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發表於2016-05-26 14:24:00

文:閆涵媽媽

媽媽們一起聊天,常會感嘆老天不公:同樣是當媽,為啥有的媽那麼輕鬆,隨便動動嘴娃就屁顛屁顛跟在後面;有的媽那麼辛苦,在熊孩子身後催著攆著娃卻無動於衷……

別急,當媽的和娃說話,還真不是「隨便動動嘴」那麼簡單——孩子的情商有可能被你說出來,也有可能被你給說沒了。

3位媽媽的生活情景劇

這3位媽媽都是我鄰居,這幾個情景還原了她們的真實生活。

情景一:越到睡覺時間娃玩兒得越嗨

該睡覺了,娃卻耍得不亦樂乎,怎麼辦?

3位媽媽放大招——

晨晨媽:「寶寶,該睡覺了,上床去,快點兒!別老讓媽媽催你!」

小睿媽:「媽媽好睏啊,寶寶來陪媽媽好嗎?你不來的話,媽媽只好抱著你的毛毛熊睡了……」

琳琳媽:「寶寶,你在玩什麼?給媽媽看看……這麼好玩啊,咱倆一起玩吧?走,咱們到床上玩去,然後媽媽還可以給你講個故事……」

情景二:娃面對餐盤拒不就範

該吃飯了,娃坐上餐椅,看看食物,情緒明顯不高,勉強餵了幾口就開始躲閃哭鬧,還一揮手把勺子打飛了。

3位媽媽放大招——

晨晨媽一拍桌子站起來:「辛辛苦苦給你弄吃的,你就這個態度!愛吃不吃,不吃餓著!」

小睿媽:「寶寶你別發脾氣啊,要不咱們用ipad看個動畫片?但你要把飯吃完哦!」

琳琳媽:「寶寶,媽媽覺得這個很好吃,你再試試……確定不喜歡嗎?媽媽明白了,你有點生氣,因為這個不是你想要的。能告訴媽媽你想要什麼嗎?要不咱們用海苔卷飯糰吃。你看,這樣來卷……要不要試一試?」

情景三:娃連哭帶鬧要買東西

出門前已經打過預防針:「寶寶,我們今天出門只是散個步,不買東西。」但路過花里胡哨的小地攤兒,娃立刻挪不動步,要這個要那個,不買就哭。

3位媽媽放大招——

晨晨媽轉身就走:「說好不買就不買,說到做到,你沒理由生氣。」

小睿媽:「別哭別哭,這個東西質量不好,咱們不要,回頭買個好的去……」

琳琳媽:「寶寶,你很想要這個東西,不能買讓你覺得很失望,對嗎?但是我們出門前講好了,今天不買東西,媽媽願意和你一起遵守這個約定……你很難過,想哭一哭是嗎?媽媽陪你……要不我們去書店給你讀故事,或者去公園盪會兒鞦韆,你選一樣好嗎?」

3種育兒態度,你看好哪一種

晨晨媽就是那個常感嘆別人家娃好帶的媽媽。她覺得晨晨實在不懂事,幹什麼都費勁兒,自控力很低。

小睿媽是「哄娃高手」,孩子有啥問題基本都能靠「哄」解決。不過隨著小睿邁進3歲,開始變得越來越難哄,對媽媽的話也總是半信半疑。

琳琳媽是大家眼中的「幸運媽媽」。琳琳比同齡孩子懂事,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都不錯,還不到3歲已經會主動照顧身邊的人,情商高的不是一點點。

3位媽媽代表了3種育兒態度,不同的育兒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情商高下。

晨晨媽是典型的強硬派,對孩子嚴格要求,擺事實講道理,雖然句句都在理,卻無奈孩子不肯聽。隨著媽媽的態度越來越簡單粗暴,孩子也認定媽媽不理解自己,母子倆衝突越來越多。

小睿媽善於取巧,面對問題很少從正面解決,總是利用孩子的特點,撩撥孩子的嫉妒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假裝妥協,來誘導孩子完成任務。這種做法對付小寶寶很有效,可隨著孩子獨立思考能力越來越強,媽媽的小把戲很容易就被看穿,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東西——信任受到嚴重影響。

琳琳媽善於共情,遇事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她肯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幫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還幫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有這樣一位高情商的媽媽,難怪琳琳那麼「好帶」。

高情商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3歲以下的孩子,大腦皮質中的神經迴路沒有發育完全,不具備控制情緒的能力。這個階段,父母通過語言和神態給與孩子的感受,影響著孩子腦神經迴路的發育方向。可以說,情緒是天生的,情商是我們幫孩子養成的。

培養孩子的情商,要先正確看待孩子的情緒。他們不是在用情緒跟爸媽對抗,而是在用情緒跟爸媽溝通。當孩子發脾氣時,他不是來煩我們的,而是來向我們尋求幫助的。

1、孩子亂髮脾氣?

孩子發脾氣了,別急,我們可以先試著幫孩子為他的情緒命名,「你覺得這樣待著不舒服是嗎?」「剛才爸爸把你的玩具拿走了,所以你不高興了是嗎?」在這種引導下,孩子會慢慢理解自己的情緒:「對,我就是因為這個覺得不高興。」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被理解和接受,他會慢慢平靜下來。反之,如果我們用發脾氣來應對孩子的情緒,孩子只會覺得大人沒弄懂自己的想法,那他會繼續發脾氣,直到我們懂他的意思。

如果孩子已經會說話,我們還可以請他試著說說自己的感受,給他表達情緒的權利。先處理好孩子的心情,再去處理事情。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孩子不發脾氣,而是讓孩子不亂髮脾氣。

2、孩子不自信?

現在流行「賞識教育」,不停表揚孩子,其實,盲目表揚、從不批評,容易讓孩子自大,受挫後轉而自卑。表揚與批評都需要,但要掌握正確的方式。

孩子在幼兒園得到了小紅花,回到家,爸媽可能會說:「你好棒!好聰明!」這種空泛的表揚不能強化孩子對自己行為的認識,我們不如問問寶寶做了什麼事受到特別獎勵?如果是因為幫助了小朋友,那我們可以說,太好了,你喜歡幫助別人,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德……這有利於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當他認為自己是樂於助人的,他就會繼續去幫助別人。

如果孩子跟小朋友玩耍時起了衝突,把小朋友推倒了,媽媽要說的不是「你怎麼這麼暴力啊」,而是「寶寶,你伸手去推小朋友,這是不對的,小朋友會受傷,下次碰到這種情況,你不要推人家,你可以告訴小朋友你是怎麼想的……」這樣的批評,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的哪種行為是不對的,正確做法是什麼;媽媽生氣不是因為不喜歡自己,而是因為不喜歡自己剛才做的事。這種認識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安全感。

3、孩子自控力差?

當孩子連哭帶鬧要買東西時,晨晨媽對孩子採取不在乎也不理睬的態度。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情緒是不對的,在這狀態下長大的孩子,習慣於壓抑和忽視情緒,既不會表達自己的心情,也不會注意到旁人心情如何。

小睿媽對孩子的不滿一味安撫妥協,沒有幫孩子學會在什麼情況下要怎麼做,也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而且無原則的妥協最容易養成沒有自控力的孩子。

只有琳琳媽做到了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為孩子設立規矩。而且她很明智地為孩子提供了其他選擇:讀故事或盪鞦韆。4歲以下的孩子自控力很弱,即使知道應該怎麼做,也還是會很難過。這種「二選一」的做法讓孩子重新掌握了主動權,也是幫孩子進行自控力訓練的一個好方法。

你有必要為孩子的情商感到焦慮嗎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情商力發展目標不同。

0~2歲的孩子,需要父母通過安撫幫助自己認識和理解情緒,進而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2~3歲的孩子,需要父母幫助自己在理解各種情緒的同時融入周圍環境,能與不認識的人坦然相處。

3~4歲的孩子需要開始培養自信、獨立、共情能力。4~5歲的孩子需要增強抗挫能力和自控能力。5~6歲的孩子需要建立起合作精神和樂觀心態。

我們不必為小孩子不具備大孩子的情商力而焦慮。在他成長的每一天里,好好同他講話,你一定可以幫他養成自己的情商力。

(本文部分理論參考了張怡筠的「幼兒情商力分齡發展」體系,特此致謝。)


推薦閱讀:

莫把孩子養成你的冤親債主!
好父母養成指南
初級氣質美女養成手冊17
不要把自己的閨女養成「渣男收割機」
兔需要的營養成份

TAG:孩子 | 情商 | 養成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