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4孝標準下多「不孝子」 父母最願子女常回家

  中新網8月15日電 新版「24孝」行動標準的發布在網路上引發廣泛討論,很多網友表示支持,稱做子女的就應該為父母做到這些。同時也引發很多質疑聲音,稱「不切實際」,按此標準,不能盡孝的人太多了。受訪的父母們則表示,並不要求子女們都做到這些,只要能「常回家看看」,就心滿意足了。

  新標準下多「不孝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新版「24孝」行動標準,不僅包括「教父母學會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等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的行動準則,還包括「支持單身父母再婚」、「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等觀念突破和對老年人的心理關懷。

  很多網友感慨,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自己就是「不孝子」。「不是不想盡孝,而是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下力下,心有餘而力不足。」

  29歲的蘇珊曾在外地打拚多年,為了能多陪陪父母,才選擇回到家鄉。「看完這24條,我真心覺得自己是個不孝順的孩子!」

  橋樑工程師王磊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無奈地感慨這些標準「很多不靠譜」、「根本無法執行」,「最多只能給父母打打電話,買點東西,寄點錢。」

  「父母對我沒啥要求,只要我開心工作,幸福生活,身體健康就好。」王磊說,「但父母越開明,我就越感到內疚。」有很多年輕人都像王磊一樣,一年難得回家一次,除了打電話和寄錢以外,為父母做的事情少之又少。

  網友「piaoy」稱,「這24孝大多數只要有孝心的人都能做到,而沒孝心的連三孝都做不到。」

  蘇珊坦言,其實這些新標準並不難,「只是之前沒想到這麼深」,她表示以後會參照做,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網友「我是小石頭」表示,「說做不到的都是找借口,父母也沒有要求我們全部做到,我自己要爭取多為父母做這些事,自己的子女也在看,將來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是要老的。」

  父母:樂見「新24孝」最願子女常回家

  63歲的鐘翠英看到新版「24孝」非常開心,「這個標準定得太好了,老人就是需要這些關懷,但是孩子們卻不懂,希望他們看了以後能夠學一學。」她說,最希望孩子能帶自己一起旅行,「因為他們每次旅行都是把我們扔在家裡。」

  很多老年人網友紛紛表示支持這一新標準,網友「漂亮的麥子」說,「我的孩子是80後的,是應該讓她們知道什麼是『孝』了,對於孩子、孩子的孩子我們只有付出。」同時也有網友指出,「孝」重在內心的尊重、關愛和日常溝通,而不應該限定這些條條框框。

  「我可以說能夠做到百分之九十。」53歲的老陳是街坊鄰居公認的「孝子」,工作再忙都會抽空陪父母,給他們做飯、陪他們聊天。新「24孝」在他看來再平常不過。而作為父母,老陳則感慨孤獨,希望自己的子女多回家看看,哪怕是說說話。

  今年6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審議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中新增一條「常回家看看」,曾引起巨大的關注和爭議。新版「24孝」的第一條就是「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能做到當然最好,做不到的話也不會強求,只要能經常來看看我,就很滿足了。」鍾翠英的想法,也許代表了大多數的父母。

  網友「娟子」說,兒子和自己不在一座城市,這24條里有很多做不到,但是經常往家裡打電話,有假期就儘可能回家。「孩子們也不容易,在外打拚很艱難,能做到這些我們就已經很欣慰了。」

  媒體:應從中看到老人的殷切期望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稱,「新24孝」觸及了很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內容,在傳承中實現了創新。對於正在步入老齡化時代的中國來說,對於年輕人壓力很大的現實來說,這種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於有人質疑,孝是很私人的事情,甚至是一種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覺」,怎麼能這麼詳細呢?這種規定又有多少可操作性呢?文章稱,這種行為標準畢竟不是法律,它能夠起到的就是一種倡導、提醒的作用,不必要用一刀切的思路去挑剔——主觀上想要孝敬父母的人,能從中看到改進的地方,能參照找到一些自己行為的不足,就已經很足夠了;至於有些內容因為你的特殊情況做不得,誰又會怪罪你、揪著不放呢?

  燕趙都市報評論指出,新24孝的很多標準是對世俗觀念的突破,更加閃爍著對老年人心理慰藉的光點。我們可以揶揄和嘲諷,但我們更應看到老人們的殷切期望,不要讓空巢老人成為輿論一次又一次的焦點,更不能讓我們孝道的債務越積越多。

  「孝心不能等待」。天府早報評論說,這般淺白道理,人人心中筆下皆有,而又常常在世故的勞碌紛紛中擱淺於江湖。你我他,不缺那份「心」,只不過在白熱化的生存壓力下,常常失卻了陪侍父母身旁的那份淡定雍容。在「都忙著趕路忘記了出路」的時代幕布下,如話家常般把「孝敬的瑣碎與細緻」絮叨於我們耳畔的「新24孝標準」,就是一碗難得的「心靈雞湯」。


推薦閱讀:

男人想娶你回家的十大徵兆
國慶節要回家了,給爸媽買點什麼好?
單身dog 在外工作,逢年過節獨自一人時,有怎樣的傷感經歷?
十條笑話:陰差陽錯帶女友回家

TAG:父母 | 子女 | 標準 | 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