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的文章系列10

文獻研究的途徑

朱玲

  原載《經濟研究》2006年第2期

  內容提要:文獻學習,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環節。在專題研究中,如果能夠發現精品並且精讀之,就有可能使研究從高起點展開。本文試圖向經濟學青年提供一些文獻辨識、搜尋、學習和綜述的經驗。

  關鍵詞:文獻學習;研究方法

  近年來,我在評審多部博士論文時注意到,作者在參考文獻目錄中羅列的著作,堪稱經典文獻或專題精品的不多,學術價值和信息量稀薄的報紙宣傳文章不少。還有相當一部分列出的著作,並未在其文獻綜述和正文中有任何涉及。對此,我特意找了一些博士生詢問究竟,方知原因在於一是作者沒有下功夫搜尋和閱讀文獻,二是可能為了湊字數,就把良莠不齊的發表物一股腦兒地收了進來。更令人詫異的是,有的文獻綜述通篇提到的幾乎都是經典論著,可在論文末尾的目錄中卻不見這些文獻的蹤影。大家推測,這種首尾不相顧的情況,極有可能是作者聘用不同的「槍手」分工「捉刀」所致。本文的目的,是與青年經濟學人探討文獻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以下討論撇開「槍手」案例不談。

  我理解,文獻綜述和參考目錄對於其作者,是一種思想形成過程的記錄;對於讀者,則是一種特定專題研究線路的標識。尤其是學位論文中的文獻綜述,它既不是用來出示作者讀書成績的證明,也不是展現其博學強記的工具,而是扎紮實實從事學術論著寫作的開端。因此,針對經濟學博士論文中常見的文獻研究問題,本文擬將圍繞相關的文獻搜尋、鑒別、學習和綜述等環節,逐一說明注意事項。有鑒於博士生一般均已掌握文獻搜尋的技術手段和應有的閱讀技巧,所以我把文章的重點置於辨識、學習和綜述寫作方法上。

  一、精品文獻的特徵

  形象地說,搜尋文獻如同研究者在尋找前人的足跡,以便從他們駐足的地方起步繼續前進。不過,只有精品文獻才有可能使後人「踩著巨人的肩膀」攀登。發現精品的前提,是把握此類文獻的創新特徵。20多年前,我從董輔礽先生那裡聽到一番與此相關的精闢議論。他認為,能夠使博士論文出新的要素有3個,即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資料[1].由此我理解,那些堪稱精品的文獻或者是具有獨到的思想和視角,或者是創造和發展了某種分析工具,抑或是蘊含著從當時來看前所未有的信息材料。僅以健康投資理論為例,美國經濟學家Fuchs 在他的論文集中,把健康視為經濟和社會選擇的結果;貝克爾在《家庭經濟分析》中明確指出,為了獲得良好的健康,居民戶和個人必須投資;Phelps在專題論文中進一步討論,健康還取決於個人行為決策。Grossman則依據人力資本理論,用經濟計量模型對健康投資問題做出具體的數理分析[2].這些文獻在拓展經濟學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程度不等的開創性意義。但凡受過經濟學專業訓練的人,只要仔細研讀這幾篇文獻,就不難理解如何把健康因素引入人力資本研究。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人,只消稍微動動腦筋,就能藉助人力資本理論建立起健康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之間的聯繫,探尋出與此相關的專題研究路徑來。

  以提供第一手資料為特徵的精品文獻,很可能超越經濟學的範圍。然而,只要這些文獻能夠提供專題研究所需要的信息,研究者就大可不必拘泥於學科分野。近年來我參與藏區發展研究,因而不由自主地關注所有與調研地區相關的文獻。在我迄今為止瀏覽過的信息性著作中,任乃強先生所著《西康札記》無疑是一篇濃縮了原始資料的經典之作[3].任先生是一位開創中國近代康藏研究之先河的歷史地理學家[4],這本只有110個頁碼的32開小冊子,也許只能算是他諸多創造性學術勞動的副產品。我之所以視之為精品,是因為任先生以自己的見聞,極為凝鍊地刻畫出清末民初調研地區的社會、經濟、人文和自然環境特徵。這從以下幾個例子中即可看出來:

  其一,「天主堂墾地」篇不僅涉及康定、瀘定和巴塘縣(時稱巴安縣)河谷地帶的農地所有權,而且還顯示出法國教會勢力的擴張:「瀘定最肥美富庶之地……其水田殆全由天主教堂收買開墾。現在每年收租約二千石,除供該縣教堂費用外,並供康區各縣教堂費用。」「康定現在農業區域……半屬喇嘛寺與鍋莊,半屬於天主堂。自康定城至榆林宮三十餘里之河谷,皆天主堂用銀三千餘兩向明正土司收買,招人領墾者。包墾每畝八圓,墾後照播種數量收租,上土加倍,最上熟土有加至十餘倍者。現已開墾十之五六,尚在招雇墾戶。聞巴安教堂墾地尤多。」

  其二,「牛廠娃」一篇是對游牧部落社會的記載。其中,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遊牧組織、家庭財產和人力資源特徵:「牛廠娃生活大高原中,依牛為命」。其部落組織為:「數十戶為一家,數十家為一村,各有世襲首領以統制之。」各部游牧地域受草場所有許可權制:「其地無主權者,任意游牧,水草無禁。」至於有主權的地域,則是不能隨便放牧的:「各村有一定地域,不能互犯,犯則相仇;通常劫其牛馬以示罰,他村又必報復之。或有殺人者,則仇至數世不能解。」牧民的財產以牲畜為主,「無儲蓄,無倉箱,有所需,則負乳酪或驅牛馬向都市易之。」就牧民的健康和游牧技能之外的知識狀況而言,任先生的描述既具體又形象:「人與風露雨雪烈日相習久,體極頑健。婦人產子即自抱往水邊浴之,……無所謂『月母子』也。」「牛場娃無理性,好竊小物,悍者為匪,知有官,知支差徭,知不可越界放牧,知完牲稅,此外一無所知。」

  其三,以多幅短篇描述不同民族之間、階層之間、以及社會角色之間的關係。例如,「名山木匠」、「農業和蛇」與「王剃頭」這幾篇,記載了進入川邊地區的漢族百姓如何憑藉專長技藝謀生,又怎樣融入少數民族社會。還有系列個人案例,講的是從事各種貿易甚至販賣鴉片的漢族商人。「康定乞丐」和「記瀘定張菩薩事」說的是漢族盜搶團伙和騙子的案例。「陳遐齡之罪惡」和「康定團丁」兩篇,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官員腐敗、土司賄賂官員、以及兵丁敲詐勒索藏族百姓乃至任先生一行的案例。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本札記中的50多個短篇,看似山川風物或人物事件白描,實則以標誌性原始材料反映作者的研究思路。這種差異,就把訪談記錄和案例故事區別開來;把鮮活的、富有立體感的民間歷史,與那些近年來日漸刻板籠統的大部頭地方志區別開來。2005年我曾帶隊在康藏地區調研,今讀任先生的札記,不禁聯想到上述某些社會特徵至今還或多或少地留有遺迹。欣賞全篇,更是深切地領悟到任先生綜合觀察事物和細緻記錄實地調研信息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精品的價值還在於日久彌新。不過,這一點只能靠學人自己在閱讀中去體會。

  二、文獻搜尋路徑

  一個研究者必須善於依據既定的研究方向去搜尋精品文獻。以下幾條搜尋路徑比較常見:

  第一,從經濟學詞典中找線索。不少經濟學詞典都是延請名家撰寫條目而成,那些詞條本身就包含著專題文獻綜述,條目末尾還列有主要參考文獻目錄,例如德國的Gabler Wirtschaftslexikon和英國的The New Palgrave系列詞典即是如此。這類辭典往往過幾年就會修訂再版一次,以便儘可能把最近的研究成果吸納進來。以1987年版的帕爾格雷夫發展經濟學詞典為例,撰寫勞動力過剩詞條的是Gustav Ranis.他僅用了8個頁碼,就極為簡捷地闡明勞動力過剩和二元經濟之間的聯繫。首先,單刀直入地說明李嘉圖如何建立靜態勞動力過剩經濟模型;其次,展示Lewis 、Fei 和他自己的動態勞動力過剩經濟模型。最後,在此基礎上論述發展中國家實現整個經濟現代化轉型的條件。在詞條末尾,他只列出4篇文獻,發表時間最早的是1954年,最晚的是1984年。這幾篇文獻的作者分別是H.Binswanger和M.Rosenzweig,J.Fei和G.Ranis ,S.Kuznets,以及W.A.Lewis.從那精悍的文獻目錄中,熟悉發展經濟學的人一眼便可看出,篇篇都是名家名著[5].

  對於最初涉足這一領域的經濟學人來說,Ranis 創作的詞條不啻是茫茫書海中一座燁燁發光的航標。

  第二,從經濟學專業手冊(Handbook)中找線索。例如,發展經濟學手冊、健康經濟學手冊和收入分配手冊中的文章,大多是精品,篇尾的文獻目錄一般也不會漏掉特定專題的經典。

  第三,瀏覽相關專著中的文獻綜述及目錄。此外,還可以閱讀書評。這與前兩種方法相似,目的都好比是「順藤摸瓜」,減少文獻搜尋中的盲目性。

  第四,藉助期刊資料庫或圖書館的目錄索引,從名刊中尋名作。我曾有一個博士生,從國家圖書館收藏近50年的幾種著名國外經濟學期刊中,搜尋到上百篇健康經濟學文獻。其中有一篇Arrow 於1963年發表在《美國經濟學評論》第53卷上的論文:「不確定性和醫療服務的福利經濟學」(Uncertain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這篇論文對經濟學的貢獻,在於揭示了醫療服務的供求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失靈。對於我當時帶領的「貧困人口健康風險管理研究」課題組,它不僅有廣開視野之效,而且還引導我們避開了許多可能遭遇的彎路。需要注意的是,搜尋期刊文章無疑離不開「關鍵詞」這把鑰匙,瀏覽時最好多用幾個同義詞探查。例如,我們課題組一位成員在尋找葯業文獻時,用「medicine」上下求索而不得,改用「pharmaceutical」以及與之詞根相同的字或片語搜索,則大獲豐收。

  第五,請專家介紹或藉助同事交流獲取名家名著信息。這正是借閱前述《西康札記》的路徑。我從四川省社科院的專家那裡,獲悉任乃強先生的康藏考察成就。於是請經濟所圖書館的同志用作者姓名搜尋,很快拿到與任先生相關的館藏書目,然後從他的幾部著作中選取了這一本。

  有些學生為收集文獻之後用不上而苦惱,感到白費了工夫。其實,尋找對自己有用的文獻,猶如「淘盡黃沙始見金」的過程。這個比喻並不一定恰當,這一是因為名著未必都對自己有用;二是因為對自己用處不大的文獻,很可能對別人就是「金子」。這裡只是試圖形象地說明,不付出搜尋、瀏覽和篩選的代價,就不可能獲得期望的信息和知識寶藏。進一步講,找到啟發自己思想或對研究有用的文獻,還需要文獻識別能力。否則很可能會對有用的信息聽而不聞,對亟需的文獻視而不見。然而這種識別能力正是在大量閱讀中培養起來的。這好比古玩行當里的「鑒寶」,哪一個「高手」不是見識過無數的器件,才練就「慧眼識珠」的功力,哪一件寶物不曾經歷過千挑萬選,才被識貨者收入囊中。

  此外,與自己需要的精品文獻擦肩而過,或者精品到手卻還用不上,既可能是因為讀者尚未找到聯接作者的思想與自己的需要之間的「紅線」,也可能是因為讀者還沒有把自己的思想碎片串聯起來形成思路,因而不大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三、文獻研讀和綜述

  這裡之所以用「研讀」二字來對待文獻,主要是想強調,學習文獻是一個包含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融會貫通和為我所用諸環節在內的研究階段。一個研究者在搜集到與自己的專題相關的文獻後,必定首先瀏覽標題、提要、目錄、序言、導言和結語,然後決定是否精讀全篇或者某個章節。我認為,對篩選出來的文獻、特別是精品文獻,閱讀時最好在要點處做上記號,或者將自己的歸納、評論、感想和相關頁碼,寫在附有不幹膠的紙條上,粘在讀物上充當活動書籤,以便做筆記或文獻綜述的時候用。這如同在深山老林里勘探,邊走邊留下路標,才不至於迷失回返的路程。

  專業文獻閱讀更多地不是為了享受,而是服務於提取精華和推進研究的目的。對此,讀書筆記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它並無定式。針對單篇/本文獻,讀者既可寫出三言兩語的紀要,例如前面對幾篇經濟學文獻的介紹;也能根據個人偏好構建提綱,例如對《西康札記》所做的文摘;還可以寫成書評,等等。如果文獻對自己用處微小,就對那微小的收穫加以簡短的記錄;如果文獻令自己茅塞頓開,那就把其中曾經啟發個人心智的「鑰匙」繪製出來。無論何種形式的讀書筆記,都可作為專題文獻綜述的構件。針對特定領域的多種讀物,還可以寫作以專題文獻研究為特徵的讀書筆記。例如我們藏區發展研究課題組的一位成員,從幾個外文資料庫搜尋到大量文獻,閱讀後選取國際政治與西藏研究的關係這一角度,寫出「西藏研究百年」。雖然它並非是任何一個子課題的文獻綜述,卻也使整個課題組受益匪淺。

  文獻綜述,可謂通往專題研究的橋樑[6].對於此類寫作,有的博士生左右為難,不知從何下手;有的雖在篇首堆積千言萬語,但那些綜述卻與隨後展開的專題研究欠缺內在聯繫。為此,日前我曾求教於趙人偉先生。他提出,一篇成功的文獻綜述,應當足以使讀者從中看出作者即將展開的專題研究邏輯。由此我體會到,要做到這一點,至少需要在文獻大海里潛泳幾個來回,甚至還必須如製作塑像一般,在完成整個專題研究之後再回頭雕琢一番。簡單說來,如下幾個步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步驟之間的排序並無定數:

  首先,通過學習已經收集到手的文獻,形成自己的專題分析框架。在這一階段,最低限度應形成一個粗略的提綱,或者制定出路線圖,明確自己的研究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其次,沿著提綱的脈絡進一步搜尋和學習文獻,用新增的信息修正、填補或細化已有的思路,反思乃至調整論文題目和所要研究的問題。這一步驟的最低限度,是把學習過的文獻分門別類,按照提煉出的問題附加小標題,選擇和串聯閱讀筆記,分別填入不同的標題之下。計算機的使用,無疑為這種寫作方式提供了方便。

  再次,針對所要研究的問題或領域,說明別人已經完成哪些工作,留下哪些問題。或者說,從現有文獻中引申出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出即將回答的問題,敘述處理的方法。這就順理成章地形成專題文獻綜述的初稿。當注意到別人不曾涉及、而自己的研究卻不能迴避的問題時,那就表明創新的機遇正在來臨。

  最後,在後續研究過程中閱讀補充文獻,留下思想記錄或隨時將所得添加在文獻綜述中。在完成論文其它部分的寫作後,重新審視和修訂綜述,僅保留那些真正幫助過自己思想形成的材料。如此這般,才有可能藉助文獻綜述,展現整個專題研究的分析框架。

  事實上,搜尋、鑒別和閱讀精品文獻都不難,難的是深入思考,汲取文獻的營養,將所學知識用於鋪設自己的專題研究軌道。為了克服其中的困難,可以藉助團隊的智慧和由此而產生的激勵。例如,寫出提綱式文獻簡介,向同學、指導教師或課題組報告文獻學習心得,在交流中升華自己的思想。當然,如果懶于思考,怯於動筆,那麼包括文獻綜述在內的整個專題研究,則都無從談起。

  (2006年元月15日第一稿;16日,第二稿;17日,第三稿)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Survey Zhu Ling

  Abstract:Literature survey i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economic research.It enables researchers to start research programs from a vantage point after masterpiecesare well surveyed.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students in economics with someskills in literature survey and review.

  Key words :Literature survey Research approaches

  -----------------

  [1]參見:朱玲,2005,伴隨發展的腳步,山東人民出版社,第264頁,濟南。

  [2]參見:Fuchs ,Victor R.2000,(中文版)誰將生存?健康,經濟學和社會選擇,(Who Shall Live?Health ,Economic ,and Social Choice)羅漢、焦艷、朱雪琴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82-86,94-95,214頁,上海。

  Phelps,C.,1978,Illness Prevention And Medical Insurance ,Journal ofHuman Resources ,Vol.13,pp.183-207,

  貝克爾,加里。,1987(中文版),家庭經濟分析,第74-85頁,華夏出版社,北京。

  Grossman,M.,1999,The Human Capital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www.nber.org

  [3]任乃強,1932,西康札記,新亞細亞月刊社第二版,上海。

  [4]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網頁:任乃強先生簡介,www.scu.edu.cn/home/lishixueyuan/history/older/rnq/01.htm,2006年1月13日下載。

  [5]Ranis ,G……,1987,Labor Surplus Economy,i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Editted by Eatwell ,J.,Milgrate,M.and P.Newman ,Published by The Macmillan Press Limited ,London :pp.191-198.

  [6]參見:朱玲,2002,經驗研究的關鍵細節,載於《經濟研究》第11期,北京。


推薦閱讀:

【得到】許岑: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
北京通勤時間有多長?
劉思達:法律社會學的定性研究方法
怎麼辨析傳播學研究中的文本分析、話語分析、內容分析?
精密輾擴工藝課題研究的內容

TAG:方法 | 文章 | 研究方法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