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的性質角度淺談《煩惱人生》
從文學的性質角度淺談《煩惱人生》
這是一個發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武漢的故事。作者池莉老師通過描寫男主人一天的煩惱生活為讀者們展現出了一幅煩惱迭至、韻味十足的生活畫卷。
池莉是當代的新寫實小說家,她的作品往往貼近生活,通過對世俗的刻畫來還原生活。這篇《煩惱生活》也是秉承了池莉一貫的風格和優勢,將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的無奈卑微以及努力抗爭的內在品質充分展現了出來。這樣一篇被視為是新寫實小說最成功的代表作的小說,毋庸置疑,擁有著獨特的文學魅力,而在接下來的淺談中,我想從文學性質的角度來品味一番小說中的煩惱和人生。
「小說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這句活說出來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自然,池莉的《煩惱人生》也不會跳出這條規律而成為異端。
我們通常所說的「源於生活」其實與文學的認識性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認識的主體,作家們往往通過主觀世界反映出其在客觀世界的所觀所感,於是文學便成為了客觀世界在作家在主觀世界中反映的產物。以此而觀諸《煩惱人生》,不論是故事發生的地點——武漢,還是故事發生的時間——改革開放初期,抑或是故事的主人公——平常的無奈的勞動人民,都是作者再熟悉不過的生活見聞了,這也正是應了張愛玲的那句話,「你最熟悉的往往便是最好的材料」。
作為一篇寫實主義的小說,其內容自然是離不開社會的,而這一篇作品又要成為優秀的生活之頌,就必定需要小說家對社會有著深刻而獨到的認識、感受。小說中,男主人公印家厚在公汽里遭白眼,在單位里受壓迫和欺愚,在感情上受內心矛盾的煎熬,在社會關係中更要承擔做為朋友親人的責任……物質上,印家厚一家的生後是貧苦的難熬的,而在精神上,印家厚也是很少能有純凈的快樂,總之他的人生無疑是煩惱至極。《煩惱人生》僅僅描寫了主人公一天的生活,卻把社會上的醜惡,環境改變造成的人性變異,人們之間關係的緊張,人在強大社會生活壓力下對於精神物質上的不懈追求等等,都刻畫的入木三分。這篇小說達到這樣的藝術效果,除了得益於作者對人生百態,社會明暗的深刻體悟,也得益於作者能通過小說中的藝術形象對社會關係進行整體把握,可以說,對社會現實的整體反映是湖面的話,那麼對藝術形象的體現便是湖面上的漣漪和波光,藝術形象是反映社會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達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效果的重要橋樑。
在這裡,我想舉出一例以供分享探討:「印家厚發現自己變得婆婆媽媽了,變得容易感恩戴德,變得喜歡別人的同情了。本來是又累又餓,被擠得滿腹牢騷的,有人一同情,聊一聊,心裡就熨貼多了,不知不覺就到了終點。從前的他是這個樣子?從前的他是個從裡到外,血氣方剛,衣著整齊,自我感覺良好的小夥子。從不輕易與女人搭話,不輕易同情別人或接受別人同情。印家厚清清楚楚地看出了自己的變化,他卻弄不清這變化好還是不好……」
這是一段對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印家厚受到陌生人恩惠(雖然只是口頭上的),突然意識到自己性格的變化,於是進行了一番反思,並提出了問題——「這變化好還是不好?」在作者對自身變化的反思中,我們隱約可以從這段話中看到社會環境以及社會關係的變遷,以前的印家厚是知青,在外受尊重,自己也頗為自信,而現下是潦倒窮困平凡工人,處處受擠壓,不能抑制自卑情緒更是時而暗涌突襲,以前清高自傲,卻頗有血性,現在稜角漸無,性格棉軟,卻脫去了一身傲骨,然而作者在這時發問了——這變化好還是不好?顯然,還不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小說也沒有這樣做,因為人生不是選擇題,更多時候人生要更加複雜,此時倒不如人生說是自由發揮題, 它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往想上面寫什麼,你能寫什麼。然而作家的智慧便是體現在這裡,她把我們帶入人性問題的探討中來,並讓我們自己走到更深層次更廣層面的探討中去,而與此同時對社會關係的整體把握也通過藝術形象實現了。
眾所周知,小說可以成為作者與讀者精神交流的橋樑,但交流和溝通的內容卻往往不被禁錮於實質的交流內容之中,也就是說,除了我們說出來了的內容是交流的內容,還有很多未流於言表的東西也可以成為交流內容的一部分,我想,文學的傾向性便是這樣的一種為流於言表的交流內容。就《煩惱人生》而言,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社會和人性的種種醜惡的鄙夷,以及對人的反抗不公和厄運的頑強的褒揚。通過這種傾向性的表現,我們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從中得到借鑒和反省。往往一部好的作品能幫助人開拓眼界、升華靈魂,讀者能在作品的傾向性中找到不同的眼光和觀點,因此為讀者在現實的實踐中受到啟迪和惠澤提供了可能。
正因為小說有了「高於生活」的特性,所以才有了精神啟迪的功效,又更加富有了審美情趣。而這樣的審美情趣又集中體現於情感性、形象性、超越性三個方面。
人是情感的動物,而情感正是造成人與人之間共鳴的那振弦的一撥。這裡所說的情感,並不僅僅是指愛這一種,而是包含這好、惡、平淡等等方面的廣義上的情感。池莉的作品被視為是一種「零度情感」的寫作,顧名思義,零度情感即使不是毫無情感也是情感淡薄了,然而一些評論家們也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零度情感」應該是話語方式而非話語目的,對於評論家的這一觀點我比較贊同。池莉的這篇《煩惱人生》是寫現實的生活的,是寫實的,所以池莉選擇了一種平淡的描繪方式,也就是所謂的「零度情感」方式,這樣的方式看似是在漫不經心的記著一筆流水賬,但實際卻是以一種與平淡生活的平淡特色暗合的方式在譜寫人生的長曲,同時也是在理性的眼光中看待情感,這樣的寫法使得寫作方式與寫作內容達到了統一,也使得作品的平淡的情感,娓娓道來的情調更為彰顯,更能在讀者心底驚起一折波瀾,更能使讀者體悟到平淡生活中那波瀾不驚的表面下的波濤洶湧的情感變化。
現實主義的小說也能有獨特的美,美在其中藝術形象的逼真和親切。《煩惱人生》里的眾生之相各有不同,每個形象本身也有矛盾之處,這不正反映出了人與社會與人生的複雜性嗎?對於社會和人物形象的描寫我在本文的第五到七段已經提到過了一些,在這裡,我再簡略地談一下。小說中作者對印家厚一家,印家厚的鄰居,同事,朋友,親戚,還有一些生活里的匆匆過客都進行了或詳或略的描寫,有勢力的眼光言語,有冷漠的譏諷,有陰險的陷害,有令人無奈的欺壓,卻也有純真卻危險的愛慕,有刻骨銘心的挂念,有再平凡不過的關愛……小說里的各個人物於這兩面的形象,往往並不是只佔一面,而是兩者兼有,而社會的形象也是如此,於是,各種形象才能變得豐滿生動,更具表現力,也使得讀者在品味美得同時審視醜惡,在反思醜惡的同時體悟美。
當然最能表現小說「高於生活」的還是超越性,也正是因為超越性,小說才有了想像的空間,浪漫的情愫,才能讓人們得到一種提升和超脫。超越性不是僅僅屬於浪漫主義的,現實主義的作品中,同樣也可以有超越性,因為作為人,超越現實是一劑帶來幸福感知足感的良藥。《煩惱人生》中雖然看似頭到尾都在寫主人公一天下來的種種煩惱,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煩惱來到的同時,主人公也在不停地對自己進行精神解救,可以說他在用精神勝利法支撐自己頑強的走下去,而小說也是完結於他對自己進行著精神解救的時刻。可以說,這一部分自我超脫的的內容是不可或缺的,他是與主人公所承受的苦難相依相存的,是作品走向成功的關鍵所在。曾有人說,「好的小說是在絕望中給人以希望」,我想,這部《煩惱生活》正是這樣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雖然在描繪現實煩惱,但是它同時讓人們看到希望,感到前進的力量,這力量是來自於超越了自然和現實社會以及自我的虛化了的一種理想境界。寫到此處,我的心情也豁然開朗,我頓時體悟到,幸福的人生往往是要虛實結合的,既要有腳踏實地,也要有一個理想的園地,所謂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大概就是指的這種境界吧!
談文學,當然也就不得不談到語言。而就《煩惱人生》這篇小說來看,也是頗不失語言之美的。對於語言之美,我在下面舉出一例,進行綜合的不甚精細的探討。
小說開篇便有這樣一句話——「早晨是從半夜開始的」。這句話不僅道出印家厚兩口子半夜便要起床的事實,也同時表現出煩惱的一開始了,即有其表也有內涵,這就是用語之妙處啊。這麼簡短的一句話,本可以說成「半夜就醒了,一天也開始了」,但是遠不如原文妙了, 我想原文表述的間接性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古往今來,中國人都極為欣賞婉約之美,月色朦朧,煙籠平湖,向來都深受文人墨客喜愛,原因便在於這間接之美,「早晨是從半夜開始的」這句話也同樣是有著間接美。除此之外,這短短的一句話也具有著精神性,正如我在上面提到的,這句話中隱含著情感表現,它表現出煩惱的一天的開始,就像是深夜裡被吵醒時發出的一聲牢騷,於是壓抑感從文章一開始就撲面而來,但這層意義是字面上沒有的,它是潛在於文字之下的一種精神感受。除了開篇這一句之外,文中很多地方都體現出了間接性和精神性。而文章全篇皆都用平淡的口吻進行敘述,以時間為軸,有節奏地看著主人公應付和面對一樁接著一樁的煩惱,使得小說語言又極富韻律性。
言語終有盡,我的淺談也要到此為止了,但是,意蘊總無窮——這篇小說不僅是描寫武漢風土人情的畫卷,更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畫卷,它帶給我的感受不僅沒有因為這淺談結束而結束,反而好像從這一刻開始變的更綿長了……
推薦閱讀:
※你身邊有什麼活生生的例子,把原本非常普通的人生過得非常精彩?
※怎樣科學的與人相處
※疲於奔命
※人生何為苦何為樂何為幸福
※人的一生中,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