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四)【易太極】

四、形氣結合,如環無端

所謂「形」是指形體,也就是拳式動作的外在表現。「氣」即指內氣,它一方面包含著稟賦的先天之精氣、在飲食中攝取的水谷之精氣及來自自然界的清氣。另一方面,包含著起于丹田,由太極動作引動的理氣。這些細小的微粒,在太極動作的引導下,周流全身,往複如新。從醫學的角度來講,形氣是統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為用的。當身體裡面有了內氣、有了積累,就可以以心行氣,以意行氣了。

《拳譜》里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又說:「以氣運身,務令順隨」。可以看出,《拳譜》中所談的心,就是中醫中的神明之心了,它包含了大腦意識思維活動。因此,在這個階段所練的每招每式,都要注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順其自然,引運外形,只有這樣形氣結合的反覆練習,細心揣摩,久而久之,就會有較深的功力,內氣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地在體內運行。 我們對形氣結合已經有了正確的理解,那麼就不會「欲到扶桑,沒舟莫適」。至於此段的練習方法,就是在大腦的指揮下,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引動內氣,使氣有規律地隨著意識而催動外形,這要求我們努力做到周身合一、內外合一,外形在內氣的催動下,一動則周身全動,靜則周身全靜,動靜開合、起落旋轉,無不順其自然。在這個階段的習練過程中,身與手,內與外某一部位不夠協調,某一部位即產生矛盾,就會影響內氣的貫通,從而使意氣和形體難以結合,如動作運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夠,難以適得其中,導致周身渙散、沒成系統,因而在套路架式的練習中,表現為身慢手快眼不隨等散亂現象,不能周身一家、動作周到。《拳訣》里說:「手到身不到,擊敵不得妙,身到手也到,擊敵如催草」。這都說明了形氣結合,身肢順隨的重要性。 這一階段中,容易產生的問題還包括丟、頂、壓、抗。丟頂產生的原因,就是不理解松的含義。不用力就丟,用點力就頂,另外含胸過度則彎腰弓背,塌腰過度則扛肚填胸。壓的產生是對松肩沉肘理解不夠,正如單鞭與斜行定勢時的合勁,只知道兩肩下壓,卻不知屈膝松胯,含胸塌腰,束肋放鬆,象這種不自然地松肩沉肘稱為壓。因此在注意身體各部位的準確位置和運行路線的同時也要注意內氣與外形的結合,外形一定要順隨內氣的表現而自然開合。由此說明,在這一階段的練習,要著重於意識和形體姿勢的結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氣到、形到,使內氣一氣貫通,往複循環。同時應當理解,某一部位的開合,其實是整體開合的局部表現,全身總的拳架問題,也可以在局部反映出來,因此,凡是調整局部的姿勢時,務必注意整體的調整,當然也要留心意氣合一,以適應變而變。認真通過這一階段的鍛煉,就能具備相當的功力,但在技擊上,還是威力不大,時感力不從心。這是沒有掌握知己知彼、引進落空、粘連粘隨的功夫,這只是到「二陰八陽是散手」的水平,也就是我們說的「勁」的階段。


推薦閱讀:

太極雜說32-33-34-35
想要學好太極拳,把握精髓是關鍵(下)
續 方 成 圓――從多種角度看太極
從「古太極圖」到「宇宙太極數(素)表」
陳式太極拳盤架與推手較技

TAG:方法 | 練習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