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道求索:針灸名家辨治思想集萃
導 語
本文彙集在全國頗具影響的金針大師王樂亭、國醫大師賀普仁以及針灸名醫夏壽人、賀惠吾、於書庄的針灸辨治思想,希望能為奮鬥在針灸路上的你提供不少思路。
金針王樂亭
王樂亭初以「金針」治療瘰癧成名,他通讀經典,精於臨床。他注重針刺技法,尤其是透刺法的運用,是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學術特色之一。他創立的一系列針灸處方,如「手足十二針」「老十針」「督脈十三針」「五臟俞加膈俞」等,在當代針灸處方學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至今被國內外針灸界廣泛應用。
王樂亭注重整體觀念,強調診斷、治療應從整體出發。以「五臟俞加膈俞」方為例,在五臟氣血、陰陽整體調節基礎上加膈俞,調氣理血、升清降濁。常用於治療虛損證,對於脾胃疾病、中風等五臟虛損者療效卓著,亦常用於治療不寐、遺精、心悸、眩暈、頭痛等症。
王樂亭治療癱痿病證時,根據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的觀點,認為陽氣不能上升下達,則陰血鬱閉,筋脈失榮,致痿弱不用。提出治痿獨取督脈,制定「督脈十三針」處方,用於治療癱痿、半身不遂、癲狂、癇證、小兒麻痹症、風寒濕痹等病證。
王樂亭很早提出「治病求本,以胃為先」的觀點,創立「老十針」方(腧穴組成:上脘、中脘、下脘、氣海、天樞、內關、足三里),不但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胃痙攣、潰瘍病、腸炎、痢疾、消化不良等的治療,也廣泛用於其他系統疾病中。「老十針」還作為「中風十三治」之一,用於卒中後遺症的氣虛血瘀證及慢性病的恢復階段,可明顯增強體質;氣血不足所致的婦科病,也常在「老十針」基礎上配穴,通過補陽明來調沖任;對於反覆發作的癲癇,認為久病多由痰作祟,痰之產生多責於脾胃運化失職,亦常使用「老十針」,特別是食後易發、發時嘔吐嚴重者。「老十針」廣泛地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充分體現了王樂亭對後天之本中焦脾胃的重視。
國醫大師賀普仁
國醫大師賀普仁從事針灸臨床約70 年,創立了「賀氏針灸三通法」,系統闡述「病多氣滯,法用三通」的針灸學術思想,詳細論述了構成三通法的「微通法」「溫通法」和「強通法」的概念、功效、應用範圍、操作規程及常用針具的規格、特點、適應證等內容,尤其對火針療法的繼承和發展做出突出的歷史性貢獻。
「微通法」以毫針刺法為主,「溫通法」以火針刺法及灸法為主,「強通法」以放血療法為主,3種方法有機結合、對症使用,進一步提高了針灸臨床療效。
治神方面,賀普仁在治療小兒腦癱、五遲五軟、先天弱智類疾病時,常用毫針快速點刺百會、四神聰、神庭、本神、通里、照海等腧穴。關於通里穴,他有「通里通里,通情達理」之說,形象說明了該穴調理神志的作用,與照海配合,是治療精神、情誌異常方面的常用穴。
治風方面,對於難治性面癱,久治不愈的面肌痙攣,應用賀氏經驗,用細火針局部點刺;治痛方面,對於慢性疼痛常用賀氏火針療法配合毫針治療;「治聾方」中的築賓穴即是賀氏多年的經驗。在治療痤瘡等皮膚病時,賀普仁常在背部肺俞、膈俞和異常的皮膚反應點等處放血拔罐,療效顯著。
其他名家
夏壽人早年曾赴日本東京高等針灸學校學習,1942年在北平(現北京,下同)開業, 1966 年到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工作。他學識淵博、醫理精深,選穴注意從腧穴的特性出發,分析該穴所在經脈的病候及經脈所屬臟腑的病候,選出可直中病所的關鍵腧穴和配穴,選穴少而療效著,尤以擅治三叉神經痛而聞名。在針刺手法方面強調手法宜輕,盡量減少患者痛苦。
賀惠吾早年留學日本,善用管針治療胃下垂、胃扭轉,常先令患者仰卧,刺中脘、氣海,再令患者俯卧,刺脾俞、胃俞,療效顯著。
於書庄自幼立志學醫,尤其熱愛針灸,1968年到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工作,在針刺機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大大提高了自身科學研究能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