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柴胡桂枝幹薑湯及其運用 作者:張長恩

張長恩 發表於 2005年10月26日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系傷寒教研室原載於《北京中醫》第4期柴胡桂枝幹薑湯證在仲景書中凡兩見:一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的第147條,二是《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前者為外感傷寒病而設,後者為內傷雜病而立,而兩者之間又存在著密切聯繫。本方證目前在臨床上仍每多見,茲探究如下。原文解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147條說:「傷寒五六日,已發汗.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這是說傷寒五六天,已用汗法解表,又用下法攻里,而病仍不解除,為治法不當所致,而胸脅滿、往來寒熱、心煩,是少陽病的主證,因知邪入少陽,樞機不利。少陽主膽和三焦,邪入少陽,膽火內郁,津液被傷,則見口渴;三焦決瀆失職,水飲內結,氣化失司,則見小便不利;水飲結於胸脅則胸滿微結;邪熱與水飲鬱結在里,不能外達而上蒸則頭汗出;水飲雖結未及於胃則不嘔。本證病機為邪入少陽,三焦不利,津傷飲結,寒熱互呈,治宜和解少陽,溫陽生津,用柴胡桂枝幹薑湯。《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柴胡桂薑湯:「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本條是說瘧邪伏於少陽,方用柴胡桂枝幹薑湯。2 湯方釋義 柴胡桂枝幹薑湯,由柴胡、黃芩、桂枝、乾薑、瓜蔞根、牡蠣、炙甘草組成。劑量比值為8:3:3:2:4:2:2。用法: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分3次溫服。   本方組織結構,可分為3組。一是柴胡、黃芩,清解少陽邪熱,以除少陽半表半里未盡之邪。二是桂枝、乾薑、瓜蔞根、牡蠣溫陽生津,以治飲結津傷,桂枝、乾薑溫通化飲,瓜蔞根、牡蠣生津散結。三是炙甘草和中,調和諸葯。三組藥物相合,寒溫並用,攻補兼施。既有和解少陽之功,又有溫陽生津之效。葯證相符,則少陽得和,樞機暢達,諸證悉除。方後云:「初服微煩,復服汗出」。這是葯後表裡陽氣暢通、津液布達、正復邪退的表現。  3 病案舉例  3.1 脅痛腹脹(慢性乙肝) 患者,男,41歲。初診於1999年4月10日。患慢性乙肝3年余,曾在某某醫院治癒。半月前因遷家勞累,心情不快,口苦咽干,口渴心煩,但不多飲,四肢倦怠,兩脅脹痛,右脅尤甚,不欲納食,午後腹脹特重,大便稀,1日3行,小便反少,1天才1次,舌淡邊紅苔滑,脈沉弦細。據上脈證,診為膽熱肝鬱,脾不健運,津虛飲結。投以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24g,黃芩9g,桂枝9g,乾薑6g,天花粉12g,牡蠣6g,炙甘草6g。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分3次溫服。服上方7劑後,諸證大減,口已不渴不苦,欲飲食,四肢有力,脅時痛,腹稍脹,舌淡苔薄,脈弦細,以本方合當歸芍藥散14劑而愈。1個月後複查肝功,未見異常。3.2 右脅疼痛(肋膜炎)患者,男,32歲。初診於1997年7月5日。1周前,因勞動汗出,洗冷水澡著涼而感冒,發熱怕冷,頭痛,右脅痛甚,於某醫院診斷為「肋膜炎」,服抗生素、輸液等,頭痛雖止,脅痛不除,不敢深呼吸,往來寒熱,口苦咽干,口渴不多飲,納呆不嘔,頭汗出而身無汗,大便略干,2日1行,舌淡邊紅苔白滑,脈弦緊。辨為少陽樞機不利,津傷飲結證。選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24g,黃芩9g,桂枝9g,乾薑6g,天花粉12g,牡蠣5g,炙甘草6g。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煮取500ml,每日分3次溫服。服3劑後,寒熱除,口已不苦不渴,咽亦不幹,頭汗止,脅痛亦輕,舌淡苔薄,脈沉弦,繼上方4劑而愈。3.3 心慌心悸(冠心病)患者,男,73歲。初診於1988年4月1日。4年前患冠心病,曾住院治療3個多月。近日來因情緒波動、勞累,心慌心悸又作,曾服消心痛、復方丹參片、生脈飲等葯不效。診見神情抑鬱,肢體倦怠,身重乏力,胸脅滿微結,口苦咽干,口渴心煩,但不欲飲,小便不利,大便溏軟,1日2次。舌淡邊紅苔白,脈沉弦細滑。辨為膽熱肝鬱,脾寒不運,津傷飲結。投以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24g,黃芩9g,桂枝9g,乾薑6g,天花粉12g,牡蠣6g,炙甘草6g。上藥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每日分3次溫服。9劑而痊癒。 3.4 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患者,女,34歲,初診於1998年3月13日。2年前患尿急、尿頻、尿疼,在某某醫院診為泌尿系感染,用抗生素、輸液等治療已愈,半年後每因勞累而作,同樣治療又愈。上周洗澡受涼,頭痛,發熱惡寒,小便急而頻數,自服速效傷風膠囊、奧復星等不愈。現症:尿急,尿頻,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心煩起急,少腹脹痛,月經尚常,大便溏軟,日行2次,納食不甘,身倦乏力,舌淡邊紅苔白滑,脈沉細弦滑。診為少陽失和,津傷飲停。治以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24g,黃芩9g,桂枝9g,乾薑6g,天花粉12g,牡蠣6g,炙甘草6g。上藥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日3次溫服。服3劑後,尿急、尿頻大為好轉,寒熱亦消,他症亦輕,繼服3劑而痊。3.5 眩暈(美尼爾氏綜合征)  患者,女,29歲,初診於1998年3月5日。自述患美尼爾氏綜合征已2年半,近因家事繁擾,郁怒而誘發。診見:眩暈陣作,發時耳堵耳鳴,噁心欲吐,閉目休息片刻方止;口苦咽干,口渴心煩,烘熱汗出,胸悶以長出氣為快,不欲飲食,食不甘味,腹脹便溏,日行3次,月經2月1行,舌質淡暗,苔膩,脈沉細弦滑,辨證為膽熱肝鬱,脾虛不運,津傷飲留,選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治之:柴胡24g,黃芩9g,桂枝9g,乾薑6g,天花粉12g,牡蠣6g,炙甘草6g。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煮取500ml,每日分3次溫服。7劑而痊癒。4 現代運用  根據國內醫家報道,結合個人臨證實踐,只在抓住本方證病機,就可運用於現代醫學諸多病證:如運用於1)消化系統疾病: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道感染、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亞急性腹膜炎等。2)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肺結核、肺門淋巴炎、胸膜炎等。3)泌尿系統疾病:如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尿毒症等。4)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衰弱、癔病、神經質、癲癇、心悸、不寐、臟躁等。5)婦科疾病:如附件炎、子宮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等。6)其它疾病:如急慢性中耳炎、結膜炎、濕疹、頭部癤腫、美尼爾氏綜合征、陽痿、糖尿病、放療後味覺缺乏症等。均可取得良好療效。 5 體會5.1 反覆辨證,探求病機  柴胡桂枝幹薑湯證,列於《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因其有「胸脅滿微結」症,所以,既要與結胸證做出鑒別,又要與柴胡桂枝湯證進行辨證。近代著名中醫教育學家冉雪峰先生對此有一段精闢的論述,他說:「按此條承上支結而言微結,結胸正當心下,無所謂支。其證劇,其葯重,無所謂微。曰支曰微,是辨結胸後,推類盡致,以窮其理而盡其義。兩條均冠傷寒,一,六七日,一,五六日,正當進退出入時期。但上條未經汗下,此條既發汗,而又復下,下早成結胸,上文已詳,外證未解,不可攻里,上文已詳,今先汗之,而後下之,治不為逆。何為胸脅滿,成微結。此必汗過,或汗不徹,下遲或下太早,原因複雜,一言以蔽之,未能恰如分際。既成微結,將何濟後,汗耶,下耶,攻耶,和耶,溫耶,清耶,何去何從,何所適應,然此要以病機證象為準則,未可臆度。本條無惡寒厥逆垌卧等證,未至亡陽。無液涸循衣摸床等證,未至亡陰。又無腹痛胃家實等證,亦未傳陽明。所謂胸脅滿,仍是太少兩陽循行區域,陰氣不充,故小便不利,陽氣不布,故頭汗出。吃緊尤在往來寒熱四字,汗則寒熱當除,下則寒熱當罷。正邪並爭,一往一來,而渴而煩,想見鬱閉遏抑、欲出不出景象。此際小柴胡外樞,大柴胡內樞,均在可商之列。但外則少陽而兼太陽,內則陽微而兼陰微,既為太陽少陽的裡層,又為陽傷陰傷的併合。故一面和少陽,一面和太陽,一面救陽氣,一面救陰氣。前上篇末,作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作芍藥甘草湯,以復其陰。此條柴桂乾薑,以復其陽;芩蔞牡蠣,以復其陰,合兩法為一法,萃兩方為一方。方注初服微煩,復服汗出即愈,與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愈,不寧解表,而且解里。不發之發,不表之表,下之表和,汗之里和,法外寓法,方外有方,學者當細細體認。」冉先生所論極是。5.2 方隨證定,證由方顯 清.柯韻伯說:「此湯全是柴胡加減法,心煩不嘔而渴,故去參、夏加瓜蔞根;胸脅滿而微結,故去棗加牡蠣;小便雖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黃芩,不加茯苓;雖溫而表未解,故不用參而加桂;以乾薑易生薑,散胸脅之滿結也。」考《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96條的小柴胡湯方,由柴胡、黃芩、半夏、生薑、人蔘、炙甘草、大棗7葯組成。功能和解少陽、暢利樞機。主治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的少陽病之樞機不利證;而《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附《外台秘要》的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根湯,功能和解少陽,清熱生津,主治瘧病津傷口渴證。因此,柴胡桂枝幹薑湯,可以視為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根湯再減人蔘、大棗,以乾薑易生薑,再加桂枝、牡蠣。功能和解少陽、生津化飲,主治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之少陽病兼有津虧飲結證。本方還可看作是小柴胡湯去參夏姜棗,與桂枝甘草湯、甘草乾薑湯、瓜蔞牡蠣散的合方,同樣具有和解少陽、生津化飲之功。總之,對本方的組織結構、功能效用,分析得愈透徹,理解得愈深刻,則臨證用方論治就愈正確。 5.3 實踐驗證,推廣應用   在臨床實踐中,依據上述柴胡桂枝幹薑湯證的理論為指導,曾治驗上述諸多病證。可以發現,臨證時只要謹守本方證病機,正確地使用本方,結合具體情況,在原方的基礎上,或加、或減、或化裁、或合方,靈活運用,用之得當,每收良效。柴胡桂枝幹薑湯的臨床體會柴胡桂枝幹薑湯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一張名方,如果使用得當,臨床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尤其是對於消化系統的慢性疾病,往往收效甚捷。今不揣淺陋,舉病例數則,對運用本方的一些體會做些小結,望能拋磚引玉。  病例一,膽結石案:  吳祥埕,男,43歲。有膽石症。2003年並發胰腺炎曾住院治療,但遺左上腹部牽及背部疼痛時作時止,多方就診,省立醫院的專科醫生建議手術治療,患者拒絕。長期服用膽石通、消炎利膽片並注意清淡飲食和適當的體育鍛煉,體重減輕十餘斤,病情尚穩定。2004年3月2日就診,訴口苦,腹脹,背部肩胛骨疼痛,尤以夜間為甚,大便較溏,時有腸鳴,納可,小便利,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初診予大柴胡湯去大黃服用後上腹部疼痛癥狀稍緩,但余症無緩解。二診細加診察:患者膚白而細膩,平常易汗出,如稍加運動即滿頭大汗,腹軟,無明顯壓痛,口中苦且感粘膩,心下部有振水音。恍悟患者目前的主要表現是脾陽不足之象,前方但予清利而無溫陽故效果不顯,結合患者膽石症病史和口苦及口中粘膩等癥狀,患者當前的主要表現為柴胡體質的寒熱錯雜證,且以虛寒之象為主,轉方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10克,黃芩6克,桂枝10克,乾薑10克,生牡蠣10克,天花粉10克,炙甘草6克。2劑。服後患者訴癥狀明顯減輕,但大便仍一日二行,溏薄狀。此後均以柴胡桂枝幹薑湯加味治療逐步減少柴胡和黃芩的劑量,增大桂枝和乾薑的劑量,並加用肉桂或同煎或沖服和黃芪、炒白朮。患者訴自服藥後,大便減為日一行,已成形。精力明顯改善,相較服藥前人更不易覺疲勞,汗出為少,病情漸趨好轉。   病例二,頑固性腹脹案:  林盼,女,32歲。以上腹部腹脹6年,加劇5天為主訴就診。患者訴上腹部脹,有微痛,食後5至10分鐘更甚,持繼1至2小時後可自行緩解,腹中覺飢,不影響進食,腹中時有矢氣,雖有矢氣腹脹不緩解。納食喜溫畏涼。口苦口中有粘膩感。大便2至3日一行,時間不長,不用力,小便黃。冬天四肢冰冷。經前不乳脹,月經血塊多,色黑紅,無痛經。白帶多色黃質粘味臭不癢。夜寐多夢,入睡可,易醒,起則頭眩,心悸,目眩,頭重,心下部有振水音,腳汗多,舌質淡嫩胖苔薄白而干。脈弱。投以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12克,桂枝10克,乾薑6克,肉桂6克,黃芩6克,天花粉10克,牡蠣10克,炙甘草6克,生白朮30克,茯苓30克,澤瀉30克。三劑。服藥後癥狀明顯緩解,腹不脹,白帶亦明顯減少。過了半個月,患者上症又作,再次就診,投以上方2劑,葯後諸症均解。  病例三,口渴案:   林細明,女,47歲。以口中乾渴近一月為主訴就診。患者訴平時田間勞動後回家口渴到家就直接飲冷水,一月前亦如此後出現口中乾渴欲飲冷水,飲後不解渴,飲多小便亦多,色白,夜間因口乾頻頻起床飲水。咽干不適,胃中有灼熱感,口中苦口中有粘膩感,心下部振水音,頭重頭眩心悸,納食近日明顯減少,大便尚正常,近日因納少故大便次數少。平時月經正常,無白帶。舌質淡紅舌苔黃厚膩表面濕潤,脈濡。初診投以五芩散加石膏、天花粉治之,石膏用至100克,二劑。患者服後訴口乾口苦口中粘膩感稍有好轉,但大便次數多,時呈水樣。時欲嘔。二診,細為診察,腹診所見:腹軟,無明顯壓痛,心下部有明顯振水音。近幾日怕冷。舌脈同前。改以柴胡桂枝幹薑湯合平胃散和五苓散:柴胡12克,肉桂10克,乾薑6克,黃芩8克,天花粉10克,牡蠣15克,炙甘草6克,茯苓30克,澤瀉15克,炒白朮30克,蒼朮10克,厚朴10克,陳皮10克,半夏15克,一劑。服一劑後諸症全解。  我在臨床運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時,常以下列為應用指征:  1、本方屬於治療柴胡體質的寒熱錯雜劑。這裡的「熱」是指肝膽鬱熱,「寒」是指脾臟的虛寒。所以臨床既可見口苦、口乾、口中粘膩或口臭等熱象,又可見腸鳴或便秘或便溏或腹脹等太陰脾虛的寒象。便溏,見於大便次數增多,食冷物時更甚。便秘需與陽明病的便秘相區別,雖大便多日末排,但腹中無所苦,舌苔末見黃厚或燥干之象。腹脹需與用厚朴的半夏厚朴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相區別,雖脹卻覺飢而不影響進食,脹而有矢氣,腹脹並不因矢氣而明顯緩解。   2、腹診所見:腹軟,心下部有振水音,臍旁或臍下或臍上有悸動。  3、與半夏瀉心湯同屬於寒熱錯雜劑。半夏瀉心湯以嘔,痞為主證,柴胡桂枝幹薑湯主證中一般沒有嘔證。  4、方中有瓜蔞牡蠣散,其方證的界定是「渴不差者」。所以有的患者渴感明顯,飲不解渴,甚則喜冷飲,渴飲無度。臨床上有時易與石膏證相濕淆。鑒別在於本方之渴,唇舌多不幹,口中不呼熱氣。——————摘自以下網址: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1668
推薦閱讀:

【文字幽默】【男女關係的精闢論述】【作者:不詳】 | 笑話幽默 | Jokes and F...
《文選》卷五十三作者:蕭統選
《歐陽修集 》 卷一三一 詩餘卷一 作者:歐陽修
《東周列國志》(七)作者:清·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二)作者:清·蔡元放

TAG: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