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線條訓練

書法的線條訓練

書法的線條訓練 書法是抽象線條的王國。書法線條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現力,是因為線條具有極為複雜的屬性,諸如質感、力感、動感、立體感、節奏感等等。在小學書法課中,由於時間短,學生數多,教師往往偏重於紀律、氣氛、數量(即一堂課寫幾個或幾張)而忽視了書法線條的訓練。線條是書法藝術的語言,是書法藝術主要構成材料,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我認為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水平,就要加強質感、力感、立體感、動性、節奏感的教學。 質 感 質感或質量感,是指人們在審美過程中,對造型物表面質地(如堅硬、細軟、光滑、粗糙、細膩、柔潤)和量度的感受和聯想所達到的真實程度。書法線條無不具有一定的質感,有的粗澀凝重,有的細潤華滋,但都顯示出一定的質感。《書譜》中所謂「重如崩雲」、「輕如蟬翼」;《筆陣圖》中形容點畫如「千里陣雲」、「高山墜石」、「萬歲枯藤」等,這是審美感受,其實要說明的是線條的質感。 那麼,怎樣去訓練學生呢?可以從兩方面去分析: 一、由於書寫工具性能不同,筆法不同,墨色不同,會造成不同質感的線條效果。在平時教學之中一般要求濃墨(但濃而不滯)正鋒,重按澀行,則筆實墨沉,線條圓渾剛勁,骨肉相稱,「藏骨抱筋,含義包質」(「文」指形,「質」指神)線條力度大,質感強,因而會給人以渾厚含蓄,豐盈充實的感覺,如金文、魏碑、顏楷線條即是,而墨乏、墨淡、筆飄墨浮,墨不入紙,其線條或拋筋露骨,或肉豐肥漲,會給人輕薄笨弱之感,線條力度小,質感弱,質量感與落筆力量及用墨濃淡直接有關。有份量、有力度,即有質感,一般來說有質感的線條能喚起審美聯想,所以選擇一種特定形質的線條,去表現特定文字內容,加之巧妙的章法,就可能是一幅內容、形式相統一的佳作。例如濃重粗澀的細線,宜於表現「鋼鐵長城」的意境,柔軟細韌的線條,宜於表現「細雨春風」的意境,枯燥凝澀的線條,宜於表現「寒林漸肅,虎嘯猿啼」的意境,否則,難以創造出書法作品特殊的神采和韻味來,更不會釀造出渾樸或高逸或妍麗或霸悍的風格。總之,落筆著實用力,濡墨濃重充盈,行筆穩健勁澀,所造成的線條效果,無論粗壯或細柔,都會給人以明顯的質量感覺。 力 感 我國書法藝術的顯著特點,無論在實踐上還是理論上,都非常重視點畫的筆力,因此作書時需凝神靜思,將一身之力達於筆端,傾注於點畫之中,使之呈現出有力度的線條,字體顯得筋骨遒健。所以書法教學中力感訓練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創造有力度的線條呢?它與執筆、運筆、用墨、用線有關,概括起來有三大方面: (一)取勢。得勢則生力,無勢則力弱。勢指的是形勢、姿勢、態勢、氣勢等。從線條分析有點勢、撇勢、橫勢、豎勢、鉤勢、挑勢、執勢等,從用筆看有正勢(中鋒)、側勢(側鋒)等。書法藝術之類,從根本上說是「勢」的綜合體現,沒有線條的力度就沒有書法的神采,然而求力必先識勢。 (1)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從書寫實際出發,視字型篇幅大小採取相應的姿勢。如坐勢小書,指、腕力量即可滿足,中字腕、肘力量即可,但大楷則以站勢為宜。 (2)靈活運筆。「書重用筆,用之存乎其人,故善書者用筆,不善書者為筆所用」,古人極重執筆,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我以為能將「指實掌虛」、「腕平掌豎」、「筆直心圓」、「虛懸直緊」、「腕活指死」等融會相通,靈活理解就算達到要求。所謂用筆不外「執」、「運」二字,「指」主「執」,「腕」主「運」,二者結合得當,即可達到用筆之目的,小學生要學會五指執筆法,最好懸腕。 什麼樣的線條才算有力感呢?一般來說銳線、剛線、粗厚渾圓線、細韌柔勁線,則易產生力感;而泡線、漲線、浮滑輕飄和粗墨癱軟的線則難以產生力感。 總之,具有力感的線條,都是具有生命律動感的線條。 立 體 感 在中國書法的審美因素中,除布白結構外,最重要的是線條。除力感外,線條的立體感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歷來評論書法都推重圓勁。勁,指的是力感,而圓指的就是立體感,中國書法用紙雖然有生熟不同,但使用完全不滲化的紙是很少的,所謂力透紙背,實際就是以書寫時的滲化深度來表現線條的厚度。力透紙背的線條能夠通過紙的半透明性在線條邊緣顯得立體的厚度感覺;而紙面一掃而過,墨色未及紙張深層的線條則完全沒有這種厚度感。單靠「力透紙背」還只是造成厚度上的立體感。要達到圓的境界,則必須通過高度的用筆技巧才能表現出來,在小學書法教學要學生做到: 一、巧用中鋒 中鋒用筆之所以容易形成圓勁的線條,是由於筆毫著紙時的壓力分布。沿筆鋒中心線壓力最大,向兩邊副毫壓力逐漸減少,造成深化程度及燥潤不同,出現中間厚邊緣薄或中間潤邊絲燥的細微差異,表現出線條「圓」形的立體感。 二、善於換筆 換筆也稱換向,指行筆過程中,遇筆畫轉折處,須提筆換鋒轉向(即把筆毫輕提,重複頓下,換向運行)。 動 性 動性,是線條的本質屬性之一。「動」者,即指線條的流動韻律。一幅書法作品如具有生命力的流動線條構成,則具有生機盎然的動態美。 一、從用墨、行筆和馭筆能力去訓練 墨濃筆滯,動感弱;墨潤流暢,動感強。筆緩則動感弱,筆捷動感強。但墨過淡則線條腫漲,缺乏神采;運筆過速,則線條易浮滑輕薄。所以要告訴學生執筆需靈活虛寬,圓轉自由,用墨要濃淡相宜,滲化自然,行筆要流中有留,「快而不燥」,沉著果斷,運筆不能一味緩慢,也不能一味快捷,只有交替運行,才易形成具有律動美的線條。 二、點畫間的斷連關係是按一定結構規律進行的即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內後外,這種線條間的銜接關係實際是氣脈相連的線條流動過程。 節 奏 感 世界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無不具有一定的節奏,書法藝術也如此,歷代書法家都很重視這一點。書法藝術節奏離不開發生的時間、空間和筆、墨、紙以及筆法、用墨、章法、間架結構等問題。 在小學寫字課的楷書教學之中,八種基本筆畫的起、行、收筆,都有一個簡單的動作節奏。要完成轉折或改變用筆方向時,也有一定的節奏,主要靠手腕的靈活。藏鋒和露鋒也有動作節奏;藏鋒落筆,先要有逆著行筆方向的空中動作,而露鋒則是落筆便行。用筆時要努力找准這些動作的節奏規律。在書法訓練中,對節奏的認識是判斷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標準。筆順也是節奏,並有一定的規律。行、草書的筆順是楷書筆順加以發展變化而來的,漢字的結構是通過書寫時協調的動作完成的。在小學書法教學中應力求:(1)把筆畫寫得成功;(2)進一步把筆畫寫到恰到好處的位置。如果把結構理解為基本筆畫的簡單堆砌,是浮淺的,表現的,是「做字」,而不是學書,這種工匠式的製造工藝,正是書法教學之大忌。章法(或稱布局,分行布白)是節奏所涉及的重要內容。在楷書章法中,首先要求字與字之間要貫氣,這才成行,行與行之間要協調,才能成篇,其中還有疏密、落款、鈐印等問題都要考慮。行、楷書中,章法的節奏感更加強烈、複雜。 中國書法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藝術,是中國諸般傳統藝術中最為普通,最為典雅而最富有內涵的藝術。既是具體的造型藝術,又是抽象的表意藝術;既是實用藝術,又是超實用藝術,歷來,它被認為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體現。 而造成這種一個個錯落有致的美的局面,正是千化萬變的線條,因而我們在書法教學中要重視線條的質感、力感、立體感、動性、節奏感的教學

推薦閱讀:

靈魂的線條一支彩鉛下的鹿兒
胡宗翰舞蹈思想概論(十五):線條和板塊誰主誰次是藝術舞蹈和競技舞蹈的分水嶺 擺盪式舞蹈九看...
攝影構圖要素——線條篇【圖】
牛仔褲展現出女人獨立自強的態度,拉長腿部的線條

TAG:書法 | 訓練 | 線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