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楹聯故事會之名聯雅事

1.讀書聲與天下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明代學者、東林黨首領之一顧憲成為無錫東林書院所題聯語。在中國楹聯史上,這是一幅最著名的楹聯之一。無錫東林書院,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後廢。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並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作者顧憲成,字叔時,號涇陽,學者稱涇陽先生,明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曆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後因違帝意,削籍歸里。與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諷議朝政,學者聞風響附,形成集團,被稱為東林黨。後來東林黨被昏庸的政府鎮壓下去,顧憲成也因此死難。顧有《顧端文公集》傳世。這副楹聯以對讀書致用的期望以及對於國家大事的關切而被廣泛傳誦。上聯的風聲和雨聲既表示自然界中的風雨,同時也暗示了社會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生動地描繪了當年東林黨人在那風雨交加、國難深重的時代,堅持讀書治學的情景,也表現了作者對於學子們學好知識以經世致用的期望。下聯中「家」、「國」、「天下」層層遞進,表現了作者作為讀書人所具有的強烈的責任感,也明確地指出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既要認真讀書,還得關心時事,表達了東林黨人心憂天下、關心國事的思想。聯語樸素無華,平中見奇。全聯將「聲」和「事」有規律地五次重複相對,彌補了「讀書」對「天下」的不工整;以「入耳」對「關心」,則工巧異常。此聯屬於一字反覆,上下聯節奏點均平仄相對,無懈可擊,別具匠心,因而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聯。後來,有許多仿照此聯而作者,比如南京燕子磯旁永濟寺有一聯:「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廣寺原有一聯:「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天擊鐘聲無聲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以上兩聯與第一聯採用相同的藝術手段,表達絕然不同的思想情趣。2.攻心審勢垂名聯在四川成都南郊武侯祠正殿掛著一幅著名的楹聯,原文如下:「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聯語上款題「光緒二十八(1902)年冬十一月上旬之吉」,下款署「權四川鹽茶使者劍川趙藩敬撰」。作者趙藩(1851—1927),雲南劍川縣向湖村人,白族,清末民初雲南著名學者、詩人。曾任四川鹽茶使,因同情同盟會而遭貶,任永寧道地方官,後被解職賦閑。1911年10月參加辛亥革命,被舉薦為眾議院議員。1913年,趙藩入京主持袁世凱操縱的臨時議會。後辭職離京,出走上海,支持蔡鍔領導的護國討袁運動。曾作為雲南軍政府代表,出任孫中山領導的護法軍政府七總裁之一兼交通部長。1920年下半年,趙藩協調滇軍聽從孫中山的命令,打敗了桂系軍閥。之後辭職回鄉,任雲南省圖書館館長,晚年悉心編篡《雲南叢書》,對雲南文史資料的整理保護功不可沒。(圖三十七)該聯內容非常值得稱道。上聯借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雲南的歷史故事來說明「攻心為上」的道理,下聯同樣用諸葛亮的一則典故來說明「審時度勢」、採取相宜措施的重要性。三國時,諸葛亮治蜀,刑罰嚴峻,老百姓時有怨言。下屬也有不同意見,問及諸葛亮,諸葛亮說:「劉璋統治西川時,法律鬆弛,老百姓對法制掉以輕心。現在我來治蜀,必須改變這一局面。」聯語的意思是:在處理軍政事務中,若能採取攻心戰術,以德義服人,那麼,懷有二心、疑心的對立面便會自然消除,自古以來,深知用兵之道的軍事家,並不是單純憑藉武力、愛好打仗;如果不能審時度勢,把握事實真相,那麼,政令無論是寬還是嚴,都會因與實際不符而導致失敗,後來治理蜀地的人對此要深深的思考。清末岑春煊、劉炳章先後任四川總督,其一寬一嚴、盡失其度,終至失誤的教訓。尤其是岑春煊曾用武力鎮壓川民參加的義和團起義。趙藩為岑春煊老師,又是岑的部下,趙藩曾極力勸戒岑為政宜借鑒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不要濫用殺伐,應以攻心為上,以德懷民。相傳一年冬天,趙藩得知岑春煊要來視察武侯祠,就連夜趕寫製作了這副對聯懸掛在正殿大門上。該聯借托諸葛亮的治蜀之道,一語雙關,明寫諸葛亮治蜀之功,暗示岑治蜀之過,針貶時政,頗有餘味。據說岑看過該聯之後,心有所動,使得岑後來迷路知返,後來再任四川總督時,頗注意調查研究,提出合適的政策來,這也顯示出此聯的魅力所在。這副楹聯既概括了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點,又總覽了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藉此提出自己關於正反、寬嚴、和戰、文武諸方面的政見,極富哲理,蘊含深刻的辯證法,發人深思,乃聯中稀品。此聯問世以來,好評如潮。人們看中的,正是此聯的深刻性和嚴肅性。毛澤東1958年參觀武侯祠時,對此聯看得很細,予以高度評價。3.長聯輝耀大觀樓在雲南昆明大觀樓上,有一副盡人皆知的著名長聯。聯曰:「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蜓,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里就鳳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陽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卻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大觀樓在雲南省昆明市內,南臨滇池,與太華山隔水相望。始建於康熙年間,名大觀樓。後毀於兵火,同治八年(1869)重建。是西南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勝之一。作者孫髯,字髯翁,號頤庵。原籍陝西三原,後定居雲南昆明。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民間詩人。他厭惡清朝官場的黑暗腐敗,不參加科舉,一生不仕,貧困潦倒,晚景凄涼。但他工於詩文,尤善屬對,又會指畫,晚年曾以賣卜為生,自稱「萬樹梅花一布衣」,有《金沙詩草》、《永言堂詩文集》等。該聯上聯突出一個「喜」字,寫滇池風物,視野及其開闊,生機勃勃,氣勢不凡;下聯突出一個「嘆」字,記雲南歷史,追溯直達漢唐,內容上它完全否定了包括清朝在內的整個封建王朝,大氣磅礴,意境深邃。多處用到了聯內自對手法。聯語構思新巧,想像豐富,感情充沛,一氣呵成,通達流暢,內涵美質,外溢華采,文辭優美,被推為「海內長聯第一佳者」,並非溢美之詞。梁章鉅《楹聯叢話》中說「雖一縱一橫,其氣足以舉之。」藝術上首創一邊寫景,一邊敘事,一邊抒情;情、景、事相互交融的格調。全聯180字,在對仗上極其嚴整,排句用典也極具規模,為後世寫長聯者提供借鑒。後來有不少仿此聯寫者,至今不下數百副,然並沒一副可以與此聯相比。可以如此說此聯是中國對聯的一個高峰。相傳道光年間,時任雲貴總督的著名學者阮元(字芸台)讀完該聯後驚呼:長聯有「漢、唐、宋、元之豐業偉功,總歸一空」之意,是影射大清朝,遂仗勢摘下原聯,擅加篡改。其改聯云:「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向遠,喜茫茫波浪無邊!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趁蟹嶼螺州,襯將起蒼崖翠壁;更蘋天葦地,早收回薄霧殘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鷗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爨長蒙酋,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蘚碣苔碑,都付與荒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鴻雁,一片滄桑。」阮元改聯減弱了長聯的氣勢,縮小了長聯語言的內涵,使長聯獃滯不協調;閹割了長聯的內容和精神,尤其是將「偉烈豐功」改為「爨長蒙酋」,牽強附會,為達到篡改目的,到了不擇手段胡亂用典的地步。這種違反民心民意的舉動,使昆明人嘩然,紛加指責。據《滇中瑣記》載,時人作詩譏諷之:「軟煙袋不通,蘿蔔韭菜蔥。擅改古人對,笑煞孫髯翁。」詩借諧音之法,以「軟煙袋」諧「阮芸台」,用以譏諷他。阮元一離任,人們便又把孫髯的長聯掛出來了。阮元在清代頗負文名,著作甚豐。《清史稿》稱他「身歷乾嘉文物鼎盛之時,主持風會數十年」,可謂名重一時,然高名顯位,自負改聯,卻留下了笑柄。除了阮元改聯外,後來有許多仿照此聯而作者,比如章太炎也曾仿作。值得一提的是,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有人仿此長聯作了一副勸戒煙聯:「五百兩煙泥賒來手裡。價廉貨凈,喜洋洋興趣無窮。看粵誇黑土,楚重紅瓢,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請客閑評。趁火旺爐燃,煮就了魚泡蟹眼;正更長夜永,安排些雪藕香桃。莫辜負四棱響斗,萬字香盤,九節老槍,三鑲玉嘴;數千年金家忘卻心頭。癮發神疲,嘆滾滾錢財何用!想品類巴菰,膏珍福壽,種傳罌粟,花號芙蓉。橫枕開燈,足盡平生樂事。盡朝吹暮吸,哪管它日烈風寒;縱妻怨兒啼,都裝作天聾地啞。只剩下幾寸囚毛,半抽肩膀,兩行清涕,一副枯骸。」聯語庄諧結合、嘲喻相間、憐恨交織,發人深省,實為勸戒煙聯中之最。4.名樓名聯相映輝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城門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為湖南著名形勝。相傳岳陽樓原為三國時吳將魯肅的閱兵台,唐代即建樓。宋朝慶曆四年,岳州知州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其同年進士、文學家范仲淹作了千古名文《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而在其上更不乏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是清代嘉慶進士、陝西高陵人陳大綱,在巴陵知縣任上所題。此聯獨闢蹊徑,上聯描寫風景,言簡意簡,只在出句點破而已。下聯筆鋒突轉,從四面湖山的空曠即而想到萬家憂樂,所用詞語典故「憂樂」,也是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全聯的主題所在,立意也就在於此。作者若沒有真摯的憐憫之心,是絕不會寫出這樣的聯句的。「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這是清末貴州知府竇垿(蘭泉)所題岳陽樓聯。上聯縱向論史,歌頌岳陽樓人文,用詩詞人物典故;「杜少陵五言絕唱」是指唐代詩人杜甫詩《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范希文兩字關情」是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憂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即古代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相傳他曾三過岳陽樓,有醉戲美女的傳說。以設問引出與岳陽樓有關的四位歷史名人及傳說人物,又引用陳子昂《登幽州台》詩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給人一種悲愴悠遠之感悠悠歷史,浩浩江水,抒發不勝感慨。下聯橫向寫景,極言洞庭湖水勢,描述岳陽樓及洞庭湖四周的景物。瀦(zhu):水積聚的地方。洞庭湖為瀦,揚子江為流,巴陵山為峙,岳州城為鎮。下聯末句設問,「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含無窮意蘊,耐人尋味。聯語用排比、鋪陳和當句自對等手法,由人及地,由古及今,從不同的角度有層次、全面、完整地表現了事物和道理,一人一事、一層一迭地反映出有關岳陽樓的佳話和四周形勢景象,揭示了岳陽樓之所以著名而雄偉的原因。上下聯文的照應關係,貫穿始終。聯中重複用了四個虛字「耶」和「者」,對於調整對聯的結構、增強對聯的氣勢、表達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聯有十一個分句,一氣呵成,不完全拘於格律,全聯節奏鏗鏘,氣韻流轉,汪洋恣肆,自成格調。讀來大氣磅礴,鼓舞人心。5.唯楚有才斯為盛在湖南省長沙嶽麓書院二門,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唯楚有才;於斯為盛。」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郊嶽麓山上,創辦於唐末五代,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也是中國歷史及人文教育與思想辯論為一體的古代名跡。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張軾等人都曾到此講習任教,影響很大。歷經宋、元、明、清各代,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此聯是清代嘉慶年間嶽麓書院山長袁名耀、和該院學生張仁階集句而成。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唯楚有才,晉實用之」一語。下聯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一語。聯句意思是指天下惟有楚地出人才,而以嶽麓書院最為英才齊聚之所。袁名耀(?—1835),字道南,號峴岡,湖南寧鄉人。嘉慶辛酉進士,授編修,歷官侍讀。嘉慶十七年(1812)被聘為湖南嶽麓書院山長,主教5年。以培養人才著稱,有《吾廬草》。張仁階,清代貢生,袁名耀的學生。據記載,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袁名耀任嶽麓書院山長。袁名耀初任山長時,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就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眾人沉思未就,貢生張仁階應聲對:「於斯為盛。」袁名耀非常高興,認為屬對工切,就令人將此聯鐫刻懸掛在書院大門口兩邊的門楹上。聯語意境深遠,氣勢豪邁。近代以來,湖南人文由於有王夫之、魏源等人的倡導,得風氣之先,文人學子講究品節,深究學問,並能經世致用,心懷天下。後來又有曾國藩、左宗棠、陳寶箴、譚嗣同等人,身體力行,影響士子。所以一時間湖湘大地,人物萃集,氣象不凡,以致後來又毛澤東、劉少奇等共產黨人也從此地向風而起,後來居上。這都是此聯所以產生的背景和對其的印證。此聯聯中「惟」、「於」和「有」、「為」均為虛相對,「斯」為指示代詞,用以和名詞的「楚」相對,也算匹配;而以「材」對「盛」從詞性的角度來看有所失對。雖然在上下聯腳之字為上平下仄,有違對聯之基本平仄規律,但不能因辭害義,尤其是對聯在內容上非常恰切地表達了嶽麓書院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洵為佳聯名對。(圖三十八)6.騎牆名聯息爭端始建於魏晉時期的南陽武侯祠,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區西卧龍崗上,是紀念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的祠堂。南陽武侯祠雖然在名氣上比不了四川成都武侯祠,但這裡也有一副著名的聯語,可以憑藉著與諸葛亮的關係而名揚天下。聯語作:「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上聯是說,諸葛亮一心為國,並不分君主是賢明的劉備還是昏庸的阿斗;下聯說諸葛亮名垂千古,為天下傳誦讚揚,又何必分辨什麼他原來居住地是在襄陽、還是在南陽呢?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清代道光同治年間曾五任南陽知府的顧嘉蘅。據說他當年寫著副對聯時,是為了了結一樁歷史公案而作的。原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憶自己未出茅廬時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在河南省境內。但在《三國志》中又收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講的治國方略。而隆中在湖北省襄陽境內。於是,明清時期南陽人和襄陽人為了爭奪名人資源效應,都說諸葛亮是隱居在自己的家鄉,文人學者是紛紛引經據典,互不相讓,打起了筆墨官司。而南陽知府顧嘉蘅,是湖北東湖(今宜昌)人。為了既不得罪故鄉人,又不刺傷為官地,只好來個「和稀泥」,寫下了這副著名的騎牆折中對聯,勸解大家不再分南陽襄陽,從而緩解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因此這副對聯名噪一時,為人們競相傳誦。1959年,當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耀邦來南陽視察工作,對這副對聯頗為欣賞,還據此聯改了一副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國家,何必爭多得少得。」借古人名聯的舊形式而賦予革命的新內容,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寬廣胸襟和高尚情操。這使得這副對聯就更加有名了。7.月老祠聯定姻緣在杭州西湖白雲庵月老祠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是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都願意光顧賞析的。聯語作:「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該聯作者顧曾恆,清代學者,河北通州人,光緒進士,曾任甘泉、合陽知縣。這是一幅集元雜劇戲曲詞句的集句聯,上聯出自王實甫的《西廂記》。《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中有《清江引》:「謝當今盛明唐主,敕賜為夫婦。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屬。」下聯引自高則誠的《琵琶記》,為不作變動的原句。上下聯雖出自兩本書中,但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天下」對「前生」。「有情人」對「註定事」,「成了」、「錯過」,都可以形成對仗。「眷屬」對「姻緣」並列結構名詞,尤為工切。聯語明白如話,非常工巧,借月老之口祝願天下有情人都能成雙成對,比翼雙飛。在我國古代的民間神話傳說中,月下老人是主管人間男女婚姻大事的主神,相當於西方神話中的神箭手丘比特。據唐人李復言《續幽怪錄》記載,唐代韋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老人靠著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像在查找什麼。韋固問老人在翻查什麼?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又問袋中何物?老人說:「袋內都是紅繩,用來系住男女雙方的腳,即使相隔千里,或是彼此有過仇怨,貧富懸殊,天涯海角,只要一被繫上,便定終身,無不成為夫婦。」韋固十分驚奇,忙打聽自己的婚事。老人翻書後說:「現在的親事不會成功。你現在住宿的店北,有個瞎了一隻眼睛的賣菜老太太,她醜陋的女兒,現在只有三歲,到十七歲時與你成婚。」韋固怒從心起,派隨從前去刺殺那個女孩。慌亂里,隨從用刀刺中女孩眉心後,落荒而逃。後來,韋固的親事一直沒有成功。十四年後,韋固因軍功和才能卓著,被刺史王泰看中,並將十七歲的女兒許配給他。洞房花燭夜,漂亮的新娘眉間粘著一塊貼花。韋固覺得奇怪,詢問後才知道,此女原是自己派人刺殺的女孩,大難不死後,被叔父收養至今。韋固方知天意不可違,也將以前的事情告訴了妻子。二人驚嘆冥數前定如此,恩愛到老。從此,月下老人的主婚故事便流傳開來。明初,劉兌的雜劇《月下老定世間婚配》,使月老「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故事流傳甚廣。據說,在舉行婚姻,讓月下老人證婚,寓意婚緣天定,雙方白頭偕老,象徵天長地久,美滿幸福。但不像其他神靈,月老並沒有專門被供奉的祠宇。直到清代光緒年間,著名藏書家丁松生把月老祠建在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雲庵右側。按照蘇州園林建築風格構建的,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格調,左右廂房可供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化妝之用。正前方五間房屋是舉行婚禮慶典儀式的地方。月老祠大廳正中供奉著主宰人間婚姻大事的玉雕月下老人像,左右兩邊分別為麒麟送子和麒麟獻寶。像這樣的神祠在中國絕無僅有,所以特別有名。清末小說家劉鸚寫《老殘遊記》,在十七回里就提到過月老閣,並提及此聯。葉聖陶先生在談到舊式婚姻的危險性時,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與妻能夠愛好也只是偶然,迷信一點說全憑西湖白雲庵那月下老人。」這樣,月老祠和這副名聯就更為天下人所共知了,常有痴情男女在此虔誠祈禱,願得如意伴侶,恩愛佳偶。8.姓秦愧上岳飛墳杭州岳飛墓和岳王廟景區,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現存格局於清代重建後形成,分為墓園、忠烈祠、啟忠祠三部分。墓園坐西向東,岳王廟大門前,聳立著「碧血丹心」石坊。在越王廟正門上有這樣一幅對聯:「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也是一副流傳甚廣的千古佳聯。作者秦大士(1715—1777),字魯一,又字澗泉,號秋田老人,江蘇省江寧(今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狀元,官至侍講學士。相傳,秦大士與著名文學家袁枚等人,一起遊覽杭州西湖。大家一起遊覽了三潭印月,便沿著蘇堤來到岳墳,一眼就看到岳飛墓前秦檜夫婦的跪像,便七嘴八舌地議論一番。袁枚發現秦大士一臉的尷尬,故意和他開玩笑地說:「秦公,我們今天來作副對聯吧。我出上聯,你對下聯。如何?」還沒有徵得他的同意,就出了上聯:「人從宋後羞名檜。」秦大士紅著臉,隨口對道:「我到墳前愧姓秦。」此聯之妙,妙在題岳墓而無一字道及岳飛,只從秦檜一面著筆,以奸相秦檜之被人唾棄,反襯民族英雄岳飛之受人仰懷,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妙。聯語中含有自嘲之意,同時還表達了對岳飛的敬仰之情。9.板橋壽聯自慰情鄭板橋過六十壽誕時,他給自己寫了一副著名的壽聯:「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楹聯叢話》卷十二)這副對聯,雖系述懷言志,卻寫得輕鬆愉快,生動活潑,極為有趣,傳神地表達出鄭板橋灑落自在的風度和落拓不羈的胸懷,以及老年養生的經驗之談,表現了他作為一個文人才子的高雅興緻和獨特性格。上聯是說人生如做客一樣短暫,何必奢求康壽、安寧?只要有錢可用,有酒可飲,有米下鍋,(能)攤開幾頁遂心的舊紙,無拘無束地吟詩著文,興趣廣闊,脾性純真,(使)五官的靈敏勝過多種感覺器官(也可理解為「勝過做任何官」),(因此)活到六十歲還如同少年一般。下聯是說如果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成仙(引申為目標過高,不切實際),豈不是(作繭自縛),空生煩惱。只要不被世俗的聲音干擾,不為世俗的物慾誘惑,不為世俗的事情拖累,以自然為題材,常有畫作,晚睡早起(珍惜時光),這樣的清閑日子一天可抵兩天,(這樣即使)活到六十歲已相當於一百歲還多了。鄭板橋(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頗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竹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緻,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寫詩作聯也一如其書畫,佳作中多見奇趣。人稱「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為人疏放不羈,性情開朗,豁達樂觀,詼諧幽默。卒年七十三。板橋的這幅對聯,不就是一個很好的養生健身之道嗎。不戀富貴,求於心安。不計得失,得以清閑。情於詩畫,興趣廣泛。擺脫世俗,少生煩惱,晚睡早起,郊野徜徉。玩的平淡,悠閑恬娛。像這樣的修身養性,那一個不能活到一百歲呀。平平淡淡、清清閑閑、與事與人無爭的生活,真像神仙過的日子。10.寵辱去留任自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是一副明代文人明人洪應明寫的對聯,出自洪應明是著名訓世著作《菜根譚》。該聯以其意境深邃、從容淡定而深受世人喜愛,洵為修身名聯。洪應明(—1596—),字自誠,號還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著有《仙佛奇蹤》四卷,《四庫總目》多記佛老二家故事。根據他的《仙佛奇蹤》,得知他早年熱中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菜根譚》是洪應明的一本語錄體作品,融匯了儒家自強不息、佛家寬忍宏大和道家超脫玄妙的思想,蘊涵了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智慧,因此在中華文化圈內廣泛流傳。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晚明學者陳繼儒也非常欣賞這副對聯,錄在他的名著《幽窗小記》中。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晚明諸生,著名文人,與董其昌、王衡齊名。主要生活於明萬曆、天啟年間,「年未三十,取儒衣冠焚棄之」,絕意於仕進。他的著述豐瞻,如《太平清話》、《安得長者言》、《模世語》、《狂夫之言》、《眉公十集》等一批作品,而《小窗幽記》尤受時人喜愛。這些書是小品中的小品,如語錄體、格言體,其中精妙絕倫的語言,道眼清澈的慧解,靈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作者把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侯月、聽雨、澆花等市為人生雅事,樂在其中。陳活了80多歲,在那個年代可謂高壽,這恐怕也是與其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為人心態和處事原則分不開的。該聯中「寵辱不驚」,指不大計較寵或辱,不太在意得與失。《老子》:「得之若驚,安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此乃反其意而用之。這如同庭前栽種的花兒,並不因為你的喜愛而綻開,也不為你的忽視而落去,一切全憑自然天性。我們做人也要像花兒那樣,不為了得寵於別人便洋洋得意,也不為了受辱於別人便惶惶不安。「去留無意」,指不要太關心權位的去與留,太權衡官職的升與降。這就好像天邊飄浮的白雲,它並不在意人事的是非與得失,它只是隨著風的方向或卷或舒,或飄或散。為人要正確對待人生的生老病死、貧富榮辱、成敗得失,使其以平和的心態感受生命的真實存在。聯語樸實無華,蘊涵一種淡泊情懷,怡然自得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大美。這副對聯對於那些掙扎或困擾於名利場、是非窩中活得很累、不堪重負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副清涼劑,一支清心針。一切都是虛妄,一切都將過去,何不安下心來,看花開落,望雲卷舒。天高地迥,意味雋永。這是對詩人的規勸,同時也是該聯作者及引用者的自慰自況。11.讀書名聯勵學子「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這是清代著名文人彭元瑞的自題聯。後來此聯成為許多讀書人勤奮努力、刻苦攻讀的自勵聯。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輯五,號芸楣(一作雲楣),江西南昌人。乾隆進士,彭與其父廷訓、弟元珫、子翼蒙,一家三代四人皆為翰林,成就較大者為元瑞。乾隆帝手諭嘉獎他為「異想逸材」,初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後歷任禮、工、戶、兵、吏五部尚書,及《續三通》館、《四庫全書》館、《清會典》館總裁、《高宗實錄》總裁。在朝有「智囊」之稱,朝廷禮儀、制度等重大著作多由他裁定。乾隆帝六十、七十、八十壽誕時,他分別獻上詩詞《萬福集成贊》、《古稀頌》和《萬壽衢歌》三百首,受到皇帝嘉獎。卒謚文勤。作為清初名臣、著名學者,彭元瑞博學多識,精於古代器物、書畫的鑒定,先後編成《秘殿珠林》、《石渠寶及》、《西清古鑒》、《寧壽鑒古》、《天祿琳琅術目》等圖籍、目錄。他的詩文有《恩余堂輯稿》、《經進稿》、《宋四六話》、《知聖道齋讀書跋》等。彭元瑞還精於對聯,為楹聯名家,名聲僅次於紀曉嵐。著名聯學大師梁章鉅就是其弟子,《楹聯叢編》中記載了他許多的傑構佳聯。「二月杏花八月桂」,指春天的杏花和秋天的桂花,同時暗含古代春試、秋試的意思。舊時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在二月進行,會試在八月舉行。「三更燈火」,是學子夜晚挑燈夜讀的場景。「五更雞」則是指到了天剛明亮,就要起床攻讀,比喻學慣用功,時間抓得很緊。二月杏花正艷,八月桂子飄香,有如此良辰美景,足以讓人留連忘返。但某種緊迫感卻時時在警醒著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燈花雞鳴,催人勤學苦練,力求上進。聯語言簡而意明,勵讀書人發奮進取,造語親切,平易近人。12.左宗棠心憂天下「身無半畝,心憂天下;書破萬卷,神交古人。」左宗棠是晚清名臣能吏,這是他少年時代所寫的一副對聯。左宗棠少有大志,14歲考童子試中第一名,寫下聯語以自勵:「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及長,又將此聯改成:「身無半畝,心憂天下;書破萬卷,神交古人。」二十三歲結婚時,左宗棠就將此聯寫就,懸之於新房,錄之於家訓。三十年後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為兒女寫家訓時,也是寫的這副聯語。該聯氣壯山河的宣言,是對自己的勉勵,表達了一個讀書人對自己的期許和較高志向,所以此聯成為許多學子自勵奮發的名聯。同時,這副對聯也正是左宗棠敢作敢為、光明磊落的一生之精彩寫照。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道光舉人,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恃才孤傲,以「今亮」自許。後以其出眾才華,受到政府垂青,封疆大吏薦舉,以幕僚身份步入政壇,以組建訓練湘軍發跡。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督辦福建軍務、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為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卒謚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等。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於一個有著遠大志向的人來說,雖然他窮到身無分文的地步,但並不妨礙他對國計民生的關注。對於一個在困境中依然發憤讀破萬卷書的人來說,書中的古人便是他的知己和朋友。該聯氣象宏闊,情采高蹈,表現了一個志向遠大的讀書人可貴的自信和品節。14.嵌名佳聯朋友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寫過一首嵌名詩,其中兩句聯語是:「素園陳瘦竹,老舍謝冰心。」工整絕妙,一語雙關,詩意盎然,景中有情。這是一副特殊的嵌名聯,上下聯均集作家的名字而成。上聯中的「素園」即韋素園(漱園),是著名的翻譯家,他翻譯了許多外國優秀作品。陳瘦竹是小說家和戲劇理論家,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下聯中的老舍和謝冰心都是大家熟知的著名作家。著名文學家老舍,姓舒名慶春,字舍予。他寫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月牙兒》等作品都是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謝冰心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女作家,小說、散文都寫得相當出色,可謂大作累累。對聯中,「素園」和「老舍」恰成妙對,「陳」、「謝」二字又可作動詞用,上下兩聯嵌入了四個大作家的名字,足見其妙。作者通過語義雙關,把四位作家的名字組成了一副風清骨峻的趣聯。按聯面的字意,可以理解為素雅的庭園裡,挺立著幾枝清瘦的秀竹;感謝舊舍中的簡樸生活,賜予了主人晶瑩高潔的品格。上聯寫景,以竹喻人;下聯抒情,不露痕迹地化用了唐朝詩人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詩意,顯示了特殊的意境。聯中的「陳」、「謝」兩字活用得很妙。尤其是一個「謝」字,既賦予「老舍」以思想感情,又升華了全聯的意境;還顯示了作者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開朗樂觀、幽默風趣、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真可以說是「麗辭雅義,符采相勝」(《文心雕龍》),匠心獨具,巧妙絕倫!15.願將佳聯酬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是清代金石篆刻家何溱所集《蘭亭集序》文字為聯。作者何溱,字方谷,號瓦琴,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工金石篆刻,著有《益壽館古金圖》。這是一副散文格調的流水對,「人生」與「斯世」、「知己」與「同懷」名詞工對,尾字虛詞「矣」和「之」,對應巧妙,其餘的文字對仗比較寬鬆,但平仄和諧,無疑是集聯中的佳作。(見前圖一)該聯從內容上講,非常高雅,情深意濃。上聯用典,語出《三國志·虞翻別傳》:虞翻初為孫權所器重,因常犯顏直諫,遂被疏遠流放,雖有典籍自慰,但深感孤獨,常念舊友,慨嘆:「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無恨。」下聯也用典,借用陸機詩句:「修身悼憂苦,感念同懷子」之意。同懷,指同胞兄弟姐妹或志趣相合的同志朋友。該聯意思是人生中能遇到一個知己便夠了,今生今世會把他當作同胞兄弟來看待。聯語表現了對知心朋友的深厚友情,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思想感情,是一曲崇高友誼的頌歌。然而此聯所以有名,還是後來魯迅先生對他的借用。上個世紀30年代初,魯迅與瞿秋白在上海共同領導革命文藝運動,在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曾書寫此聯贈給瞿秋白,表達了他對瞿秋白極為敬重與信任的感情,語約情深,感人肺腑。1935年6月,瞿秋白遇難犧牲,魯迅先生不勝悲憤,還寫過一副悼念瞿秋白同志的輓聯:「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還家。」高度評價瞿秋白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表達對知己死難的由衷讚歎與無上欽佩。16.集名輓聯悼巨匠1936年,魯迅先生逝世,著名的美國作家斯諾即撰寫了一副輓聯託人送到上海魯迅先生的追悼會上:「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此聯寄託了撰聯者對逝者的無限哀思,頌揚了逝者的偉大功績,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的讚佩之情。更巧妙的是,上下聯尾分別嵌入了魯迅小說集的名字「吶喊」和「彷徨」,且全聯渾然一體,意思貫通,無雕鑿之痕,無拼湊之嫌,構思之巧,遣詞之妙,令人嘆為觀止。對魯迅先生進行悼念,最著名的莫過於蔡元培先生的一副輓聯:「著述最謹嚴,非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作者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1892年中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從事教育事業,1902年發起組織中國教育會,任會長,創辦愛國學社和愛國女學。1907年赴德國留學,研究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等。1912年回國後,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提出以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學教育五種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實行全面改革,提倡學術自由、兼容並包。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與世長辭。第二天,便成立了由蔡元培先生領銜、宋慶齡、毛澤東等參加的治喪委員會。魯迅先生的遺體成殮,蔡元培親自前往弔祭,並送了這副輓聯。23日,魯迅先生靈樞發葬於萬國公墓,蔡先生不顧白色恐怖,親為執綿送殯,並在葬禮上致辭公開批評當局迫害魯迅的行徑。蔡元培和魯迅是好朋友。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魯迅在北大作講師,教《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屢受迫害,曾得到蔡元培先生的多方維護。上聯是駁斥當時一些人侮蔑魯迅還沒有寫出好文章的說法,肯定了魯迅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同時也可見在蔡元培心目中,《中國小說史略》這部著作在魯迅整個思想文化遺產中所佔的重要地位。下聯是根據魯迅的遺囑說的,魯迅先生在其《且介亭雜文附集·死》中有遺囑第五條:「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這既是一種真誠的囑託,同時也包含了魯迅先生對當時一些甘作統治者幫閑的無聊文人的諷刺。因為這其中有著多個層次的內涵,所以說是「遺言太沉痛」,全聯寥寥數語,提綱輩領,以簡馭繁,針對性極強,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極其尊敬和高度評價。17.學貴有恆可自勉「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這是一個著名的勸人持之有恆的對聯。原聯出自明代著名學者胡居仁之手。胡居仁(1434—1484),字叔心,號敬齋,江西余贛人。一生勤學不輟,以講學為生,曾主持白鹿洞書院,為明代程朱學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居業錄》傳世。下聯中的「一日曝十日寒」,典出於《孟子·告子上》的「一曝十寒」一句,原意是植物生長期間如果曬一天太陽然後再凍上十天,植物是不能很好生長的。此聯代表了胡居仁一貫的治學主張和治學風格。但是此聯所以成為名聯,還是到了上個世紀初。當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將此聯改寫成自勉聯:「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澤東把此聯當作座右銘,時時激勵自己堅持勤學,告誡自己不要半途而廢。當時正值緊張的考試期間,毛澤東不僅將此聯放在自己的床頭時時提醒自己,而且還寫在學校的黑板報上,一是與同學們共勉,勸大家放鬆精神壓力,注意身體健康,只要平時有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就能取得好的考試成績。18.孫中山佳聯寄志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繁忙的革命生涯中,也經常以對聯與朋友們和同志們唱和,以表達自己的革命思想和不懈鬥志。1918年孫中山到廣東梅縣探望在家鄉定居的老同盟會會員謝逸橋。謝老辭官後,在家鄉建有小樓一幢,取名「愛春樓」,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孫中山對此美景雅居讚嘆不已,便即興撰聯一副,併當場揮毫書贈小樓主人,聯云:「博愛從吾志;宜春有此樓。」聯中巧妙地嵌上「愛春」二字,且對仗工整,意境深遠,又將自己的「平等博愛」等革命理念鑲嵌其中,不露痕迹,自然恰切。這使得謝老喜出望外,不住地稱讚好,可孫中山卻意猶未盡,又揮筆再贈一聯:「愛國愛民,玉樹芝蘭佳子弟;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此聯仍然嵌入「愛春」二字,詩情畫意,情景交融,表現出孫中山對這位老同盟會會員的深情厚誼。孫中山有名的對聯是自題聯:「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上聯典出《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面壁」為佛教典故,指達摩面壁十年的故事,指面對牆壁靜坐領悟教義,此處指沉下心來閉門讀書。全聯兩用典故,貼切恰當。上聯寫做人的遠大志向,偉人氣魄;下聯寫讀書的堅定決心,學者風範。面壁讀書是為了乘風破浪,乘風破浪也必須在面壁讀書的基礎上才可能得以實現。孫中山最著名的對聯,應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25年4月25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曾留有遺言,成為一副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在海內外的各追悼會上,這副對聯都十分醒目地掛在靈堂上,令悼念者牢記心中。這副婦孺皆知的名聯,其實是孫中山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孫中山逝世以後,這句話被後人以對聯的形式在重要場合廣泛張貼、宣傳,旨在號召人們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完成其未竟之事業,起到了教育鼓舞人的作用。也有一些自稱「總理信徒」的人,並沒有認真貫徹「總理遺志」,而是借公務之機,行營私之實,假革命之名,撈個人之利。有憤憤不平者改中山先生聯諷之:「同志尚未成功;革命仍須努力。」這是說那些「同志」的私囊還未裝滿,國民革命要繼續努力為他們創造條件。還有人改成這個樣子:「革命尚未努力;同志仍須成功。」是說革命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曲折,那些「同志」還是要為個人利益奮鬥不息的。諷刺何等辛辣!(圖四十)19.與爾同銷萬古愁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全裸影星、香港著名女影星莫愁小姐因為情感糾葛,在影藝圈走紅六年之後,於1965年聖誕夜服用大量安眠藥,殉情自殺,香消玉殞。人們已經習慣了她留下的那些香肩玉腿的裸浴艷照,如今她遽然告別人世,令人惋惜。著名詩人易君左先生特為之撰寫了一副輓聯,寄託自己對莫愁的同情與哀思:「與爾同銷萬古;問君能有幾多。」被人們傳誦一時,譽為輓聯中的佳聯。易君左(1899─1972),原名家鉞,字君左,後以字行,號意園,又號敬齋,湖南省漢壽縣人,出身書香世家,他是清末著名詩人易順鼎之子。北京大學文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留學回國後,長年在國民黨軍政界擅從報業文化,積极參加抗日活動;1949年底去台灣,嗣後,輾轉香港台灣,在大學任教,兼任中華詩社社長,歷經世變。易君左家學淵源,才高資絕,成名早,享名久,成就高。為文、為詩、為書、為畫,無不精工。文著60餘種,數千萬言,詩詞、遊記、傳記、隨筆、劇本廣涉博獵,信手天成,書畫法古出新,卓爾不凡,為文壇奇人。易君左在現代文學界名氣極大,曾被文學研究者稱為「現代遊記寫作第一人」。易君左曾寫《揚州閑話》一書,揭露了揚州的一些惡俗和醜陋現象,因此引起一場官司,引起一場軒然大波。有人為此作了一副:「易君左閑話揚州,惹起揚州閑話,易君左矣;林子超主席國府,連任國府主席,林子超然。」傳誦一時,其名聲更盛於前。「與爾同銷萬古;問君能有幾多。」該聯是集詩詞聯,又採取了隱字謎格。上聯出於唐代李白詩《將近酒》中的「與爾同銷萬古愁」,隱一「愁」字;下聯出自南唐後主李煜詞《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也隱一「愁」字。兩句句末原來都有「愁」字,集在聯中隱去「愁」字既合對聯的格式,又暗合死者「莫愁」的名字,非常恰切,不可移易,即換個人就不能這樣用了。輓聯中不提死者名字,固然是為了掩飾悲痛,但此聯典雅冷艷,雖然不見「愁」字,仍可以讓人感覺到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平添了無限悲哀與愁緒。20.金大俠書名巧集聯香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不僅是文學家,也與梁羽生先生一樣為對聯高手。金庸先生所作的對聯,最有名氣並為讀者所津津樂道的要數這一副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原來,這是金庸先生所寫了14部武俠小說的名字,他把這14部小說名的首字集在一起,就成了這副對聯。巧思綿密,獨具匠心。「飛」指《飛狐外傳》,「雪」指《雪山飛狐》,「連」指《連城訣》,「天」指《天龍八部》,「射」指《射鵰英雄傳》,「白」指《白馬嘯西風》,「鹿」指《鹿鼎記》;「笑」指《笑傲江湖》,「書」指《書劍恩仇錄》,「神」指《神鵰俠侶》,「俠」指《俠客行》,「倚」指《倚天屠龍記》,「碧」指《碧血劍》,「鴛」指《鴛鴦刀》。不過,嚴格說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不能算是真正的對聯。因為上聯意思比較連貫,能夠表達一個不錯的場景,但下聯為了湊字就頗有點生澀,尤其「倚碧鴛」三個字,雖然可以和上聯的「射白鹿」形成對仗,不過明顯搭配生硬,不知所云。聯句的前面部分「飛雪連天」和「笑書神俠」片語結構明顯不同,不能對仗。如果改成「神俠笑書」可能略微好些。所以有人說,金庸先生是先寫好這副對聯,然後根據對聯再為小說起名,然後寫作,從這副對聯的諸多毛病來看,這種說法是不大可能的。除了這副著名的集書名聯外,金庸先生在其武俠小說中,寫出了許多的對聯,都是可圈可點的。比如《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積翠亭對聯:「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射鵰英雄傳》譚處端死前所吟:「手握靈珠常奮筆;心開天籟不吹簫。」《射鵰英雄傳》:「風擺棕櫚,千手佛搖摺疊扇;霜凋荷葉,獨腳鬼戴逍遙巾。」《雪山飛狐》苗人鳳所寫之對聯:「不來遼東,大言天下無敵手;邂逅冀北,方信世間有英雄。」《白馬嘯西風》:「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早達笑彈冠。」《碧血劍》:「萬里霜煙回綠鬢;十年兵甲誤蒼生。」等等,茲不枚舉。
推薦閱讀:

化龍劫Ⅰ赤龍劫·第二十三章
逆龍之息(四)
土撥鼠
你見過最殘忍的事是什麼?
《張海迪成功勵志故事全集》《干群評論:為自己而活,更加堅強!》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