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美兩國教育的最大不同
2013-05-30 21:17:57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87ae6f480101k7xo [查看原文]
美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一直有「社會學」這門課,其中必有一個單元講的是經濟。對於這類人文學科,美國學校採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從中不僅僅學到知識本身,還有很多其他的令他們受益終生的技能。讓我用小學生學經濟的例子來看看美國的這種教學方式。從二年級開始,每次學完經濟這一單元之後,學生們就要用所學的知識來組建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生意」。學校為強化經濟教學設立了「市場日」,也就是每位學生公司開張的日子。二年級時的「市場日」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時老師要求每位學生的「公司」可以銷售自己的手工產品,也可以提供服務,但規定成本不能超過一定數額,具體數目我忘記了,好像也就是一塊兩塊吧,總之不能給家長增添負擔。記得女兒那時興高采烈地自己用毛線編了很多手鏈,打算在市場日那天大賺一筆。可惜她的手藝欠佳,我這當媽的手藝還不如閨女,所以也沒幫什麼忙,結果市場日那天女兒公司的生意就有些蕭條。那時他們的交易全部用的都是假錢。女兒的一個好朋友則開了一家美甲店,屬於提供服務類,生意火爆到不行。因為她們的指甲油是帶亮粉的,有的還有香味,就連班上的男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排隊。女兒也是愛把腳趾頭塗得五顏六色的(我不允許她塗在手上),於是就走後門,提前和好朋友說好給她留個位子。誰想到等她關了自己的店跑過去的時候,連指甲油的毛都不剩了。眼看大好的臭美機會就這樣沒了,孩子當時就不高興,回家來更是又哭又鬧,兩個好朋友還差點因此絕交。三年級的「市場日」活動沒有給我留下什麼特別的印象。然而到了四年級,這一活動和以前的兩次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要使用真錢了,給家長們的信里寫明每位學生需要上交$5作為成本資金,用來購買原材料。學生由老師指定以五至六人為一組成立「公司」。每個公司必須有自己的產品,不能是提供服務類的。產品必須是學生全部或部分手工所做。從要求中一眼可以看出的是這一活動除了活學活用經濟學知識本身之外,還至少鍛煉了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首先說說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也許有人會擔心一個小學生能動手做出什麼呢?其實美國社會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了。我女兒15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上幼兒園了,那時候她走路還不利落呢,可幾乎每天都能拿回來一個自己動手做的東西,到了兩三歲以後更是天天如此,當然大部分是老師手把手和她一起做的。那時她帶回來的作品相當令人驚艷,從構思到材料的運用,都非常獨具匠心。我當時覺得美國幼兒園老師這麼厲害啊,居然有這麼好的點子,後來發現有很多這方面的指導書,想來幼兒園老師們是借鑒了不少。不過這至少能說明老師們有心,每天帶著十幾二十個剛脫離了尿布的小屁孩們用各種各樣在我看來稀奇古怪的材料做手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了小學以後,他們更有專門的藝術課,定期有學生們手工創作的展覽。所以說在美國,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是從上幼兒園就開始培養的。沒有上過幼兒園的,也是從學前班就開始了(美國的公立教育是從學前班開始的(5歲),所以很多家裡有全職媽媽的孩子可能沒有上過幼兒園)。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模式是一脈相承的,並非是到了高中或大學才有質的飛躍。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是多年來一級一級教育打下的堅實基礎。為什麼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世界上首屈一指,我認為這和美國這種靈活的,注重實際效果的教育方式分不開。從這個角度講,我倒是建議在國內的家長們,如果想讓孩子今後在美國接受系統教育,應該越早越好,從高中開始已經有些晚了。從前總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更優,現在我越來越覺得並非如此,因為教育並不僅僅意味著教授硬性的知識,還有更多更重要的需要積累才能看出效果的軟性知識。美國的基礎教育可以說更加全面,更能發掘學生的潛能。書歸正傳,還是看看女兒所在的「公司」是如何為「市場日」做準備的。可以看出她們的準備工作幾乎囊括了現實世界中從確定產品到銷售的所有基本步驟。而準備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包括如何解決組內成員的衝突,如何溝通,如何妥協讓步,如何凝聚力量使成果達到最優,等等:確定產品首先要確定產品。她們決定的產品是用相當結實的粗線繩做的手鏈。女孩子對身上的裝飾品總是情有獨鍾啊。之所以選擇這個一是因為這種手鏈樣子很好看,在亞馬遜網站上有售(五塊到二十塊不等),另一個原因是她們中一個女生的媽媽會做這種手鏈,可以教她們。後來的事實證明她們對產品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因為沒有另外一家公司和她們選的產品一樣,用女兒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We have no competitors"(我們沒有競爭者)。製作廣告製作廣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老師將他們每家店的廣告錄下來,然後集中播放,這樣大家就相互之間知道哪家店賣什麼產品了。女兒她們的店是借用了在美國非常流行的一首歌,叫《Call Me Maybe》。她們把歌詞給改了,然後加上了自創的舞蹈動作。新歌詞是這樣的:"Hey,we just met you, and we are not crazy. But here"s our product, so come here, maybe! And all the other boys, might think it is girly, But here"s our product, so come here, maybe!". 想想五個女孩子連跳帶唱地做廣告,怎能不吸引人呢?製作產品下一步就是製作產品了。為此她們確定了目標,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她們決定在一個星期之內做100個手鏈,而且計算出平均一天至少要做16個。每種顏色的手鏈做多少個也都計劃好了。可是由於她們都是在上學期間抽空做的,最終連目標的一半也沒有做到,儘管老師一再跟她們說這一產品肯定非常受歡迎,她們應該儘可能的多做才對。成品帶在手腕上就是這個效果。我也看到女兒把四五個扣在一起帶在脖子上:
確定價格本來她們的定價是$1.75一條的,後來由於製作的數量沒有達到預期,而且老師也建議預期中受歡迎的產品應該提高價格,最終她們把價格定在了$2.50一條。我當時覺得價錢有點高了,因為每個學生在市場日交易那天只允許帶最多$5,而買她們的一條手鏈就要用去一半的貨款。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她們還制定了更加詳細的遊戲規則,比如本店員工的內部購買價只有$0.75,結果女兒一下子就買了四條,同組的其他女孩子也差不多。可這樣一來,可以賣得不就更少了?另外她們還有對外的其他優惠政策以鼓勵大家多買,比如,買一個$2.50,兩個$3.50,三個$3。說實話我是市場日當天在現場才知道她們這個優惠政策的,覺得買兩個和三個定的價格太低,應該是每多買一個便宜$0.50。女兒說她也覺得低了,可大家意見無法統一,主要是考慮到每個人只有$5可花,很少有人願意把錢全部花在她們的產品上。市場日真刀真槍的交易讓孩子們興奮無比的市場日終於到來了。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我也受邀去觀摩了一把。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公平購物的機會,老師給每組的每個學生都編了一個號(1-6),老師會每隔一段時間叫幾個號碼,有這幾個號碼的學生就可以離開自己的店去購物,這樣所有的學生就可以輪流購物了。市場全景(這一天的市場日只安排八個班級參加):
各家店的產品:帶花的筆:
用彩色膠帶做的錢包:
用瓶蓋做的裝飾:
項鏈:
再來看看女兒的店:老師一宣布交易開始,就有買家蜂擁而至,連隊也不排了。女兒和另一個留守看店的同學有些招架不住,大喊了幾次「排隊,排隊」也沒人聽,關鍵是市場里太人聲鼎沸了。兩個人忙得錢也數不清楚了。老媽我在旁邊看著著急啊,乾脆擼胳膊挽袖子衝過來幫著數錢。現在想想慚愧啊慚愧,小孩子們的遊戲我跟著摻和什麼啊。後來跟女兒說起我的懊悔,女兒說就算你是我們店的志願者吧。她們的生意的確火爆,有的買家甚至一下子買了三條。老師說得沒錯,她們現在都後悔做得太少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廣告牌之一:
廣告牌之二:
滿載而歸,發財了:
最後她們做的手鏈全部售出,成交額達到了$72.5, 成為那天成交額最多的店,她們平均每人分到了$14.5,扣除$5成本,每人的利潤$9.50。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最後的幾分鐘里,她們不是降價甩賣,而是把價格提高到每條$2.75,有些買家覺得太貴而放棄了,但最後幾條還是以提高了的價格出手的。這次活動無論對於學生們還是老師來說都是巨大成功。而作為家長,我也是感觸頗多。我真的很高興孩子能在這種寓教於樂的環境中學習。當他們長大以後,他們不一定能記住所有的知識,但學習中的那些美好的經歷會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里。
推薦閱讀:
※【讀圖識政治】圖解中美蘇民族政策
※尼克松總統首次訪華與中美建交宣傳報道紀實
※最關心中國的三個政治家之一基辛格 談中美關係
※中美篇--這一篇文章讓崇美派膽戰心驚!
※歷史最變態盜墓賊:從不拿墓中寶物,只為喝墓中美酒,和墓主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