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爸爸去哪兒》解讀分離焦慮和親子依戀
核心提示:《爸爸去哪兒》的換爸爸欄目打破了平穩的親子關係,年幼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給親子關係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身處其中寶貝和爸爸們的感受,看看這對我們有怎樣的提示。
《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開播以來引發熱議,其中生動具體地呈現了親子互動的細節,最印象深刻的還是孩子們和爸爸們的關係變化。疏於帶孩子的名(忙)人爸爸們從最初手足無措到與寶貝的親密感逐漸加深,更加融洽和諧,相信當事人和觀眾都感到欣慰。不過最近的「換爸爸」設置打破了趨於平穩的親子關係,年幼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給親子關係提出了新的挑戰。雖然看到網上有很多對這期節目的強烈批評,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嘗試去理解身處其中寶貝和爸爸們的感受,看看這對我們有怎樣的提示。
分離焦慮和依戀模式
說到分離焦慮,我們普遍會想到小朋友要上託兒所幼兒園了,剛開始那段時間特別抵抗,不願離開父母,覺得這就是年幼兒童特有的心理階段。其實分離焦慮是伴隨人一生的,從2歲左右產生自我意識,就開始意識到自己和世界的分離,就開始為適應環境和自我保護而努力。確切說,我們一生的發展就是在逐步學習處理自己的分離焦慮,獲得安全感,獲得向外界自由探索的獨立性和勇氣。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在3-5歲初次離開父母的貼身陪伴,是個不小的挑戰,根據每個寶寶不同的先天氣質、神經發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實屬正常。之後幼兒會根據外界反應,調整自己的策略,以此形成的模式就叫做「依戀模式」,直至成年後和親密伴侶的關係,也將延續這樣的模式。所以這些初次的分離,是重要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去發展獨立感;同時作為形成依戀模式的基礎,對今後的人際關係乃至幸福感至關重要。這個過程中,父母對孩子分離焦慮如何做反應,它的影響不可忽視。
安全型
一個情緒平穩的媽媽,不會被孩子的執拗和哭鬧嚇到,也不會因此斷然拒絕孩子的需要,而是讓孩子明白,有時候媽媽因為各種原因需要暫時離開,但還會回來,在孩子需要支持時,會無條件的提供幫助。這樣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雖然媽媽離開時會難過一陣子,但這是暫時的,只需自己玩耍,安心等待,當媽媽回來,又會高興地迎上去。這是形成了「安全型」的依戀模式,有了這個「安全島」,孩子才能夠忍受分離,嘗試獨自探索。
在三個比較年幼的孩子中,Angela就屬於「安全型」。換爸爸時雖然剛開始有些不願意,但稍後就能夠和新爸爸互動,一起做飯,和小朋友玩耍。在5個家庭聚到一起晚餐時間,她俏皮地說「郭濤叔叔,我的王叔叔呢?」,然後喊著「爸爸」飛奔迎接王岳倫,在之後表達不滿還說「把村長裝到籃子裡面去」,她能夠理解這只是個遊戲,能夠理解這是村長提出的規則,而且對爸爸的關注關心一點沒減少。4歲的她,情商非常高。
迴避型
照料者缺席,或者情感隔離的媽媽,看不到孩子的需要,孩子會感到任他如何哭鬧,媽媽也不會出現,強烈的恐懼使他採取自我保護的策略,就是退縮到自己的世界裡,也隔離那些不安的感覺。長期的需求得不到回應,就失去了呼喚的能力。那麼如果媽媽對孩子寸步不離,孩子就不會有分離焦慮嗎?答案是否定的。正是因為過度緊密的關係,使孩子對獨處非常陌生和害怕,這更加強了分離焦慮的強度,使孩子過於焦慮而變得退縮隔離。
比如Kimi的教養環境就容易形成「迴避型」的孩子。很多網友都認同林志穎教子有方,我有不同意見。他邊界清晰,對孩子有接納有節制,這是很好,但是對待退縮害羞的Kimi還是顯得缺乏彈性,順應孩子的發展水平來互動,比成年人自認為的原則更重要,不應矯枉過正。在和新爸爸的互動中,Kimi一開始顯得反應平淡,不哭不鬧,但也不和新爸爸說話,郭濤怎麼逗他都好像沒有看到,只有在晚上睡覺時,Kimi才在被窩裡默默地啜泣起來,他的情緒反應非常抑制。
矛盾-焦慮型
一個情緒化的照料者,比如心情好就又親又抱,心情不好就又打又罵的媽媽,會給幼兒怎樣的感覺?那就是不可預料的災難隨時會降臨,媽媽隨時會因為幼兒不能理解的原因而轉身離去,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如果自己爭取多一點,也許媽媽會臉色好看些,但有時好像卻換來更多懲罰,令孩子不知所措。於是孩子和媽媽在一起時不敢享受親密,分離時非常不安,又不相信媽媽會給予安慰。
在節目中Cindy看起來情緒反應是最大的一個,會哭鬧很久,而且按田亮的說法「她哭起來大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因為面對陰晴不定的養育者,只有一直激烈爭取才可能得到關注。當然這並不是田亮夫婦單方面的問題,父母的反應也是由孩子激發的。我們看到Cindy是一個活力充沛的孩子,活躍也意味著敏感、激烈的氣質,有時會讓父母難以招架而崩潰,比如節目第一集中田亮雖然一心想做個「好爸爸」,僵持之下還是忍不住責備了Cindy,瞬間變身「壞爸爸」。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也是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嘗試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的幾個小朋友做例子來解釋這三種主要的依戀模式,並無褒貶之意,一些分析也僅是根據節目中的片段所做的猜測。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夠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氣質風格,順應他的節奏去回應他,使孩子順利度過最初的強烈不安,以後的路會走得順暢得多。
最後想到一個小故事,大風和太陽看到一個行人穿著大衣在趕路,他們說比賽一下看誰能讓這位行人脫掉大衣。於是大風呼呼地吹起來,行人瑟瑟發抖地更加裹緊大衣,而太陽只是默默地發出溫暖的陽光,不一會兒,行人就熱得脫掉了大衣。養育孩子也是同樣,只有孩子感到溫暖安全,才能卸下依賴,輕鬆前行。
推薦閱讀:
※腐儒:漢朝應與匈奴停戰和親!武帝大笑,派腐儒去前線被胡人砍死
※清宗室系列·和碩和親王
※為什麼和親媽很難相處
※出嫁最遠的和親公主,生生等死了丈夫。最後做出無奈之舉
※【大明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