,當下放掉得失的觀念,這是真正的保持秒秒安詳。師父交代你,這是開鑰匙的鎖匙,會用的,一下就開了;不會用的,就老是團團轉。  三十六、禮敬諸佛 禮敬諸佛:是尊重別人的看法、尊重別人的語言、尊重別人的行為,當我們不了解別人在做什麼的時候,我們不要先用主觀的意識,去批評一個人評論一個人,這個不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別人在做什麼你根本不了解。你只有尊敬他,等到他做出來,到最後的結果,你再論斷他。他所做所為的過程,你根本沒有辦法判斷是好是壞,你不要他在辦事情辦到一半的時候,你老是一直攻擊別人批評別人,人家也許有高瞻遠矚,你怎麼一直批評別人呢?所以不要這樣子。  三十七、魔統統來自於哪裡呢 魔統統來自於哪裡呢?著相他就有魔。念佛想見佛、拜佛求感應,這個統統是相。世間人更嚴重,世間人在路邊上,看人家中大樂透,回來捶心肝,為什麼中樂透的不是我,著相。到路邊看這個人長得這麼漂亮,回來飯吃不下、茶喝不下、晚上睡不著,這個統統是相。相的東西一攝影卡住了,所以這個魔來自於哪裡?來自於著相。用這種方式修行,百千萬劫沒有辦法。 所以真正悟道的人,看到什麼笑一笑,見佛、見光、見到花種種的瑞相,笑一笑內心無所著。所以廣欽老和尚講:求來的不一定很好,你一直求看到佛。從內心性,自己顯露出來的,拜佛至誠懇切、念佛至誠懇切,自己見到了顯現的異相,這個是好。你無所求,突然聞香、突然見光、見花這個很好,記得無所著,千萬不能執著,執著就麻煩大了。眾生也是這樣系屬於魔,魔就是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業障。不違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何,也無奈你何,魔王邪惡,諸位,總歸起來,魔王就是心著相,心執著於五欲六塵就是魔王。 從事相上來講,真的有那個魔王來,他也拿你沒轍,就是心外假設有那個魔王,當然萬法唯心所造,就是外面有那個魔王來,也無奈你何,是不是?因為你沒有違背佛的教化,魔王邪惡,邪惡也拿你沒辦法對不對?      三十八、你要記住!你若是為了家庭和樂,你一定要照我的意思去做,蓋章加保證 第一點,你如果聽到家裡任何人跟你講什麼?到此為止就好了。兒子如果來講媳婦的壞話;或是媳婦來講兒子的壞話,到你這裡就要停止下來,不要再講給媳婦聽,到你這裡就要停止了,不要火上加油,加油又添醋,這樣火會燒得更旺,這樣知道嗎?對於我們四周發生的事情,聽到什麼都不要講,為什麼?凡夫受不了批評,凡夫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兒子跟我們講,你又把這些壞話跟媳婦講,那完蛋了!事情會鬧得愈大,對方會愈記恨,多數人不但無法擺平事情,而且都會加鹽加醋,你要遵守的規矩,就是不可以傳話,不可以挑撥離間。聽過之後就好了,不須要再講、不須要再傳。 第二點,開口就要講好話,而且要跟對方說:他並沒有這樣講,他也講了你很多好話,他也很讚歎你,要這樣說,他沒有這樣講,他也是很讚歎你。這樣才能夠擺平,這樣子說話,才稱得上是一種修養,這樣家庭才會和樂,團體間才會和樂,才不會有紛爭。  三十九、請師父開示:平常心就是道、就事相上如何觀照? 事相上很簡單就是緣起,一切就是這樣很自然,世界上是什麼事情都會發生,戰爭因為大家都是貪、瞋、痴,所以你不必刻意的去計較。你希望哪一個人對你好,對你好也是無常;對你不好也是無常。問題是我們自己,穩得住穩不住是不是?平常心就是不必把一切事情,看得太嚴重,到你死的時候,火化的時候,又有什麼事好計較的呢?    四十、請問師父:我能不能往生? 有些人問我:慧律法師!我能不能往生?我說:你問錯人了,能不能往生問你自己?很簡單的問題,你能不能往生,問你自己就最清楚了!你有貪心嗎?沒有!我有瞋恨心嗎?我沒有!我有沒有愚痴心?我沒有。我聽經聞法開智慧,我有正念嗎?我有!病苦當中能否拼得過?會!那就妥當了,百分之一千萬,你絕對往生極樂世界,你不必問我。能不能往生問你自己,你是最清楚的了,你能不能往生,問你自己就知道了。  四十一、請問師父苦行是不是修行最好的辦法 你曉得苦行是什麼嗎?你以為苦行是劈柴嗎?挑大便嗎?你以為苦行是什麼?苦行的定義是什麼你知道嗎?沒有分別心叫做苦行,忍人所不能忍、忍耐別人所不能忍耐的。很簡單我問你,今天那一個人在挑柴、劈柴、做苦工、挑大便,譬如說他很發心修苦行,做苦工你罵他兩句他就煩惱好幾天,都不下來吃飯,這樣的境界修行高;還是說住在講堂,他每天統統看,就是沒有修行,但是師父講他他能受,歡喜接受,他早課、晚課很精進,而且他內心無所執著,他在外表上,也沒有洗廁所、也沒有挑大便,你說哪一個人功夫,臨命終哪一個人會往生?當然內心沒有執著的人會往生。你所謂的苦行是什麼?你弄錯了,知道嗎?真正的苦行叫做:內心無分別心叫做真正的苦行。不是挑大便、工作、劈柴叫做苦行。  四十二、仁者無敵 仁者無敵,不是說我去外面豎立敵人,而是你已經跟自己過意不去了,我不原諒你,就是不原諒自己。佛教講的慈悲、忍辱,對什麼眾生慈悲?對自己慈悲,對一切眾生慈悲,就是對自己慈悲。原諒眾生,就是原諒自己,這才會快樂的。你不原諒他,就是痛苦自己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佛教講要升華自己,第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反觀自性,隨時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去仇視、不要報復、不要拘泥於區區兒女的私情、不要拘束在,我們這個世間的一切的慾望裡面,就要觀察這個無常、無常,世間是無常的,不是究竟的。  四十三、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當如法觀照,是名真供養如來 佛在世的時候,眾生一直希望供養佛。在《阿含經》裡面有一段這樣子,說:有一次一個護法居士,載了一車子的花、一車子的水果來供佛。佛剛好在精舍,他把水果、花都運到佛前。旁邊的比丘看到就說:這個護法居士了不起,他載了這麼多花、水果來供養佛。佛陀馬上就制止他說止。止,止就是停止。莫作是說,莫作是語,此非真供養佛陀,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當如法觀照,是名真供養如來。 釋迦牟尼佛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比丘就是說:這個護法居士運了很多的花、水果來,這個比丘就說:他拿了很多東西來供養佛;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不是供養佛。要如法,如法如律,如佛陀的戒律,如佛所說如是觀照無常,要好好的觀照這個無常法。  四十四、如何守住我們的心? 心不要守,心不能守,覺察一切相,不執著不要顛倒、一切法不可得,覺察,時時迴光返照,你要講守,前方便叫做守。悟道的人來去自如、動靜自如是不是?這個守住就會落入頑空,妄想不要起來,守住;妄想不要起來,就像死人一樣的,不要給他妄想,守住這個就變成外道。守得住的意思說,方便來講:就是不要執著、不要顛倒,沒有妄想這個叫做守。真正的心,它不是有形相的東西,它又不是一條狗,你怎麼守呢?是不是?但於一切境界不執著、不顛倒、不起妄想,了知一切如夢幻泡影,放下,放下,才不致於妄想連連,很清楚很明白的,觀察當下就是這樣子,多聽禪宗師父講過的。  四十五、色法: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色法它廣泛的定義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我們一般來講六塵分成六種色、聲、香、味、觸、法,事實上只有一種,就是色法。 色法怎麼講呢?你要聽聲音,沒有色法,你聽什麼聲音呢?閃電,你看到了光,你會看到光,空氣裡面有東西對不對?氫氧的燃燒發出閃電。你敲桌子發出聲音,因為有有色的東西,讓你撞擊,所以你聽得到聲音,你聽到機械,機器也是色法的一種,所以說聲音的產生,也是色法的一種。耳朵所聽到的色、聲、香呢?聞到香味呢?這朵花很香,它也是色法的一種,香。我們擦香水、太陽水粉餅、奇士美口紅,這也是色法的一種,你看得到的東西,所產生的香味、香水也是一樣、花也是一樣,香。味呢?我們吃東西有口味,飯也是色法的一種、菜也是有色的一種,不然我們是吃空氣嗎?這種味道也是從色法,開展出來的這個味。觸呢?觸就是我們皮膚接觸到東西,當然有東西,你才能夠接觸。那法呢?法是色身,色法跟心法的一種,色、聲、香、味、觸、法。法塵是什麼意思呢?第六意識分別、第七意識的執著,所落下在第八意識的影像叫做法塵。 再講一遍色、聲、香、味、觸、法,個法塵,我們晚上作夢夢見熟人,這也是因為我們今天白天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是因為色法所引起,而落入我們的意識觀念裡面,所產生的一種幻影,法塵也是色法的一種。沒有這個色法,你也沒有這個思想。你今天有思想,因為你有肉體的存在,你開始有這種色法,有這個色身,有接觸到外境,你有意識的觀念,所以法塵也是色法的一種。狹隘的定義色法、廣泛的定義色法,色、聲、香、味、觸、法統統是色法,廣泛的定義。  四十六、色法所衍生出來的是十八界 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睛觀察這個色法;耳朵聽這個聲音;鼻子嗅這個香味;嘴巴吃這個味道;身體接觸到外境;意識感受這個境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根、六塵、六識,為什麼叫做六識?要有分別,你沒有分別,你看東西,你怎麼知道它是什麼呢?對不對?這是茶杯,你沒有眼睛分別。孔子講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是不是?食而不知其味,所以我們有這個念頭,在這個地方分別叫六識,意識就是分別的意思。這個十八界統統是色法,六根、六塵、六識。內在的身心、外面的宇宙統統是一個字「色」,色法演變出來的,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本。  四十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空性的東西,本體可以幻化無量的相,意思就是色,去分析它就空,空會幻化無量的色。色不是由空幻化的,色本身就是空。空也不能幻化成色,因為空性本身,就有具足色相。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個色法,分析到最後,它是空性;這空性當下就是色性。 底下這一句,你要注意聽:色性不是由空性去襯托出來的;而是色性本身就是空。空性也不能幻化出色法,而空性本身具足色法。慢慢地、慢慢地去體悟。意思就是說當體即是空;當體就是色;色當下就是空;空當下就是色。不必經過對立的一種思想的,才襯托出一個色法、或者是空法出來(空非色法)。但是色也不是空法;空也不是色法。可是空卻是色法;色法也是空法。意思就是說:在色法跟空法的兩個角度來講:不即跟不離,空不能離開色;色也不能離開空,但是色當下也是空;空當下也是色法,所以佛法講中道,就是不即不離。空不即是色;色不即是空,空不離色;色不離空。 所以色法裡面,不能另外去找到一個空法,因為色性本身空;空性裡面另外,不能找到一個色法。色法不能離開空;空性裡面不能另外找,離開色法去找,離開色法,也找不到空性;離開空法,也找不到色性。這個才是佛法剛剛入門的觀念,聽不懂沒有辦法,這對佛法來講這是最淺的,最淺的。  四十八、什麼叫一念不生? 什麼是法身?法身「一念不生,萬緣空寂」什麼叫一念不生?就是連動到念頭都沒有,進入絕對的狀態。所謂一念生?精神和物質就分開;見分跟相分就分開。如果一念不生就是自體分。自體分就是包括了見分跟相分。 所謂見分就是精神。相分就是物質。換句話說,物質跟精神,本來是來自於自體分。自體分就是我們的本性自性分,自性迷了,就是一念不覺。一念覺悟的話,就一念不生。這法身是「性」;一念不生,萬緣空寂;所謂萬緣空寂,意思就是說:在每一個剎那,裡面的變化都找不到實體。我們悟到,每一個剎那的動點上,都是不實在的東西,而在每一個動點的行、住、坐、卧裡面,都全部放下,對一切的喜、怒、哀、樂、毀謗、讚歎全部都知道,根本就是假的,連動到一個念頭都沒有,以具足清凈的智能心,應用無染,那就是萬緣空寂。所謂大寂靜處:所以萬緣空寂的意思,所有的緣,都是自性本空,本不實在,當下就是空寂。  四十九、什麼叫做保持秒秒安祥 什麼叫做保持秒秒安祥?就是用虛空的胸量過活,你每一個現在的生命,用虛空的胸量,過活你現在每一分每一秒的日子,虛空的胸量不為名也不為利、或者是我們不為任何的事情。我們只知道我們想要普度眾生,連這個普度眾生的念頭也沒有,實無眾生可度是進入絕對真空。用虛空的胸量過活,你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把胸量放大一點,寬恕一切無知的眾生,慢慢、慢慢的使你的內在裡面,過每一分每一秒。我們真觀照保持秒秒安祥,真正的用智慧去冷靜去觀照,既然了解世間無常,就不會執著現在,而悔恨於未來,所以說掌握今天才有永恆。  五十、什麼叫做佛陀? 我們的覺性,清凈的覺性叫做佛陀。這樣我們覺醒了嗎?我們覺悟了嗎?我們的心有沒有清凈?了解這第一個階段,了解佛陀。什麼叫做佛?我們只想著要成佛作祖,我們卻不了解佛陀是什麼東西?我們找不到,我們把整個身體晒乾,拿來磨成粉末,也找不到佛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法真實,佛陀在哪裡?我們這一念覺性,清凈的覺性。覺性是什麼呢?我現在說話的就是了;你現在聽經的就是了,在聽經的,就是我們的覺性。所以這顆心要慢慢訓練,沒有那麼簡單。 你以為修行像吃飯般容易,不是那種靠蠻力的就叫做修行,不是這樣子的。打佛七,阿彌陀佛 …… 念到頭都快掉下去了,習氣還是存在、貪嗔痴完全具足,佛法沒有入心,沒有用!否則你看有多少人在念佛,為什麼臨命終時,還是死的不自在呢?他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貪嗔痴又具足,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不能相應,不相應就不是佛,佛法就沒有力量,對不對?不能相應,所以我們要訓練我們的心。  五十一、什麼叫做會歸當下一念 什麼叫做會歸當下一念?我說:你現在講的,會歸當下一念,就是錯誤的。會歸當下一念,不能用語言去說,只要落入語言的東西,就是有時間的次第的推論,過去、現在、未來的推論。什麼是現前當下一念?就是般若智慧的當下與空相應的當下一念。簡單講就是絕對的,現在叫做當下,叫做大般若智慧。我們一般都是用虛偽的角度,儘可能隱藏自己的缺點,乃至說謊,我們已經習慣了。說謊我們一直認為這是善巧方便,說謊久了習慣了。已經忘記本性是什麼東西了,善巧方便久了,就不見得懂得真實是什麼東西。所以我們很少,面對自己的缺點、面對自己的無明。 我們大部分都是面對別人,做給別人看的,這個不是真正的修行人。當然我們也不可以離開這些假相修學佛法,任何法,統統要會歸當下的一念,當下的一念,就是般若智慧的空性。簡單講也就是絕對的現在,說實話的人,他才有救。說謊的人,以為自己聰明,其實是沒有救的人。明眼人看在眼裡,了解在心裡,只是笑一笑而已,所以你可以騙得了別人,但是騙不了自己的自性的。    五十二、什麼叫做開悟的聖人?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因為色即是空。什麼叫做大徹大悟的人?不見一物名為見道為什麼?凡所有相都是空相的東西,你看到哪一個是真實的東西。這個磬,因緣鑄成的就這樣子,緣起就生。我的手,這個是桌子,聲音就顯現,緣起聲音就顯現了,緣滅聲音就沒有了,聲音也是緣起的,對不對?也是緣滅的,對不對?宇宙都是這樣子的,緣起顯現了,緣滅了沒有了,都這樣剎那變化,剎那變化…叫做不見一物名為見道,見無所見。 所以事相三寶是對我們初機的人,很重要的一個依靠,依靠久了,慢慢的引導到我們的清凈自性來,引導到我們的清凈自性來。我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清凈自性都具足三寶,譬如說你一天到晚跟人家吵架,你就缺少一寶,因為你沒有僧寶,內心不和合,缺少一寶對不對?因此我們要了解事相三寶佛、法、僧。第二個叫做理體三寶:就是來自於我們清凈自性它就是三寶。  五十三、什麼叫做一真法界? 進入絕對的真空狀態,你就會認識真正的佛陀是什麼?什麼叫做進入絕對真空狀態?就是一真法界,什麼叫做一真法界?放下對立的觀念、放下感情、理事不調的東西、放下這些無知愚痴的執著妄執,就是那麼單純,你無量劫以來在這個地方總該做一個決斷吧!一切法無生,不用尋求真、不用放棄假,真假亦是對立法,不用求真,不用棄假,真假就是對立。一悟一切真、一切假一切中道,不悟沒有辦法!      五十四、什麼叫做永恆呢? 為了獲得到永恆的法身慧命;我們了解這個色身,它不是永恆的東西。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東西,萬法都是緣起緣滅的東西,一個顆粒微塵它是畢竟空。是緣起是性空,整個法界,也是緣起也是性空,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簡單講生滅無常的世間,找不到永恆,但是你要找到永恆,也不能離開生滅緣起幻化出來的世間,我們離開了生滅、緣起,幻化的這個世間,也找不到永恆。 什麼叫做永恆呢?但於生滅、無常、緣起法、不執著、那一顆清凈的自性,時時刻刻顯露出來。不執著、不分別、不起顛倒見、就叫做永恆。你不要以為離開生滅,有不生不滅的東西;你不能離開這個假相,可以找得到真相。你也不可能離開緣起緣滅的世間,幻化的東西能夠找到實相,幻化的東西就是實相,看你悟不悟。著了就是迷於幻相;不著實相清凈心就顯現。生死涅盤無距離但看你怎麼用心。  五十五、什麼是痛苦的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痛苦的原因呢?情字,感情這個字是最痛苦的。什麼是最痛苦的呢?貪心、瞋恨心、愚痴心,其中以愚痴心最難斷。愚痴就是沒有智慧,因為我們無明。所以我們會貪著這個世間,貪求別人的財物,而貪得無厭。我們享受了一切慾望,而且慾望造成身敗名裂,搞得痛苦、束縛。什麼是苦因?貪、瞋、痴,什麼是苦因?情感的束縛,透得出此關,是清凈阿羅漢。佛在《遺教經》裡面講:透得出此關;就是感情的生死大關,那就是出塵羅漢。      五十六、什麼是一心念佛? 一心念佛的意思,就是無相。你在念佛當中,只有心跟佛沒有其它的妄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簡單講就是萬緣放下。你聽你自己的聲音、我們聽我們自己的聲音、我們很清楚我們在念佛、任何的相、任何的聲音、雜念來都打不進去、自己念佛自己聽自己的聲音、不受外境的影響、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叫做一心念佛。但是這個要相當的功夫,要萬緣放下一念提起。我從大學畢業念研究所,再來出家,到今天出家二十年的時間,才有一點點消息,何況你今天要問「一心念佛」有多困難,但是有志氣的人,就有辦法,雖然不能證到一心不亂,但是我們堅持誠懇的念還是一樣。  五十七、生活中怎樣應用佛法? 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我們運用任何的追求統統錯誤,只要放下就是。你只要體悟到,緣起當下無自性,在每一個生滅法裡面,放下那個執著,你就會找到自己。就是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這個時候才剛剛聽到不死歌。不死:就是沒有生,當然就沒有死。本性不生:當然就是不死。今知當體是:我現在知道當下這個體就是了。翻恨自蹉跎:蹉跎就是浪費我們的生命。有一個老阿公,他鬍鬚很長,在路上走,人家問他:阿公你現在幾歲?他說:我現在四歲,人家就搞不清楚說:你已經這麼老,怎麼講四歲;他說:我八十才聽到佛法,八十歲以前,我統統是死。而八十歲以後,我剛好學佛四年,所以我才體悟人生是什麼?所以我說我才四歲。 記住師父的一句話:今生今世沒有聽到佛法,今生白來的、白活的,早死跟晚死,沒有什麼兩樣。再漂亮也沒有用,再英俊也沒有用。生不如死,死跟生沒有什麼兩樣,一百年以後,只是肥料而已。火化以後磷酸鈣碳,分析過以後秤秤重量,賣給這個營養的人,賣給這個耕種的人,兩塊八。人的骨頭磨成粉末狀,兩塊八。諸位同學,看得破,要忍得過,世間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天大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的執著。你放下這一念執著,什麼大事情就是沒有事,什麼大事情就是沒有事,所以不要浪費我們的生命。  五十八、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在覺醒,般若的智慧。生命的目的是什麼?生命的目的在於解脫。如果我們沒有擁有智慧,只有好的環境,沒有般若智慧的心境,不管走到哪裡!統統是煩惱,煩惱是如影隨形。跑到美國去煩惱還在、跑到英國去煩惱還在、跑到樹林去煩惱還是在。沒有般若的智慧,不管走到全世界哪一個角落,煩惱都一定存在,如影隨形。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在於覺醒,覺醒是須要靠什麼?靠般若的智慧,所以我們要有智慧。沒智慧,我們每天都是在懲罰自己,沒有智慧的人,每天都在懲罰自己,跟自己過意不去,看什麼都不會順利的,受到委屈就哭泣,就抗拒,他不曉得我們前世,造什麼因果都不知道,所以牢騷、抱怨、不能解決問題、抗議或者是……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唯有真正的下功夫,在人生跟宇宙的真理、真相,下功夫去覺醒、徹底的覺醒,生命它就有意義了。因為擁有般若智慧的人,他貧窮過得跟佛一樣的自在。擁有般若智慧的人,他沒有當總統,過得一樣自在,擁有般若智慧的人,在台灣快快樂樂、到美國快快樂樂,何以故?般若的智慧,哪裡都是法法平等的,緣起性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對不對?修行一定要懂得這個真理的存在。  五十九、聖人,生跟死等同意義,何以故? 聖人,生跟死等同意義,都有具有相同的意義,何以故?生不可得、死也不可得、來也不可得、去也是不可得、來無來相、去無去相、生無生相、死無死相,何以故?不可得相。一切都是自性所影現出來的幻影,沒有實在的東西,哪有什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哪有什麼生、老、病、死;哪有什麼生死;哪有什麼涅盤;哪有什麼煩惱可斷。你就會發現本自具足,清凈自性自然的展現出來,一切都是大用現前,何以故?平等空性故。生死在一念間,我們一定要看破緣起的假相,才能進入清凈的靈界。放得下物質現象,才可以進入清凈的精神領域,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可以著相,相是緣起法,凡所有相就是虛妄,修行就是放下。接著就是提起,我們用功就是提起,但是內心要徹底的放下。緣起的假相放不下,不能進入精神的領域,沒有辦法的。  六十、世間人勸善做善事怎麼能解脫呢? 法是要令我們解脫的東西,是超出因果的,非因非果,是進入空性,不生不滅的涅盤,不是只說因果生滅的東西。基本上的因果,善有善因,惡有惡因,善有善果,惡有惡果,善因跟善果、惡因跟惡果,這是世間人普遍地勸善的一種方式而已。佛法不是只叫你做善事,光做善事不能解脫,你光做善事怎麼能解脫呢?如果光做善事就能解脫,世間行善的人,拿錢去布施,他就可以成佛了。光用錢布施是不能成佛的,我們這顆心要迴光返照,去除妄想、去除執著,證入不生不滅的清凈的智慧,才能夠成佛作祖。所以行善是必須的條件、基礎;究竟是要開悟。  六十一、世尊講:當一個人懂得放掉外面的物質世界,開始懂得過內心的世界的時候,這個人已經接近了道 你聽經聞法以後,你就會顯得這些世間不堪一擊,什麼美女,什麼俊男是不是?我告訴你不堪一擊。一聽到正法,統統是緣生緣滅的假相,沒有一樣是真的對不對?你不會關心那種事情,你開始關心,你的起心動念、開始關心你的生死。開始過心靈清凈的日子。所以世尊講:當一個人懂得放掉外面的物質世界,開始懂得過內心的世界的時候,這個人已經接近了道。再講一遍:世尊說:當一個人懂得舍掉,外在的緣起的假相的世間,開始過自己內心精神領域的生活,世尊說:這個人已經接近道。什麼叫做道?完全精神領域在帶動,見一切相,統統注意他的起心動念。他的精神領域,帶動外面的物質,他不受外面的物質世界影響,而能夠自己做得了主。他了解緣起緣滅,就是假相,開始過他精神領域,清凈心靈的日子,清凈心的日子,他日子就完全不一樣了。 什麼叫做大徹大悟?他能夠大富大貴,擁有百千萬億的財產,不起心不動念。什麼叫做大徹大悟?他可以窮光蛋窮到,一文不值,一毛也不存在,窮到甚至沒有三餐,他一樣過解脫的日子。什麼叫做大徹大悟解脫的人?擁有再大的榮耀,他只是方便,任何眾生的毀謗,他認為那個叫做增上緣,大逆境有大成就。一切的境界,對大修行人來講,統統叫做好的,沒有壞的。你傷害我,讓我成長,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有什麼不好。你今天傷害我,你還有勇氣傷害我;其它眾生沒有這個勇氣,你造了違背因果的事情,你毀謗我,你傷害我,我認為你在成就我。你要叫一個眾生,來違背因果傷害師父、毀謗師父,他還不敢!他沒有這個勇氣。所以記得,真正會修行的人,什麼境界統統叫做解脫,什麼境界統統叫做好的,大徹大悟有什麼叫做壞的境界?沒有,沒有。  六十二、說四眾過必獲重罪 經典裡面說:這個出家人不管持戒、不管破戒,若長若幼統統須要尊敬,不得輕慢,若違斯旨,必獲重罪。有一次,我跟一個同參道友,他因為有事情回家,結果回家以後,我看他媽媽對三寶,好像不是很恭敬,感覺得出來,而且講話對三寶,有一點輕慢的感覺。晚上休息的時候,我就跟他講:你媽媽好像對三寶,不是很恭敬。他說:對啊!我以前沒有研究過戒律,我把僧團裡面發生的事情,有時候回去告訴我媽媽。我說:那你慘了!你把三寶發生的事情,你告訴你媽媽,你媽媽就會說,你們出家人怎麼樣壞、怎麼樣壞,哇!難怪完蛋了。我說:那你現在怎麼樣?有沒有度你媽媽?有,我拿錄音帶給她,她不聽,她說出家人,都是這樣子,斷了你媽媽的慧命,我們出家眾,應當僧贊僧。再來,不管有修、沒有修行,你千萬不要把僧團發生的事情,你就告訴你爸爸、你媽媽、你哥哥、你姊姊,那你麻煩大了,他將來有因緣,他要入佛道,我弟弟說,出家怎麼樣壞、怎麼樣壞,完蛋了,度不進來。我們到俗家裡應當多讚歎三寶,對不對?應當多讚歎三寶。要不然,他根本就不恭敬出家人,不恭敬必獲重罪,你就犯菩薩戒的說四眾過,說四眾過。比如說你哥哥想要學佛,你回來,他就聽你講,你的僧團怎麼樣壞、怎麼樣壞,哪個法師怎麼樣壞,已經八識田中,種了這個惡的種子,現在你去哪個寺廟拜佛,我才不去呢!我弟弟本身就是出家人,他回來就講:他師兄弟怎麼樣壞,他師兄弟怎麼樣壞,不去、不去,會斷了眾生的慧命,所以,不管怎麼樣?有修、沒有修都要讚歎三寶,否則的話必獲重罪。  六十三、所謂定力? 定力就是說我們內心裏面要放下跟不執著,我們一般人大部分的人都把定力當做是禪定力,都把定力認為是打坐修行的定力,所以說六祖慧能大師是很呵叱的,坐不一定是禪,禪不必要坐,坐不一定是禪為什麼?你坐在那個地方如果你不悟,哪裡是禪呢?禪是重悟不是重坐,佛教是萬法唯心,所以觀心破除無始無明那是最重要的,所以這個定力是在無所住而生其心下觀照的功夫,所謂無所住就是內心裏面永遠保持這份不執著的安詳這個難,不執著的安詳,於名、於利、於色、於貪瞋統統放得下,於心無所著你想哪一件事情會受影響。 定力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坐在那個地方把眼睛閉起來坐著這個叫做定力,那麼起座怎麼辦呢?坐著有定力,起座怎麼辦呢?起座就沒有定力了,我坐在那個地方兩個眼睛閉起來什麼境界來都放得下;把眼睛張開來起座呢!你要應付這麼瑣碎的事情怎麼辦呢? 什麼叫定?內心無所住叫做定,內心不執著任何一件事情,就是你不受影響保持那份永恆的安詳永遠如此、永遠歡喜,永遠了解人家的優點,不看人家的缺點,那就是定力,你也不必禪坐,你也不必特殊的盤腿,你就坐在椅子上觀一切法無常,自性本空,無所執著當下直入佛陀的本懷,那個就是無量無邊的三昧力,  六十四、所謂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實相念佛名為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所謂念到不念而念的意思就是若見自性,自性本自有念,念念消歸自性,一切法平等。所以不讓他念,他一樣是有無量的念頭,雖然有所念頭,但是因為見平等性智、見大圓鏡智,是由本性大智能散發出來的念,都是不執著的念,所以不執著的念叫做不念。執著的念叫做念,雖然執著的念,但是他是平等性的念,雖然平等性的念,但是又清清楚楚的分別。 換句話說於善惡之處,於分別之處;無動念處清清楚楚名為見自性,就是於平等性當中有無量的念頭,每一個念頭會歸自性,每一個自性都具足有念頭,所以這個叫做念到不念而念。所謂念而無念?就是自性本具有念,沒有一切凡夫俗子貪瞋痴的這些念頭,所以叫做念而無念。那麼無念而念?雖然自性本具一切念,沒有一切眾生的念,可是這些念,每一個念都消歸自性,會歸我們的本性,所以無念而念這是聖人的角度。  六十五、所謂無生 這個世間本來就是虛妄的,沒有所謂真正的生,當然就沒有所謂真正的滅。所以說佛陀告訴我們:當畏懼生,不應畏懼死。你不應該恐懼死亡的來臨,正因為死亡是一種自然律,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生必定有死。所以說你應該恐懼怎麼樣做?使你來生不要再來投胎,不要再來轉世;進入無生的真正解脫的境界。只要有生,就一定要死,沒有一個逃得過這個業力的。你運用無生的功夫,來修習這個忍辱,沒有一件事情難得倒你的,這種修行是很長遠的。倒不是說我今天告訴你:一切法無生,你就有辦法,證悟到那種境界。 所以修行有幾個原則,第一個要深入觀照無常:深入的觀照無常得失的觀念,你才會放得下。譬如說你今天為了一件小事情,而爭執而發脾氣。你把明天這個時間,假設明天這時候,你看今天的無知,你會覺得自己很可憐。為什麼?你在這一剎那之間,你忍不下去,而造成明天的後悔,因為我們這個無明在作祟。所以無明,它沒有任何理由,它就會讓你煩惱,它會讓你嘴巴所講的,跟你行為上所做的完全不一樣。你嘴巴講的,我不生氣、我不執著,可是那一種內心裏面的叛逆還是存在。因此我們不是開悟的聖者,內外要保持一如,那是很難。所以我常常告訴諸位:不要講別人,你講你自己。其實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是最好的審判官、佛性在你的心中、良心在你的心中、理性來到你的心中。 我們如何運用我們的理性跟我們的智慧,來審判一件事情呢?我們透過空性就會屬於中道;我們要不透過空性的東西,我們所有的判斷,都是相對立的錯覺,因為我們批判的價值不一樣。因此這個博士講的跟那個博士講的,統統不一樣,每一個權威所講的統統不一樣。所以佛陀說權威有時候也會錯誤的,你不要以為權威所講的,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確,因為權威所講出來的,也是分別心意識的執著。要聖人講出來的話,所謂聖者就是破我執證悟到空觀、破法執,這樣透過本性所講出來的話,是真實性的東西。真實地的功夫忍人辱,這個忍辱,天下就和睦,你就有真正的功夫。  六十六、所謂遠離相對立的煩惱? 人有外在的煩惱;還有內在的煩惱。人的外在煩惱,最大的煩惱,第一個就是互相傷害、是非不斷這是最難的。我們外在的煩惱,是是非非、互相傷害。如果我做的事情對得起良心,你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只要做對,不要管他。你永遠活在別人的指責跟批判,希望別人來附和,來讚歎我們,永遠不可能。世界上,沒有幾個真的很有良心的人,來讚歎你的。所以活得快樂的人,第一個什麼事情對得起你自己的良心,遠離相對立的。遠離相對立,就是說不要在空、有執著、不要在貧跟富、男跟女、天跟地,這樣執著,所以說外在的煩惱好去除。 我們內在有兩種煩惱最難去除,第一個就是情;第二個就是欲,慾望、感情。譬如說孩子們,依賴這個父母親長大,父母親突然間去世,他會承受不了,他沒有依靠,他每天吵著,要找他的父母親情執。長大的話就男女的執,就是說你對夫妻之間的感情,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時間也必須過去,任憑你用任何的萬貫家財,再大的財富,你都不可能挽回夫妻的感情,情是很難斷的一件事情。 第二個,內在裡面的痛苦跟煩惱,就是慾望就是淫慾。這是兩件事情最大的困擾,外在的煩惱:天災人禍是非不斷、互相傷害。內在的煩惱,就是情跟慾望。我們人的慾望譬如說:不只是淫慾、譬如說你這個貪念,也是一種慾望、或者是發脾氣也是一種慾望、不順從你的時候,你就發大脾氣、或是對某一種金錢上的執著、或是對某一個男眾的執著、或是說對女眾的執著、或者是父母親的執著、感情上的執著。所以這個情跟欲,是一體兩面的東西。無形相的孕育在裡面的這個叫情;發乎在外的叫做欲;內情外欲。欲一些享受要刺激,這兩種東西都是我們生死的根本。第一個要淡泊自己的慾望;第二個要把感情看得破、要忍得過。一般人是看得破,但是忍不過。看得破大家都看得破,嘴巴大家都會講,我不想他,沒有辦法控制不住那個煩惱、思維無緣無故就掉入,這個情跟欲的圈套裡面,所以平常的日子要多觀照,要保持秒秒安詳。      六十七、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 華人的世界,只要是大乘佛法的,幾乎都在念佛、拜佛、打佛七。我們要有正確的觀念,在一念之間就能夠成就,觀念先弄清楚了,才有辦法修行。譬如說:往生極樂世界,一般人的觀念就是,臨命終,請人家來助念、加持,他認為這個叫作往生,這觀念是錯的。 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要先有正確的觀念,你才有辦法再走下去。你要等到臨命終,人家來助念、人家來加持,是不是有這個因緣?對不對?臨命終割捨得下嗎?不一定,就跟賭博一樣,賭博不是輸;就是贏。臨命終靠助念、靠加持,不是說不對,本來就應該這樣做的。但是,你現在的這些執著、顛倒、妄想、無明,都沒有處理,臨命終就會很危險。 所以我說:往生是現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要很有正確的觀念,這一條路才能走下去。明心見性:它有多重要呢?大家都念佛,我也勸人家念佛。可是,我勸人家用真如自性來念佛。我也勸人家誦經;可是,我勸人家用清凈心來誦經。我勸人家禮佛;但是,我也勸人家用真如自性來禮佛,能禮所禮性空寂。凈土法門跟禪宗是不二法門。 凈土法門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能離開現前當下這一念,對不對?禪宗的即心即佛也是這樣,萬法回歸自性叫作正法;萬法離開了自性叫作外道。今天要念佛、要用功,沒有用清凈自性用功,統統叫作外道,佛法是心法。所以,我以前用一個比喻,明心見性有多重要呢?譬如說:這個宇宙飛船,我們要發射出去,要擺脫這個大氣層,擺脫這個大氣層以後,進入了大氣層外。物理學講的: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就沒有阻力了。 明心見性也是這樣,當你見到了空性、真如自性,你的修行,就一日千里,因為你不會著相,念佛就是現前一念,即心即佛。所以當我們擺脫了無明、煩惱的時候,再用功,就不可同日而語。你要隨便請示一個修行凈土法門的佛弟子,你跟他講:《彌陀經》裡面講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你可以看到很多的批註,都是這樣寫的:從我們這個地方,太陽落下的,直線對過去的那個地方,叫作西方。從這個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就是極樂世界。第一個,先講西方,我為什麼說:觀念錯誤就會很嚴重?西方是指什麼?如果說:是一般人的批註,我沒有意思批評任何人,絕對沒有。但是,我必須把我學佛三十年來的心得,向大家報告,如果按照那一些批註這樣寫:西方極樂世界是在太陽西下,那個地方。那我問你,你注意聽:這個是太陽,這是中心,這個是地球,諸位!這個地球它是繞著這個太陽轉動的,知道嗎?地球是繞著太陽轉動的。如果你拿一張圖畫紙,把太陽畫在中間,把地球畫在旁邊,然後三百六十度的旋轉。稍微有一點天文的知識的人都知道,那個西方,每天的落日,西方的方向不是固定的,知道嗎?西方是表法的,是表示說:萬物白天工作、辛苦的工作、刻苦勤勞的工作,一到太陽日落了,要休息,歇即是菩提。就是說:極樂世界,就是我們修行人,安心休息之處。也就是說:所有天地萬物,一到日落就要止息,停止活動。白天辛苦的活動,到晚上要休息。極樂世界是‥‥‥西方,是表示萬物止息、贍養的地方,所有修行人,都應該去這個地方,是表法的。看了幾十年的經典,沒有人點破,怎麼看都搞不懂,批註也是這樣講,這些法師也是:批註就這樣講;我就跟著這樣講。也沒有天文的知識,也不知道那個是表法的東西。也不了解說,極樂世界,就在我現前這一念、本自具足的清凈自性裡面,所以一直在相上裡面詮釋,就產生距離。不了解正法的可貴,不二法門。十萬億,十萬就是表示十惡,你造了十惡,就跟極樂世界距離愈來愈遠,距離愈來愈遠。所以過十萬億佛土,這一念清凈心,極樂世界就到,這一念回歸清凈自性念佛。你用什麼心念佛?無所依靠,聽經聞法有如是的重要,這不是靠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佛門用功,你就自己有辦法悟出來的東西。一定要聽善知識來開示、來引導。我們知道,原來極樂世界就在現前這一念,所以,我們開宗明義就說:極樂世界就在現前一念,當下,萬法回歸自性。所以,這個見性是非常重要的,這叫作正法。 明心見性的人,他的心境是什麼?古來大德有幾種形容,你把它體會看看,明心見性的心境、大徹大悟人的心境,生擒活捉,不費吹灰之力,這個可了不起了!什麼叫生擒活捉?就是煩惱,生擒這個煩惱,活捉這個無明,不費吹灰之力。為什麼?畢竟空,不可得。相不住著,叫:生擒活捉,不費吹灰之力。我們現在就是:我要斷我執、我要斷煩惱、我要斷無明。搞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了解清凈自性,撞得頭破血流,拜佛拜了十年、二十年,煩惱依舊、執著依舊。每天都誦經,一直用壓的‥‥‥。你要注意看喔,我的左手代表無明,右手代表念佛,我們眾生念佛就是這樣:阿彌陀佛‥‥‥,但是怎麼樣?無明怎麼樣?卡住,知道嗎?他很想用功;可是,他不曉得,法本身當體即空,不了解無相的道理,他就很想用功、他也很精進,拜二十四個小時那一種的,拚死命的要求生極樂世界。可是碰到境界,比任何人更執著、更煩惱、更爭執,就是:阿彌陀佛‥‥‥,無明蓋住,阿彌陀佛‥‥‥,為什麼?他沒有見性,無明卡住。我們現在要做的功夫就這樣子,知道吧?無明把它拿掉,見性,拿掉了,阿彌陀佛‥‥‥,就往上沖了,你知道嗎? 第一點,什麼叫作大徹大悟的心境?大徹大悟的心境就是:於剎那之中,即見永恆,永恆跟剎那不二。剎那是我們意識型態;永恆也是意識型態,那是我們對剎那講永恆;對永恆講一剎那。破了這一剎那的執著,永恆根本就不存在,這個是真正的永恆。萬法當體即空,這個才是真正的永恆。大徹大悟的心境就是,於剎那之中,即見永恆。什麼是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呢?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了知萬法都是唯心現量,本沒有實體可得。一切萬法,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影相,沒有實在性的東西。而我們眾生剛好顛倒,認為那個境界是實在的,就拚死命的執著,這一念就錯。我們動一個念頭,要追求佛法,也錯!因為佛法本來就具足,本性具足了。對不對?眾生因為離不開這個起點,所以統統錯!一講:就是一個「我」對不對?你可以看到,隨時隨處可以看到,台灣的政治型態,我怎麼樣‥‥‥。世間呢?一動念:我怎麼樣‥‥‥。這個「我」的動點,一執著下去。人生宇宙紛擾、困擾、斗諍統統來,什麼統統來。所以說:虛空法界儘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就是多了一個「我」,卡死了這個「我」的觀念,就變小人。會不會背呀?虛空法界儘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就卡在一個「我」的觀念,你就安了一個「我」,完了,就完了!修行統統卡住了。 什麼叫作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呢?就是懷著一顆宇宙的心,過活你的現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叫作大徹大悟。懷著一顆宇宙的心,過活你現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叫作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再來,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就是,當處發生,當處寂滅。什麼叫作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呢?在這個世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叫作大徹大悟人的心境,體會得出來嗎?什麼叫作大徹大悟人的心境呢?就是這個世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他碰到種種的苦難、逆境,沒有說:我在委屈,我在受苦。他覺得說:緣起空性就是不可得,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宣說的。緣生就是無生。開悟的重要跟正確的觀念。  六十八、妄心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一種慣性意識 妄心就是虛妄的,分別心意識形態。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一種慣性意識,我們常常透過慣性意識,來批判一件事情,事實上我們失去,這種正確的價值觀,人活著因為自己。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夠為別人。如果你能夠交換立場,分別跟執著心慢慢就會除掉,交換立場。你不希望別人傷害你;我們也不希望,你去傷害眾生,所以這個虛妄心,就是對一件事情沒有透視。譬如說名、利、色、名或者是這些酒、妄語。不應該依循著妄心去做,可是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 所謂妄心?就是以自我的觀念;不是透過大智慧的,或者是接受經驗的人,那麼妄心,含有執著的意思。意思就是說,以自己的觀念來做自己的事情;而且不接受人家的勸告跟輔導,那個叫做妄心。因為畢竟我們是凡夫,我們有時候要接受人家的勸告,接受人家,多方面的意見跟參考,這樣子的話,可以把這個妄心提升到一種均衡,就是透過多人的意見,也許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智慧。  六十九、我見就是一顆執著心 強烈的執著,尤其是眾生受過一點教育,高等的教育就不得了。以前有一個好像說是什麼博士的,他據說廣欽老和尚很有修行,他要去跟廣欽老和尚辯論,廣欽老和尚是公認一代高僧,然後他到山上去,廣欽老和尚剛好,手上有衛生紙,就這樣子衛生紙揑一揑丟到垃圾筒去,他還看不懂準備要開口,跟廣欽老和尚講話,廣欽老和尚說你五點半出門,六點半到火車站,你七點半到八點走上來。他從家裡出門,人家什麼都知道了,這樣就不必再說的意思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什麼行動,我都知道。我什麼境界,你都不知道就不必辯論了。所以我們不要用一顆執著的心,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執著你的家庭、執著你的愛、你的感情、執著這個世間是真實的。 我們要用一顆無所住心,佛教最偉大的,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空」。用兩個字來形容叫做「放下」。用三個字來形容叫做「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沒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們去執著,叫做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而生清凈心,你無所住就擁有清凈心,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用什麼心修行呢?用平等心、用智慧心修行、用無分別心修行、用慈悲心修行,修行那一念,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我見會產生執著、我見會產生對立、就是樹立敵人。在大眾面前,最好不要常常講,我的觀念就是這樣子。不,我們應當常常講,這是我的看法,我提供大家參考、參考,於汝意云何?你這樣講的話,有退步的餘地。你不要講,我就是這樣子,我的看法就這樣子,一定對。麻煩大了,你怎麼會知道,你一定對呢?你把自己弄得沒有退步。 所以我見的人,講話會傷到自己,因為他會把自己,弄得沒有退步的餘地,置自己於死地的,言談是一種不智之舉。譬如說我們在任何一個團體、包括朋友、包括老婆、太太是不是?我們只用參考的,老婆或者是某某同事,我提供幾個意見讓大家參考、參考,好的大家接受一下,不好的我們再研究、研究。所以說我執我見,會讓我們講話失去理性,因此我們的講話,我們必須怎麼樣?避免對立、避免敵對,所以我們的講話是一大高超的藝術,我們所有的語言當中,都不能認為這是我的看法,你們應該接受的這種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對的。要說這是我的看法,我讓你參考、參考,提供出來讓大家思惟看看,不錯,大家都遵守,所以講話不能讓對方起敵對,所以說沒有我見的人,才沒有敵人。  七十、我慢高山,不留德水 我慢就是驕傲,我慢高山,不留德水。我們自尊心太強的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人,因為他站在高處,又不容許別人去傷害他。自尊心太強的人,別人的善意,他也會誤會成惡意的中傷,就是會把一件事情扭曲掉。我慢就是擁有一顆強烈的自尊心,自尊心太強的時候,我們內心裏面會掩飾自己的缺點,因為我們會為了保護自己,又驕傲又狂妄,又不希望人家糾正自己的缺點,因此我們變成一個怎麼樣?外觀美貌,而內心腐蝕的人。我慢就是一種掩飾自己缺點最重的人。 所以學習順從、恆順眾生,慢慢地,你就會降伏這個我慢。如果你學習師父一句話,你馬上解脫,你從今天開始,你講話都用謙虛的語調你試試看。如果人家讚歎你慧律法師你很了不起,哪裡!不,這是眾生的福,佛教的福不是我個人的榮耀;慧律法師你發大心、大菩提心普度眾生,我們很感恩你,不,我更感恩一切的眾生,因為有眾生,所以有諸佛,因為有一切眾生,所以才有我慧律法師的存在,你把什麼事情都推給別人,好的都推,不要講自己的好處你試試看,沒有人會講你第二句話的。價值觀是由別人來認同,不是你自吹自擂。    七十一、我們煩惱在哪裡呢?我見 什麼叫做我見呢?我見就是我的看法。我們每一天講的:我怎麼樣怎麼樣、你算老幾?我又是怎麼樣怎麼樣,你算老幾?我就是老大,我們每一天談論的對象,所有的架構,所有的架構都是建立在,我執我見的角度。所以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鬥爭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見。每一個人的看法不除掉,這個世間沒有和平的日子。只有擁有一個大智慧的人,才可以享受天下太平的世界。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間裡面,如果你祈求別人對你好、對你讚歎、或者是對你恭維、認同你,你如同一個乞丐,向人乞討那麼痛苦,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都我執我見,每一個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許可,我現在勸告你:如果你的經濟能力夠,最好不要跟人家合股,因為合股是痛苦的開始,資金,如果你自己夠最好,都是自己來。這是我這樣勸告你的,你相不相信合夥以後,就變成仇敵。本來是一個無上至親的好朋友,後來反目相視怒目成仇,為了幾個錢。我就看過我的徒弟是這樣子的,還都是拜佛的,現在是弄得老死不相往來,見面就像敵人一樣,還都是拜佛的,還都是知道因果的。問題是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們聽聽他們,每一個人的角度,每一個人都很有道理,你沒有辦法判斷,你們的合股中間,這些紛爭到底誰是誰非,沒有辦法為什麼?我執我見,誰都不肯退讓,問題是做得大家都賠錢。 我見有多可怕呢?我見第一個會產生錯覺。我們沒有明心見性以前,我們所用的心,只有兩種推測、猜忌。用我們自己的觀念,去推論別人;用我們自己的觀念,去猜測別人。人為什麼會生長,這樣一個病態的心情裡面,而我們有病,我們沒有辦法發現自己有病。你感冒的話,打噴嚏有徵兆、流鼻水有徵兆。這個我執我見的錯覺,沒有徵兆,這是在心裡裡面的一個癥結,無形的癥結,誰都不喜歡讓人家改變。 所以我們學佛法第一個:你要懂得尊重別人的自尊心。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我見,他有他的看法,他希望他的看法受人家重視。所以說錯覺,是第一個我見的產物。我見的產生,就會變成錯覺,因為你想保護自己。我們是不是這樣子,每天在猜測別人呢?在臆測別人如何如何,就像去秤別人的輕重有多少。 有一次蘇東坡,他認為他的境界很高,蘇東坡他就說:這個人有沒有修行,只要我跟他談過話,經過我的秤子秤一秤,我就知道他的境界到哪裡?意思就是,執著自己的驕傲看法,他專門衡量別人的意思。有一次他去拜訪一個禪師,拜訪一個禪師沒那麼容易,在叢林的規矩,要見住持以前,要先見知客師。知客師就是知道客來了叫做知客。蘇東坡就轉達知客師,知客師知道他要來,秤一秤老和尚的境界有多高,知客師就進去稟報老和尚,說:禪師,禪師外面來了一個大居士,他說一個人有修沒有修,經過他的秤子一秤,他就知道幾斤幾兩。老和尚他是證果的聖人,他非常厲害相當有功夫,大徹大悟的人。然後他就出去了,他見到蘇東坡,蘇東坡見到老和尚就要開口,老和尚就叫他閉口。他說:你幫我秤秤看這一聲有多重,就愣住了,你幫我秤秤看,這一聲有多重。一個開大智慧的人,哪裡是你隨隨便便可以衡量的。 所以我們就是不能我見,以為我們自己很有修行,不,我們要常常告訴自己,我們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我們是一個凡夫,任何事情不應該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凡夫的肉眼有我見,是很容易產生錯覺的。 我見的第二個產物就是扭曲。你有我見的話,就會產生感情意識。譬如說他是我的好朋友,因為我們兩個久年的感情,很久的感情,今天不管你是對、還是錯,我就附和你,因為附和錯誤的東西,所以跟他朋友敵對的,也變成他的敵對,這叫做扭曲。我們有一種正義感,叫做扭曲的正義感。替朋友賣命,明明他朋友是錯誤的,但是因為感情用事,扭曲了原有的真理。明明朋友不對,不對你為什麼要扭曲他,因為我們無始劫來,習慣於感性,感性就會落入我見,由感性去束縛一種我見。他是我的好朋友,我沒有理由不幫忙他,可是你並沒有智慧去分辨,你的朋友這樣做,對還是錯的時候,我奉勸諸位,還是不要把一件事情扭曲掉,對錯、是非,應當由智慧的抉擇。就算你的兒子跑回來告訴你爸爸,他欺負我也不一定準的,也許是他欺負人家,他把人家揍一揍,自己又跑回來哭訴,他回來的時候說爸爸,他欺負我為什麼?被揍了一下,結果他揍了人家十下沒講,會扭曲知道嗎? 我見會扭曲任何一件事情,要查明真相。我見就是落入一種強烈的一種主觀意識,所以我見又是主觀的代名詞。在這個世間每一個人他講話當中,他就會說我這樣講很客觀,你說哪一個不客觀呢?哪一個人講話,會承認自己不客觀呢?我們今天會吵架、會打架為什麼?因為大家都不認同對方。如果透過智慧觀照,觀照說,我現在是不是很主觀,冷靜想想看,迴光返照試試看,我今天跟他爭吵,是不是很主觀或者是只有看法不同,所以想想看,每一個人都有我見、每一個人都有主觀意識狀態。今天學習懂得辯論不重要,學習如何容納異己的存在、學習如何忍辱、那些看法跟你不一樣的,這是最重要的功課,因為這是娑婆世界我見。是一個我見的世間,你在郵局上班也好、你在電信局上班也好或者是你在電力公司上班也好、你在公司行號任何一個地方,我告訴諸位:從總統一直到販夫走卒,沒有一個沒有我見,除非他是證果的阿羅漢無我,師父這一句話一點都不過分,除了他證阿羅漢,他無我,包括師父也是一樣有我見,所以我盡量把每一種發心,都不以自己的看法,都以整個佛教為主。凡夫要放下我執我見,沒有那麼容易的,所以說學習辯論與其能辯不如能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這個忍耐的功夫要透過大智慧的無生,所有的忍耐要通過疏導,要不能認為我在忍耐。所以說認命比算命更好,算命不如認命,就是認命比算命更好,算命不如認命。今天我們的生命裡面,有重重的敵對敵對態度,因為大家都有我見,因此學習一顆容忍的心,是不可缺少的。你想沒有煩惱嗎?那你就要容得下跟你看法不同的人,除非你有這種胸量,否則你的煩惱就會很多,你的煩惱就不可能斷,尤其是在這個世間,誰都希望你尊重他。  七十二、我們活在對立的強烈的執著,所以很痛苦 色即是空:最重要的是要讓我們顯現出中道。色即是空:是要讓我們破除,宇宙當中所產生對立的觀念。對立的觀念,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陰就有陽、有亮就有暗、有黑就有白、有男就有女這是對立法的存在,有愛就一定有恨。我們世間人,因為都活在對立、強烈的執著,所以他會很痛苦。他會鬥爭、會分別、會執著,才產生無量無邊的痛苦跟煩惱。人跟人相處,因為他的心,沒有辦法包容別人,所以他看每一個都不順,因為他沒有空的思想、沒有包容的思想。空可以解釋成包容,虛空會包容一切。我們的心,如果像虛空這樣,我們就能夠包容一切,他就不會產生一種,很強烈的對立,對立的東西。      七十三、我們現在所謂的快樂,只是感官的享受 佛陀說: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真善美,卻沒有一個真正得到真善美。佛陀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快樂,卻不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快樂。而我們現在所謂的快樂只是感官的享受,打彈子、跳跳舞、把馬子、男女亂搞關係;再來去看看電影,要不然找個刺激的飈車,就是搞這些感官的刺激。所以佛陀說:感官是虛偽的證人,感官、我們的感覺,是虛偽的東西、虛偽的證人,就是你的感覺都是一種錯覺,就是我們執著。  七十四、我們一直用累積的觀念裡面,想要了解這個本性,是嚴重錯誤的 我們修行的時候,第一、莫著空。千萬不要執著,我現在在觀空,你現在在觀空的那一念,還是妄想。這個空的思想後面意識:我在觀空、我在觀空還是一個幻想。一個無我,這個我,是夾帶無我,這個無我,這個意識,也是知道有一個無我。所以說我們凡夫不懂自性,就一層一層的執著。空在前面,我在觀空。我知道這是無我,無我那個也是我。一直用累積的觀念裡面,想要了解這個本性,是嚴重的錯誤。 所以我告訴你:什麼是本性?記住!我在觀空,空當下無所著,連空都不可以執著,這就是我們的本性。所以說,就像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這個虛空意思,就是胸量大,大到什麼都包容得下去。什麼都無所著,這就是我們的本性,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或者是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山中、總在空中,我們的本性也是這樣子,包容一切。  七十五、我們怎麼活得快樂呢? 我們人很奇怪,他不降服自己,每天在降服別人。他不改變自己,每天都改變別人。他不了解自己,卻又每天想要去了解別人,他哪裡會過得快樂呢?每天用的都是主觀的意識,用他自己的背景、自己的教育,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沒有包容性對不對?他自己認為理性,就是由他的背景,學問而來的看法,他哪裡會活得快樂呢?眼睛一閉上來,每天所講的都是別人不對,你怎麼可能會活得快樂呢?別人的好壞,每天都在關心;你自己呢?一籌莫展,也不了解自己;你怎麼會了解別人呢?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都不了解自己,你怎麼打勝仗對不對?德不孤必有鄰,你要有德高望重的人,你不怕度不了眾生,不必這樣子緊張對不對?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用功,不聽是非,不講是非,你不要甩那一些。別人好壞,他殺人、放火那是他家的事情,法律自然會制裁他。  七十六、無明不除,學再多的佛法,只是表面的功夫 無明就是戴著墨鏡看這個世間,因為他內心裏面無明,他看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事情是順的。無明不除,學再多的佛法,只是表面的功夫。內心裏面貪、瞋、痴、瞋恨心,不好好的徹底在心境裡面下功夫,一天到晚在外表上下功夫,不要以為拜拜佛念念佛就叫做修行,不,這不叫做修行這叫做結緣。 哪一種人真正在修行呢?平等心的人真正在修行、無所住心的人真正在修行、能夠放得下這些煩瑣的是是非非全部放下、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也不說是非、先擺平自己、你這樣子就叫做用功,你使你的感性跟你的理性達到平衡的狀態,這個是叫做修行。能夠把感情跟理性,感性跟理性把它統一,讓它平衡,這樣我們的痛苦跟煩惱就會很少。今天我們為什麼會很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的感情跟我們的理性,不能達到平衡點。感情跟理性能夠達到平衡點,那就是最高超的,就產生大智慧了,佛就是這種人。  七十七、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那個是佛方便說,真正的用意在哪兒呢? 了生死有兩條路:第一個是自內證叫做大徹大悟、斷惑證真的聖者叫做自內證,他悟到了畢竟空斷了見思惑、塵沙惑、根本無明決定了生死。大部分的眾生沒有辦法?所以有人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可是對教義跟教理呢?大部分都是依樣畫葫蘆,對文字上的認識只限於皮毛,對佛陀的深義、深奧的義理卻是不懂。譬如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這幾句話來講就好,我看那個批註一些法師、或者是居士的批註統統這樣寫的:從太陽西下對過去,那個直線有一個世界,極樂世界,經典也這樣寫、批註也是這樣寫,這樣講對不對呢?叫方便說,不能說錯。可是這個完全不明了凈土的思想、不明了佛陀的深奧的義理、他的用心在哪裡?這個西方不是指一個地方、不是指方向,如果是指方向的話,每天的地球在運轉這個太陽、繞著太陽這樣轉動,每一天的西方都不一樣。稍微有一點天文學的觀念的人,就很清楚,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那個是佛方便說,真正的用意在哪兒呢?真正的用意是說:我們人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我們白天做自己的工作,忙忙碌碌,到了晚上太陽西下的時候,我們要休息吃晚餐、夜深人靜我們要養息。 西方的意思是一切眾生的歸處、一切煩惱的安息的地方,白天煩煩惱惱、勞勞碌碌、汲汲營營的追求,到了晚上找一個安息清涼,夜裡好過一個清涼的夜晚、安詳的夜晚。西方是指一切眾生都要,會歸大海進入安息、清涼、安詳、清凈的一個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要進入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一切眾生的依歸、西方就是代表這個意思。 我沒有任何的用意批評,那一些作者、批註他們方便說。而就我對凈土的體悟,我認為西方是表法的,它是一切的眾生養息的地方、給你一個最快樂的地方。我們看經典也很容易誤解,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眾生包括這些批註的,他們對凈土的體悟怎麼樣?我不了解。就我個人的體悟,閱讀凈土的思想來告訴諸位:過十萬億佛土是什麼意思?我看了批註,批註是說:從這個娑婆世界往西,經過十萬億三千大千世界,有一個世界名叫做極樂世界,這樣講對不對?沒有人能回答。好,如果說…他是這樣解釋的,如果說娑婆世界推論,每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樣推論過去,娑婆世界是生滅的世界,生滅的世界推論兩個諸佛國度、三個諸佛國度,這樣一直推論過去,一直推論過去,還是生滅的世界,這個就是用眾生的生滅心,在詮釋凈土。 法不是這樣子的,十萬億是什麼意思呢?十萬億是指距離,這個是經典上說、也是眾生對經典的批註。就我個人的體悟,這十萬億是指十惡業,種種無量無邊的煩惱,這一句話的意思是什麼?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造了十惡業,內心充滿著煩惱,你將永遠沒有辦法到達凈土,你距離凈土極樂世界,就愈來愈遙遠,我認為心才是最大的距離。這十萬億佛國土,從娑婆世界這樣一直推論過去,這裡是生滅,如果用這樣的推論,極樂世界還是生滅。可是極樂世界是清凈的,諸佛國土的願力所影現出來的世界。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好好的徹底的改過,極樂世界不是物質世間,一定要很清楚的告訴自己。 你今天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聞的,這是六根、六塵生生滅滅的,用這種意識心推論極樂世界,是絕對錯誤的,那個不是物質的世間。阿彌陀佛大慈悲的願力、用心的念力所變現出來的,一個無量莊嚴的世界。記住!是阿彌陀佛的心,清凈的心清凈的大願所影現,影現出來的一個世間,你絕對沒有辦法,用任何的物質世間,去推論去想像的一個世間。阿彌陀佛發了這個大願力、清凈的大慈悲心,影現出來的,一個極樂世界,你必須要全力投入扣住它。 當你在念佛的時候,你要記住佛法是心法,你要很誠心誠意的扣住,阿彌陀佛的願力。不要在意,你現在很窮,這個不重要;不要在意你六根有缺陷,這個不重要;不要在意你本身的下賤卑微、乃至於你五逆十惡重罪造盡了,這個都不重要。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影現出來的一個極樂世界,不是物質世間,我們要用心的念力,扣住阿彌陀佛的願力。 任何一個人臨命終一剎那之間,就往生為什麼?從以前往生的人,到現在的人都說在一剎那之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很清楚的極樂世界,根本沒有距離,極樂世界就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就是極樂世界,它沒有距離。最大的距離就是什麼?就是造十不善業、最大的距離就是執著、煩惱、攻擊、傷害、誣衊、毀謗、充滿著煩惱,每天過這個日子,你怎麼進入凈土呢?怎麼可能與佛的大悲願力不符合。  七十八、修行八個字:發菩提心,提起正念 修行八個字:發菩提心,提起正念。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無心可發名菩提心,無能發的心、無所發的境界,藉境而顯性,借著境界而顯現我們的自性,名為發菩提心。菩提心當下,它是絕對的,不是有一個進、有一個退、也不是有一種心,讓你發才叫做菩提心。菩提心翻譯成中文叫做覺性,就是自覺覺他。我們如果有自覺的心、跟覺他的心,這個就叫做菩提心。自覺,空無自性,自性本來就平等,無一切相。覺他,令眾生覺悟,了解自性也無一切相可得,所以發菩提心,就是發不生不滅的心、發無來也無去的心。  七十九、修行的根本是什麼? 譬如說你恨一個人、你嫉妒一個人、你不滿一個人,你如果放下,不要去想它,當下這一念就解脫了。可是你不放下、你不原諒他,苦了自己。記住師父這一句話: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不是苦了別人,是苦了你自己,你對生命變成懲罰的世間,你拿一個石頭把自己壓著。聰明的人,會把一切的逆境、人家的侮辱、誹謗、傷害,當作是自己的業報,歡喜的來接受它。所以他每一個念頭都是放下、每一個念頭都是解脫。可是我們眾生沒有辦法!每一個念頭都是恨、不滿、受不了委屈、都是貪瞋痴。所以惑是那裡來的?由一念妄動,念念逐境而迷,每一念都是執著。  八十、修行的過程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就像心理學裡面講的:一個人的進步,如果直線上升的;他也會直線下降。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他在修行有一個過程,這個叫做掙扎過渡時期。我們修行到一陣子的時候,他的內在裡面會起矛盾,然後再經過矛盾的過濾、升華,然後再上去一層,然後再停留在某一個階段裡面,這個修行是這樣上去的;很快就會這樣下來,這是對立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成佛道以前,會經過無數次的掙扎,很長遠的情緒的調配,而且我們會擬出一套成佛道,是什麼東西?菩提這一條道路靠三個:第一個自覺、第二個良知、第三個要因果的觀念,沒有這三個觀念來支撐著,你很難達到菩提的境界。  八十一、修行人可貴的地方,就是求得心安、求得安詳、求得一份寧靜,這是我們真正修行人,所要得到的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沒有天然的釋迦、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陀。修行佛法是一個很漫長,遙遠的路線,只要內心迴光返照,你至少會活得很快樂。學佛就是站在高山,看這些芸芸的眾生,互相打打殺殺。一位開悟的聖者,他沒有是非,怎麼侮辱他,他都沒有關係,他沒有名、也沒什麼利,他於世間無所求、無所住,你對他怎麼樣!他都沒有關係對不對!哪一個開悟的聖者,說跟那個人合不來的,沒有聽說過。眾生有時候,跟這個合不來;跟那個合不來,一個開悟的聖者跟哪個合不來,跟哪個合得來,你要殺他,他都要救你。 釋迦牟尼佛這個提婆達多要殺他,他都要救他了,他怎麼會跟他合不來。所以說記住:仁者無敵。當我們有仁慈的時候,我們內心裏面就沒有敵人。而不是說我對你好,就沒有敵人,不是這個意思。我對你好,還是有敵人,你還是要給我死的。仁者無敵:是說我內心裏面沒有仇視心、我內心裏面不會跟我過意不去、我內心裏面沒有敵人;外面還是有敵人,我對你慈悲,你要給我死,那是你的問題,而我對一切眾生慈悲,我是放下、無所住、無所執著,我內在裡面不形成,一種對立的觀念,所以擺平了我的內在,學佛就是這點可貴。學佛的人他不是世間人;世間的這些名人、博士、碩士、功成利就的人,他所追求的就是現前的一些生活。 修行人的可貴處,你要記住:他有一顆慈悲心、一顆善良心,他的內在裡面,只有求得兩個字,心安理得。他沒有什麼比別人更了不起;說到錢,他沒有什麼錢。說老婆沒有老婆、說兒子沒有兒子、說成就,沒有什麼成就不成就的。法爾如是,本來如此,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修行人一個可貴的地方,就是求得心安、求得安詳、求得那一份寧靜,這是我們真正修行人,所要得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可是每一個人都把它放棄掉,就在你的身旁。所以欲仁得仁,你想要得仁,說仁就得到仁,所以我們要得到安詳,我們就會得到安詳,你肯跟不肯。你不願意放下,你那一念的恨、仇視、嫉妒,你永遠受你這些心魔折磨、折騰。  八十二、修行人是怎麼樣能夠修行成就 禪宗說:修行人是怎麼樣能夠修行成就,一切是非莫管,當下直下立判,就是直趨自性菩提。一個修行人,要很快的達到菩提之道很容易,一切是非莫管,不管什麼誰是誰非、善惡、對立的、是非、善惡、對錯,統統放下。好人、壞人,統統放下,跟我生死沒關係,統統放下,直趨無上菩提,一切法平等,了解萬法皆空,用這種心。所以要在平常的煩惱裡面,一直放下一直放下…所以我們兩個人吵架,心不定,念咒沒有力量。一個心胸量像佛陀一樣,有無上的智慧、無上的德行、無上的定力,一念就超度往生極樂世界了,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的在自己的內在的、內斂的功夫下一點功夫。 修行問題就是要面對自己,一個人躲到山上、一個人要面對千萬個人,這個容易。可是當我們一個人,寂靜的時候,要面對自己,這個很困難。自己的習氣、自己的煩惱、自己的缺點,是不是有心要面對它。我們一般人都講謊話,掩蓋自己的缺點,謊話說久了,把真性全部都蓋起來了。世間人耍小聰明,常常不講真實話,以為自己真的很聰明,其實他已經蓋覆了本性了。對講謊話的人,耍小聰明的人,佛是很可憐他的,因為他從來沒有面對真實的自己。什麼叫做真正的佛性,他搞不清楚,他把掩飾自己,當做是善巧方便的東西,這是誤了自己的本性。  八十三、學佛就是要控制自己,不要看別人看自己,問自己有沒有對不起別人 佛陀一直告訴我們:因為眾生有這麼多無知的一面;所以佛陀一直告訴我們:我們不要刻意的要求別人,生活在我們心中的標準,正如同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可能遺棄全世界的石頭,使所有的路都平坦。你想生命活得更和諧,得到了真正太平的世界,你就要擁有一顆解脫的心。如果你的心不解脫,你走到哪裡,都是世界大戰。 佛告訴我們:我們沒有辦法刻意地去糾正任何一個人的缺點,使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我們的心目當中的標準,正如一個人根本,沒有辦法除掉世界所有的石頭和荊棘,使這個路更平坦,因為每一個人有他的思想。你想要活得更超越、要走得更平穩、更長遠的路程,你就要擁有一顆很超越的大智慧的心態。如果你不能夠這樣子的話,任何一個時間跟空間,你都會很痛苦。 最後我要告訴諸位:要控制自己。學佛最簡單的就是要控制自己,不要看別人看自己,問自己有沒有對不起別人,不要問別人問自己,不要講別人講自己。這個事情發生,檢討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你二十四個小時常常用這種角度來,你就不會有煩惱的。就像人家講:師父,你有沒有煩惱,我說:有,師父,你有什麼煩惱?我說:看眾生不學佛我很煩惱,真的,很可憐你為什麼不學佛呢?對不對?所以我們一個人要依據時間、空間跟環境,來調節他的思路。如果一個人,不能夠用他的時間、空間、環境來調適自己,這樣跟一個行屍走肉沒有什麼兩樣的。 學佛就是很能夠調伏自己;學佛不是要調伏別人、不是要降伏別人,學佛是要降伏自己的,要使自己達到最高超的境界。降伏別人,你比別人更凶,人家就怕你了對不對?你比別人更凶,人家就怕你了是不是?所以說降伏別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降伏自己、自己的脾氣、貪睡。佛陀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敵人比自己的貪心、瞋恨、忌妒更為厲害。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貪、自己的瞋、自己的忌妒心,世界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所以佛陀很慈悲的叫我們:一定要善於調伏自己,不善於調伏自己的實在是很不好。講實在話,講這個佛法道理,不必講得很多,真正你會體會,真的會用的,那個幾句話你就是大自在、大解脫了。  八十四、學佛是開採我們本來就有的大智慧 我們不明了世間的真理,生命對我們來講,一種嚴重的處罰、我們會活得很痛苦,因為我們不悟。等到我們有一天悟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智慧的光明,就可以用理性。我講的是自性、本性、用這個平等心、慈悲心、無所著心,就可以包容整個天地萬物,任何事情來,他都可以隨緣。換句話說學佛是開採我們本來有的大智慧,我們有了智慧,就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個生命裡面的動點上,那時候就不會煩惱了。 所以在佛的心中沒有敵人,因為他不曾經動過一個念頭去恨哪一個人,他認為動到一個念頭去恨別人,那是自己的修養不夠。縱然人家要害他,要奪取他的生命,佛也認為這個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應該認命。我們積極地去做,但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我們要認命,所以認命的當下,你就會解脫很多,不必要的心裡的壓力。今天眾生,他就是一直不滿現實,一直認為上蒼不公平,他不認命,自己又沒有那個能力。他已經儘力,可是又沒有辦法!可是對他所遭遇的又憤恨不平,他沒有那個能力去改變這個事實,去創造、去啟發。可是內在裡面又增加,另外一層的煩惱,他發現不能了解自己。那麼佛,是最能夠控制自己的、最了解自己的,所以他發現世間實在是苦的。 佛告訴我們:人有生、老、病、死,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奪走我們的生命。我們如果不能夠,善於運用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對我們來講,只是一種行屍走肉而已。  八十五、學佛最簡單的就是要控制自己,不要看別人;看自己,問自己有沒有對不起別人,不要問別人 佛陀一直告訴我們:因為眾生有這麼多無知的一面;所以佛陀一直告訴我們:我們不要刻意的要求別人生活,在我們心中的標準,正如同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可能遺棄全世界的石頭,使所有的路都平坦。你要想生命活得更和諧,得到了真正太平的世界,你就要擁有一顆解脫的心。如果你的心,不解脫你走到哪裡都是世界大戰。佛告訴我們:我們沒有辦法,刻意地去糾正任何一個人的缺點,使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我們的心目當中的標準,正如一個人根本,沒有辦法除掉世界所有的石頭和荊棘,使這個路更平坦,因為每一個人有他的思想。你想要活得更超越、要走得更平穩、更長遠的路程,你就要擁有一顆很超越的大智慧的心態。 學佛最簡單的就是要控制自己,不要看別人;看自己,問自己有沒有對不起別人,不要問別人,問自己,不要講別人,講自己。這個事情發生檢討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你二十四個小時常常用這種角度來,你不會有煩惱的。  八十六、要如何分辨正法跟邪法呢 正法是講三法印,不講神通。譬如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什麼叫邪法呢?一講起來他就不得了了,他可以看穿天地,他可以看到你的身旁有幾個冤親債主、他知道你宿世是小白兔、還是一隻綿羊、還是一隻豬哥,講起來他是多有能力,講起來就天花亂墜的,講的那個都不與正法相應的。講無常與正法相應、講空與正法相應、講第一義諦與正法相應、講一切法無我與正法相應。一講起來我有多麼的厲害,我可以超度怎麼樣?我也可以看到嬰靈、我可以看到什麼鬼神,你要拿多少錢來,這叫做正法嗎?這是很容易的,要來親近一個道場,多探聽一下,不要一下子下陷進去,自己跳不出來的,要用一點智慧的,要用一點智慧的。  八十七、業障一直現前,原因是什麼? 我們今天業障一直現前,是因為什麼呢?心煩躁,惡念、業報就解踵而來,我們這顆心要訓練,我們沒有經過訓練的心。經典上說:就像一隻猿猴,你控制不住它。經過禪定訓練,又有智慧。開悟的人,他不用控制,心就安住了,他的心非常安靜,不計較、寬恕、慈悲、看得開,處處解脫自在,每天都過得很歡喜。所以我們這顆心,如果能夠起善念、起凈念,以我們清凈的本性,起清凈的念頭,那麼對我們的修行跟行為就不會有偏差。 修行的定義:就是修正錯誤的念頭,叫做修行。不然佛在哪裡?你說來聽聽!我現在問你這個問題:佛在哪裡?你每天拜佛,拜這麼久了,竟然不曉得佛在哪裡?心在那裡啊?死了之後,心在何處 ? 心是在右邊,還是在左邊?是在內、在外?我們要了解。  八十八、一般對這個死亡的認識太膚淺了,他認為佛教求生極樂世界,就是求死、等死 我告訴諸位,我們這裡所有的人,都無法死亡。因為死,是另外一個生命的再出生,我們死不掉。我們現在死,來世還要再出生,我們沒辦法死。只有兩種人可以死,第一個就是佛,佛就是真正的死,就是他不會生,叫做不生不死,釋迦牟尼佛就是不生不死。佛教不是求死的宗教;佛教是不生不死的宗教。說它是求死的宗教,是因為世間人不了解,其實我們死不了。 死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我們說死,是方便說,我們根本就沒辦法死,死不了,因為我們的意識打不死、分別打不死、執著打不死,我們的分別心、執著心、顛倒心,我們打不死它,所以我們沒辦法死。死了之後,它還要再來出生、受苦,所以我們根本死不了! 真正的死亡,第一個是佛陀,二死永盡,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永盡,佛才是真正的死亡,因為他不會再來出生了。他如果來出生,都是示現的。第二,就是證阿羅漢果,斷我執,他進入偏空涅盤,他也脫離六道輪迴了,他也是進入不生不滅,但是他並不圓滿。真正的死亡是悟道的人,才夠資格。死了之後,他就不會再來出生了,他就不會再六道輪迴了,我們不夠資格,我們死不了。死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我們還必須來出生! 所以說,說佛教是死亡的宗教,那是非常偏見的,他根本就不懂。佛教是不生不死的永恆的涅盤,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法身慧命。  八十九、一念相應一念佛,只要你一念無生就是佛。所以百千生死的重罪,在須臾之間,就可以消滅為什麼?本性本自具足,業性本空,根本就無所謂的業。 有的人念佛十幾年,心不能定,為什麼他心不能定呢?他不了解無常跟空性的思想。他雖然念佛,但是他潛在的煩惱,沉在底下的煩惱。簡單講就是習氣都還在,就像一輛火車,後面拉很多的車廂,還要爬山坡開不快、跑不快,因為他有阻力。他安上種種錯誤的知見、分別跟執著,他雖然用功,但是他不受益。佛教不是看時間長跟短,當然時間愈長,我們修行成就的機會就愈大,因為有時間。但是最重要的是勇猛,我們要有智慧懂得放下、要懂得如何勇猛,這樣子力量才能出來。一念相應一念佛,只要你一念無生就是佛。 所以百千生死的重罪,在須臾之間,就可以消滅為什麼?本性本自具足,業性本空,根本就無所謂的業。所以在《普賢行願品》裡面講:業若有形、盡虛空界、法界不能容。如果我們所做的業障是有形相的,盡虛空界、法界,沒有辦法容納我們的業障。但是因為業障,它是無形相的,只要你一念相應,千年暗室一燈即亮,千年的暗室,只要一盞燈馬上就亮,悟道也是這樣。千年千萬億劫的無明,這一念跟空性,緣起的空性相應,絕對的心性相應,什麼都沒事了,悟道的人就是什麼都沒事了。大慈大悲,他的忍辱跟般若智慧,充遍整個宇宙的時間跟空間,所有的點、線、面,都是大用現前,所有的大用現前,都是絕對的平等。  九十、勇敢面對一切問題,你才能夠產生智慧 我們將世間的一切問題,化作一種智慧,也就是說問題到就是智慧到,不要怕問題。問題的產生,就是要讓我們產生智慧。知道嗎?要勇敢面對一切問題,你才能夠產生智慧。我們如果沒有將問題,化作一種智慧的增長,用感恩的心與喜悅的心,用智慧的心去解決問題,否則你會被問題解決掉,你會過著很苦惱的生活,日日苦惱、時時苦惱、分秒苦惱,活著比死更痛苦! 所以要怎麼樣用智慧來解決呢?很簡單啊!注意!怎麼樣能夠可以解決一切的苦惱?注意聽!我們要把問題,看到的問題,從正面去疏導自己,從有利的一方面,去疏導煩惱,令煩惱解脫。就是說看事情都要往正面想,不要想到側面,不要想到別的地方去。一切逆境,對我們的修行都有幫助。一切侮辱我們的、陷害我們的,都有助於我們修行,因為能夠使我們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能夠讓我們修忍辱,能夠讓我們了解世間是苦的,我們要脫離苦海,會讓我們堅持我們的道心。我們若是遇到逆境的時候,我們能夠自動的,把它認為:這是好的,這是喜樂的、喜悅的事情。即使我們面對很多的逆境,第一個,批評,我們今天為了想保護自己,我們都無法接受批評。在這個世間,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因為我們的我執很重。包括出家修行,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因為訓練不夠,要接受批評是相當困難的。聽經聞法,就是要有智慧。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下定決心:無論我將面對什麼困難,這些困難都不會激怒我。危機就是轉機,智慧和勇氣,是修道的基礎們來。      九十一、有人請問禪師,我的淫心這麼重,我有辦法修行嗎? 男女的淫慾很難斷,我有辦法修行嗎?有人請問禪師,我的淫心這麼重,我有辦法修行嗎?我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嗎?禪師跟他講:論見性不見性;不論淫慾不淫慾。 見性的人,淫慾跟沒有淫慾都是一樣;明心見性的人,淫跟不淫都是一樣。佛經裡面記載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居士娶妻生子,照樣開悟、照樣度眾生一樣的。只要我們有見性,證悟到不生不滅,所有一切身口意的造作,當下就是解脫。我們也可以這樣觀想,你如果沒有辦法開悟,就用這種辦法要觀想:淫是束縛法、是痛苦的東西,今天最令你痛苦的,就是那種東西,你可以從這種東西的經驗,產生遠離排斥。因為你的心,沒有辦法證悟,這樣污泥裡面,也可以長出蓮花,因為淫是不清凈的,但是不清凈當中,你可以發現很多道理,自己去參悟,世間就是這樣子,沒有什麼好執著的。世間人認為最快樂的,不過是如此,慢慢、慢慢,你的心態就會向佛,你就不會重視這種東西,慢慢地減少,慢慢地減少,次數慢慢地減少,這個束縛力就沒有了。 所以講實在話,淫也是可以開悟,但是不是菩薩就沒有辦法。如果是菩薩在修行,所以《維摩詰經》裡面講一句話:淫、怒、恚,無非就是戒、定、慧。意思是說無量無邊的煩惱當下,就是解脫,所以我們講煩惱即是菩提。  九十二、有智慧的人跟愚痴者的差別 有智慧的人,生命是一種享受,因為他透視,他時時刻刻有智慧,他不會因為世間的變化而起伏不定。他知道,該來的逃不掉,不該得到的,他不強求,隨緣、放下,他肯退讓,有智慧的人,他肯退讓,處處退讓、處處犧牲、處處忍辱。愚痴的人,生命是一種痛苦。因為他什麼都要怪罪別人,好勝心強,對什麼事都是疑神疑鬼。如果兩個人在一旁竊竊私語。愚痴者,他就想:那兩個人,一定在講我的壞話。隔天遇到的時候,又沒跟他打招呼,他就更肯定了:我猜得果然沒錯!整天就是想探聽什麼秘密,想了解別人。後來人家還沒跟他解釋,他就先生氣了,他就先翻臉了,這叫做愚痴,碰到什麼事情,就開始疑神疑鬼,就想要去了解有什麼秘密。世間人的秘密,就是是非而已,對立、敵對、煩惱、攻擊、傷害、自贊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攻擊別人,世間沒有什麼秘密。  九十三、與人相處之道 每一個人一定有他的缺點,也必定有他的優點。所以人與人相處在一起,是每一個時間、空間都會發生的事情。因此我們一定要交換立場,去了解別人,不然我們會活得非常痛苦。你會常常想到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會百思不解。等到你是他那一種立場的時候,你會說原來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人與人之間貴乎體諒別人的立場,不要用自己的觀點主觀的立場,苛刻的去要求別人,去吹毛求疵。這樣不但對自己的修養有所束縳,對於別人也是一種壓力。不是一個世間的君子,更談不上是一個修行的人。  九十四、緣起法、緣生法 色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緣起。空呢?就是性空的意思,本性是空。什麼叫做緣起?緣生法跟緣起法是不一樣的,這個法師們要注意聽:緣生是針對某一種事情的產生,來描述叫做緣生法。緣起是說構成,生起來的條件,它是在形容無自性的意思。緣生:重於事相的描述;緣起:重於理體的認知。所以緣生跟緣起意義不一樣,不能搞錯。再說,緣生借著因緣而生。為什麼有這條毛巾,它有絲、有一些化學原料,經過織布廠編織,經過運銷到雜貨店,借著這些緣,我們到雜貨店去買毛巾,得到毛巾。借著這些緣,叫做緣起知道嗎?緣起就是有這個毛巾。天地萬物都是這樣子,為什麼有這個桌子?這個桌子,就是從山上砍下來的,有樹木的緣、有鋸子的緣、有人工的緣、有機械的緣、用車子運輸的緣、工廠製造的緣,然後種種的緣,就產生這個桌子,所以這個桌子不是真的,假的,一千年、一百年、一萬年以後壞了。  九十五、緣起法就是無常法 緣起法就是無常法、無常法就是緣起法。緣起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不可得、無自性就是無我、無自性就是如夢幻泡影,生生滅滅轉變,包括我們的念頭就是無常,無常就是如同芭蕉的脆弱。所以我們不能有強烈的國土觀念、不能有強烈的色身的觀念,根身、器界、種子,都是剎那生滅脆弱不堪,因為我們用業力在過日子。所以我們執持這個世間,以為是實實在在的有一個永恆。今天盼望明天,爸爸、媽媽盼望兒子;兒子長大了生兒育女,阿公、阿嬤又盼望這個孫子的將來,每天都在期盼、希望、失望、最後絕望,到最後無奈的交出他的生命,我們為什麼要等到臨命終,才覺悟到這個世間是無常、脆弱。你還有時間,這個世間搞是非、搞人我是非、搞這個恩恩怨怨,我們有時間嗎?沒有的,扣掉你睡覺的時間、扣掉你吃飯的時間、扣掉你看電視的時間,在座諸位,你每一天用功多少個小時?冷靜想想看,很可怕的,一息不來就是隔世,就是下輩子。    九十六、怎麼樣斷妄念? 妄念不可斷。傻孩子斷妄念你就變成死人了,怎麼斷妄念呢?妄念就是正念,但一切事相不著就好了。譬如說我們看到一個女人很漂亮,你動一個念頭去貪,這個叫妄念。可是我放下知道這個緣起性空,好像眼睛有X光去透視她不可得,你把她叫來我們身邊,頂多當我們的老婆而已,當我們的老婆頂多,生四、五個,有一天她也會死。內心不執著,妄念不可斷,這個一寫,就知道你本身沒有開悟的了。妄念不可以斷,斷了念頭就死人了,人不能沒有念頭的;人有念頭但是要有凈念,凈念就是無念、念就是無念、無念就是正念、無念就是有念知道嗎?慢慢、慢慢來體會禪的意味,所以妄念不可斷。你不要想說我妄想起來,想要斷那完了,你要斷的這一念,還是妄念知道嗎?你想要斷的這一念還是妄念。念頭不可斷的。 但於一切境界不著,只要在一切境界不執著,你發的心就是善良的心,本性自然作用,念頭不可以斷,斷了就變成死人了,怎麼斷妄念呢?是不是?硬壓,硬壓的話是不是?你覺察它,了解它不可得。譬如說我們貪錢或者貪色,我們了解它不可得,不要在這裡面妄想打轉。譬如說觀想男女怎麼卿卿我我,你就會觀想到有一天會死掉,這個不可得,把它放下,煩惱就沒有了,自自然然的清凈心就跑出來,清凈心就是無心。  九十七、這個世間的真相,就是這樣子有正面,它就一定有負面 身就是殺、盜、淫。語就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就是貪、瞋、痴。從身、口、意,十惡業所生,但是重點,還是內心的貪瞋痴,這個貪瞋痴就引發,種種的惡業出來。譬如說你貪名,這個人佔到你的名字的時候,你就嫉妒他,你就會攻擊他。所以政治是很殘酷的,一定的道理。哪一個人出頭,就一定的就有人批評你,哪一個角度,它都有正面跟負面的,這個世間的真相就是這樣子,有正面它就一定有負面。 所以我們看一件事情,如果能夠跟空相應,身、口、意當下就清凈。譬如說你嫉妒一個人,她比你漂亮,或者這個月的業績,做得比你好,你嫉妒她。諸位,冷靜一下,冷靜一下,有這個人嗎?你嫉妒這個人,問題是有沒有這個人?這個人把她頭髮剃掉,用一支刀子把皮剝下來,把所有的肉烘乾,把她的骨頭磨成粉末狀,慢慢觀照看看,慢慢觀照看看,有沒有這個人,我們會發現嫉妒它是多餘的。因為沒有這種東西,恨一個人、愛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心態,因為沒有這樣的東西,可以讓你神魂顛倒;沒有這樣的東西,讓你嫉妒她,一直忿怒這樣一個人,這樣沒有智慧。譬如說這個冷氣,很執著這個冷氣,不懂得隨緣運用,隨緣用就好。貪著要怎麼樣冷氣,注意觀照這個冷氣,幾年後就會變化,這個冷氣到最後,它就會散壞,這個冷氣有一天,它就會停止運作。換句話說:我們如果把世間的真相,跟空相應、無常相應、徹底的觀照這個無常、徹底的觀照它是空、我們所有的心叫做多心、都是多餘的、隨緣運用就好、隨緣吃、隨緣住、隨緣運用,該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貪不得,我們要有健康的心態。  九十八、真理是不能辯論的 如果說基督教、天主教乃至說回教他們的教義裡面,就是講一個真神來創造,你可以相信;你也可以不必相信,因為沒有人看到。佛告訴我們:你不要相信權威,權威有時候也會錯誤的。佛又告訴我們:你要把眼睛弄清楚、把你的理性弄清楚,去觀照這個世界有生老病死,你有沒有覺悟,這個就沒有辦法辯論了,你相信也好,你不相信也沒有關係,他還是要生老病死,生老病死這是一個真理,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突破,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去改變它的事實。所以佛講的叫做真理,真理不受時間的控制、不受人情世故的限制。兩千多年前,佛講的生老病死;兩千多後,我們還是要生老病死,佛告訴我們是真相,事實的真相,你要覺悟。 我們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呢?因為我們脫離不了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我們有意識的存在,我們去執著這個時間的存在。我們沒有辦法有定力,去突破時空的束縛,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成長,成長就推向死亡。要跳出六道輪迴,除了要證悟這個清凈的本性、永恆的生命就是我們的本性以外,要不然就要念佛先往生極樂世界,再繼續去修行,除了這兩條路,再也沒有辦法了。所以佛是個發現真理的人,他不是一個創造者,真理不能創造的。如果這個真理是被創造出來的,這個真理就會被改變的。就像愛因斯坦他發明這個相對論,是站在質能互換的定理上,可是世界上有一種東西,要是比光速更快的話,那就算不出來了。energy=MC2 M等於M0開根號1 minus C平方分之V平方質點的運動公式裡面,告訴我們速度愈快,產生的質量就愈大,所以我們佛經講的佛性,是一片光明,它的速度比我們這個光速快得太多了。 所以在經典裡面講:大勢至菩薩一腳跨出去就是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在《維摩詰經》裡面講:佛菩薩的威力有多大呢?可以把地球這樣一把抓起來,放到無量三千大千世界,讓眾生連感覺都沒有。就佛菩薩來講的話,這個地球還不夠他的一個指頭那麼小而已。我們身體太小了、智慧太狹窄了,所發揮的能量也沒有辦法!所以佛就是開採出絕對論出來絕對論。    九十九、整個宇宙、人生統統叫做生滅無常 記住!一切法,都是從無常法開展出來的,你不了解緣起無常,生滅的世間,你將永遠沒有辦法開悟。你今天為什麼爭執不休?因為你沒有覺悟生滅無常。死亡馬上要面臨了,你為什麼取捨不斷?因為你沒有覺悟到生生滅滅,所以你能所、取捨不斷造生死業。你今天為什麼會我執?因為你沒有觀照無常。色是無常、受想行識統統是無常。 要記住,整個宇宙、整個人生統統叫做生滅無常、一切法無我。所以《阿含經》裡面講: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諸行無常,一切的人生宇宙,它統統是生滅無常,沒有什麼好討論的,也根本沒有什麼好執著的。這些語言、音聲都是幻化出來的。講堂乃至於整個國土都是緣起的、性空的,沒有實在性的東西,整個人生、整個宇宙都是這樣。所以我們科學一直坐著宇宙飛船一直飛,飛到北極星也好、飛到銀河系也好、飛到超星群系也好。記住,你只要記住這個統統叫做生滅,不管你科學怎麼發達,它統統叫做生滅,統統叫做不可得。 因此你掌握了人生跟宇宙的真理,要從哪裡下手,要從觀照無常、觀照生滅、了知生滅、生滅法、無常法。  一百、中觀十二門論裡面講:非因、非緣、非果,佛性是常還是無常 就我們心靈的存在來講,我們也是借重了六根、六塵、六識,所以我們說緣起。底下三個字就是無自性,因為它因緣和合的,任何一個坐標的定位都是人為的,所以說時間也是假的、空間也是假的。在中觀裡面講是「因物而有時,無物何有時」,因為有這個物質的現象,所以而有時間的觀念;因為有物質的現象,所以有抽象的時間的觀念。如果這個地球上沒有人了,誰也畫分不出這個時間是什麼東西出來對不對!誰來給他承認這個時間的存在性呢?所以時間還是由我們心自己去創造,借著物質的對立的存在去創造出時間出來,所以講到最後還是由我們這個心,包括我們這個心都離不開這個緣,借著六根、六塵、六識所造作出來的,所以在中觀裡面講就是緣起,就無自性,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的這個法,我說即是空。釋迦牟尼佛講這是空性的,亦名為假名,這是假的名字,亦名中道義。如果你悟道的話,當下就是中道、就是實相的道理。 所以中觀《十二門論》裡面講:非因、非緣、非果,講因緣果是因為意識上有所造作。如果進入絕待的狀態那就非因、非緣、非果;但是不是不因、不緣、不果那是否認掉的。是非因、非緣、非果就是不能講沒有因、也不可以講因。所以說這就可以討論的佛性上的常跟無常了,我現在問諸位佛性是常還是無常?有的人一定會記著師父以前講過:我們學佛就是追求永恆的生命,如果說佛性是常,那你現在不必修行了,你現在就是佛了對不對!永遠就是佛,我們顯示不出這個永恆出來,所以我們現在學佛的人都把這個佛性觀念,當做是一種永恆的生命,卻忘記了妙用,忘記了妙用,所以你講常就不對,佛性不是常!佛性如果常的話,你修什麼行呢?對不對,就不必轉識成智了。 我們能不能講佛性是無常,不能講佛性是無常,佛性如果是無常的話,你永遠是生滅法,永遠是怎麼樣?永遠是凡夫。但是你也不能講佛性不是無常,如果佛性是常永遠不能成佛;如果佛性是無常永遠是眾生,可是我們卻不能講說佛性不是無常,佛性還是無常,因為佛性是無常所以我們可以轉煩惱為什麼?但轉其相,不轉其性,本性是不轉的;但轉其假名,不轉其本體,所以說我們講佛性是常對不對?不對。佛性是無常,也不對。 佛性是非無常對不對?不對。佛性是非常也不對。那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所以離四句絕百非,就是佛性也不能講常而非常,任何一個世間都可以指陳,那你為什麼講這個佛性是常,也是非常呢?那不就是外道的兩段論法嗎?那就變成外道的思想,也常也無常。 還有一種說本性是什麼?是非常、非無常,那也是外道的思想。有人會問師父,到底是什麼東西?你講了老半天不知搞什麼東西都搞不清楚,簡單講就是說佛性它是一種不思議的清凈心,要拿,拿不出來;要用,境界一切都存在,如果你要看,看不到,要聽,聽不到,但是在見曰性,就見性;在耳曰聞,叫做聞性;我們眾生叫做在眼,曰眼識,注意聽這個地方,在眼睛叫眼識;在耳,耳什麼?耳識,眼識跟耳識有什麼?分別;在聖人來講叫做見性聞性,不一樣,同樣是作用,一種是分別,一種是執著,可是在聖者來講眼見是見性,見性本來就有分別,而分別就是本性,具有這種本性的能力,它是永遠如此,卻有無量的妙用,卻不起一念的分別。 那你如何說本性是什麼?那你只能講不可思、不可議、清凈心、無量的慈悲心、無量的般若智能、無量的禪定、無量的戒行、無量的施捨,要不然本性你永遠沒有辦法形容,本性只有在作用上才能顯示出本性的東西出來,要不然本性你沒有辦法講它是什麼?它非長、非短、非青黃赤白黑,什麼都不是。所以本性又名實相、又名如如、又名金剛不壞、又名般若、又名大般涅盤、又名一真法界、又名如來藏、又名空不空如來藏,所以說我們學佛要圓融,要廣博的去悟道。
推薦閱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30-339卷)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十四頁)
《三法印之運用分享(占卜、術數、風水)的真相》
《靜心光明語~「無所得的脫胎換骨」》
般若心經講義(圓瑛大師著)

TAG: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