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作用與時代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標識。它在歷史上為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時至今日依然具有顯著的時代價值。我們要科學辨析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滋養和智力支撐。

中華傳統文化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根與精神之源,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治國理政價值理念、增強文化自信文化擔當,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我們需要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科學認知,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需要以客觀禮敬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看到它在推動傳統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明晰它所蘊含的糟粕劣根,更要承認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經過創新轉化在當今時代仍具重大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以此激發傳統文化的創造活力,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中華傳統文化在規範傳統社會的政治秩序、維繫家庭的孝親觀念和培育個體的價值取向等方面發揮過積極作用。

其一,傳統文化有助於社會穩定的鞏固。傳統文化是在農業生產基礎上形成的農業文明,它建構起以孝為本的倫理綱常、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以及物我不分的認知方式。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雖然不同朝代政權更迭,但由於農業生產的經濟基礎和傳統文化始終保持一致性,使得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文化傳統與政治結構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因此,傳統文化基因和封建政治制度表現出了歷史持續性和穩定性,進而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當然,傳統文化的自然經濟基礎、文化自身的政治保守性在某種程度上又會壓抑經濟發展的活力,延緩社會前進的步伐。

其二,傳統文化有助於以家庭為中心的倫理觀念的形成。傳統社會建立於血親關係的基礎上,相對於公共社會而言,它是一個以生產勞動為中心的固定血緣和親屬關係的集合體,是一個熟人社會。因此,傳統社會注重人際脈絡和家族歸屬,建構起「以孝為本」的家庭關係模式。在生活實踐中,個體依賴於家庭,「父母在不遠遊」「慎終追遠,仁德歸厚」的行為意識,固化為自古至今的「安土重遷」的思想觀念。「國」和「家」在傳統社會架構中是「一而二」和「二而一」的關係,國家是家庭的放大,家庭倫理之「孝」體現在國家層面的價值理念便是「忠」。當然,統治者「家天下」,以國為「一己之私」,家庭倫理的統攝也會導致公共規範的缺失。

其三,傳統文化有助於培育以「德」為中心的個體價值取向。在以家庭為基礎的社會認知中,傳統文化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養。《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其中「學」與「習」指的就是對於德性的修養和踐行。《大學》亦是如此:「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因此,「君子之德」作為個體道德的價值歸宿,是傳統文化中著重學習的內容。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倫理規範在國家層面進一步塑造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政治生態,它對維護家庭和國家的倫理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傳統道德體系中的「政權、族權、夫權和神權」阻滯了個體的自由選擇,束縛了人的個性發展。

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歷史效應,也應正視其裹挾的諸如個人崇拜、等級觀念、任人唯親、重農抑商、重義輕利、缺乏創新等消極要素,更要在甄別、篩選、繼承基礎上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型和創新,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以保持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承認傳統文化的歷史作用,不會否認其現實意義;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也不會抹滅其已有的歷史職能。我們應看到,傳統文化不是靜止的、過去的東西,而是動態的、發展的系統,它的作用呈現出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辯證特徵。

從整體來講,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重大價值和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傳統文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基礎和精神保障。現代化並非西化,也無固定模式,但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無法脫離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否則現代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代化惟有通過民族化的形式才能實現,傳統文化也只有經過現代化的洗禮方能發展,所以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並非矛盾對立,而是並行不悖、相得益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只能從中華民族的傳統出發,在尊重和肯定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探尋現代化可行之路。事實上,傳統文化中的豐厚思想遺產,比如以德治國、民惟邦本、和而不同、重德重教、天下為公、革故鼎新等,正在經過創新轉型成為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文化資源,成為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其次,傳統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價值紐帶。兼容並蓄、融會貫通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它可以凝聚社會各領域的力量,激發各民族成員的歸屬意識、認同意識和進取意識,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中華傳統文化在歷久彌新中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獲取自尊和堅定自信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柱,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大價值共識,也是現代化進程中促進國家統一、維繫民族團結、尋求價值和諧的終極文化基因。

最後,傳統文化的思想智慧可以為當今社會發展提供有益幫助。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身份標識,是華夏兒女保持族群認同和精神團結的文化符號。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中,我們既要保持民族文化底色,守住民族精神陣地,又要參與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應有貢獻。傳統文化所關注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和諧關係,所追求的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表明它是一種道德踐履之學、內聖外王之學、安身立命之學和人生智慧之學。其中蘊含的大思想大智慧,可以慰藉心靈、涵養德性、純潔情感,為解決當代人的思想意識與價值困惑提供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傳承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為走向世界大同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便是最好例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多年、改革開放近40年來現代化實踐探索的結果,更蘊含於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傳承發展中。雖然傳統文化意識和價值觀念存在時代局限性,但其核心理念具有某種超時空性,會繼續存在於現代社會中並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華傳統文化依然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價值基礎、智慧源泉和文化淵源。我們應以「是否有利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標準,以「是否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相融合」「是否與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相適應」「是否體現人文性與科學性的辯證統一」為具體標準,將優秀的文化成果和價值理念從傳統文化中甄別、遴選出來,轉換成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治國理政智慧,進而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文化支撐,為當今世界發展貢獻精神力量。(王增福)

推薦閱讀:

蘇格蘭傳統服飾
傳統玉雕題材的寓意:五靈類題材篇
中國詩歌最可貴的傳統,就是讓人心不死
德國傳統政治哲學並不先進,且缺陷嚴重!

TAG:歷史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價值 | 優秀 | 中華 | 作用 | 時代 | 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