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色|相機

文 | 穎

都說攝影是一門藝術。如果沒有攝影,人們的生活就會缺少許多的生機與活力。捕捉生活中的每一刻,「咔嚓」一聲就把時間定格,這就是相機。在現代生活中,相機豐富了我們的互聯網世界,賦予我們共享的權利。就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相機,當然也不是一時半會就發展起來的。從小孔成像到暗箱,從菲林到數碼相機,這是一部源遠流長的攝影史。

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及其學生就做過光影實驗:在小黑屋的一面牆上開一個小孔,小孔對面的牆上就出現了外面景物的倒像。這就是著名的小孔成像原理。到了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也詳細敘述了這個原理。雖然小孔成像原理看似簡單,但在攝影史中,小孔成像原理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整個相機理論的基石。利用這個原理,人們開始製造各類光學成像裝置,於是,camera obscura,即暗箱,出現了。

13世紀,歐洲首次出現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供人們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所用。15世紀中葉,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利用雙凸透鏡改善了原來的暗箱,使得映像效果更為清晰。後來,巴爾巴羅在其裝置上加上光圈,再一次提高了映像的清晰度。16世紀,正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僅供繪畫使用的映像暗箱出現了,這是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相機的前身一開始就和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1826年,法國尼埃普斯利用感光材料,曝光八個多小時,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張永久性照片。這標誌著相機工業的發端。可惜的是,尼埃普斯所用的技術一般人很難掌握,並且在一段時間過後,照片也很快就變得模糊不清。後來,在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銀版照相法,銀版相機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部相機。

其實,達蓋爾並不是一個人在奮戰的。從1829年開始,達蓋爾就和尼埃普斯進行合作,在他們的合作期間,照相技術一直在進步,並逐漸走向成熟。不幸的是,他們的合作關係僅維持了四年。1833年7月5日,尼埃普斯因病在巴黎辭世,享年68歲。達蓋爾在悲痛之餘,並沒有放棄原先的研究,而是繼續作戰。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在1839年公布了他和尼埃普斯的照相技術。法國政府也因此為達蓋爾和尼埃普斯的兒子提供終生恩給金。此外,達蓋爾還被授予法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的稱號。

1841年,維也納大學教授匹茲伐設計出了著名的匹茲伐鏡頭,這使得動感抓拍成為可能,標誌著相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1860年,英國的薩頓設計出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這類相機帶有可轉動的反光鏡取景器。兩年後,法國的德特里把兩部照相機疊在一起,一部取景,一部照相,而這就是雙鏡頭照相機的雛形。1880年,英國的貝克製成了雙鏡頭反光照相機。

在這裡秋爺不得不提的就是菲林。菲林,又叫膠捲、底片,由喬治·伊斯曼於1880年發明。提到菲林,大家應該都會想到美國柯達公司吧!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菲林,並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菲林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菲林是一個關於年代的回憶。技術的變革洗刷掉了一批守舊者,菲林也因為數碼時代的到來而被埋在了沙子里。

1995年,美國柯達公司推出了首部專業級數碼相機,此外,它還向市場發布了其研製成熟的民用消費型數碼相機。可以說,這是數碼相機市場成型的開端,各式各樣的數碼相機如雨後春筍般問世。而微軟在同年推出Windows 95操作系統,因此這一時期的數碼相機以配合Windows 95操作系統為主要需求。

若要把攝影史的每一階段都細細道來,那恐怕從日到夜都無法敘述完畢。回到現階段,當看到美景美食,我們的第一反應應該也是拿起手機拍照吧!畢竟現在除了攝影師,隨身攜帶相機的人也不多了。但是在旅行時,帶上一部相機吧,一起去體驗按下快門、把時間定格的美麗瞬間。

本文作者:秋爺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聯繫秋爺微信公眾號(ID:秋爺),並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跨過攝影門檻』後期基礎(四)特別篇:3D lut的使用和建議
相機還在保修期,廠家維修卻要收我錢,這合理嗎?
照相機:135畫幅與120畫幅比較
數碼相機拍攝基礎教程
關於數碼單反相機入門

TAG: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