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這一意象的內涵:從李白與月亮的不解之緣說起
李白,這位浪漫大師除了戀酒以外,還偏愛一物,即天上明月。李白作詩,常賦與月,其詠月詩句如珍珠串串、亮星顆顆,尤引人矚目。都說詩人與明月有不解之緣,李翁恐此緣分最深亦最真。你看他,鋪盞豪飲,尚要「舉杯邀明月」;桌前就餐,但見「月光明玉盤」;下山途中,邀來「山月隨人歸」;冥冥夢裡,情系「湖月照我影」;送客遠行,恭請明月「與人萬里長相隨」;遙想諍友,更是「登舟望秋月」;懷舊憶往,「卷帷望月空長嘆」;言志抒懷,「欲上青天攬明月」。就是夜半醒來,忽見銀輝滿地,詩人也難捺激情吟哦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片愛月之心,思鄉之情躍然紙上。
李白一生坎坷,報國不成,因而常神遊太虛,以月寄心。年華虛度,心情惆悵,他詠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江岸縴夫,勞役慘重,他吟道:「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蜀道艱難,難於上青天,他嘆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友人左遷,愁腸百斷,他唱道:「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還記得當年誤聞日本友好使者晁衡不幸遇海難,李白更是淚眼向月,慟哭不已:「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這裡,日本友人竟成了詩人心目中最聖潔的明月。
李白愛月,非但吟詠,他還把自己的孩子取名為「明月奴」,並將其妹也喚作「月圓」,說來實在有趣。後來詩人病逝,只因其平日飲酒成癖和痴迷月亮,後人還盛傳他是醉酒後於水中撈月而喪生,且又逐月而去了。至此,一代詩仙真是神了!自然,李白吟月作詩,亦大沾其明月之光,他的眾多的珠璣般的詠月詩句,使得其作品無處不閃爍出優雅美致、深邃而輝煌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詩人本身也因此而如一輪皎皎明月,長久地高懸於祖國詩壇上。
李白一生愛月亮,李白的月亮,也大多是他自己投影的化身。月亮里的嫦娥、玉兔、蟾蜍,也賦予了人的精神魂魄,因而,也就成為了鮮活的藝術形象了。在李白詩作中,寫月之作這麼多,也許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偶然現象罷了!這是偶然嗎?
一、 李白對月的偏愛
李白,生於碎葉,其家庭可能是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經籍外,還有六甲和百家,其才華在少年時期便開始顯露出來。「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二十歲之後,他開始在蜀中漫遊,曾登峨眉、青城諸名山。這一次漫遊,擴大了他的見識,對他的思想影響也很大。他在《代壽山谷孟少府移文書》中這樣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管窺這段文字,李白的遠大志向可見一斑。他抱定了要做一個匡扶家邦,濟民救世的人。李白開始朝著自己的遠大志向奮進。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淅的漫遊而兼求仕的時期,踏上了實現理想的征程。浮洞庭,歷襄漢,上廬山,東至金陵、揚州,復折回湖北,以安陸為中心,又先後北游洛陽、龍門、嵩山、太原,東遊齊魯,登泰山,南遊安徽、江蘇、浙江等地。遊蹤所及,幾半中國。他漫遊名山大川,當然有恣情快意的一面,又隱含尋找道家名流,以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因為李白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他嚮往「一鳴驚人,一飛衝天」。他希望憑自己的才華引起統治者的重視,從而入仕。
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因道士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征赴長安。此時,李白高興萬分,以為理想可以實現了。他激動地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走進長安,然而,也走進了他的煩惱。原因是唐玄宗只把他看作是點綴昇平和宮廷生活的御用文人這與他的「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理想相差十萬八千里。供奉翰林使李白感到政治理想的破滅,也讓他感到長安不可久留,心情沉重地離開了這個他曾夢想多時又徹底失望的京師重地。
縱觀李白的一生,有喜也有悲,有愁苦也有狂放,有豪放也有孤獨。在他身上兼具多重性格。當他信心滿懷時,他「欲上青天攬明月」;當他壯志難酬時,「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當他憂思難遣時,他「舉杯邀明月」;當他思念家中的妻兒時,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還常常念念不忘明月,「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希望「常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可見,李白對月的偏愛與他的人生經歷和各種心情密切相關。因為無論哪一個作家都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經歷寫進詩中。
二、 月這一意象的內涵
關於月亮,我們曾有過一個很美麗也很凄涼的傳說 ,那就是嫦娥奔月的傳說 。在那個沒有年月的洪荒時代,有一個很美的姑娘嫁給了一個能夠射落九個太陽力大無窮雄壯無比的英雄——后羿,不知什麼原因,這個美麗的姑娘竟偷吃靈藥,棄她的情郎而去。她上天了,卻被貶進了廣寒宮,永世承受寒冷與寂寞之苦。我們讚美嫦娥的美麗,也同情她的遭遇。也許就在這個時候,我們才意識到月亮不僅是自然之物,它還有些其他的內涵。許多傑出的文學家,用他們生花的妙筆描寫了一個個月亮,並賦予美麗的月亮以諸多內涵。有美麗的也有凄涼的,往往是在美麗中蘊含凄涼。
詩中寫月,當屬《詩經 陳風 月出》篇為最早,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該詩中月這一意象的內涵吧!月出(陳風)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這首詩藉助月亮這一意象來表達對美人的思念。朱熹認為「此亦男女相悅而想念之辭」。一言中的。此詩除了相思之情別無其他意思。「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 」,三句寫月,意義相同,都是寫月亮的潔白與明亮。在反覆的吟唱中,在明亮潔白而美麗的月色下,美人更顯俏麗,更顯窈窕動人。因此,更能引起愛慕者的思念。
秉承《詩經》借明月以抒思念之情的詩作大量存在。《古詩十九首》中有《明月何皎皎》篇:「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該死的明月讓人徹夜難眠,只因相思苦。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又是明月皎皎,又是愁思之婦,又是難眠之夜。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衿」,詩中所寫卻是文人愁苦。最值得稱道的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作者有主有次地描繪了月夜美景,謳歌遊子思婦的純潔愛情,繼而抒發了年華似水的感慨。現實主義詩歌巨匠杜甫在《月色》中這樣寫道:「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中既寫其妻借月懷人,同時也看出作者借月思鄉的情懷。蘇東坡《水調歌頭》如此寫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詩中表達的是兄弟親情。統觀以上分析可知:詩人喜歡用月亮這一意象。因為在中國文化的氛圍中,人們已經為月亮附加了種種內涵,它能夠徹底地表達作者的幽思之情。縱使是李白這樣的天才詩人,他也有愁苦,也有鄉愁,還有抱負,當然,更多的是失意。失意的詩人為了抒發胸中的失意,他選擇了酒與月亮。他一邊飲著醇香的美酒,一邊把「愁心」寄給月亮。
推薦閱讀:
※簡述謝朓詩歌意象的色彩與類型
※歸秀論以柱中五行生剋意象斷命的準確性(一)
※十天干意象
※古詩意象之 落花 落葉
※八字地支相刑、天干相合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