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蘇軾《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賞析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蘇軾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譯文】

本來春天是百花盛開、野草芳菲的季節,處處都有令人賞心悅目、歡情無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長,這種美好的景色早就過去了。久處異鄉,又是一年清明節。黃昏坐在小院思念親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時偏偏遇到伯勞鳥。

親人所處之地與這裡僅隔咫尺江山,卻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來而只能懸目相望,魚雁互通。望穿秋水卻音信全無。及至五更,不僅美夢不成,而且讓人夢中驚醒的又是刺耳的角聲。這怎麼不令作客之人為之心碎呢?

【注釋】

蝶戀花: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闌珊:衰敗、將盡之意。芳草歇:香草將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離鄉在外期間。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遊等習俗或活動。

落紅: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勞鳥,類似杜鵑的一種鳥,鳴聲悲凄,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

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楚越:春秋戰國時兩個諸侯國名。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魂銷: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

音塵絕:音訊斷絕。音塵,音信,消息。

夢破:夢醒。心欲折:形容傷心欲絕。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年暮春,蘇軾在鎮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

【作品賞析】

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於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係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

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過清明。按習俗,清明節是祭掃先人塋墓的節日,但是他鄉作客,先塋不在此地,無從祭掃。落紅處處,入耳之聲,偏偏是鴂鳥啼鳴。這是他對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又是「春事闌珊」的形色補充。

詞的下片,作者繼續表述他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嚴,不能自由往來。天不作美,不如人願。「角聲吹落梅花月」,慘白如梅花的月亮,聞此正待出發的徵人所吹奏的進軍號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後去了。這裡的「梅花」語意雙關,既代指角聲,也指曉月殘白如梅之色。

東坡此詞,如單純把它看作懷人之作,調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摯,婉轉曲折,感人至深,但為了進一步領會它所含的真情實意,應從東坡的政治生涯與詩詞創作的發展過程加以探索。

【外一首】

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蘇軾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譯文】

誰懷念李白而想和李白舉灑論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遙指江東的李白。誇說當時揚州的繁華富麗。從早春又到晚春初夏,離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連夜渡江來到揚州,大家同時吃驚而又笑我經過旅途辛苦的疲睏容顏。說的話仍然帶著江東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夢一樣。

【注釋】

⑴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

⑵草堂:杜甫在成都時的住所。江東:杜甫在成都時李白正放浪江東,往來於金陵(今江蘇南京)、採石(今屬安徽)之間。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⑶『『珠簾」句:杜牧《贈別二首》之一:「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⑷輕舸(gě):小船。

⑸「語音」句:言友人說話時吳地口音未改。吳儂,吳地口音。

⑹「夜闌」二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蘇軾從杭州任上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過揚州,友人設宴,於是作此詞於席上。

【作品賞析】

上片寫對友人懷念的深切。「尊酒何人懷李白」兩句,運用杜甫懷念李白的典故,抒寫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何人」,當然是指杜甫,故作設問,不僅增加了句法的變化,也使語言顯得含蓄有味。杜甫、「草堂」都是詞人自喻,「李白」、「江東」則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揚州席上」的主人。「珠簾十里卷香風」,用杜牧詩意寫揚州,暗指東道主王存,與上文「懷李白」、「指江東」語意相承。詞人懷念之情雖深,可是「花開花謝,離恨幾千重」。「花開花謝」,象徵著時光的流逝,這裡是說離別之久;「離恨幾千重」,是誇說離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體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而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

有了上片的鋪墊,下片寫揚州席上意外相逢時的驚喜和迷惘,就顯得十分真實可信了。「輕舸渡江連夜到」,承上「珠簾」句,點出題目「夜到揚州」。詞人是從江南京口渡江而來的,所以才如此便捷。「一時驚笑衰容」,緊承前句,寫出了與友人意外相逢時驚喜參半的複雜感情。詞人當年已56歲,又久歷宦海沉浮,天涯遊宦,說是「衰容」,想來是極為吻合的。彼此傾談時,詞人還發現,對方「語音猶自帶吳依」。結穴二句寫「席上」的情事:「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這裡化用杜甫寫亂離中與親人偶然重聚時深微感情的名句——「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來表現這次重逢時的迷惘心態,從而深化了與老友間的交誼。

這首詞真實地表露了詞人當時「量移」後的心境。「量移」,雖未能徹底平反昭雪,但已顯現出寬赦之君恩。所以,詞人先以李白受讒自喻,後以杜甫亂中幸得生還相譬,其用事貼切,暗與自己實際遭遇相合。故而在六十字的短短篇幅中,寫了相憶、相聚、慰藉、話舊、傷離等廣闊的內容,含蓄地傾訴了自身之不幸遭遇,使作品更富於感憤。使人讀之浮想聯翩,為之凄然。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影響巨大,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推薦閱讀:

《行路難》賞析及答案
唐詩三百首賞析七律
元 王冕--墨梅 詩意 賞析 朗讀
雜感原文、翻譯及賞析
陶淵明《歸田園居·其三》賞析 - 雜文 - 紅袖添香

TAG:詩詞 | 蘇軾 | 古典 | 古典詩詞 | 賞析 | 鑒賞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