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慢性蕁麻疹
分析古代醫籍與現代醫學文獻中不同刺法、灸法治療慢性蕁麻疹,優化形成了臨床三種常用針刺綜合療法治療常見證型(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方案。並運用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方法,採用優化方案開展三種常用針刺綜合療法治療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符合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91例受試者並將他們分為三組:
A組:針刺+自血療法
B組:針刺+刺絡拔罐
C組:針刺+耳穴貼壓
基於大量資料進行研究:(1)以《中華醫典》(第5版)收錄的1156部古代醫籍為基礎,通過對不同刺法、灸法治療蕁麻疹的文獻進行較全面的搜集和整理,根據頻次分析常用干預措施、穴位、處方特點等。
(1)古代醫籍:共檢索到涉及不同刺法、灸法治療蕁麻疹的古代醫籍28部,條文132條。根據頻次分析常用干預措施、穴位、處方特點如下:
①常用干預措施:依次為針刺+艾灸(41個處方),艾灸(31個處方)、針刺(22個處方)。
②常用穴位;依次為曲池(43次)、合谷(18次)、肩髃(17次)。
③取穴持點:處方以單穴為主(117個處方),經絡以手陽明大腸經為主(84次),特定穴以五輸穴為主(105次),部位上肢部為主(120次)。
(2)現代醫學文獻:以知網、萬方、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SCI-EXPANDED、PubMed、Embase等資料庫中不同刺法、灸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文獻為研究對象。共獲得不同刺法、灸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現代醫學文獻225篇,其中針刺、自血療法、刺絡拔罐和耳穴貼壓治療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文獻26篇。根據頻次、中心性、關聯規則及聚類分析,挖掘常見證型,常用干預措施、檢測指標、穴位處方、治療量如下:
①常見證型:為血虛風燥型(5次)。
②常用干預措施:依次為自血療法(114次)、刺絡拔罐/刺絡放血(14次)、針刺療法/針灸療法(12次),耳穴貼壓(8次)。
③常規檢測指標:血清IgE(15次)。
④常用穴位處方:針刺以曲池—血海—足三里—合谷—三陰交為主穴,以肺俞—風池—脾俞—外關—隔俞為配穴。
⑤常規治療量:留針時間為30分鐘(15次),自血療法為每穴注血1mL(2次),耳穴貼壓每日按壓4次(4次)。療程為每周3次,共12次(5次)。
(3)綜合古代醫籍與現代醫學文獻的優化方案:針刺以曲池—血海—足三里—合谷—三陰交為主穴,以肺俞—風池—脾俞—外關—隔俞為配穴,留針時間為30分鐘;自血療法為每穴注血1mL;耳穴貼壓為每日按壓4次;檢測指標為血清總IgE;療程均為每周3次,共12次。
採用文獻計量和數據挖掘技術分析古代醫籍與現代醫學文獻,提示現代應用不同刺法、灸法治療慢性蕁麻疹是對古代的傳承和發展,治療方面更注重辨證論治與豐富腧穴治療技術。常用干預措施為針刺+自血療法、針刺+刺絡拔罐和針刺+耳穴貼巧,常見證型為血虛風燥型,優化方案中針刺以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陰脾經的曲池、血海等為主穴共奏養血祛風的功效,起效機制常依據血清總IgE含量變化進行探討。
採用優化方案的三種不同針刺綜合療法是治療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有效療法,均可改善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風團與瘙癢等主要癥狀,可提髙社交、學習、勞動等相關的生活質量水平,能降低慢性蕁麻疹的風團大小、頻率、持續時間等的分級程度,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總IgE含量;第12周末複發率均低於20%。安全性等級均屬於第二級,提示在臨床應用上比較安全,治療期間可有輕度不良反應,但不需作任何特殊處理且不影響後續的治療。
採用優化方案的針刺+自血療法具有安全的特點,在改善癥狀和分級程度方面,A組(針刺+自血療法)優於C組(針刺+耳穴貼壓),第4周末A組(針刺+自血血療法)緩解率均高於B組(針刺+刺絡拔罐)和C組(針刺+耳穴貼壓)。
推薦閱讀:
※我是如何一步步擺脫醫院,自己在絕望中治療蕁麻疹的。
※蕁麻疹的類型你了解多少
※西醫學對膽鹼能性蕁麻疹的研究
※台敏樂:兒童蕁麻疹反覆父母必須謹記的七大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