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三國|禰衡高智商和低情商:曹操手下一次罵個夠!

作者簡介:立早閑人,本名顏永章,泉州人,公共管理碩士,早年因追求名利而奔波勞累,在而立之年遭遇人生第一坎後淡泊明志,致力將自己的人生閱歷轉化成文字,寫出人性之廉恥,告誡世人勿瘋癲。

禰衡的高智商在孔融給漢獻帝的舉薦摺子——《薦禰衡表》里可窺視出一二。孔融與禰衡交好,向皇帝推薦好友,總免有誇大其實、文過飾非之嫌。畢竟向最高統治者推薦自己的好友,難免要極力讚揚一番。而禰衡第一次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漢朝丞相見面,就敢對曹操發飆,而發飆的原因無非是曹操對禰衡不尊重,不叫下人拿椅子給禰衡坐。為此禰衡自然以為曹操小看他這個名士,所以把曹操的手下損了個遍以此貶低曹操。這樣一來,禰衡的智商之高更加凸現出來,特厲害的主,處處尋人痛點來打,好生痛快。同時也見其情商之低。如是這樣,禰衡一旦被曹操重用,自己又如何與曹操的五大謀士、五子良將和平相處呀!又怎麼能讓曹丞相駕馭住手下的能人智士。總不至於讓曹操為了禰衡一個狂人而拋棄鞍前馬後忠心耿耿,跟隨自己東征西討的良將謀士。

所謂情商,現在通用為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包括導商(LQ)等。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情商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簡單而言,情商就是人際交往的能力。對待上司要會拍馬奉承,不嫌礙眼;對待同僚要會和善相處,不招忌恨;對待屬下要會真誠相待,不容背叛。通篇《三國演義》中也只有孔融對其不乏褒美之詞。再說當時禰衡也只有僅有和魯國的孔融以及弘農的楊修交情好。這也是他時常掛在嘴邊:「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除此二人,別無人物。」孔融,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在禰衡口中就只配給他當兒子。細查一下孔融和禰衡的生平,發現兩人年紀相差二十歲,即孔融整整比禰衡大一輪半多,兩人是忘年之交;孔融向漢獻帝推薦禰衡時,已貴為北海太守。而禰衡的才華、韜略和能言善辯也是被孔融發現,並被聘為幕賓。再怎麼樣,孔融也算是禰衡的伯樂,不然即使禰衡是千里馬,也會被埋沒。可惜禰衡這個曠世狂徒,並不十分敬重發掘其才華的伯樂孔融,也不珍惜與孔融的忘年之交的情誼,只是變成他向掌權者顯耀的資本;而另一個出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家庭的東漢末期文學家,以學識淵博而著稱的楊修也只能是這個狂徒嘴中時常掛在嘴邊的「小兒」,真是夠狂妄,情商夠低。

自古以來,讀書人都追求著學而優則仕或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和為萬世開太平,再不濟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此如想在亂世中謀求個一官半職或安身立命,如不是出身豪門貴族和地方豪強或朝中無人被舉為孝廉。對於平民而言,想當官,能當官,當上官,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只能標新立異,尋找一條與眾不同的特殊途徑來吸引達官貴人的注意。不然就不會出現有人勸禰衡結交司空掾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而他卻很刻薄地挖苦說:「我怎麼能跟殺豬賣酒的人在一起!」由此可見,禰衡的情商之低,罵人的邏輯也太牽強,堂堂的九品中正制創立者和《魏律》制定者竟是個粗鄙的殺豬賣酒之徒。而後禰衡能有機會晉見曹操全靠孔融的大力舉薦。而禰衡屁顛顛去見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一來礙於孔融的知遇之情,二來自己也懷有匡扶漢室的志向,便抱著試試看的念頭隨孔融來到許昌。可是才一次簡單面試,禰衡就拚命損曹操手下,貶低曹操,將自已陷入尷尬境地,也因低情商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筆者按:文人從政往往過於剛直以致不知變通,尤其是情商和政治敏感度低以致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同事關係。情商最核心的部分無非是清晰的自我認知,身份角色的自我定位,這樣待人接物的分寸就能拿捏到位、恰到好處,給人舒適感。禰衡就是一個典型文人誤入官場,高智商,低情商。

推薦閱讀:

岑述傳
鄧艾忠勇,為何死於小人司馬昭之手?
三國人物籍貫地圖
關羽之死:最好的和最壞的一起發生,才能殺死一個超級名將
三國第一武將竟命喪於皇叔之手

TAG:三國 | 曹操 | 情商 | 智商 | 高智商 | 禰衡 | 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