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抑鬱的中醫解讀 心肝膽三臟是根源

焦慮、猶豫不決、人格解體、注意不集中、記憶減退是精神系統疾病的主要表現,其中以精神抑鬱症最為典型,在古代,中醫在治療抑鬱症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精神抑鬱症是躁狂抑鬱性精神疾病的中一種典型的情況,在國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的心理壓力與日俱增,尤其是近幾年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從中醫臨床上來看,抑鬱症對人體有幾大方面危害,具體可表現為廣泛的精神、情感、軀體方面的障礙與痛苦——如情緒低落、心情沮喪、自責自罪、思維遲鈍、記憶減退、頭痛頭暈、失眠多夢、食慾減退等等。精神抑鬱的發作時間有著一定的規律,往往有晨重夜輕,早晨懶床難起的特點。以至於許多患者均不能維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現代醫學多應用抗抑鬱藥物治療。但經過現代工藝提純加工而來的藥物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及使用禁忌,短期內有一定的效果,長期服用後,效果大為銳減,導致患者從內心中拒絕服藥。從而使病情不能得到控制,甚至有可能惡化。在中醫的理論中精神抑鬱的發病機理是心膽陽虛氣虛,腦神失養,肝氣鬱結,神竅痰蒙。所以疏肝解郁為主,一種是用柴胡湯劑,也有用甘麥大棗湯加減養心益脾者。探究疾病根源,心膽膽三臟乃問題之源據皇帝內經中所記載,心主神志,肝主謀慮,膽主決斷,三臟和腦神關係至為密切。因此,憂鬱不樂、思維遲鈍、記憶減退、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等神竅不明之象當與心與肝膽的陽與氣不足,腦神失溫失養有關。而陽與氣不足,疏泄無力,必然會導致氣機鬱結而致情緒低落、心情沮喪。何況陽氣不足者,濁陰必乘;氣機鬱結者,痰濁必生。痰濁乘虛上擾清竅,神竅因此迷濛。肝鬱不舒,克脾犯胃,胃納獃滯,則食欲不振。陽虛失溫,痰濁阻滯,氣血不暢,脈絡失和,則致肢體竄痛,疲乏無力,手足厥冷等。《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記載:「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陽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揭示了人體陽氣與臟腑活動有晝夜盛衰的自然時間節律。就大多數人來說,清晨是人體陽氣由潛閉內斂轉為外發隆盛的時候,既要藉助肝陽肝氣的展發疏泄,尤要抑賴少陽相火、少陰君火的溫煦長養。而心與肝膽陽氣虛衰者,得時當旺而不旺,當疏泄而不疏泄,機體耗能卻增加,因此,腦神失養,痰濁蒙蔽,精神抑鬱,思維遲鈍之症必然加重。至暮則耗能降低,氣機內斂,心與肝膽的負擔減輕,故其症或可緩解。中醫治法,溫心膽舒解郁為法根據以上分析提出溫補心膽陽氣,益肝兼助疏泄,養腦滌痰醒神,當屬對本症的根本治法。所用方劑組成如下:柴胡、黃芩、桂枝、赤白芍、半夏、生薑、陳皮、茯苓、人蔘、菖蒲、遠志、枳殼、竹茹、大棗、炙甘草。此方劑由柴胡桂枝湯、溫膽湯、定志小丸、四逆散等合方化裁,名以柴桂溫膽定志湯,並據病情予以加減。方用人蔘補氣血、提元氣、安精神、定魂魄。茯苓利竅去濕導濁,補心益腦醒神。菖蒲、遠志豁痰開竅、振心陽、益智慧、醒腦神。但溫補心陽、振奮肝膽、疏達鬱結、滌痰導濁之力均不足。於是配小柴胡湯疏達鬱結、振奮肝膽脾胃;伍桂枝湯,取桂枝、甘草等辛甘化陽以溫補心陽;配溫膽湯以增強滌痰醒神定志之力。此外《傷寒論》小柴胡湯可治邪郁少陽,樞機不利,胃氣失和所致嘿嘿不欲飲食,心煩,胸脅苦滿等症。和本症肝膽鬱結、疏泄失司,胃納獃滯所致的情感抑鬱、食欲不振、胸脅煩悶等頗同。《傷寒論》桂枝湯可治邪傷經脈,氣血失和,所致的「肢節煩疼」、「身痛不休」,倍芍藥又治腹滿時痛。和本症陽虛失溫,痰濁阻滯,氣血不暢,脈絡失和所致之肢體、內臟串痛、四肢木無知覺等相似。至於溫膽湯,有「溫膽湯名為治膽寒,實則治腦之正氣不足」的論述,更知與本病之病機相合。且三方中柴胡、芍藥、枳殼、甘草即《傷寒論》的四逆散,原治少陰陽郁致厥,對本症肝氣鬱結,陽郁不達而見手足發涼、情感抑鬱,自有效應。諸方相合,寒溫並用,攻補同施,共奏溫補心陽、疏解肝鬱、豁痰開竅、養腦醒神之效。對輕症抑鬱症患者,單用本方則有效,對重症則應中西藥物聯合應用,見效早,控制癥狀快,副作用少。方中黃芩、竹茹不宜輕去,因抑鬱發作期間,雖以陽衰、氣鬱、痰蒙為主,但氣鬱之處必有伏熱,痰郁既久,每易生火。當抑鬱癥狀基本控制,舌質轉為紅活時,應去「善鼓心包之火」的菖蒲、遠志,人蔘易以太子參或党參,桂枝減量,以防陽復太過,火邪復起而轉為躁狂症。皇帝內經、傷寒論乃是我國中醫流傳下來的瑰寶,書中所記載的寶貴經驗至今依然能展現出古代中醫的智慧,在治療精神抑鬱症的方面,中醫擁有不容置疑的能力,溫心疏肝解郁是治療精神抑鬱的主要方向,學無止境,致敬中醫。
推薦閱讀:

愛與親密關係:一種社會學的解讀
八字十二長生解讀——冠帶
狄仁傑真相:解讀「神探」背後的大智慧
煮酒探西遊——吳閑雲全面解讀西遊記(5)
五十知什麼?六十順什麼?七十從什麼?這是我看過最好的解讀!

TAG:中醫 | 抑鬱 | 精神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