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墨子三字經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líng , rǎn yú cāng rù yú huáng 人 之 初 , 性 本 靈 , 染 於 蒼 , 入 於 黃 。 人的天性並無善惡之分,而是天真純潔,易受環境的影響,墨子有一天走到染坊看到染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就發出了對人性的感嘆。《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也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看到染絲曾嘆息道:絲放於青色染料里變成青色,放於黃色染料里變成黃色。投入的染料不同,絲的顏色也不同。絲放進五種不同的染色里,就能染出五色。所以人性的浸染不可不慎重啊。 shì yǒu xué , xíng wéi běn, zhàn suī chén, yǒng wéi běn 士 有 學 , 行 為 本 , 戰 雖 陳 , 勇 為 本 。 《墨子,修身》「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君子戰而有陳(陣),而勇為本。」士人雖然有學問,但仍應以高尚的品行為根本。君子以不學為恥,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品行,品行是學習的根本。好象戰鬥一樣,雖然有好的陣法,但是勇猛和士氣是根本。 ān shì wēi, wēi shì ān , jiǎn jié chāng , yín yì wáng 安 示 危 , 危 示 安 。 儉 節 昌 , 淫 佚 亡 。 「安,示之危。危,示之安。」墨子告訴我們,安危是可以轉換的,在事情沒有轉變前,應未雨綢繆。節儉才會昌盛,奢侈淫佚必會滅亡,國如此,家也如此。《墨子,辭過》「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雖欲無亂,不可得也。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富人奢侈浪費,孤苦無靠的人忍飢受凍,即使祈求天下不亂,也是不可能的。節儉能昌盛,淫佚必會滅亡。 jiān xiāng ài, tiān xià zhì , jiāo xiāng lì , tiān xià fù 兼 相 愛 , 天 下 治 , 交 相 利 , 天 下 富 。 《墨子,兼愛中》「兼相愛,交相利」人們如果真心地相互愛護,彼此都可以得到利益。平等而無差別的愛是建立社會公德之所需,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天下得治。互通有無,共贏而兼顧弱勢群體的利益,天下才會富裕。《墨子,兼愛上》「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天下人能互相愛護,天下就可安定;若互相憎恨,天下必亂。《墨子,魯問》「墨子曰:王公大人用吾言,國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墨子的理論給國家管理者聽從了,國家就會得到治理;平民百姓聽從了,品行必定會高尚。 cái bù fēn, bù wéi yǒu , lì zhù rén , dào quàn rén 財 不 分, 不 為 友, 力 助 人, 道 勸 人。 《墨子,修身》「據財不能以分人,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擁有錢財而不肯與人分享的人,不值得與他交朋友;不能信守原則,守道不專一,認識事物不廣博,對是非分辨不清楚的,不能明察的人,不值得與他交遊。《墨子,尚賢下》「有力疾以助人,有財勉以分人,有道勸以教人。」有力量的趕快去幫助別人,有財產的盡量與人分享,有道德的要勸導和教育別人。 yán bì xìn , xíng bì guǒ , zhì bù qiáng , zhì bù dá 言 必 信, 行 必 果, 志 不 強, 智 不 達 。 《墨子,兼愛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說話要有誠信,說了就辦,辦事必果斷,使言行就象古代通關的符節一樣符合才行,這樣說的話才會讓人信服。《墨子,修身》「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不堅持信念的人,他的智慧一定不高;說話不講信用的人,他不會去行動。「務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只說不做,即使口才再好,人們也不會相信他。 ài rén zhě , rén héng ài , lì rén zhě , rén lì zhī 愛 人 者, 人 恆 愛, 利 人 者, 人 利 之。 《墨子,兼愛中》「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人;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凡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必定跟著愛他;給別人好處的人,別人也必然同樣給他好處;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必定同樣憎惡他;殘害別人的人,別人也必定同樣殘害(損害)他。《墨子,大取》「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中;己在所愛,愛加於己。倫列之愛己,愛人也。」兼愛並不是把自己排除在外,愛別人並不是不愛自己,自己也在所愛之中,愛也包括自己。無差等的愛己,將自己與他人一視同仁,服從真理來兼愛,也就是愛人。 yì lì jiān , xiào lì qīn , xīng dà lì, chú dà hài 義 利 兼, 孝 利 親。 興 大 利 , 除 大 害 。 《墨子,兼愛中》「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墨子說,有仁德的人辦事,一定是以增進天下萬民的利益,除去天下萬民的禍患為己任,以此作為自己的事業的。《經上8》「義,利也」義,就是有利於人,與人分享利益。《經下13》「孝,利親也。忠,以為利而強君也。信,合於意也。廉,作非也。」孝,孝敬,就是有利於雙親的行為。忠,忠誠,是能有利於國家並使國家強大的行為。信,誠信,指發表的言論和自己的動機相吻合。廉,廉恥,能夠反省自己所作所為的過錯。 shàng xián zhě, zhèng zhī běn, jiàn xián jí, jǔ xián néng 尚 賢 者, 政 之 本, 見 賢 急, 舉 賢 能 。 《墨子,尚賢上》「夫尚賢者,政之本也。」選用賢能人才,是為政的根本。《墨子,親士》「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不急,則緩其君矣。」到一個國家主政卻不培養國中的士人賢才,就會滅亡這個國家。發現賢才卻不急於推舉或任用,就是對國家的不敬。 xuǎn xián néng, bù bì qīn, wú néng zhě, zé xià zhī 選 賢 能, 不 避 親, 無 能 者, 則 下 之。 《墨子,尚賢上》「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對有才能的人就舉薦,對沒才能的人就撤職。任人為賢,公正選拔,辟除私怨,就是尚賢的真義所在。《墨子,尚同上》「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選舉天下德才兼備的人,讓他做領導人。這是中華文化里最早的民主選舉思想。 bù zhí ruò, bù jié guǎ , bù wǔ pín, bù qī yú 不 執 弱, 不 劫 寡, 不 侮 貧。 不 欺 愚。 《墨子,兼愛中》「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天下人相愛,強者不壓制弱者,人多勢眾的不劫掠人少的,富人不欺侮窮人,高貴的不鄙視卑賤的人,奸詐狡猾的也不欺騙愚笨的。那麼天下的災禍、爭奪、埋怨、仇恨都不可能發生,那就是由於相愛才有可能,所以仁人君子都十分讚美兼愛的美德。 lì zhě shēng , duò zhě pín, qiáng bì guì , ruò bì rǔ 力 者 生, 惰 者 貧, 強 必 貴, 弱 必 辱。 《墨子,非樂上》「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依賴自己出力勞動生產的人,才能生存繁衍;好逸惡勞的人不得食。《墨子,非命下》「彼以為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故不敢怠倦。」賢者以為努力勤奮工作一定能富貴,不努力去做事必會貧賤;努力工作的人,必定顯赫,懶惰的人,一定蒙受恥辱,所以不能懶怠睏倦。 shì sǔn jǐ , yì suǒ wéi , pín jiàn lián , fù jiàn yì 士 損 己, 益 所 為, 貧 見 廉 , 富 見 義。 《墨子,經上》「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任俠的行為,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做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事。《墨子,修身》「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君子處世的原則是:貧窮進要表現出廉潔,富貴時要講真理正義,對人生前愛戴,死後真心哀悼,情之所至,這四種表現不是可以用虛浮的外表假裝出來的,是由反躬自問,自省自修才能做到的。 shēng jiàn ài , sǐ jiàn āi, yán bú xìn, xíng bù guǒ 生 見 愛, 死 見 哀。 言 不 信, 行 不 果。 《墨子,貴義》」言足以遷行者,常之;不足以遷行者,勿常。不足遷行而常之,是盪口也。」言論如能付諸行動的,不妨常掛在嘴邊;不能付諸行動的,就不應經常講。言論不足以付諸行為的經常講,那就是白費口舌尋開心。 lì zhi zhōng, qǔ qí dà, hài zhī zhōng , qǔ qí xiǎo 利 之 中, 取 其 大, 害 之 中, 取 其 小。 《墨子,大取》「斷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被蛇咬了,為了保存手腕而去掉手指,這是從兩利當中選擇大的,從兩害之中選擇小的;害中選小,並不是喜歡禍患,而是相對來說獲得了利益。「利之中取大,非大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於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大取也;於所既有而棄焉,是害之中取小也。」在利益中選擇大的,不是不得已;在害處之中選擇小的,是不得已。在本來所沒有的事物中去選擇,這是選擇到了大利;在既得利益中去捨棄,是選擇到了避免小的害處。 jìng yú shuǐ, jiàn miàn róng , jìng yú rén, zhī jí xiōng 鏡 於 水, 見 面 容。 鏡 於 人, 知 吉 凶。 《墨子,非攻中》「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墨子引用古人的話說:君子不用水做鏡子,而以人作為鏡子。用水作鏡只能看出面容,以人作鏡,卻可以知道吉凶,也就是自己未來的命運。 yán sān biǎo, běn yuán yòng , liáng fù shí , duó shēn yī 言 三 表, 本、 原、 用。 量 腹 食, 度 身 衣。 《墨子,非命上》「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之利也。」好的理論要遵循三種標準,哪三種標準呢?墨子說:那就是本、原、用,也就是今天說的三段論邏輯思維方法,可繼往而開來。本,就是考證歷史,向上探求古代聖賢的成功案例。原,就是體察民情,也就是今天說的理論聯繫實際,能否符合民眾的生活需要。用,就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把理論會付諸行動,看是否符合國家和民眾的根本利益。這就是評價一個好理論的三種標準。《墨子,魯問》「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飯穿衣,皆有度,適欲和適度就好。 fǎ bù rén, bù wéi fǎ , shā bù gū, dé bù xiáng 法 不 仁, 不 為 法, 殺 不 辜, 得 不 祥。 《墨子,法儀》「子墨子曰: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說:天下做任何事,都不可以沒有法度標準;無法無天能做成事的,從來就沒有。「法不仁,不可以為法。」法律不仁厚,就不應該制訂,制訂了的,也應該廢除。「殺不辜者,得不祥焉。」殺害無辜的人,就會得到不祥的報應和下場。 lì fǎ yí, zūn fǎ dù, shǎng dāng xián, fá dāng bào 立 法 儀, 遵 法 度, 賞 當 賢, 罰 當 暴。 《墨子,經上》「法,所若而然也。」法律,就是需要大家遵守而必須無條件遵守的制度。《墨子,天志》「賞當賢,罰當暴,不殺無辜,不失有罪。」獎勵的必須是賢人,懲罰的一定是惡人。既不冤枉一個無辜者,也不漏掉一個有罪者。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木心講述的文學回憶錄中所說的 若以墨子治國,中國早已是強國?
如果中國沒有獨尊儒術,而是獨尊墨術,會怎麼樣?
墨家系列01--如何閱讀《墨子》?
墨子性染論與儒家同志觀
墨子全文及翻譯

TAG: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