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房車游川西(3)杜甫草堂

2016年11月13日,第三天。昨晚辛苦了,今天大家懶懶地睡了個早覺。上午到杜甫草堂遊覽,經二環高架路,18公里後到杜甫草堂。

草堂佔地面積近300畝,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他的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布局。

今日草堂,古樸典雅,規模宏偉。其中大廨、詩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紀念性建築物,坐落在中軸線上,幽深寧靜。廨堂之間,迴廊環繞,別有情趣。草堂大廨。進入杜甫草堂正門,跨過石橋,是一座通堂式敞廳,高朗明亮,氣勢不凡。兩壁懸掛有一幅意深語工的長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原為清代顧復初撰書,惜早已不存,如今的所見墨跡為解放後由著名書法家邵章補寫。

詩史堂。詩史堂是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建築,也是主體建築。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詩歌,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生活畫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杜甫被後世尊為「詩聖」,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廳的正中陳列著一尊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先生以寫實的手法來刻畫的杜甫塑像。

工部祠。因杜甫曾作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工郎,故稱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內有明、清兩代石刻杜甫像。堂中有「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的聯語。壁間還嵌有清乾隆、嘉慶年間石刻「少陵草堂圖」,刻工精細。

少陵草堂碑亭。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頂的亭子,內樹有一石碑,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筆力渾厚,筆姿秀潤,是果親王允禮所書。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親王送達賴進藏,經過成都,特拜謁草堂,留下此手跡。

花徑。當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條兩旁栽滿花木的小徑,他在詩中曾寫到:「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今天的花徑,是連接杜甫草堂紀念建築群與原草堂寺的一條紅牆夾道小徑,花徑盡頭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勸業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鑲嵌的「草堂」二字於此,數度毀損又幾經修復。1958年毛主席視察草堂時,曾對著這兩個字久久凝視。作為草堂標誌之一,來往遊人多在這裡攝影留念。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寶殿,門上匾額「大雅堂」三個字是集的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字。大雅堂內陳列著迄今為止國內最大面積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

萬佛樓。2005年重建的萬佛樓矗立於草堂東面楠木林中,它復原了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東有崇麗閣,西有萬佛樓」之風貌。憑欄遠眺,美景盡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標誌性建築和文化旅遊新亮點。

唐代遺址。唐代遺址陳列館位於草堂東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內發掘出大面積的唐代生活遺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極大地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印證了杜甫當年對居住環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爭,增加杜甫草堂的歷史厚重感,而且為這塊聖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後點綴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風光。園內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雲的翠竹蒼松。整座祠宇即有詩情,又富畫意,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著名園林。

作家馮至的話,告訴你為什麼要來成都草堂。

在成都工作的表弟邀請晚餐到蓉杏酒樓聚會,我們在附近找了個酒店住宿,停好車,步行前往。杯斛交錯,親情難卻,很多親友還是第一次見面!

幸虧停好了車,選好了住宿地:今晚就睡在琴台故徑。
推薦閱讀:

關於拖掛式房車的那些「流言蜚語」
房車不可貌相! 形如中巴客車,卻是一輛舒適大空間的豪華房車!
C本就能駕駛的進口湃力特房車-透露著深入骨髓的舒適和優雅
對於房車玩家來說,這輛48.8萬元的哆啡AD02-C8房車真的令人心動
外形簡單卻內飾豪華的一款B型房車

TAG:杜甫 | 房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