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痛苦和成長

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面對它,你是哭哭啼啼,還是勇敢奮起?你是束手無策地哀嘆,還是積極地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並慷慨地將方法傳給後人呢? 在某種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問題就慌不擇路,望風而逃。有的人不斷拖延時間,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對問題視而不見,或盡量忘記它們的存在;有的人與麻醉藥和毒品為伴,想把問題排除在意識之外,換得片刻解脫。我們總是規避問題,而不是與問題正面搏擊;我們只想遠離問題,卻不想經受解決問題帶來的痛苦。

人生苦短。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才能使心靈變得健康。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學校為孩子們設計各種問題,促使他們動腦筋、想辦法,恐怕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的心靈渴望成長,渴望迎接成功而不是遭受失敗,所以它會釋放出最大的潛力,儘可能將所有問題解決。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能讓我們得到最好的學習。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通過自律,我們就知道在面對問題時,如何以堅毅、果敢的態度,從學習與成長中獲得益處。在教育我們如何忍受痛苦,獲得成長。

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

1.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自尊自愛的感覺,是自律的基礎。自律的核心,就是學習自我照顧,承認自我價值的重要性,並採取一切措施照顧自己,這是走向自立的關鍵。

2.心靈的財富,來自父母表裡如一的愛,來自父母持之以恆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假如這些禮物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孩子也有可能從其他渠道得到,不過獲得禮物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更為艱辛的奮鬥,通常要經過一聲的戰鬥,而且常常以失敗告終。

3.自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敢於面對痛苦而非逃避。而它們背後的原動力———愛。

1)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比如在上班第一個鐘頭,要先去解決那些麻煩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時間裡,其他工作會變得相對輕鬆。

2)承擔責任 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問題降臨,必將帶來程度不同的痛苦體驗。儘可能早地面對它們,意味著推遲滿足感,放棄暫時的安逸和程度較輕的痛苦,體驗程度較大的痛苦,如此才會得到回報。現在承受痛苦,將來就可得到更大的滿足感;而不謀求解決問題,將會的痛苦會更大,延續的時間也更長。除非存在智力障礙,不然只要花時間學習,就沒什麼問題解決不了。「這是我的問題,還是由我來解決。」 而有兩種必須強調: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患有人格失調的人卻不願承擔責任。與外界發生衝突和矛盾,神經官能症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症患者卻把錯誤歸咎於旁人。神經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掛在嘴邊。不管做任何事,他們都覺得能力不及他人,他們缺少勇氣和個性。人格失調症患者則強調「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們缺少自主判斷及承擔責任的能力。治療神經官能症,比治療人格失調症容易得多,因為前者堅持問題應由自己負責,而非別人和社會所致。治療人格失調症患者則較為困難,他們頑固地認為問題和自己無關,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禍首。不少人兼有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症,統稱為「人格神經官能症」。在某些問題上,他們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內心充滿內疚感;而在別的問題上,他們卻一推了之。

3)尊重事實

接受事實,就會變成自由的人;無法接受事實,永遠都會感到自己是個犧牲品。大多數病人力不從心的根源,在於他們總想逃避自由,不能夠為他們的問題、他們的生活承擔責任。他們感到乏力,在於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力量。如果得到治療,他們就會知道,作為成年人,整個一生都充滿選擇和決定的機會。

打個比方: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藉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調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裡;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繪製人生地圖的艱難,不在於我們需要從頭開始,而是惟有不斷修訂,才能使地圖內容詳實和準確。世界不斷變化,我們觀察世界的角度,也處於更新和調整中。我們由兒童成長為青年人、中年人乃至老年人,付出不懈的努力,才成就了人生觀、世界觀的地圖,似乎各方面都完美無缺。一旦新的資訊與過去的觀念發生衝突,需要對地圖大幅度修正,我們就會感到恐懼,寧可對新的資訊視而不見。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遠比修訂地圖本身多得多),去捍衛過時而陳腐的觀念,卻不去考慮如何更新新舊的地圖,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我們通過自身與外界的接觸來認識世界,我們不僅要觀察世界本身,也要對觀察世界的主體(我們自身)進行反省。作為正常人,我們都希望自己進步得更快,希望通過合理的捷徑,實現心智的成熟,但不要忘記:關鍵的字眼是「合理」。

謊言有兩種:白色謊言和黑色謊言。所謂黑色謊言,就是徹頭徹尾地撒謊,敘述的情況與現實完全不符;所謂白色謊言,其本身或許能反映事實,卻有意隱瞞大部分真相。由於白色謊言不易察覺,其危害甚至遠遠超過黑色謊言。

4)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

打個比方: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想使人生順遂,我們不但要有生氣的能力,還要具備即便生氣、也可抑止其爆發的能力。我們還要善於以不同的方式,恰當表達生氣的情緒:有時需要委婉,有時需要直接;有時需要心平氣和,有時不妨火冒三丈。表達生氣,還要注意時機和場合。我們必須建立一整套靈活的情緒系統,提高我們的「情商」。

另外要使心智成熟,就須在彼此衝突的需要、目標、責任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利用機遇,不斷自我調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放棄人生的某些東西,一定會給心靈帶來痛苦。但是失去平衡,遠比放棄更為痛苦。我想不管是誰,經過人生旅途的急轉彎,都必須放棄某些快樂,放棄屬於自己的一部分。迴避放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永遠停在原地,不讓雙腳踏上旅途。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在人生旅途上不斷邁進,或早或晚,都要經歷需要放棄的重大時刻。

放棄自我,是耗時長久、逐步適應的過程,我們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需要學習一種極為重要的保持平衡的心理技巧,我稱之為「兼容並包」。這是促進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工具。兼容並包,意味著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穩定,又要放棄自我,接納新的想法和觀念,實現自我平衡。兼容並包的前提,在於你獲得的永遠比放棄的多。心智成熟的人,大多具有超出常人的愛。愛,能使他們感受到更多的快樂、更少的痛苦。

事實上,容易做出決策的人並不意味著是最好的決策者。最好的決策者,願意承受其決定所帶來的痛苦,卻毫不影響其做出決策的能力。

綜上所述,自律,包含具有積極意義的四種人生原則,目標都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迴避痛苦。這四種原則包括: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這四種原則相互影響,有時需要使用其中兩三種乃至全部原則,使用它們的力量和動力,這些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心中蘊藏的愛。只要持之以恆,任何人都能夠使精神、心理和靈魂達到更高的層次。

接下來,我要討論自律的原動力———愛。 迄今為止,不曾有誰給「愛」下過真正令人滿意的定義,這恰恰證明了愛的神秘。愛分成許多種:肉體之愛、精神之愛、手足之愛、完美的愛、不完美的愛。在此,我想冒昧就所有「愛」的形式,給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定義———我深知這樣的定義不可能完美無缺。我的定義是: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是自我完善,也是幫助他人完善。

事實是:我們把初戀時愛的感覺,當成永恆的愛。這是一種錯覺、一種誤會,我們後悔不迭,要麼一輩子痛苦,要麼與對方分道揚鑣。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對愛的誤解,就是講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只是苦思如何獲得他人的愛,甚至沒有精力去愛別人,如同飢腸轆轆者只想著向別人討要食物,卻不能拿出食物幫助別人。他們不在乎依賴的對象是誰,只要有人可以依賴,就心滿意足。只要通過與別人的關係,讓他們獲得某種身份或角色,他們就會感受舒適,至於那是什麼身份,對他們並不重要。他們的情感關係,貌似熱烈,實則脆弱,因為他們構建情感的目的,只是為填補內心的空虛,甚至達到來者不拒的地步。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當成最高目標,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想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滿腦子想的只有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過於強烈的依賴性,可能使我們強烈地親近某個人,表明上我們與對方彼此深愛,實際上,依賴與愛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過分依賴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和心智的成熟無關。過分依賴者只關心個人的滋養,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過得豐富而充實。他們渴望快樂和享受,卻不關心心智的成熟。他們也不能忍受成長的痛苦、孤獨和寂寞。過分依賴的人,也從不關心別人心智的成熟,哪怕是他們依賴的對象。他們關心的,是別人能永遠滿足需要。我們常把過分依賴當成愛,心智的成熟和進化,則被排除在外。

第三種就是「精神貫入」,像養寵物。首先,精神貫注的對象,不一定有心靈的感覺,往往我們看重的,是寵物對我們的依賴性。其次,對某種事物產生精神貫注的人,未必會重視其心智的成熟。第三,精神貫注可能與智慧和責任無關。

不關心心智的成熟,愛就不能帶來任何滋養以及任何形式的「精神貫注」,所以,它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這如同一個人一心獲得金錢或權勢,固然也可能有所成就,但金錢的積累、權勢的鞏固,不意味著真正的自我完善。從另一方面說,通過權力和金錢,也未必不能實現愛的目標。另外,以犧牲自由獲取安全感,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在心理上難以健康發展。惟有學會獨立,且能體察彼此真正的需要,才能夠組建美滿的家庭,使婚姻關係更加持久。

自私與否,不是判定愛的標準,唯一的判斷標準是:愛-永遠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須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獻,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愛的對象得以成長,就必須付出足夠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犧牲),不然愛的願望就會落空。惟有真正投入和奉獻,才是實現愛的最有效的方式。這使得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判、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事實上愛的過程會有衝突。這個時候需要有誠實和謙遜的態度,勤於自省,才能走出這種境地。如果你具有愛心,而且想幫助對方,首先必須進行自我反省,確認自己的觀點是否有價值。「我看清了問題的本質嗎?」「我的動機是為對方著想嗎?」「我發現了問題的癥結,還是出於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愛的人?」「他的選擇是否可能是正確的,我卻因經驗有限才覺得他的選擇不夠明智呢?」「我想給所愛的人提供指導,是否出自一己的、自私的目的?」真正以愛為出發點的人,應該經常反思上述問題。

真正的愛出自自我意願,只能依靠實際行動來證明。時刻都有愛的感覺,誠然是一件好事,而愛能否持久地延續,取決於我們是否有愛的意願,是否有奉獻精神。真正的愛,其價值在於始終如一的行動,這遠遠大於轉瞬即逝的感覺或者精神貫注。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就是關注。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注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我們必須把成見放到一邊,調整心理狀態,滿足對方的需要。體現關注,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別人說話,可多數人卻不懂得如何傾聽。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此時,傾聽者能夠暫時把個人想法和慾望放在一旁,儘可能地體會說話者的感受。說話者和傾聽者都能感受到愛的力量,進而都能實現自我完善。傾聽者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話語上,會使說話者心有靈犀,更為坦誠,更願把心靈全部敞開,而不是有所隱藏。這能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心心相印,共同跳起愛的「雙人芭蕾舞」。這是耗費精力的過程,而且須以愛為出發點。基於共同成長、自我完善的意願,才能夠達到傾聽的目的。但是,我們通常缺少傾聽的能力。不管是在商務活動還是在社交生活中,長時間傾聽他人講話,是叫人難受的事。我們只是有選擇地傾聽,頭腦中早已有優先項目安排,所以,我們總是一邊傾聽,一邊想著怎樣儘快達到目的,怎樣使談話儘早結束。我們也常常轉移話題,靈活地把談話主旨加以調整,以便讓自己感到滿意。

愛,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那樣,接受者要懂得給予,給予者也要懂得接受,它其實是一種「雙向車道」,一種典型的互惠行為。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行為,而婚姻是其最佳的表達場所。遺憾的是,很多配偶不懂得傾聽。

心智的成熟(也即愛的實質)需要勇氣,也需要冒險。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選擇了生活與成長,也就選擇了面對死亡的可能性。人生短暫,愛的時間有限,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把握。不敢正視死亡,就無法獲得人生的真諦,無法理解什麼是愛,什麼是生活。萬物永遠處在變化中,死亡是一種正常現象,不肯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就永遠無法體味生命宏大的意義。

自律的力量來自於愛,而愛的本質是一種意願。自律,是將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所有的愛,都離不開自律。真正懂得愛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對方心智的成熟。「淺水喧鬧,深潭無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僅不會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為深刻和成熟。

最後心智的成熟,除了愛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並將自我延伸到新的領域,還需要什麼條件呢?那就是最初的講的--自尊自愛。原因是:首先,敢於追求獨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愛的體現。其次,心智的成熟,除了自我完善的意願,還需要強烈的安全感。放棄真正的自我,我們就無法進入愛的至高境界。至高境界的愛,必然是自由狀態下的自主選擇,而不是亦步亦趨、墨守成規,不是被動而消極地抗拒心靈的呼喚。

最後送上幾點建議:

1.也許你會認為你的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甚至可以「博愛」,並將博愛對象不停地擴展———這種願望本身沒有錯,而且能使你感覺更具激情,可歸根到底,這不過是主觀臆想罷了。我們的人生何其短暫!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愛只能給予少數特定的對象。超過能力的限制,對我們的愛不加控制,無疑是自欺欺人,到頭來事與願違,給愛的對象帶來傷害。

2.真正的愛珍貴而有限,應該倍加珍惜,妥善使用。

3.因懼怕孤獨而選擇婚姻,註定不會成就幸福的婚姻。真正的愛尊重彼此的獨立,也敢於承擔分離和意外喪偶的風險。成功的婚姻,能夠為心靈提供更好的滋養,並且成就輝煌的人生旅程。夫妻雙方以愛為出發點,為對方的成長盡心儘力,甚至適當做出犧牲,才會獲得同等乃至更大的進步。夫妻任何一方登上人生的頂峰,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婚姻質量,將情感和家庭提升到更高層次,進而推動全社會的健康發展。

4. 一起歡笑,載歌載舞,  但容許對方的獨處,  就像琵琶的弦,  雖然在同一首音樂中顫動,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獨立。  交出你的心靈,但不是由對方保管,  因為惟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納你的心靈。  站在一起,卻不可太過接近,  君不見,寺廟的樑柱各自聳立,  橡樹與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陰影中成長。

事實上,告訴大家正如鄉村歌手約翰·丹佛在歌曲《處處有愛》中唱到的:  我知道人間處處有愛  請你放心地成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變得更加完美  就讓我們加入這場人生的遊戲

本文拼自:《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美]派克


推薦閱讀:

不要等到任何時機都成熟了再開始做一件事
目標法則
《認領一顆星》
一萬次刻意練習
家長必知:別做對寶寶成長有害的八件事

TAG:成長 | 痛苦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