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在國外的影響——答文匯報記者問

中國古詩在國外的影響——答文匯報記者問2010-06-11 05:57:24

昨天的博文刊出後共有12位來信索取Satterlee教授的文章,我都一一回復了。也有讀者問:不懂翻譯的人就無法談論詩意嗎?其實,就算把中國古詩翻譯成白話文(相當於interpretation),也和translation一樣會把詩意弄丟的,詩意需讀詩人自己去意會,難以言傳。我記起去年曾經接受過文匯報記者的採訪。當時的背景是在日本的一個華裔中學生髮現在中國和日本流行的《靜夜思》版本略有不同,曾經引起國內媒體關注。以下是問答全文(文匯報相關報道「《靜夜思》其實不僅僅是首"唐"詩"也附在後面,供參考):

1.您的博客內容能否作為您的觀點引用?歡迎引用。 2 中國是詩的國度,.靜夜思和涼州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傳播最廣泛的文學篇章了,卻存在這麼多的歧義和不確定,解釋起來莫衷一是,讓人感覺好像當代中國人和中國古代生活的脫節真的很厲害(玩笑了),您是如何看待這些糾紛和討論的?當代語境下與現有的資料中,我們是否仍有確證「床」是什麼或者「春風」還是「春光」的機會?我覺得中國的確是詩人的國度,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每個人都對詩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而不拘泥於詩詞本身的字句。在傳抄、勘定的過程中可能加入了後人的理解,所以各個時期版本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是朝著通俗和平民化的方向走,如「床前明月光」、「春風不度玉門關」等,這是詩的生命力所在。英國一位現代詩人安德利安?米切爾(Andrian Mitchell)對英國詩歌有過這樣的評價:「大多數人漠視詩,因為大多數詩漠視人」。而中國詩詞歷久彌新,就是因為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唐詩中找到與自己處境、心境的共鳴。例如我這樣的海外遊子,每當念起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這首詩是為自己所寫的感覺,至於它是什麼版本,每句話到底如何解釋,甚至有的字都念了白字,倒是次要的了。所以我認為考證、確認各個版本的是專家的事情,而老百姓只需要體會其意境。如果專家考證的結果與當今老百姓心目中早已形成的意境不同,那麼就不可能回復到古版或者「正版」,考證的結果只能是個學術成果而已。 3.據您在海外這麼多年的了解,中文詩詞在歐美洲國家和其它亞洲國家的傳播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哪幾位詩人和哪些篇目?翻譯中存在差異或訛譯的程度大不大?對此我只能談個人接觸範圍內的感受,未必有普遍意義。我覺得在西方詩詞在百姓中的普及程度不如中國、日本,也許受拼音文字變化較大的影響,現代西方人難以欣賞本民族古本的詩詞。在這種情況下,西方人對自己民族的古代詩歌都比較陌生,更不用說中國古詩詞,懂一點中國詩詞的西方人主要限於學術界、漢學家以及一些學習中文的學生。中國詩詞在國外的翻譯往往有多個版本,無論是中國學者的翻譯,還是外國漢學家的翻譯,意境都略有不同,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其實就在於它們的「包容性」,沒有唯一的解釋。不過,在美國有一首詩知名度相對頗高,是美國詩人龐德(Ezra Pound),他在20世紀初翻譯了一些李白的詩,包括李白的《長干行》(那首「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譯名是THE RIVER-MERCHANT"S WIFE (水路商人的妻子),翻譯的很到位,意境很美,結果有些普通美國人還以為是龐德的原創。總體來說,中國詩詞在國外流傳不廣,但在法國、英、美等西方國家,流行很多所謂中國諺語,一些是是中國成語的翻譯,或者是《論語》、《孫子兵法》中的警句,聽起來也有些詩意,但也有一些「中國諺語」很難找到出處,我寫過一篇法國流行的中國諺語一文(「沒詞了,說句中國諺語」),百度一下很容易找到。 4,我可能還會採訪一些古詩詞的專業學者,請問在引用您的觀點時如何介紹您本人?我在國際金融組織工作,對於文學包括詩詞只是業餘愛好,國內專家對《靜夜思》、《涼州詞》對唐詩有專業的研究,尤其是版本的考據是一門學問,我的觀點是不能和專家的研究成果相提並論的。不過,作為在國外生活,略通英、法、日文字的業餘文學愛好者,有時可能提出一個看問題的不同角度,有待專家們去深入探討。比如,這次日本初中生「發現」《靜夜思》版本不同,和我「發現」《涼州詞》中日版本不同,這在國內專家來說並不是一件新聞,這些唐詩版本的不同國內專家早就清楚,文獻上也有記載。但是通過這次媒體的報道,實際上是又一次普及唐詩的好機會,專家們可以藉機發表些看法,讓學術成果走向民間。

*******************************************

《靜夜思》其實不僅僅是首「唐」詩2009年02月12日 文匯報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詩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娓娓道出中國人的綿長鄉愁,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可是,最近日本一家媒體報道了一位在日本讀書的華裔初中生的發現——《靜夜思》在日本流傳的版本與中國的不同,日本版可能更接近李白的原文;緊接著,新加坡《聯合早報》刊載一封署名「王錦思」的讀者來信《日本人為何沒篡改李白<靜夜思>》,提出這首詩「在日本是原文,中國則是明朝以後為普及詩詞而改寫的山寨版」、「有些東西在中國失掉或者改變,反而在日本保留了原樣,讓中國人重新發現自己的古代文化」、「山寨版的《靜夜思》在山寨文化盛行的中國於是得以傳播至今,並視為理所當然,無疑是一種悲哀」等看法。

這些說辭,在國內引發不小的「震動」,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語言文學界的多位專家,他們對於「篡改說」、「山寨說」表示強烈的反感,並舉中外文學中的實例詳細解釋,希望幫助中外讀者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在海外傳播與本土演變的實際狀況。

「抄本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告訴記者,中國的詩文是從北宋開始印刷出版的。在那之前,文學以抄本形式流傳。「抄本時代」,一個文本有十幾種不同的傳抄本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靜夜思》四句詩,至少有50種不同版本,並且你很難知道哪一種抄本更接近『原本』。我們現在熟知的『舉頭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確定下來的。當時的編訂者取『明月』而舍『山月』,取『望明月』舍『看明月』,依據的是當時的審美取向。就像陶淵明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有抄本為『望』,於是引起了『見、望之爭』,蘇軾認為『見』字更佳,遂固定至今。這種做法,以當代人的眼光看是『侵犯著作權』,但古代的狀況不同。」陳引馳教授認為,今人讀到的《靜夜思》已經不僅僅是一首「唐」詩,它其實凝結了13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創造,後人應該報以尊重的態度。

說到「真實」,陳引馳教授引用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的名言:歷史的真實和對歷史理解的真實這兩者的結合才是真實。「詩人、月光、夜晚,這基本的物象構成了詩境與情境的永恆,這才是這首詩發生情感表達作用的最重要的元素。歷史細節的變動無損於理解這首詩的真實詩意。此外,這種情況並不只在中國有。西方在進入印刷時代的中世紀之前,手抄本也是不斷在傳抄中改動演變的。例如《馬可?波羅遊記》就有150種不同傳抄的文本。」這是時間與文學共同作用而留與後人的饋贈。業內人士指出:「山寨文化」是經濟全球化與網路新媒體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全球性的文化與社會現象,將此概念套用到中國文學的演變過程上,稍具文學常識的人都難以接受。

「包容性」是中國古詩的魅力

不僅《靜夜思》有中日版本之異。身居海外的語言文字學者翟華最近發現,中國通行版《涼州詞》與「日版」《涼州詞》兩相對照,廣受稱道的最後一句詩「春風不度玉門關」在「日版」中為「春光不度玉門關」。

到底哪個是王之渙的原版呢?翟華認為「春光」的可能性大一些。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在他去世後僅兩年成書的《國秀集》「王之渙」名下記《涼州詞》詩為:「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遠上白雲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這是《涼州詞》最早的出處。但在《國秀集》成書80年之後,唐人薛用弱《集異記》卻載此詩為:「黃沙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後,宋、元、清代所編撰的唐詩集對這首詩的記載出現多處差異,直到清代蘅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時定稿為「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翟華認為:中國古詩在傳抄、勘定的過程中可能加入了後人的理解,所以各個時期版本略有不同,但總體來說是朝著通俗和平民化的方向走,如「床前明月光」、「春風不度玉門關」等,這是詩的生命力所在。

「中國詩詞歷久彌新,就是因為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與自己處境、心境的共鳴。至於它是什麼版本,每句話到底如何解釋,甚至有的字都念了白字,倒是次要的了。所以我認為考證、確認各個版本的異同是專家的事情,而老百姓只需要體會其意境。如果專家考證的結果與當今老百姓心目中早已形成的意境不同,那麼就不可能回復到古版或者『正版』,考證的結果只能是個學術成果而已。」翟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由於身在海外,翟華特別留意中國詩詞在海外的當代傳播,他告訴記者:中國詩詞在國外的翻譯往往有多個版本,無論是中國學者的翻譯,還是外國漢學家的翻譯,意境都略有不同,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其實也在於它們的「包容性」——沒有唯一的解釋。

推薦閱讀:

古詩不二參 唐朝老文青
必背古詩 -- 孟郊《遊子吟》
閑來品味,感受古詩詞中的音韻和意境之美
必背古詩 -- 王之渙《登鸛雀樓》
我喜歡的古詩詞216首

TAG:中國 | 國外 | 記者 | 古詩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