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

孩子不願意學習,往往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有畏難情緒。

學習難不難?有人說不難,有人說難。可是說不難的人卻未必有成就感;說難的人也未必都知難而退。

清朝學者彭端淑曾經就這個問題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子侄們。他說:「天下事有難易的區別嗎?去做,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容易;不做,容易的事情也會變難的;去學,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容易;不學,容易的也會變得難。」

所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只要肯立志,堅決地去做,做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換句話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事實上就總會有所收穫。相反,凡事太功利主義,還沒有開步就問終點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太迫切,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結果便很容易畫地為牢,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個範圍內,甚至裹足不前,打退堂鼓了事。

在學習中,只有先克服畏難情緒,鼓足勇氣按部就班地去學,才能戰勝困難,儘快學到新的東西。很多孩子在學習中有畏難心情緒,那麼,父母怎樣幫孩子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呢?

1.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

在學習方面,感到害怕、擔心學不會的人,碰到的最大敵人不是學習任務重、難度大,而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所產生的心理情緒問題和動機障礙。

例如,有的孩子遇到學習成績不理想時,不能正確地面對,會產生焦慮情緒和自卑感,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這種想法是萬萬要不得的。父母要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對學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學習是在學習知識,而不是在受罪。

2.培養孩子的自信

自信是戰勝畏難情緒的有力武器。當自己出現畏難情緒時,首先,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堅定自己戰勝困難的信心,如「這個問題難不住我」、「我就不相信自己解決不了它」、「我一定不能懶惰」、「再難的內容我也要記住它」等。

要教會孩子遇事多給自己鼓勵,試對著鏡子里的自己說:「我行,我很棒!」這樣孩子就會發現自己的自信心倍增。還可以教會孩子通過縱向的比較,看到自己的變化,發現自己的進步,從而堅定信心。

3.幫助孩子尋找成功的路徑

父母應提醒孩子要專註於課堂學習,認真聽老師講解,積极參与課堂教育活動。重點難點,力求在課堂上解決。對於理科的一些課程,一定要掌握原理,從源頭上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

研究自己做錯的題,舉一反三,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做練習,要精選,不可貪多求全。要知道,有目的地練題,並善於總結反思,往往可以提高能力,做題可以事半功倍。

在學習中,讓孩子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諸如理解能力、閱讀能力、遷移能力、概括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提高了,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樣自己面對的困難也就少了。

文科的一些課程,要懂得化整為零,增強計劃性,做到水滴石穿。學習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異,需要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孩子只有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方法,才能找到出路。當然,這方面父母可以幫著指點。

4.給孩子制訂適宜的目標,循序漸進

制訂適宜的目標對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和思想障礙是非常有幫助的。一個人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畏難情緒變為必勝的信心。

在為孩子制訂學習目標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開始每天學習的目標可以定得低一點,然後逐步地提高要求,讓孩子逐漸適應。這就像跳高,一個人最高能跳160厘米,一下子升到這個高度,他可能跳不過去;如果分為120厘米、140厘米,最後再到160厘米,有了這三個台階,跳過160厘米就容易了。

例如,有的孩子一提到寫作文就害怕。如何才能幫助他克服這種心理,使他不怕寫作呢?父母可以和他一起制訂階段性的學習目標,設計這樣的「階梯式」訓練:

首先要求他每個月寫一篇作文,這時,他可能會覺得壓力很大,但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慢慢就適應了;到第二個學期則要求他每半個月寫一篇作文;到第三個學期則要求他每個星期寫一篇作文。

如果「階梯式」訓練的目標設置合理,經過逐步加大強度的「階梯式」強化訓練,孩子就會把寫作文當成家常便飯,自然就不會有畏難情緒了。

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畏難情緒時,父母家要對孩子進行系統的學習心理指導,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學會分析、剋制自己,調整好心態。

如父母可對孩子樹立目標、計劃安排、總結反思、處理學習和練習的關係、試卷問題分析與對策、合理安排時間、心理情緒的自我調節等做相應的指導。


推薦閱讀:

復活後的世界——我還有事情要做
人生就是苦樂參半
情緒自救指南
小心你的情緒,成為孩子一生的災難
追女孩聊天技巧:抓住她的情緒打破沉默

TAG:孩子 | 情緒 | 學習 | 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