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遼、夏、金野史俠士義女傳奇大全

洪州書生原是俠士  雨後初晴,濕潤的空氣中挾帶著几絲涼意。  洪州府的靈事參軍成幼文,處理完一天的公務,難得清閑一下,就順手拿起一本詩書,坐在窗下慢慢讀起來。  他的住宅靠著大街,從臨街的窗可以直視街上的風景。成幼文就坐在這窗下讀書,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  大街上行人不多。積水到處是,嘩嘩地往低洼處流著。土路被雨水一泡,稀鬆發軟,人走上去,泥濘一片。只有街邊的一條石板小路可以落腳,這時候,有一個老婦正在那裡一步一顫地挪動著腳步。  小路隱隱約約通向遠處。雨剛停,人們還蜷縮在家中不出來。幾家店鋪生意冷清,店小二們在清理店前的道路。有一個賣鞋的小男孩被他們趕得無路可走,拖著雙破草鞋在泥水裡走著。尋找一個擺攤的地方很不容易,成幼文注意到,他已經在大街上徘徊了很久。  小孩衣衫破爛,個頭不高,很瘦。成幼文猜想他可能沒有家,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在這條街上,像這樣的孩子還有好幾個,只是今天這個小孩的可憐相引起了成幼文的注意。  小孩邊走,邊扯著嗓子喊:「賣鞋,賣鞋來!」他的喊聲在空曠的街道上傳開,聽起來很響亮,但沒有幾個人注意,更少有人過去買他的鞋。  這時,傳來了「噠噠噠噠」的馬蹄聲。成幼文抬眼望去,有人騎馬上街了。細看,那人還很年輕,穿戴華麗,騎在馬上,昂首挺胸。成幼文認識他,是本城一家大戶的公子,平時遊手好閒,結交一幫浮浪子弟在街上欺負窮人,調戲良家婦女,干盡了壞事。他是洪州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大惡少。  惡少本來不緊不慢地騎馬走著,可看到迎面走來一個提籃叫賣鞋子的小孩,卻猛然打馬,向小孩那邊衝去。小孩猝不及防,一下子被奔馬驚倒,泥水濺了一身,叫賣的鞋子也全部跌落在淤泥里,甩得東一隻西一隻。  惡少在馬上樂得哈哈大笑,又調轉馬頭,斜著眼看那小孩。小孩沒有傷著,掙扎著爬起來,哭著要惡少賠他的鞋子。惡少惡狠狠地叱責道:  「小兔崽子,找死啊!誰讓你擋了你大爺的道,活該!」  小孩仍舊不依,哭鬧著說:「你瞎說,你瞎說!我好好走著,被你的馬撞倒,鞋子都被弄髒了。我家裡沒有吃的,只等賣鞋的錢買米下鍋。你賠我,賠我!」  兩個人就在當街吵鬧著,引來不少人圍觀。大家都同情那孩子,憎恨惡少霸不講道理,但都是敢怒不敢言,誰也不敢出面主持公道。  成幼文也怕那惡少,看到這一切,心中只是憤憤不平,並不走過去。他在窗前站著,冷眼旁觀,看事情到底會有什麼結果。  正吵鬧著,有一個過路的書生看不下去,可憐那孩子,主動要求替惡少賠小孩的錢。這樣似乎可以息事寧人。  飛揚跋扈的惡少沒想到一個文弱書生站出來,還要替他賠錢,心中十分惱火,怒沖沖地責問書生:「小孩向我求錢,你來管什麼閑事?快走,快走!」  書生還要講理,惡少根本不聽,竟破口大罵:「哪裡來的野王八,也不打聽打聽你大爺我是誰,竟敢管我的事,我看你是沒事找事。」  這一番罵太難聽了,書生不禁怒形於色,但沒有發作,塞給小孩一些錢,憤然離去。  成幼文對書生的俠義行為很是欽佩,見書生要走,連忙派人去請他到府里來。書生來到,成幼文以禮相待,說了很多好話。二人就在屋裡一邊吃酒,一邊交談,居然一見如故,十分投機。  當晚,成幼文留書生住宿,兩人又在一起聊天。海闊天空,無所不談。但書生沒告訴成幼文身世,只說自己性喜周遊,這次是途經洪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半夜,兩人還沒睡。成幼文有事到內室去,出來時,書生卻不見了。外面的門戶都是關閉的,怎麼也找不到他的蹤影。成幼文有點奇怪。  不一會兒,書生又出現在成幼文面前。成幼文獨坐床上正在發愣,看見書生進了屋,門都沒響一下,不知道他是怎麼進來的。書生對成幼文說:「白天那個壞小子實在可惡,我不能容忍,已把他的頭砍了!」  成幼文一聽這話,大吃一驚。想不到一個文弱書生竟在一會兒的工夫把名聞洪州的惡少殺了,想那惡少也是練武之人,居然稀里糊塗地丟了腦袋。  書生見成幼文面色蒼白,表情驚惶,也不說什麼,把頭扔在地上,讓成幼文看。成幼文不忍看那血淋淋的人腦袋,皺著眉頭說:「那小子確實可惡,冒犯了君子,但也不至於把他殺了。再說,砍人的腦袋,流血在地,豈不要牽連別人?」  書生淡然一笑,安慰成幼文:「你不用擔心,我自有辦法。」說著從衣服內取出一個小瓶,倒了一些葯末,撒在惡少的腦袋上,然後抓起一把頭髮擦了幾下。  成幼文戰戰兢兢看著書生的動作。只見那頭顱經書生一擦,慢慢地發軟,融化,很快就化為一灘水了。成幼文目瞪口呆,還沒反應過來,書生又對他說:「這下你不用擔心了。我結交你這樣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哪能牽連你?只是沒有什麼可以報答你的。」  成幼文完全明白了,書生原來是一個奇俠。他也為自己能遇上這樣一位俠義之士而高興,便說:「大俠太客氣了。我是平庸之人,與大俠見一面已是造化,哪敢讓大俠報答什麼!」  書生又略微沉思一陣,對成幼文說:「承蒙誇獎。只是若不報答,我於心不安。要不,我把這手化頭術教給你吧。」  成幼文忙說:「我天生愚鈍膽小,也不是世外高人,如此神術,實在不敢領教。」說著臉上露出驚駭之色。  書生也不勉強,對成幼文說:「那好,我日後再行報答。今晚我得離開洪州,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朝成幼文作揖告別,轉身而去。  成幼文沒有來得及說句挽留的話,就不見了書生的身影。家裡幾重門都關著鎖著,也不知道他施展什麼功夫出去的。  霍秀才遇強盜  浙江吳興有六個書生,結伴到京都開封去參加會考。書生進京,也沒有太多的行李,不知是誰提出來買點紗,說是可以用來送禮。其他人聽了,覺得這一提議甚好,並且紗的價錢也不貴。於是,六個人湊錢買了一百匹紗,打成包袱,雇了一個僕人背著。  僕人背著一百匹紗,從外表看上去好像背著什麼值錢的東西,抑或是金錢之類。大家一路上書生意氣,有說有笑,僕人跟在後面。外人不知情,以為是有錢的年輕人出來遊山玩水。  那時候,天下並不太平。各地常有土匪強盜出沒。山區、林區等人煙稀少的地方自不待言,就是平川大道上,也難免有人跳出來大呼幾聲: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光天化日之下搶劫的事也時有發生,更不用說夜晚了。  這些文弱書生從小讀書,卻不太了解社會上的事情。臨行前,家中父老一再叮囑他們一路上小心謹慎,別遇上什麼麻煩事,否則,輕則延誤考期,使幾年寒窗工夫付之東流,重則被人謀財害命。讓他們結伴而行,也有互相照應的意思。  對父老鄉親的一番忠告,眾書生起初還銘記在心,凡事小心。走路走大路,住店住大店,不走夜路,不走捷徑,不住獨家小店……可是,出了浙江以後,他們沒遇上什麼事,就漸漸大意起來,把那番忠告棄之腦後了。  路上經過多處名勝古迹,佳山秀水,風光宜人。幾個讀書人興緻勃勃,每到一處,必痛快遊樂,吟詩作賦,飲酒放談,頗有點名士風度。這一來,便耽擱了一些日子。  眼看著考期臨近,而距京城還有不少路程,一行人這才有點著急,急忙趕路。因為前段路平安無事,他們就放開膽子,加緊往開封方向走去。  這日傍晚,他們來到汴河大堤邊的一處客店,停下來歇息,吃飯。閑談之中,聽店主說這汴河大堤很長,往前走十幾里才有村子。店主還勸他們住一晚再走,因為晚上行路可能會遇上強人。  書生們本來有意在這家店中住宿,現在聽店主這麼一說,覺得店主在嚇唬人,無非想賺他們的錢而已。幾個人被店主的話激起來了,紛紛嚷著要繼續趕路。根本不信這京都外圍,還會有強人剪徑的事發生。  店主本來是好意,沒想到話一出口竟讓書生們這麼反感,連生意也做不成了。他又好言相勸,反被書生們奚落一頓,只好隨他們的便,無可奈何地看著書生們出了店門。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但借著朦朧的月光還可以趕路。六個書生和一個僕人就走在汴河大堤上,清涼的夜風吹來,使他們感到無比暢快。月夜中的汴河泛著粼粼波光,對岸似乎還有點點燈光。夜空中星星在眨著眼睛,路邊的草叢中蟬兒在有節奏地鳴叫。  夜色如此美妙,讓這些江南才子忘卻了旅途勞苦,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  前面是一叢小樹林,在夜風中微微晃動。書生們談笑著,走近了樹林。有一個書生想解個手,急不可耐地往樹林里鑽,卻被什麼東西一下子撞倒了,嚇得他「媽呀!」大叫一聲。  撞倒書生的是一個人,是突然從樹叢中跳出來的,穿一身破舊的士兵衣服,頭髮蓬鬆,面色焦黑。臉上好像刺著什麼字。這傢伙見是書生們來到,面露喜色,咧了幾下大嘴,朝左邊看了一看,接著使勁打了聲口哨。  哨音未落,樹叢中又「噌噌」跳出十幾個同樣裝束的人來,有的拿著刀,有的拿著長矛,前後左右站開,把書生們圍在了中間,用手中兵器嚇唬著書生。  這幫人猶如凶神惡煞的樣子,把書生們嚇得動也不敢動,七個人緊緊靠在一起,有的還渾身發抖。他們明白,這是真的遇上強盜了。  強盜們早就盯住了僕人身上背的那個大包袱。這時,便有兩個傢伙上來,硬是從僕人身上奪過了它。強盜頭目指示打開包袱,結果大失所望,氣憤地哼了一聲。  又有一個傢伙上來,低聲喝問,要書生們交出金銀財寶,不然就全部殺掉。問了幾聲,誰也沒有作聲。  書生們每人身上確實帶了一些銀子,但那是他們全部的用費,交出去可就沒錢參加會考了。這時強盜逼問得緊,而且要過來搜身,他們不禁驚慌萬分。  六個書生和一個僕人眼看著就要被搶得一貧如洗了。這時,有一個書生挺身而出,對那小頭目說:「你們不要為難他們,我們的路費都在我身上,你們過來拿吧。」  這個站出來的書生姓霍,人們叫他霍秀才。霍秀才生得身材高大,還會摔跤拳擊,被鄉里人譽為「霍將軍」。他的膽子雖大,但還沒有跟十幾個手持兇器的強盜交過手。  霍秀才接著對強盜頭目說:「不過,你們得先把兵器收起來,不要對著人比劃,我的這些同伴都是書生,膽小怕事,被你們嚇壞了。」  強盜頭目也不假思索地說:「好!」他早就看出來,這些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只要嚇唬嚇唬,保准乖乖地把錢交出來。  霍秀才見強盜們都收起了手中兵器,便裝作從懷裡掏錢的樣子,向強盜頭目走去。強盜頭目以為霍秀才掏出來的是大把銀子,便笑吟吟地用雙手去接。  說時遲,那時快,霍秀才瞅准機會,從懷中出手一揚,一團東西向強盜的眼睛飛去。原來,霍秀才剛才趁亂,抓了一把沙土藏在了懷裡。這時,沙土直撲強盜雙眼,弄得他有眼難睜。  強盜頭目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搞懵了,眼睛裡進了沙子,他便用手去揉,什麼也看不見了。可沒等他反應過來,他的腰刀就被抽走,接著,膝蓋上挨了重重兩下,疼得他「哎喲」兩聲,腿一軟,跌倒在地,爬不起來了。  霍秀才抽走強盜的腰刀,衝上去就和其他的強盜打開了。他不用刀鋒傷人,而用刀背,專打那些人的膝蓋骨。也不用怎麼費事,那些強盜只要挨著霍秀才的刀背,一定撲通一聲栽倒在地。  十幾個強盜仗著人多勢眾,把霍秀才團團困住,拿刀砍,用矛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恨不得馬上把霍秀才碎屍萬段。可是,霍秀才就憑一把刀,上下左右快速飛舞,只聽得噹噹當的聲音四處響起,那些強盜手中的兵器紛紛脫手。  強盜們有的丟了兵器,有的還拿著兵器,看霍秀才如此英武,就不敢戀戰,紛紛掉頭就跑。霍秀才哪裡肯放,追上去,一刀一個,刀背所到之處,躺下一片哼哼嘰嘰痛苦Ⅱ申吟的強盜。  片刻,十幾個強盜全部躺倒在汴河大堤上。霍秀才這才罷休,扔掉那把刀,招呼被剛才的情景驚得發獃的同伴繼續上路。  這次是霍秀才親自打頭。向前走了十多里,他們看見了一個燈籠,上書「巡檢」二字。眾人喜出望外,知道這是一處兵營,就大聲喊救命。  兵營里的幾個士兵聞訊出來,問明情由,把他們帶到營里,向巡檢報告了這件事。巡檢高興地說:「這伙賊人在附近為害多時,殺人極多,官府幾次懸賞緝捕,派有名的捕快去捉,都被他們僥倖逃脫。想不到這次被你們碰到了。」  書生們說,多虧霍秀才出力,才打敗了他們。巡檢聽說,問霍秀才:「這幫賊人真的被你打倒在地了嗎?」霍秀才如實以告。巡檢就吩咐部下好好招待書生們休息,然後翻身上馬,領兵向東而去。  巡檢帶兵到了強盜跑出來的那叢樹林子不遠,就聽見有人叫罵,有人呻吟,近前一看,十幾個人還躺在原地,痛得呲牙咧嘴,滾來滾去。巡檢下令把他們全部捆綁起來,馱在馬上回營。  士兵們滿載而歸,全營轟動。巡檢從來未曾獲得如此重大的戰果,便吩咐大擺宴席慶功,把霍秀才請到上座,其他書生浩坐,舉杯痛飲。一時間,兵營內好不熱鬧。  次日,巡檢親自帶隊,押送強盜進京,順便陪送書生們。他特意給霍秀才找了一匹好馬騎著,一路上陪他談話。  到了開封府,巡檢在府尹大人面前把霍秀才大加褒揚了一番。府尹非常高興,萬分器重霍秀才,就問他願不願意留在府中作一名武官。霍秀才雖然也矚意功名,但他不想由此走向仕途,便婉言謝絕。  府尹也不強留,囑咐霍秀才用心參加會考,爭取榜上有名。然後重重地酬謝了霍秀才,讓他和其他書生一起去了。  霍秀才把所得獎賞都分給同伴,連那個僕人也有一份。五個書生說不盡感謝的話。霍秀才十分謙虛,一本正經地說:「諸位過獎。我如獨自趕路,也一定難免遭難。諸位雖然沒有出力,但立在我背後防護,使我無後顧之憂,最終取勝。諸位功不可沒,得些獎賞理在當然。」  賀鑄文武兼備  賀鑄,字方回,號慶湖遺老,又號:化宗狂客,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宋仁宗皇祜四年(1052年)生於衛州共城百泉鄉一個貴胄之家,族祖姑母是宋太祖的孝惠皇后。賀鑄「嘗自言唐諫議大夫知章之後,且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本慶湖也,避漢安帝(劉枯)父清河王(劉慶)諱,改為賀氏。」從他的七世祖賀景思一直到他的父親賀安世,共七世任朝廷武官,是一個「以才武顯」的軍人世家。優裕的家庭,使他從幼年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兼文武。幼年的賀鑄特別聰敏,五歲讀書,七歲屬文,凡詩詞歌賦過目不忘。及長,博覽群書,十兒歲時已是本地遠近聞名的詩人,《宋史》稱他「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次組綉。尤長於度曲」。現流傳下來詞二百八十餘首,另有詩文集《慶湖遺老集》。賀鑄以上七世武職,家族尚武風氣很盛,幾乎從他學會走路,就開始了武藝訓練,到十五六歲,宋時盛行的兵器弓弩、槍、刀等無不精熟,更加上他相貌威武,七尺身材,膀大腰圓,面色黝黑,劍眉高聳,一雙虎目炯炯有神。天生一副耿直性格,飲酒如鯨,談吐爽利,行事果斷,常身背弓箭在共城內騎馬遊盪,青年人無不爭相與他交友。好友程俱說他「儀觀甚偉,如羽人劍客」。  當時正值北宋中期,社會危機和宋朝財政危機逐漸加深,僅財政一項,宋仁宗統治時期每年虧空的數額達三百萬緡以上。英宗治平年問(1064-1067年)竟達到一千五百七十餘萬緡。到英宗趙曙於治平四年病死時,宋朝甚至不得不大大削減喪葬的費用。趙曙死後,其子趙頊繼位,是為神宗,這時的宋朝,已經像一個五臟皆患疾病的中年人,時時有發作的可能。在此之前的「慶曆新政」在士大夫中影響頗深,變法思想一直方興未艾,趙頊即位後,很想有一番作為,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狀況,但在朝廷顯貴中卻無人積極響應。於是趙頊於熙寧二年(1069年)任命當時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聲譽的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並設置了一個名為「制置三司條例司」的新機構,由王安石主持,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熙寧變法」。  賀鑄身處貴胄之家,又娶宋宗室趙克彰的女兒為妻,十分關心宋朝社會的發展,加之他精於歷史,對宋執行的土地「不抑兼并」政策時有異議,常於朋友中慷慨陳詞談論治國治民的道理,慨談慶曆新政何以無法施行下去的原因。王安石變法的消息使年青的賀鑄熱血沸騰,他感到立身報國的時機已到,便決定去東京汴梁更深一步體察社會,尋找機會一展鴻圖。  熙寧二年,賀鑄告別了世居已久的家鄉共城,獨身一人,一馬一弓,來到汴京。只見汴京熱鬧非常,行市繁多,店鋪林立,茶樓酒肆,遍及各處,買賣聲此起彼伏,與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情景十分相像。王安石變法主要為富國強兵,熙寧年間武學再興,仍把武舉作為取士之法。武學分上、內、外三舍,學製為三年,多以二百人為額,其中上捨生三十,內捨生七十,外捨生一百。因此,汴京聚集了許多才兼文武、立志報效國家的熱血男兒,其中身具武藝的「諸色藝人」亦不少,他們借地擺場,或用有圖紋裝飾的欄杆圍成表演場地,稱為「勾欄」。賀鑄對武藝表演很感興趣。他擠進一群喝彩聲不斷的「勾欄」,向里一看,見幾個年青人短裝打扮,正依次上場,表演的項目有角抵、使拳、踢腿、弄棍、舞刀槍、舞劍,以及舉重、打彈、射弩等。賀鑄見旁邊立一大弓無人使用,便拉住一人問:「為什麼沒有人拉這套弓呢?」那人上下打量了賀鑄幾眼,回答:「我們這幾個沒人能開得這張弓。看樣子你想必也是練武的吧,進來試試」。賀鑄並不推辭,大步走進場子,接過這張弓,掂了掂,「啊,此是三石弓,不易拉開」。略一運氣,搭箭上弓,大指壓中指,徐徐將弓拉至九分滿,猛一鬆手,「嗖」一聲箭飛似射出,正中靶心。圍觀者歡呼起來,幾個青年圍著賀鑄,七嘴八舌問個不停。賀鑄這才知道他們也是來自各州郡的習武之人。他鄉遇知音,賀鑄與他們撮土為香,結為異姓兄弟,每日出必同行,或駕輕車、騎駿馬,賓士在汴京的東南西北,或聚集在酒店中放懷暢飲,是是非非議論朝政,從歷代興亡到宋代現狀,從熙寧變法到執政大臣,或褒或貶,不一而足;有時則顯示風雅,從琴棋書畫到詩詞歌賦,興之所至和詩對詞。一次在酒樓,幾人邊吃酒邊議論變法,賀鑄說:「變法已推行四五年,其市易、方田均稅、保甲、保馬、將兵之法,實可富國強兵。但推行實為不易,有人阻止倒在意中,只是變法中任用之人,也不乏投機之人,拼力鑽營,實誠可恨。國家幾時才得府庫充衍,國泰民安?」一腔愛國熱情溢於言表。閑暇時,結夥去郊外行獵,他們吆鷹喝犬,爭相摘下雕弓,射出白羽箭,直射得飛禽走獸或死或傷,四處逃竄。  當時京都雖則繁華,但無賴、惡少、紈栲子弟依恃家庭勢力為非作歹,「勾欄」中賣藝的女藝人,常受到他們欺凌,為生計只是忍氣吞聲;從周圍郡縣趕到開封做買賣的鄉民,受當地欺行霸市的地頭蛇的欺負,強買強賣,鄉民有苦難言。賀鑄在京城大街小巷,如果路遇此事,必挺身而出,扶恤弱小,全不顧觸及權貴,以至於京城惡少見賀鑄則避,稱之「賀鬼頭」。好友程俱稱讚他「俠氣蓋一座」。  熙寧八年,賀鑄被任為右班殿直(侍衛官),監太原工作,以武職開始他仕途坎坷的一生。  賀鑄在任上,俠氣不改。與他同事者有一位顯貴的兒子,倨傲一世,恃家庭勢力,瞞上欺下,府衙內或同事中有奇異寶物,便趁人不備,隨手拿走,堂而皇之據為己有,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新到任不久的賀鑄決定設法懲戒他。一天,賀鑄屏退左右侍吏,對貴人子說:「你跟我到密室去。」貴人子欲不去,賀鑄劍眉一聳,伸右手搭在他肩上。貴人子掙脫不掉,只得跟他來到密室。賀鑄將門關好,對貴人子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你有何劣跡快快講明,若被我問出則不留情。」貴人子氣急敗壞地直嚷:「我沒做什麼!」賀鑄拿過一木杖,朝地上輕點幾下,不急不慍地說:「我知道了,你某時盜某物為某用,某時盜某物放在家裡,昨天盜某人一塊玉佩隨身攜帶,現還在身上。」貴人子怔住了,惶恐不安地注視著賀鑄:「你怎麼知道?」賀鑄哈哈大笑:「我會算,只需用這隻魔杖就全知道你的劣行。」貴人子害怕了,問:「你打算把我怎麼樣?」賀鑄回答:「私盜國家府衙用物,吃罪不少,稟上去革職問罪;如果能從我治,交回盜走器物,一概不咎。」貴人子垂頭喪氣地說:「我唯命是從。」便自己脫去上衣,袒露肌膚,跪在地上。賀鑄拿起木杖,運力在手打下去,幾下過後,肌膚盡起血痕,貴人子吃疼不過,流涕哀求,叩頭不止:「大人請饒恕!」賀鑄放下木杖,警戒他:「你好自為之,如不思悔改,再犯我手,必重處不饒」,說罷揚長而去。  元豐八年(1085年)趙頊去世,不滿十歲的趙煦即位,是為哲宗。神宗母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從元桔(1086~1094年)到崇寧(1102~1106年)十幾年間,宋朝政局屢變及黨爭的惡性發展,統治集團內部愈演愈烈的相互傾軋,使北宋的政治更加黑暗,加之「熙寧變法」失敗後,北宋一反神宗時對西夏的抵制態度,對西夏的襲擾採取妥協姿態,元祜占元年秋,司馬光公然提出把米脂、蘭州、浮圖等西北邊防要塞拱手讓於西夏,他說:「此乃邊鄙安危之機,不可不察。靈、夏之役,本由我起,今既許其內附,若靳而不與,彼必以為恭順無益,不若以武力取之,小則上書悖慢,大則攻陷新城,當此之時,不得已而與之,其為國恥,無乃甚於今日乎!群臣見小忘大,守近遺遠,惜此無用之地,使兵連不解。文彥博與光合,太后將許之,光又欲並棄熙河」。劉摯、蘇轍、范純仁等隨聲附和。一時,投降氣氛甚濃。賀鑄身居下僚,人微言輕,無法廷對。一腔憂憤,溢於言表,指斥投降派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只知自己貪官進利。他縱觀歷史,深感憂慮,憤而提筆,寫下一首《水調歌頭》,其中以「商女篷窗罅,猶唱《後庭花》」來針砭時弊,借古諷今。他的仗義執言,不畏權貴,自然使朝廷要臣忌恨在心,儘管他才能出眾,卻總不得升遷,後只得「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鄉安穩處」(賀鑄詞《將進酒》),退隱蘇州。但終不能釋然,他關心百姓疾苦,總望一日能重振長纓,立身報國。宣和七年(1125年)金分兵兩路大舉向宋朝進攻,宋徽宗不作任何防禦準備。直到金兵從河北長驅直入,他急忙把京城全部禁旅交給宦官梁方平,自己把帝位禪讓給皇太子趙桓,帶蔡攸、童貫等寵臣,沿汴河逃到南方避難。當時已七十四歲的賀鑄義憤滿腔,請纓無路,回憶自己青少年時期俠氣蓋一座,曾想大丈夫立身疆場,馬革裹屍,卻不料命途多舛,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疾筆書寫下被人們稱為「鐵樹之花」的愛國主義傑作《六州歌頭》(即篇首詞)。不久,謝世而去。靖康二年(1127年),即賀鑄死後二年,北宋被金滅亡。  岳飛母姚氏  姚氏,是宋代著名民族英雄岳飛的母親。家中世代務農,十分貧寒。雖節衣縮食,也只能勉強糊口。丈夫岳和早逝,全靠姚氏辛勤勞作。節儉度日來維持家計,撫養幼小的兒子岳飛。姚氏為人善良賢惠。鄰居家的地與她家的地相連,如果耕作時侵佔了她家裡的地,她便「割而與之」;別人賒欠了她的財物無力償還,她也從不計較。她的這種寬厚仁愛之心,深受周圍人的稱讚。  傳說,岳飛生下來時,有一隻像黃鵠的大鳥飛到姚氏家的屋樑上。她家裡的人以為是吉祥的徵兆,便給兒子取名叫飛,希望他長大以後,有黃鵠凌雲之志,騰飛而上。岳飛生下來還不滿月,黃河裡的水猛漲,黃河決口,河水泛濫,姚氏家鄉一帶全被淹沒。姚氏只好懷抱襁褓中的嬰兒岳飛,坐在一個大瓮中,在濤濤洪水中漂泊。幸好不久便被洪水衝到一處堤岸邊,母子二人始得平安。  岳飛(公元110-1142年),字鵬舉。也是取立黃鵠之志,像大鵬鳥展翅騰飛的意思。自幼即胸懷大志而性沉厚寡言。在昏黃的油燈下,岳母手把手教小鵬舉認字,經常通宵達旦。因無錢購買紙筆,岳母以沙盤代硯,樹枝代筆,教小鵬舉在沙盤上習字。由於家裡很窮,買不起紙筆啊!由於岳母精心教誨,岳飛到十五、六歲時便能攻讀經史,尤其喜讀左氏春秋和孫子兵法。岳母不僅教文,還督促兒子練武,從不鬆懈。岳飛身體魅偉,有神力。十五、六歲便能拉開三百斤的強弓和射出八石重的箭矢。他向四周的一些名射手學射箭,「盡其術」,把他們的最高的射技都學過來了。能夠左右同時開弓,射中靶子。別人問他,你學練這麼高強的武藝打算幹什麼呢?他回答說,我母親告誡我說,現在國難當頭,習武是為了奔赴國難,用生命來報效國家,「徇國死義」。  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岳飛應募入伍。不幾天,便遇上相州地方有賊人攔路搶劫過路的行商客賈。岳飛奉命帶領百餘騎去清剿。他先讓一些士卒裝扮成商人,故意讓賊人劫走。果然,賊人劫走了貨物,又將這些人補充到賊人的隊伍中。岳飛便又派出幾十名士卒,埋伏在山下,自己率領十幾名騎兵進山襲擊賊人。賊人見他人數很少,便出而迎戰。岳飛佯裝被打敗了,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賊人不知是計,悉引眾賊人追至山下,被埋伏在山下的官兵全部殲滅。岳飛的善用兵因之出名。  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宋王朝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北宋滅亡。次年,宋高宗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這時,岳飛隨宋名將宗澤抗擊金兵,轉戰各地。宗澤任東京(今河南開封)留守時,重用岳飛為將,屢敗金兵,因功升至統制。  公元1128年,岳飛的上司、主將宗澤因多次上書,力請高宗還都,收復失地,都被投降派所阻,憂憤成疾而亡。死時還一連大喊三聲:「打過黃河去!」宗澤死後,岳飛只得隨軍南下。公元1129年,金將兀朮渡江南侵。岳飛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因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而功名顯著。公元1134年,他又率軍大破金兵所建立的偽齊政權的「齊兵」,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他在這六郡興辦屯田,建立抗金基地。以功授清遠軍節度使。次年,駐軍鄂州(今湖北鄂州市),結納太行義軍首領梁興等,進軍中原,擊敗偽齊,即再次建議大舉抗金。公元1139年,高宗、秦檜與金兵議和,岳飛上書反對,力主收復兩河、燕雲等地。次年,金兀朮毀約,進兵河南,岳飛率軍反擊,於偃城(今河南偃城)大破金兵主力,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紛響應,宋、金戰局一時為之改觀。但高宗、秦檜一心媚敵求和,一天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退兵。公元1141年,岳飛被高宗、秦檜召回南宋京都臨安,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8日)岳飛與兒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時被害,時年三十九歲;留下了表現民族氣概與無畏精神的《滿江紅》詩,為後世所傳誦。  岳飛生活於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正是宋代歷史上最動蕩的時期。世族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王公貴戚窮奢極侈,官吏貪暴,政治黑暗,國衰力弱,從而給契丹和女真侵略以可乘之機。面對金兵入侵,宋王朝最高統治者又屈膝投降,屈辱求和。南宋王朝便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腐敗懦弱的一代王朝。岳飛以一個世代貧苦農民家庭的出身,自幼便在母親「精忠報國」思想的教誨下,立志抗金救國,自己刻苦讀古史,攻兵書,又習武,終於成就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  在抗金戰爭中,岳飛始終不忘母訓,矢志精忠報國。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元帥,讓金兵聞風喪膽。他身經百戰,衝鋒陷陣,出生入死。最初,他在宋將王彥部下。渡河至新鄉,因為金兵勢猛,氣焰驕橫,王彥不敢出戰。岳飛便獨自率所部鏖戰。岳飛單騎沖人敵陣,奮勇奪取金兵大纛,宋軍士大受鼓舞,奮勇而上,一鼓作氣便奪取了新鄉。第二天,攻打兆川,岳飛身上十餘處受傷,戰士也死傷多人,但還是大敗金兵。晚上宿軍於石門山下,忽然傳說金兵援軍已到,宋軍大驚,岳飛不信,獨自鎮定地躺著未動。結果,金兵並沒有來。宋軍士對岳飛的勇猛鎮定十分敬佩。  後來,在汜水關又大破金兵。岳飛駐軍竹蘆渡,與金兵相對峙。岳飛選精騎三百,讓他們在前面山下埋伏,並令他們捆好一捆捆樹枝,半夜裡點燃起來,火焰漫山遍野。金兵疑為宋援軍到了,驚慌逃散。在南薰門地方,岳飛以八百兵士抵抗五十萬金兵。部將都害怕敵不過金兵,岳飛卻說:「我為諸君破之。」說著,他「右挾弓,左運矛」,向敵陣勇猛地橫衝過去。金兵一時不知所措,亂了陣腳。岳飛迴轉身一揮矛,八百精兵奮勇而上,一以當十、當百,金兵被打得大敗,狼狽而逃。  岳飛領兵,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有一次,他駐軍於鍾村地方,「軍無糧,將士忍飢,不敢擾民。」岳飛軍所到之處,百姓父老爭相迎送。「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有的還「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岳飛也很愛民,常下令保護百姓。一次,岳飛軍守泰州,因見泰州地方無險可恃,便令軍士退守泰州旁的柴墟,在柴墟南橋霸大敗金兵,爭得了時間。岳飛讓軍士組織百姓迅速轉移,又親自率領二百精銳騎兵,在轉移的百姓隊伍後面保護。  這樣,在百姓的配合下,岳飛軍屢戰屢勝,軍威大震,被號為「岳家軍」。金兵只要一聽說岳家軍,皆心驚膽戰。知道是岳家軍,便互相傳告日「此岳爺爺軍」,爭相降附。很多地方的百姓還修了一些廟宇,在廟中供奉岳飛的神像,金兵見了便不敢侵犯。  公元1135年,岳飛駐軍鄂州(今湖北鄂州市),便派人往河北尋訪年老多病流落異鄉的老母姚氏,把她接到鄂州居住。宋高宗因她教育和培養了這樣的好兒子而封她為「國夫人」。不久,岳母終因勞碌辛苦太過而病故。岳飛親自扶靈柩發喪至廬山,並上書朝廷,請求免職守喪盡孝,高宗不準。安葬了母親後,岳飛即還軍中。  在金兵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大將兀朮屢戰屢敗,只得使出他的絕招:用「拐子馬」。所謂「拐子馬」,就是讓馬也披掛上鎧甲,三匹馬為一組,用一根粗的繩索將馬系在一起,衝鋒起來,其勢銳不可擋。在其他地方,金兀朮一用拐子馬,宋軍士便望風而逃。金兀朮所向無敵,拐子馬便成了他的殺手鐧,絕招。  公元1140年,金將兀朮毀約,率大軍南侵,進犯河南。岳飛率軍迎擊,在相州偃城會戰。金兀朮便調集了一萬五千拐子馬,以為這次會戰必勝無疑。金兀朮還與他的大將龍虎王商議說:「諸帥易與,獨飛不可當。」他最擔心的便是岳飛不好對付。於是,他們便商定,先誘使岳飛單獨出來決戰。金兀朮要用一萬五千拐子馬在偃城與宋軍決戰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宋王朝朝廷「中外為之大懼」。高宗也很著急,忙詔令岳飛「審處自固」。岳飛十分沉著,他穩操勝券。他安慰那些為他捏著一把汗的好心人說:這不過是金兀朮的黔驢之技。  第二天,岳飛主動出陣挑戰。金兀朮十分高興,以為岳飛正中了他的陷阱,便會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和漢奸韓常的軍隊逼向偃城。岳飛令兒子岳雲領精銳騎兵數人「直貫其陣」,並且嚴厲地對他說:「如果你不能取勝,我就殺了你!」岳雲一馬當先,奮勇殺敵,與金將龍虎大王和蓋天大王鏖戰數十個回合,殺得金兵兩員大將只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殺得金兵布屍遍野。眼看金兵抵擋不住,金兀朮便忙放出拐子馬。一萬五千拐子馬,奔跑起來,揚起灰塵遮天蔽日,直朝宋軍陣前滾動,壓了過來。岳飛這裡則早有準備。他令五百步卒迎戰拐子馬。一再嚴厲叮囑這五百步卒「勿仰視,第斫馬足。」五百步卒,人皆一手執刀,一手拿著繩索。用刀砍削拐子馬的馬腿,用繩索絆住馬腳。拐子馬中,只要有一匹馬倒下,另外兩匹馬便跑不動了。這樣,金兀朮的拐子馬被岳飛的五百步卒砍傷和絆倒者過半。岳飛見時候已到,便將手中的長矛向前一揮,策馬朝金兵陣中衝去。成千上萬的岳家軍也一齊吶喊而上。金兀朮大敗。忍不住悲慟地說:「我白海上起兵,都用拐子馬取勝,沒想到今天敗慘了。」  偃城的勝利,使岳飛十分高興。他對眾將士說,讓我們乘勝前進,直搗黃龍府,在那裡我與諸君開懷痛飲。原來岳飛少時豪飲。宋高宗知道這件事後,有一次便對他說,等到你收復了失地,打到了河朔,就可以飲酒了。所以岳飛從此便戒絕了飲酒。今天的勝利,實在是最重大的勝利,岳飛又想起了高宗要他戒酒的勸告,乘勝前進,直打到金兵老巢黃龍府,收復了失地,便可開戒痛飲了。  這裡岳飛正在準備渡黃河,乘勝而進。那裡,金兀朮正在與秦檜緊急策劃,如何對高宗皇帝誘降。秦檜是為金兵收買的漢奸。公元1127年,任北宋御史中丞的秦檜被金兵俘虜到北方,成為金太宗的弟弟撻懶的親信。三年後,隨金軍至楚州(今江蘇淮安),被撻懶遣送回宋。他自己詐稱是殺死看守士兵,奪船逃回的。在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兩任宰相,前後執政十九年。均主張投降,為高宗所寵信。偃城會戰,宋、金戰局已為之改觀,全國義軍和百姓為之大受鼓舞,紛紛期待能很快收復失地。而漢奸和賣國賊秦檜卻與高宗策劃準備將淮北放棄來求得與金兵議和。秦檜還怕岳飛不撤兵,便先調回在前線的其他宋將。然後以岳飛孤軍不可久留,強逼他班師回朝。時,岳飛軍已乘勝前進到達朱仙鎮。昏庸的宋高宗聽信秦檜的饞言,一日之內竟下了十二道金牌,詔令岳飛火速退兵。儘管岳飛一再上書朝廷,申言「時不再來,機難輕失」。但面對一道道召他火速回朝的金字牌,他「憤惋泣下,東向再拜」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岳飛班師回南時,百姓攔住他的馬,哭訴著說:我等載香盆,運糧草以迎官兵。要是金兵知道岳家軍走了,我們就沒法活命了。岳飛也急得悲慟不已。一時間,百姓和軍士哭聲遍野。岳飛令軍隊停留五日,讓百姓遷徙。百姓往南遷徙的,如同上集市趕集的人那樣多。  岳飛回到臨安後,高宗授他樞密副使,有職無權。後,秦檜又誣陷他謀反。在朝堂之上,岳飛撕掉衣裳,露出背上岳母早年刺下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四個字已深深滲透到皮膚裡面。他想以此證明自己是無辜的。但秦檜還是以「莫須有」的所謂罪名殺害了他,同時遇害的還有他的兒子、著名抗金將領岳雲,以及他的部將張憲。  岳飛對母親十分孝順。當初,母親流落河北,他派人尋訪接回軍中。母親有病,他親自調葯侍奉。母親死時,他悲慟得三天滴水不能進。他克己修養品德。同僚吳玢送他一名年輕貌美的愛姬,他堅決拒絕,說「戰亂之時,皇上都忙得每天很晚才能休息,這是大將尋歡作樂的時候嗎?」皇上打算給岳飛修兩間房子,因為岳飛的家被金兵燒毀了;接回老母后又無地方居住。岳飛上書說:「金兵都還沒有消滅,何以為家呢?」上書辭謝了。有人問他,天下何時太平呢?他回答說:「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便太平了。」有人問他用兵之術,他回答說:「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他的軍隊「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他的兵士夜間宿營,百姓開門願意讓他們進去住,也沒有一個人敢住進去。他還編了兩句話作為軍紀約束兵士,叫做「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兵士有病,岳飛親自為其調葯;將士遠戍,他便讓他們的妻子前去慰勞;將士有犧牲的,他哀悼他們,負責撫育遺孤。凡有犒賞,他都分發給士卒,自己不取秋毫。這樣的將帥和士卒,當然會是無往而不勝的了。  岳飛被害後,百姓無不痛惜。同時也無不痛恨漢奸賣國賊秦檜。在曾是南宋京都的臨安西子湖畔,後世百姓修了岳王墳,供奉岳飛的神像,還鑄了兩個鐵人,跪在岳飛墳前,那便是漢奸秦檜夫婦。千百年來,百姓在去祭祀岳飛時,也都要向秦檜夫婦的鐵像投去蔑視與痛恨。在紀念民族英雄岳飛時,人們怎會忘記撫育和教誨岳飛成為民族英雄的母親姚氏啊! (責任編輯:中國歷史網)
推薦閱讀:

二戰中的 德國將領,有哪些被世界各國軍人奉為「不朽的傳奇」
楚漢傳奇:笑傲天下之五國諸侯
就問問你:敢不敢開這樣的一家傳奇餐館?
左宏元《新白娘子傳奇 唱段原聲》[APE CUE](XM/115/XL)
楚漢傳奇有什麼幕後製作?

TAG:野史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