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與袁世凱
張之洞與袁世凱
清末,繼著名的漢族重臣曾國藩(1811年—1872年)、左宗棠(1812年-1885年)之後還有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和袁世凱。而李鴻章、劉坤一也於1901年、1902年相繼死去。當時張之洞和袁世凱便成為在清末政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清末新政的重大舉措多是兩人聯銜上奏後得到清廷批准的。兩人堪稱清末新政的南北兩大支柱。袁世凱稱讚張之洞在湖北「規畫之宏達」揚言「當今唯吾與南皮兩人,差能擔當大事」。一時之間,南張北袁,為國人所注目。
1902年,袁世凱從河南彰德返天津,繞道經漢口到南京,拜訪署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張之洞設宴款待,宴後,張、袁二人密談二小時左右。當袁世凱談得起勁時,張之洞卻倚椅低頭,進入夢鄉。袁世凱見狀悄悄告退,囑僕從不要驚動張大帥。清制,凡總督出和轅門須鳴炮致禮,袁身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自當鳴炮禮送。炮聲一響,將張之洞驚醒,自知失禮,急忙追至下關,向袁表歉意,並約後會有期。
次年,張之洞從武昌入京覲見,途徑保定,袁世凱率北洋將領和屬官司設盛宴款待。當袁親自率領屬官舉杯為張祝酒時,張之洞又一次伏案呼呼入睡,使袁頗為難堪。後來曾有人擬對聯嘲諷:張之洞「起居無節,號令不行;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1907年張之洞、袁世凱同入軍機處後,朝野希望張之洞對袁世凱能有所制約,抑制官場爭權納賄之風。當時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集團已成為清末最有實力的軍事政治集團。當張之洞進入軍機處後,袁世凱根本沒有把這位儒臣放在眼裡。據說,有一次袁世凱在接見一位德國駐華公使時說,「張中堂是講學問的,我是講辦事的。」言下之意,張之洞不過是一介書生。在庚子年後,袁世凱在慈禧太后的庇護之下風光無限,也的確辦了不少大事、實事,他的勢力也不斷擴展大。不過,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把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請來商議如何處置袁世凱。不料慶親王奕劻聽後,立刻伏在地上,一言不發,作恐慌狀。在隆裕太后的厲聲質問下,奕劻才囁囁嚅嚅的說,「這事關係重大,需和張之洞商量。」攝政王載灃只好又召見張之洞。張之洞是漢人大臣,而且已是暮年,他聽後不免長嘆一聲,且有兔死狐悲之感。在沉吟半響後,張之洞說:「國家新遭大喪,主上又年幼,當前須以穩定大局最為重要,此時誅殺大臣,先例一開,恐怕後患無窮」。他見載灃仍遲疑不定,便又說:「王道坦坦,王道平平,願攝政王熟思之,開缺回籍可也」。
應該說,張之洞和袁世凱的關係並不算好,但這次他說的話卻的確是寬仁厚道的長者之語。不管張之洞是為了大局著想還是其它,他的表態卻在無意中保了袁世凱一條命。
推薦閱讀:
※失去靠山慈禧,袁世凱為什麼還是沒被殺|揭秘
※袁世凱隱居彰德韜光養晦
※袁世凱讓「一妻九妾」和睦相處的4個方法
※袁世凱給妻妾們發「薪水」
※《民國命錄解考》~ 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