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多少睡眠?提高睡眠的「性價比」
2006-4-6 22:22:55 |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你了解多少睡眠?提高睡眠的「性價比」
前天發布的一篇關於睡眠的文章《神奇的90分鐘睡眠周期!》,受到很多網友的關注,bomsky網友在評論中提出「如果能找到低投入(更短的休息時間)高產出(更高的休息效果),比較準確地找到不同人的不同睡眠周期,然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創造和享受人生。」。心理學對於睡眠的研究至今已有不少成果,但對公眾普及不夠。這次摘選了潘震澤教授的講座稿,以問答的形式,通俗地介紹了有關睡眠的知識,也許可以為您撥開睡眠的迷霧。-psytopic.com人為什麼要睡覺?有人說人一定每天要睡滿八小時,也有人說睡眠是浪費時間,能省則省。那到底睡眠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睡覺?有人說我們身心分離之後就會睡覺,也有人說是吃 飽飯胃氣上升想睡覺,或者是吃飽飯後,血液集中在胃部,腦部缺氧所以想睡,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也有人說人醒久了,體內會產生毒素,是毒素在進行催眠,但是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睡眠事實上是我們人體中樞──大腦的活動之一,是為了腦的必要,不是完全是身體的必要。人需要睡多長時間? 人需要睡多長時間呢?紀錄裡面有一位年紀滿大的英國M女士,一天只睡一個小時,還有人宣稱一天只睡15分鐘。一般來說從 4.5~10.5 小時都有,我們人種大部份都是標準曲線的分布,這點是蠻固定的。中間是6.5~8.5小時,最長有10.5 小時,最短有4.5小時。大部份的人都是睡6.5~8.5小時之間。人可以維持多久不睡覺? 金氏世界紀錄:264 小時,總共是11天。由1965年美國人嘉德納 (Randy Gardner) 所創。還有一種是因為疾病,,叫莫凡症候群 (Morvan』s syndrome) 患者可能有幾個月都不眠。但是這中間,人有所謂打盹、還有微型睡眠 (microsleep) ,幾秒鐘昏過去又醒過來。所以說十一天是不準的,只是紀錄中他沒有躺下來睡,但是會利用時間偷偷地睡。怎麼知道一個是否睡著了?科學家會問一個較奇怪的問題:「怎麼樣知道一個人睡著了呢?」「怎麼樣曉得人在作夢?」「人睡著了還有沒有感覺?」最簡單的睡眠研究就是觀察。曾經有人拍過電影,把人睡覺的情形拍攝七小時。因為太枯燥無聊,肉眼觀察的年代,一方面不科學,另一方面也沒有人去做。再來就是用振動儀放在床上。人睡著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是不動的,期間轉換翻身的時候才會動。人若還沒睡著,身體會動,振動儀就可以加以紀錄。如果振動儀停就是人睡著了。另外「網球」就是讓人手上拿著球,球什麼時候掉代表什麼時候睡著。睡眠研究的歷史睡眠的科學方法研究,是用「腦電波」的年代。放兩個電極在頭皮上,可以測到大腦組織里神經細胞的放電,比如大腦上的點,在T4和T3之間接上腦電波。最早的睡眠方法研究,是在1930年代,十九世紀有人在動物身上發現。一直到二十世,1920年,德國的貝爾格 (Hans Berger) 首度發表在人身上發現。腦電波的單位比伏特小一千波,必須藉助放大器等儀器才可以測得。1935年,最早有人記錄進入睡眠時候的EEG 變化,才開始了睡眠較為科學的研究。真正要測腦電波,要到了大腦裡面的部份,才有神經細胞,但腦電波其實是非常不準確的方式。假如有個外星人要了解地球人在說些什麼,他放了一個麥克風在上空,但因為沒有直接觸及到地球,所以並不能聽到仔細的聲音。清醒與睡眠時分的腦電波人在清醒時腦電波是快的,一秒十三次震蕩(Hz)這個叫做貝它 (b) 波(>13 Hz)。如果把眼睛閉起來,放鬆,就進到「阿爾法」 (a) 波 (8-13 Hz)。如果半睡半醒,進到半眠期,a波變慢,從13降到8降到4,往上往下的幅度會變慢。a 波+悉它 (q) 波 (4-8 Hz)。真正進入到第二期,才可以真正稱為睡眠。除了較大的q波之外, q 波伴隨紡錘波及K復形波的間歇出現。真正的深睡,真正睡著是在第三期和第四期的「深睡期」,代表腦部正在休息。出現得爾它 (d) 波 (<4 Hz),幅度更大、速度更慢,代表腦真的在休息。有這樣的紀錄才能確定人真的睡著了,真的進入深睡狀態,裡面可以看到「紡錘波」,而用肉眼是無法看到一個人是否睡著。現代睡眠研究的祖師爺-內森.克萊特曼 (Nathaniel Kleitman, 1895-1999) 美國的一位科學家-內森,克萊特曼。他發現了一個更奇怪的睡眠,「快速動眼」(REM),到了一九五三年,他有一個學生,研究嬰兒的睡眠,後來也開始做較長時間的紀錄,他發現在超過九十分鐘以後,人會由深睡狀態逐漸回復成類似清醒的狀態。這一期可以感覺到他有不同的動作,真的會以為個人醒過來了,但是這個人在深睡時,肌肉張力是完全消失的。REM (Rapid Eye Movement, REM)快速動眼睡眠期所以除了一到三期,在中間應該要加入「快速動眼期」。一個人的晚間睡眠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通常這個人不會醒過來,又進入了第一期、第二期,所以真正的熟睡是在上半夜的時候,一個晚上大約是會有四到五個周期。做實驗的人在每一期會把實驗對象叫醒一次,問他當時在想什麼,在其它四期實驗對象會有一些短短的思緒,大部份不是做夢。只有在快速動眼期的階段,80%的人是在做夢。80~85% 從REM睡眠喚醒的受試者報告正在作夢,一個晚上人大概做四至五次夢,而多數人的夢境未進入記憶,記得的夢通常是起床前最後一個夢,一個晚上的夢有連續及發展性,且多數夢境與實際生活有關。腦電波從深睡狀態逐漸回復成類似清醒狀態,這是實驗的收穫。除此之外,眼球出現快速大幅的左右移動,所以把它叫做「快速動眼睡眠」。這一期可以感覺到人有翻身動作,心跳呼吸變快,血壓上升。腦電波是清醒的狀態,但是肌肉張力完全消失。人處在深睡狀態,腦電波表現卻是清醒。更好玩的是,男性也會出現勃起的現 象。所以我把剛剛四期中間又加了一個「快速動眼睡眠期」。我們比較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人和現代人的夢,發現他們的夢比較貧乏,所以說夢不會超過生活的實際經驗。還有,從小失明者沒有體驗過影像,他們的夢境也是沒有影像的,只有觸覺和感覺。很多人會說夢境有預言的作用,而這可以證明夢和現實生活還是有關的。弔詭睡眠 (Paradoxical Sleep)科學家給夢境一個哲學的名詞-「弔詭」,換個白話的名詞就是「似是而非」。除了眼睛的肌肉在動之外,其它的肌肉也會被喚醒。由深睡到淺睡,又逐漸進入到睡眠,有些人在這個時候醒過來,如果沒有同時恢復的話,甚至眼睛打開了,可是不能動,正常人其實是很短的,但平均每個人一生會發生一次,如果給他一個外界的刺激,就可以馬上打斷他的意志。這個時期大概只有十五分鐘左右。人的睡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晚上大概有四到五個周期。所以我們又把REM睡眠叫做「弔詭睡眠」,因為它似是而非。睡者的一切生理指針顯示處於清醒狀態,但實際卻處於深度睡眠,不容易喚醒。除了眼球肌肉在動以外,全身肌肉受到抑制,也不易喚醒。睡眠麻痹 (Sleep Paralysis)而當我們做完一個睡眠周期,從 REM 睡眠當中醒轉的時候,那個時間很短,很快的又進入睡眠了。有些人此時已經有意識,但肌肉仍處於抑制狀態,兩者沒有同時恢復,雖然只有幾秒鐘到幾分鐘,眼睛已經打開但是全身不能動,就是俗稱「鬼壓床」的經驗。我們甚至可以在動物實驗把抑制肌肉的通路截斷,用腦部手術來達到,我們在動物身上也可以發現這樣的例子,比如一隻在睡覺的貓,他通常是在做循視的工作,這是在貓的夢境中常常出現的。動物(以貓為例)在進入快速動眼睡眠時肌肉沒受到抑制,就會把夢境中所做的動作表現出來。而夢遊其實是另一個問題。REM 睡眠有什麼用?「REM睡眠有什麼用呢?」從剛剛貓的實驗中,很多生活動作在夢境中會重現,我們本能的行為在夢裡面重複,這是重新學習的過程。也有人認為跟記憶的成形有關係,但有人說睡覺和記憶沒有關係。譬如訓練老鼠走迷宮,如果走完強制牠不能休息,學習情況較差。所以有人說睡眠跟記憶很有關係,但在人沒有那麼明顯。另外我們講到,嬰兒在母體內已經有快速動眼睡眠,在懷孕後三期有一半是快速動眼睡眠,另一半不是。剛出生的嬰兒REM佔了睡眠時間一半以上,成年人只佔10%~15%。REM的第三個作用就是,嬰兒的大腦在不斷成長,大腦需要不斷地刺激,所以是維持它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另外我們說,REM除了製造夢境以外,還是一個清醒的門戶,如果從REM清醒過來的話,是比較舒服的。因為它把每一個周期連接起來。原始的動物社會來講,睡眠是危險的,可能每一段期間就要醒來,而人類能久睡是因為把睡眠周期連結起來。處於沒有時間的環境下,人是否仍然維持一定的睡醒周期?「處於沒有時間的環境下,人是否仍然維持一定的睡眠周期?」像地底洞穴、密閉空間、沒有任何定時器、完全按自己的意願作息,這是沒有時間的環境。人在這種環境下,會有怎樣的周期?這樣就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建立了人所謂「睡」和「醒」的周期觀念。其實人處在隔離的環境之下,仍然可以維持相當一定的睡醒周期 (Sleep-wake Cycle)。通常會比二十四個小時長一些,如果根本不知道時間,就會每一天晚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這叫做相位後移 (phase delay)。譬如說人在正常的情形下,會在接受光照之後某段固定的時間醒來,當他進入沒有光照的環境之後,每一天都會把入睡時間跟蘇醒時間延後,這個實驗由第一天一直做到第二十五天,一開始仍會在正常光照周期下,後來每天越來越晚,後來又慢慢回到了正常的時間。睡醒周期 (Sleep-wake Cycle)再者談到「睡醒周期」的問題。嬰兒的睡眠,一天二十四小時分成幾個時期,從剛懷孕開始就有睡眠。ERM睡眠占的比例似乎不多,但卻是很重要的。嬰兒有很長的快速動眼期,但是成人以後所佔的比例就越來越少了。做完ERM睡眠以後醒過來是最自然的,通常我們會自己再往下睡,這要再回到動物的原始社會來看,那個社會中有很多的天敵。睡眠對動物來講是危險的,現在人可以把這個周期連在一起。生物時鐘生物身體里有一個生物時鐘,代表了人的腦子裡有一個「時間盒」,是控制這個生物時鐘的。它控制著我們的神經系統,早上若是有自然的光線,是最好的刺激,如果它不接受外界訊號,就會自動作息,但是外界訊號不斷會把內在訊號兩個拉在一起,我們稱之為「同步化現象」(entrainment)。人體中其實有很多自然的周期存在,好像剛剛講的就是睡眠周期。人體中其實有很多自然的周期,我們的體溫也是有規律的,體溫白天比較高、到下午傍晚是最高 的,晚上睡覺時是最低的。生活在完全沒有光線的地方,也是會有這樣的規律,只是比較慢一點。即使在完全沒有時間的地方,也是會有這樣的規律。進入睡眠時,生長激素會增加。血液中有兩種荷爾蒙分泌: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脂素也是一樣,型態不一樣。腎上腺皮脂素是半夜開始上升,到早上醒來時最高,一天中慢慢往下降,到傍晚最低,這對於我們維持白天清醒有幫助。入睡之門 (Sleep Gate) 的觀念 剛剛講到ERM睡眠是個清醒之門。因為「生物時鐘」是存在的,人不是一天中什麼時候都想睡覺,所以有一個「入睡之門」。以色列有個實驗,去紀錄每一天當中什麼時候容易發生車禍:平均值指出,每天清晨三、四點鐘時最容易發生車禍。再來是下午三、四點鐘。另外一個實驗也是人體實驗,讓人在不同時間去睡覺,看他們容不容易睡得著。實驗叫做「7-13」,是「多次入睡延遲期測驗」(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以二十分鐘為階段,一小時分三段,一天七十二段。先讓實驗對象睡七分鐘,再把他叫醒,過了十三分鐘後再回去睡十分鐘。一天要做七十二次。更好玩的是,實驗對象在前一天晚上要預作準備,一個晚上睡、一個晚上不睡,看會得出什麼結果。結果是:「雖然實驗對象前一晚未曾入睡,隔天早上看到太陽升起也不會特別想睡。到了下午反而是容易睡著的。」我們在早上時並不特別想睡覺,到了下午三、四點是較容易睡著的,到了十點、十一點之後,這個門又打開了,一直會到清晨三四點。一天當中容易入睡的難易度是有差別的,對多數人來說,清晨跟午後通常是最想睡覺的時候,晚上八點至十點對多數人來說,則是難以入眠的時刻。睡眠的需求很多人有這種觀念:「昨晚睡得不好,因為睡眠時間短少。」於是實驗人員找了一批人來研究,這一批人原來都是要睡上七個半小時至八個半小時的。實驗人員以十天為階段,頭十天開始慢慢減少,把睡眠時間遞減,每次減半小時,看他們能撐到什麼時候。最後發現這些人大概可以撐到每天只睡四個半到五個小時,還能維持一段時候。最後就撐不下去,變成白天也非常想睡,不能讓他保持清醒。這就是「長期剝奪睡眠」的實驗。「長期剝奪睡眠」會有什麼癥狀呢?有人曾對一批剛入伍的士兵做實驗,讓他們四天不睡覺。第一天晚上大家很高興,第二天晚上到了清晨三四點,就必須替他們找事做以維持清醒。到了第三天晚上,很多奇怪的癥狀就會發生了,有人會對樹說話,有人在行軍時以為自己變成兩個。這種癥狀就是「出現知覺扭曲跟幻象」。很多人的幻象都是由大腦發出來的,精神病患容易幻聽幻視,但是平常人缺乏睡眠也會有這種情形。至於在動物的實驗方面,利用一個轉盤,中間有壓克力隔開,一邊養一隻老鼠,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在進入睡眠期時,轉盤就被推著走,所以完全不能睡。但是控制組的老鼠是可以偷偷睡的,這樣子這隻老鼠大概可以撐四到七個星期就會死亡。由此可見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現代社會與睡眠再談到「現代社會與睡眠」,因為人工照明的普及,有些人必須晚上工作。像是24小時無休的不夜城、三班制的工作,如醫院、電廠、工廠、商店……。 另外還有時差的問題,身體的時間和當地時間變得不同。所以現代人出現睡眠問題的非常非常多。先來談「時差」的問題。什麼叫時差?短時間內越過好幾個時區, 我們內在的時鐘和外在時鐘不協調,必須取得一致。像你如果是到美國西部,時差是九個小時,到美國東部是十二至十三個小時。我們身體里的時鐘需要有一段時間 調整,才能跟外界一致。比如身體里有個激素分泌,正常的情況下每天下午都有激素分泌,如一下子跑到另一個時區,一開始過去時,頭幾天身體里的韻律還是維持 的,但是身體會根據情況自動做調整,到了第五、六天後,內在與外在取得協調,就是時差調好了。身體的裡面與外面是有這樣的差別的。這裡面還有「往東飛」和「往西飛」的差別。地球是由東往西轉的,往東飛是飛進更早的時區,相位必須向前移;往西飛是飛到較晚的時區,相位往後移。就人性而 言拖延比提前更容易適應,所以往西飛比往東飛要容易適應。另外一個說法是,人對多出來的時間比較容易消化。但是比較困擾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他們把國際日 期變更線放在太平洋上,說一天從這裡開始,所以國際時差跟人體時差會有所不同。時差的調整關於時差的調整,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在外國的話,你盡量不要想到中國時間,盡量融入當地作息時間,多接觸陽光,清晨傍晚多到外面走動。那時我們身體對光的反應是最好的,最容易把我們內在時差跟外在時差產生同步。最困時可以適度的運動,如果沒辦法睡覺也不要坐著,因為坐著不動的話很容易睡著,所以想辦 法運動,出去走一走、晒晒太陽。另外,可以適度的使用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是1956年由勒納 (Aaron Lerner) 所分離,能使兩棲、爬蟲類的膚色變淡,但對人的膚色沒有影響,它受光線抑制,而於夜間分泌,作用為外界光照與內在訊息的轉換器(transducer) ,這對季節性生殖動物重要。正常的情況下每個人每個晚上都會正常分泌的,對有些人有安眠的作用。到了新的地方,褪黑激素因生理作用、心理作用會分泌較少,造成失眠現象。所以人在外國,睡前適度補充褪黑激素是有幫助的。睡眠的失常睡眠的失常有兩種:睡不夠跟睡太多。即是「失眠」 (insomnia)和「嗜睡」(excessive sleepiness)。而「失眠」是一般人比較常見的。失眠是什麼?失眠只是我們固執的心理,非要製造出思想以及成串的推理、演繹以及對自身的定義,拒絕放棄將眼皮閉上的天賜愚昧,或是作夢的聰明愚行。不能入睡的人…或多或少是有意識地讓自己拒絕信任事情的自然流轉。如果一定要製造一些想法、演繹,會變成你有意識地拒絕入睡。睡眠不是強迫得來的,只能自然而然來,如果一直強迫自己要睡眠的話,是絕對睡不著的。情境失眠 (Situation Insomnia)睡眠是精神狀況的最佳指標,對緊張及壓力的情況做出迅即的反應,事過境遷之後通常可不藥而癒,但也有少數人因此發展成「長期失眠」。「失眠」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情境失眠」。譬如說明天有事,今天會睡不好。睡眠其實是精神狀況的最佳指標,在生活穩定時,睡眠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生活 有壓力的時候,第一個也是反映到睡眠上頭。因為它叫「情境」,所以事過境遷就沒事。但是有些人幾個晚上睡不好後,就會開始害怕,變成長期性的習慣失眠,這 是學習而來的失眠。有人是到了新環境或是特殊的情境才會失眠,各種情況各有不同。長期失眠 (Chronic Insomnia)其實睡眠是學習下的產物,當一個人真正進入「長期失眠」時,越擔心就會越睡不著、越睡不著越擔心,變成惡性循環。還有人對自己的睡眠狀況認知有誤,他認為 自己睡不好,檢查之後才發現情況沒有那麼糟,有睡足五、六小時,也進入了深度睡眠,但是他主觀認為自己沒睡好,這是認知的問題。再來有些人,因為睡不好而服用安眠藥,安眠藥其實是一種安慰葯,心理作用比較大。它跟所有藥物一樣,都有耐受性。如果真的需要,也要在醫生的指示下使用, 看是怎樣情況的失眠,決定用藥長效或短效。每兩周要停止服用三至四天,不然藥量會越吃越重,而且看不到成效。所以安眠藥也是要吃一陣子停一陣子。有些人是 因為心理依賴的產生,不敢停葯,怕說一停就睡不好。有些人晚上不吃安眠藥,就會睡不著,但這其實也是一個問題,因為他可能會在半夜就起來了。一般來講,失 眠原因不明者,才是原發性的,那時就是你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健康的睡眠之道「情境失眠」有何治療之道?不要強迫自己睡覺,數羊不會讓你睡著,只是讓你轉移注意力。卧房裡最好不要擺時鐘,會響的更糟糕,如果太在意自己「幾分鐘以內還沒睡著」只會多生緊張,事實上人少睡幾個小時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有人認為睡前做激烈運動,讓自己累一點會比較好睡,但這其實是錯誤的,睡前激烈運動的 話反而會更興奮,做些緩和的運動,放鬆肌肉是可以的。刺激性飲料如咖啡、茶的影響因人而異,如果你會偶爾失眠,最好還是自我節制,不要太逞強。當然定時作 息也是安眠良方,睡前一小時不要吃太飽。晚上如果失眠,白天最好少睡。人是有一些身體的疾病會造成失眠,譬如說有人傷口痛,就要想辦法止痛。作者:潘震澤(台灣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Psychology Express整理
推薦閱讀:
※去這些國家,比國內游還便宜!最低¥2000就能去看世界級神跡遺址
※玩潮流的都是"不要 臉"的!
※請問看演唱會的時候坐在哪裡的性價比高?
※魅藍E3最終的定價能否影響紅米Note 5的銷量?
※配置升級性價比高 威朗車享定製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