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處理不好親密關係

文| 西默· 插畫| 七節

點上方綠標聽主播及靜朗讀音頻

點擊閱讀原文,完成今日晚讀打卡!

(星期五)

各位書友,晚上好,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共讀《為何家會傷人》,跟大家聊聊中國式家庭以及情感模式,建議今日讀完第4章第5節到第8節,第282頁到314頁。

請帶著以下問題完成今天的晚讀,並記得在共讀群里跟書友們討論噢!

愚孝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說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媽?

父母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這些關係伴隨著人的一生,看上去,它們是與不同的人發生的,實際上,這幾種關係緊緊咬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循環往複,它們,也同時影響著人的社會關係,作用於我們一生。

1. 你是迎合者嗎?

前一段時間,電視劇《歡樂頌》熱播,由蔣欣飾演的樊勝美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獨自一人,在上海這個大城市打拚,與人合租房子生活拮据的情況下,還不間斷接濟家裡,替哥哥買房、還債,她父母,尤其是母親,不僅不體恤女兒,還變本加厲,對其過分索取。

電視劇里,了解了樊勝美的家庭,則不難理解她擇偶更務實、工作追求安全地帶的處事作風。她的父母愛哥哥甚於愛她,在家不被關愛的女兒,為得到父母的愛,常常更乖更懂事更知道迎合父母的需要,越是得不到,越迎合,最後變成只奉獻不索取的迎合者,因為他們擔心,一旦開始索取就會令關係疏遠甚至斷裂。

有的迎合者在成家後,甚至會嚴重犧牲配偶和自己孩子的利益,對父母百依百順,而父母卻總把他們奉獻出來的錢財轉送給他們一直溺愛的其他孩子。迎合者的內在心理是:我比他們更能幹、更孝順,為什麼父母就不能在乎我多一點,真是太不甘心了。如果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無法去改變父母,意識到父母就是不愛自己這個痛苦的現實,迎合的行為就不會結束。

中國傳統家庭裡面,結婚常常不以激情或者情慾為源頭,而是安穩,即安全感,在一個沒有激情的夫妻關係里,雙方都得不到滋養,丈夫往往偏孤僻,而妻子更無助,轉而抓住孩子,尤其男孩,形成重男輕女的觀念,想想這個被輕視的女孩,她會更容易成為一個迎合者,也會將迎合的特質轉嫁給新的家庭,這真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輪迴。

2. 有關愛的謊言,你有被騙嗎?

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這是我們社會最典型的一個愛的謊言,父母用這個謊言控制孩子,老師用這個謊言控制學生,男人(女人)用這個謊言控制女人(男人)。在前面我們就提到過,孩子小時候,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安全,過多地干涉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努力。實際上,這是在扼殺一個人的生命力,長大後的孩子,也會強迫性重複這類方式,去對待其他人,這是一種補償,抑或重建與父母的聯結。

我愛你,所以我們永不分離。這是另一個愛的謊言,大人常以愛之名,強迫孩子和自己黏在一起,剝奪了孩子獨自探索世界的權利;男人或者女人常以愛之名,將對方綁在自己身邊,從而剝奪了對方向外部世界敞開、獲得滋養的權利。每一個人,都需要獨立地成長,也需要更健康的親密關係,前者常常是個前提,而後者會讓人成長得更好。請讓我們反思一下,有時候,你的愛,是真的為對方考慮,還是為了自己?

婆媳關係,常常被認為是婆婆和媳婦的二元關係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三角關係問題。前面已提過,傳統的家庭是失衡的,親子關係是核心,夫妻關係成了配角,母親容易有戀子情結,兒子一旦結婚,意味著媽媽將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託,勢必會造成婆媳大戰。如果你是兒子,請擔負起調節母親和妻子關係的責任,如果你是父母,請記得孩子不是你的最愛,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愛人。

3.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是找媽媽,為什麼?

武志紅在本書中提到,男人找老婆就像是在找媽媽,只要一個女人給她溫暖的感覺,讓他放低戒備,覺得自己像小孩子,那他就很容易被收服,女人也是一樣,她們渴望寬厚無私的愛和照料,無論是蘿莉找大叔,還是通常婚戀標準中讓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實都是「媽媽」——一個被閹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這種情感訴求,也源於我們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那裡足夠的關注和愛。

仍以婆婆兒子媳婦來舉例,如果一位媽媽在男權意識嚴重的家庭,處於不受重視的外來者地位,她往往會更溺愛自己的兒子,而兒子會害怕被母親的愛淹沒,所以會抗爭,抗爭的結果就是,逃離母親,找妻子,卻將這種逃離的慾望轉移到妻子身上,在父權社會嚴重的潮汕地區,一般男人不會離婚,老婆就是媽媽,是責任,這就能理解為什麼很多男人會去找小三,會把原本應該面向妻子的激情轉向了外部,因為向母親展示情慾是可恥的,同時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男人總是容易被所謂的壞女人吸引,壞女人代表著自我和活力。

媽媽溺愛下的兒子或者父親過度寵愛下的女兒,在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更易受挫,嚴重者,可能會出現逃避愛、自閉等情況。人的內心既有對愛的渴望也有對愛的絕望,當我們剛開始與人相愛,很容易將對方看成理想的人,這時候彼此都愛上了想像,看不見對方,一旦真實顯現,幻滅感產生,又很容易有愛的疲憊感,只有當我們真正願意去愛那個與想像中完全不同的人,愛才會再次顯現,這又回到了第一篇共讀文章提出的,我們彼此獨立,但在一起。

各位書友,每一種關係都相通,每一種情感最後都通向「愛」,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去覺知自己、體察他人,愛,終將指引我們抵達更好的地方,遇見更好的自己。本次《為何家會傷人》的共讀就到此結束了,願每一位書友都能看見自己,遇到真愛。

作者:西默,將閱讀和寫作當做終身職業的小鎮女青年。公眾號:bigfishbooks

主播:及靜,愛播、愛寫,有時唱歌。原創微信公眾號:靜扣心弦。背景音樂:《給你一些不給一些》《肖邦夜曲》

插圖:七節,嗜甜如命擼圖成癮的一介畫農,微博:Hy_七節

回復關鍵字:「領讀包」,查看往期30本共讀書目合輯。

回復關鍵字:「八」,查看8月共讀書單。

回復關鍵字:「投票」,查看9月共讀書單徵集。

微博搜索「有書共讀」,關注有書共讀微博,共讀書籍《為何家會傷人》隨機送。

有書國學共讀

每天共讀25分鐘,半年掌握國學精髓。

視頻領讀、分階提升、系統深入、督促完成、班級制度、每周測評。

後台回復「國學共讀」查看詳情。


推薦閱讀:

在親密關係中犧牲自己,真的是為了Ta嗎?
情侶是性格相似好還是性格互補更好?
金錢,中國式親密關係的照妖鏡
親密關係中明白這三點 能大大降低吵架頻率
愛就一個字,我要答八百次|為什麼有人會沒完沒了地問「你愛不愛我」?

TAG:親密關係 | 關係 | 處理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