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智度論 白話譯(39)

大智度論 白話譯(39) 問道人譯摘自中國佛教印經網複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師子;人稱國王,亦名人師子。又如師子,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種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故,名人師子。(又,國王稱呼強健的人,也叫人獅子;人稱國王,也稱人獅子。又如獅子,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伏一切;佛也是這樣,於九十六種道中,一切降伏無有畏懼,所以叫人獅子。)  問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結跏趺坐?(問:有多種坐法,佛為什麼只用結跏趺坐?)  答曰: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隱,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攝持手足,心亦不散。又於一切四種身儀中,最安隱。此是禪坐,取道法坐,魔王見之,其心憂怖。如此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樹下結跏趺坐,眾人見之皆大歡喜,知此道人必當取道。如偈說:  (答:眾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隱,不易疲勞。此是坐禪人坐法,攝持手足,心也不散。又於一切四種身儀中,最安隱。此是禪坐,證道法坐,魔王見了,其心憂怖。像這樣的坐法,是出家人的坐法,在林樹下結跏趺坐,眾人見這種坐的人都很歡喜,知道此道人必當證道。如偈說:)

若結跏趺坐,身安入三昧;

威德人敬仰,如日照天下。   

除睡懶覆心,身輕不疲懈;

覺悟亦輕便,安坐如龍蟠。   

見畫跏趺坐,魔王亦愁怖,

何況入道人,安坐不傾動!

以是故,結跏趺坐。

(所以,結跏趺坐。)

複次,佛教弟子應如是坐。有外道輩,或常翹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狂狷,心沒邪海,形不安隱;以是故,佛教弟子結跏趺直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則心不懶;

(又,佛教弟子應這樣坐。有外道們,或常翹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像這樣狂妄不遵禮法,心沒邪海,形不安穩;所以,佛教弟子結跏趺直身坐。為什麼直身?因心易正,其身直坐,則心不懶;)

端心正意,繫念在前,若心馳散,攝之令還。欲入三昧故,種種馳念皆亦攝之;如此繫念,入三昧王三昧。云何名三昧王三昧?

(端心正意,繫念在前,如果心馳散,攝之使還。因欲入三昧,種種馳念都收回來;如此繫念,入三昧王三昧。為什麼稱三昧王三昧?)

是三昧於諸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緣無量諸法。如諸人中王第一,王中轉輪聖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三昧亦如是,於諸三昧中最第一。

(此三昧在各種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緣無量諸法。如眾人中國王第一,國王中轉輪聖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三昧也是這樣,在眾三昧中最第一。)  

問曰:若以佛力故,一切三昧皆應第一,何以故獨稱三昧王為第一?  

(問:如果以佛力,一切三昧都應第一,為什麼獨稱三昧王為第一?)

答曰:雖應以佛神力故,佛所行諸三昧皆第一,然諸法中應有差降。如轉輪聖王眾寶,雖勝一切諸王寶,然此珍寶中自有差別,貴賤懸殊。是三昧王三昧,何定攝?何等相?

(答:雖然因佛神力,佛所行眾三昧都是第一,然而各種法中應有差別。如轉輪聖王眾寶,雖勝一切王寶,然此珍寶中自有差別,貴賤懸殊。此三昧王三昧,什麼定攝?什麼相貌?)

有人言:「三昧王三昧名為自在相,善五眾攝,在第四禪中。何以故?一切諸佛於第四禪中行見諦道,得阿那含,即時十八心中得佛道;在第四禪中舍壽,於第四禪中起,入無餘涅槃。

(有人說:「三昧王三昧稱為自在相,善五蘊攝,在第四禪中。為什麼?一切佛在第四禪中行見諦道,得阿那含,即時十八心中得佛道;在第四禪中舍壽,在第四禪中起,入無餘涅槃。)

第四禪中有八生住處,背舍、勝處、一切入,多在第四禪中;第四禪名不動,無遮禪定法。欲界中諸欲遮禪定心,初禪中覺觀心動,二禪中大喜動,三禪中大樂動,四禪中無動。」

第四禪中有八生住處,背舍、勝處、一切入,多在第四禪中;第四禪叫不動,無遮禪定法。欲界中眾欲遮禪定心,初禪中覺觀心動,二禪中大喜動,三禪中大樂動,四禪中無動。」) 

複次,初禪火所燒,二禪水所及,三禪風所至,四禪無此三患;無出入息,舍念清凈。以是故,王三昧應在第四禪中;如好寶物,置之好藏。

(又,初禪火所燒,二禪水所及,三禪風所到,四禪沒有此三患;沒有出入息,舍念清凈。所以,三昧王三昧應在第四禪中;如好寶物,放在好的保存地點。)

更有人言:「佛三昧誰能知其相?一切諸佛法,一相無相,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餘三昧尚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何況三昧王三昧!如此三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況三昧王三昧!」

(更有人說:「佛三昧誰能知其相?一切佛法,一相無相,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其他的三昧尚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何況三昧王三昧!如此三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況三昧王三昧!」) 

複次,三昧王三昧,一切諸三昧皆入其中故,名三昧王三昧。譬如閻浮提,眾川萬流皆入大海;亦如一切人民皆屬國王。  

(又,三昧王三昧,因一切三昧皆入其中,叫三昧王三昧。譬如閻浮提,眾川萬流皆入大海;也如一切人民都屬國王。) 

問曰:佛一切智無所不知,何以故入此三昧王三昧,然後能知?  

(問:佛一切智無所不知,為什麼入此三昧王三昧,然後能知?)

答曰:欲明智慧從因緣生故,止外道六師輩言「我等智慧一切時常有常知」故。以是故,言佛入王三昧故知,不入則不知。

(答:因欲明示智慧從因緣生,阻止外道六師們說「我等智慧一切時常有常知」。因為這個原因,說佛入王三昧而知,不入則不知。)  

問曰:若如是者,佛力減劣!  

(問:如果是這樣的話,佛力減劣!)

答曰:入是三昧王三昧時,不以為難,應念即得;非如聲聞、辟支佛、諸小菩薩,方便求入。  

(答:入此三昧王三昧時,不以為難,應念即得;不是如聲聞、辟支佛、眾小菩薩,方便求入。)

複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令六神通通徹十方,無限無量。  

(又,入此三昧王三昧中,使六神通通徹十方,無限無量。)

複次,佛入三昧王三昧,種種變化,現大神力。若不入三昧王三昧而現神力者,有人心念:「佛用幻力、咒術力,或是大力龍神,或是天,非是人。何以故?一身出無量身,種種光明變化故,謂為非人。」斷此疑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入三昧王三昧,種種變化,現大神力。如果不入三昧王三昧而現神力的話,有人心想:「佛用幻力、咒術力,或是大力龍神,或是天,不是人。為什麼?因一身化出無量身,種種光明變化,說為不是人。」為斷此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複次,佛若入餘三昧中,諸天、聲聞、辟支佛或能測知;雖言佛神力大而猶可知,敬心不重。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中,一切諸眾聖,乃至十住菩薩不能測知;不知佛心何所依、何所緣。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如果入其他的三昧中,眾天、聲聞、辟支佛或能測知;雖說佛神力大而猶可知,敬心不重。所以,入三昧王三昧中,一切眾聖,乃至十住菩薩不能測知;不知佛心依在什麼地方、緣什麼地方。所以,佛入三昧王三昧。)

複次,佛有時放大光明,現大神力;如生時,得道時,初轉法輪時,諸天聖人大集和合時,若破外道時,皆放大光明。今欲現其殊特故,放大光明,令十方一切天人眾生,及諸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皆得見知。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有時放大光明,現大神力;如生時,得道時,初轉法輪時,眾天聖人大集和合時,或者破外道時,都放大光明。今天因欲現其殊特,而放大光明,使十方一切天人眾生,及眾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得見知。所以,入三昧王三昧。)

複次,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術、幻術能作光明變化,下也;諸天龍神報得光明神力,中也;入諸三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現大神力,上也。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又,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術、幻術能作光明變化,下啊;眾天龍神報得光明神力,中等啊;入各種三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現大神力,上等啊。所以,佛入三昧王三昧。)

問曰:如諸三昧各各相,云何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問:如眾三昧各有各相,為什麼一切三昧全入其中?)

答曰:得是三昧王三昧時,一切三昧悉得故,言悉入其中。是三昧力故,一切諸三昧皆得,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以是故,名為入。  

(答:得此三昧王三昧時,因一切三昧都得,說都入其中。因此三昧力,一切三昧都得到了,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所以叫入。)

複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三昧欲入即入。  

(又,入此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三昧欲入即入。)

複次,入是三昧王三昧,能觀一切三昧相,如山上觀下。  

又,入此三昧王三昧,能觀一切三昧相,如山上觀下。)

複次,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中,能觀一切十方世界,亦能觀一切眾生。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入此三昧王三昧中,能觀一切十方世界,也能觀一切眾生。所以,入三昧王三昧。)  

【經】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  

【論】問曰:云何世尊入三昧王三昧,無所施作,而從定起,觀視世界?  

(【論】問:為什麼世尊入三昧王三昧,無所施作,而從定起,觀視世界?)

答曰: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一切佛法寶藏,悉開悉看。是三昧王三昧中觀已,自念:「我此法藏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然後從三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眾生,知眾生貧苦。此法藏者從因緣得,一切眾生皆亦可得,但坐痴冥,不求不索。以是故,舉身微笑。  

(答:佛入此三昧王三昧,一切佛法寶藏,全部打開全部可以看。此三昧王三昧中觀罷,自念:「我此法藏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然後從三昧安詳而起,用天眼觀眾生,知眾生貧苦。此法藏從因緣得,一切眾生也都可以得到,只是住在痴冥里,不求不索。所以,舉身微笑。)

問曰:佛有佛眼、慧眼、法眼,勝於天眼,何以用天眼觀視世界?  

(問:佛有佛眼、慧眼、法眼,勝於天眼,為什麼用天眼觀視世界?)

答曰:肉眼所見不遍故;慧眼知諸法實相;法眼見是人以何方便,行何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現前了了知。今天眼緣世界及眾生,無障無礙,余眼不爾。慧眼、法眼、佛眼雖勝,非見眾生法;欲見眾生,唯以二眼:肉眼、天眼。以肉眼不遍,有所障故,用天眼觀。  

(答:因肉眼所見不遍;慧眼知一切法實相;法眼見此人用那種方便,修行那種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現前了了知。而天眼緣世界及眾生,無障無礙,其他的眼不是那樣。慧眼、法眼、佛眼雖勝,不是見眾生的方法;想見眾生,唯用二眼:肉眼、天眼。因肉眼不遍,有所障礙,用天眼觀。)

問曰:今是眼在佛,何以名為天眼?  

(問:現在此眼在佛,為什麼稱為天眼?)

答曰:此眼多在天中,天眼所見,不礙山壁樹木。若人精進、持戒、禪定行力得,非是生分。以是故,名為天眼。 

(答:此眼多在天中,天眼所見,不礙山壁樹木。如果人精進、持戒、禪定行力得,不是生來就有。所以叫,叫天眼。)

複次,人多貴天,以天為主,佛隨人心,以是故名為天眼。 

(又,人多貴天,以天為主,佛隨人心,因為這個原因叫天眼。)

推薦閱讀:

白話法華經9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卅九 勸進往生
《了凡四訓》白話文譯本(第三篇)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白話版)
西齋凈土詩白話淺譯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