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華:掌控當前經濟形勢的政策建議

邱曉華:掌控當前經濟形勢的政策建議2008年08月29日11:07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對著一系列的內憂外患:一是自然災害不斷,先後出現了年初的南方地區冰雪災害、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害、6月中下旬的南方局部地區洪澇災害等,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嚴重影響;二是股市的暴跌、房市的持續疲弱,使市場信心嚴重受挫;三是國際石油、糧食、鐵礦石等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推動了國內物價繼續攀升;四是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加深、美元持續貶值、越南爆發經濟金融危機、國際熱錢大量流入,對國內經濟金融穩定形成較大的壓力;五是美、日、歐和世界經濟的減緩趨勢更加明顯,人民幣持續升值,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給出口企業帶來較大的困難。這些因素,有些雖在預料之中,但演變的程度更嚴重,有些則是預料之外的,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增添了許多新的困難。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階段中國經濟的走向如何?宏觀政策又需作何調整?日益引人關注。

  經濟基本面不變,通脹向中度發展

  總的看,今年以來的經濟形勢還是基本正常的,對中國經濟過分悲觀的看法不可取。增長速度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既是預料之中,也是難免的,但平穩較快增長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有可能達到10%左右;通貨膨脹壓力不減,通脹水平由低度向中度發展的趨勢基本成局,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4.8%的預期調控目標難以實現,很可能在6.5-7%之間。但影響物價上漲的國內需求因素逐步減弱,更多地是成本因素和國際輸入因素的影響,因而決定了本輪通脹的平緩性、持久性,出現持續超過10%的高度通脹的可能性還不大。

  宏觀調控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防經濟過熱政策力度把握過嚴,忽視經濟周期性調整規律,一味緊縮社會需求,出現政策性減速效應過於激烈,與周期性減速效應疊加,最終傷及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以至經濟增長形成較大的回落慣性,造成宏觀經濟過快地觸及谷底;二是,防通貨膨脹政策方向把握失當,忽視本輪通脹的成本性、國際性因素,一味緊縮國內銀根,出現國內企業為世界性通脹吃藥,生產經營環境更緊,成本上升的壓力更大,最終傷及微觀經濟的正常發展,以至國內供給出現過大的波動,加劇國內市場供求矛盾,加大物價上漲壓力。

  防止經濟出現較大減速慣性

  展望全年發展趨勢,經濟仍可以保持較快的發展,出現形勢逆轉的可能性還不大,拉動今年經濟增長10%左右的需求力量依然存在。但對不利因素要保持高度警惕: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較大變數、國內自然災害不斷、漲價壓力不小、經濟增長有所放緩,特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付出一定代價,實現穩定增長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仍比較突出。

  就國際經濟環境來說,一些問題雖在預料之中,但程度更嚴重,情況更複雜,未來還存在不少變數。猶如存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給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帶來爆炸性衝擊,需要引起重視:

  一是,次貸危機影響比預期要嚴重。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增長已明顯減緩,歐、日經濟也深受其害,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整體減緩已基本成局,其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逐步顯現。尤其對那些依賴美國經濟程度較高的國家,出口形勢有可能變得更為嚴峻。有人已做出預測,如果美國經濟減緩1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可能減緩0.5個百分點左右,中國經濟可能受此拖累放緩0.2~0.3個百分點。也許這種預測有點過頭,但至少提醒我們,如果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出現蕭條局面,對中國的出口影響肯定是不小的。因為現在中國對美國出口已佔總出口的1/5以上。今年前五個月,由於美國進口的減弱,至少影響中國出口增幅回落5個百分點。

  二是,國際性通脹現象更加明顯。石油價格持續上漲,不斷衝擊全球經濟的神經。每桶100美元的心理關口,早在年初就已突破,目前已攀升到每桶140美元以上高位,同比漲幅超過一倍,對石油進口國形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與此同時,糧食、鐵礦石、銅等其他資源性、基礎性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形成了較強的全球性通貨膨脹的預期和壓力,有可能引發全球物價的全面持續上漲。中國現在一半以上的石油需求要靠國際市場來滿足,受漲價因素影響,每年要多支出數百億美元。因而,中國經濟已經越來越受到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特別是未來國際石油價格走向存在變數,其潛在影響不可小視。

  三是,美元匯率持續弱勢。受美國經濟疲弱和結構性失衡的影響,加上國際市場流通的美元過多,美元匯率跌勢不減,對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的比價持續軟弱,不僅使國際外匯資產出現大幅度縮水,也加劇了國際性通脹。弱勢美元趨勢若不能得到遏制,將嚴重擾亂國際金融市場,進而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

  四是,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出現異動。今年以來,越南出現了股市暴跌、房市崩盤、物價大漲、匯率大貶等經濟和金融問題。韓國經濟的貿易逆差急劇增多、幣值不穩、物價上漲等。印度經濟也出現了一些異常現象,增勢減弱、物價上漲。俄羅斯經濟降溫,物價大幅上漲。這些國家經濟的變化目前雖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大的負面影響,但可能影響國際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加劇國際資本的不正常流動,給東南亞和其他一些地區國家的經濟和金融造成衝擊。

  就國內經濟來說,整體經濟已出現減速運行態勢。一季度GDP增長10.6%,二季度增速回落到10.1%左右。除了自然災害不斷外,股市、房市持續低迷,物價持續上漲,緊縮銀根政策造成了相當多的中小企業面臨生產經營的困難,資金鏈條綳得較緊,生產、投資、消費、出口等環節的增速都有所減緩。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促進和制約因素並存,上行和下行力量同在,但下行的風險正在快速增加,未來的發展態勢存有一定變數。

  需要指出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正成為新時期發展的新要求,它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是利好的,有利於擺脫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硬約束。但就短期來說,轉變發展方式不是免費的午餐,必然要求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種代價,就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長受到限制,一些涉及資源、環境更多的發展領域設置的市場門檻更高,由此帶來發展成本上升,短期內將影響一些領域的生產、投資,影響一些經濟增長速度。因而,對可能伴生的階段性失業加劇、消費和投資需求減弱、CPI上升、社會心態不穩等問題,也應當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及早做好應對工作,把經濟轉型的代價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2008年的中國經濟走向將主要取決於對宏觀調控政策的把握上。如果調控力度、時機把握得當,各項政策相對配套,不出現傷害微觀領域基本活力的局面,我們就可以避免宏觀大的波動。如果有關調控政策持續收緊,就有可能引發本輪經濟周期出現過早觸底的危險。

  現在的關鍵是,在財政政策上要在穩健基礎上,適當加大積極支持發展的力度;在貨幣政策的運用上,要在從緊基礎上,適當增加靈活性,防止收縮過緊;在外貿政策上要注意保持鼓勵出口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適當增加激勵性。要注意避免出現政策性收縮效應與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效應重疊,以至放大波動效應,形成過大的經濟下滑慣性。這是需要政府竭力防止的。

  出現高度通脹的可能性較小

  今年以來,市場物價持續上漲,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一度曾攀升到8.7%,引來各方面的更多關注。此後漲幅雖有所波動,但基本處於7~8%的高位運行。1~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7.9%,表明中國的通脹水平已經由低度向中度發展,全年實現4.8%的預期目標是很困難的,但連續出現10%以上高度通脹的可能性也不大,估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6.5~7%之間。

  本輪通脹的特點決定了通脹的變化將會是平緩的、階段性的、可控的,不大可能是急劇性的變化,也不會是持久性的、不可控的。本輪通脹成因表現出需求拉動、成本推動和國際輸入影響的特點,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以往不完全相同。需求拉動可能是急劇性的變化,但成本推動很可能是逐步的、漸進的,不可能是急劇性的變化;國際輸入的影響可能是突發性的,但不大可能是持久性的。按照目前國內的經濟社會條件,物價上漲也是可控的,即可以控制在各方面可以承受的範圍,能夠避免出現超過10%的高度通脹。

  從發展趨勢看,推動漲價的因素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雖然潛在漲價壓力還不小,但主要不是來自國內需求膨脹的因素,漲價的壓力更多的是來自於成本因素和國際輸入因素。而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客觀上還需要有個過程,不可能短期內迅速見效,估計中度通脹狀態還將繼續維持一段時間。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治理通脹的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是,缺乏國際視野,還是局限於國內問題,關起門來就通脹論通脹,忽視本輪通脹的國際性,影響國內經濟的較快發展,以至出現中國為世界通脹吃藥,付出過大的代價;二是,缺乏綜合措施,還是局限於單純緊縮貨幣政策,僅把控制需求作為主要手段,忽視財政政策和外貿政策,影響社會需求的穩定增長,以至出現微觀經濟發展的環境持續惡化,加大社會的成本壓力,加劇供求的失衡矛盾。

  總之,防止物價上漲過快的政策立足點,要更多地放在改善供給、優化結構、完善機制上,更多地放在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上,而不是放在單純的緊縮貨幣需求上。這就要求政府要在堅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同時,更多地運用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手段,切實幫助企業和個人消化成本和價格上漲的壓力;更多地運用富裕的外匯儲備加大進口力度,通過增加國際資源來控制國內價格上漲。也就是說,要把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與較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結合好,把國內調控與國際調節結合好,把總量調控與結構優化結合好,把需求調節與供給調節結合好,把行政調控與制度改革結合好。牢牢把握住一個基本的原則,這就是防止和治理通脹,不宜以過度加劇失業矛盾為前提,不宜以犧牲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為代價,而是要在發展中治理通脹,在增加就業中把物價漲幅控制在各方面可以承受的範圍。

推薦閱讀:

30年來最慘烈!中國正上演第三次財富大洗牌:誰賺翻,誰又輸慘?
逆全球化在路上
充電樁類手機APP 距離「完美」還差幾步?
再談經濟蕭條期的一點看法
解讀|「權威人士」知多少?六點

TAG:經濟 | 政策 | 建議 | 經濟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