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小課堂丨佛教法事意義(一)

寬定師父講佛教法事意義1 來自東台市安豐北極殿彌陀寺 26:58

點擊上方收聽

寬定法師講解佛教法事的意義

一、修持佛門早晚課的功德與意義

柏林禪寺明海大和尚開示:先講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做早晚課?這裡面有些原因是可以非常明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有一些原因不好用語言表達,它要經過實際的體驗來領會。早晚課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我覺得,對出家人的生活來說,早晚課是必要的,必須的。在家學佛的人也可以有自已的早晚課,而且早晚課的時間、內容、方式都可以靈活掌握。

出家人的早晚課一般要在寺院裡面集體做,集體做早晚課在一個團體的生活當中有多種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可以使人精進。寺院里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早課,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我們這裡是四點半,有一些寺院是三點半,夏天可能不覺得怎樣,冬天就非常冷。所以出家人要早起,不能睡懶覺,這對每一位師父都是一個約束。這種約束是通過早課的制度,通過集體課誦的形式形成的,不需要特別地有人去督促。

第二點作用是使我們能夠自利利他。在出家人的生活中,通過做早課晚課,一方面誦經自修,另外一方面也是利他,就是為世界、為眾生祈禱、祈福。現在我們一般不太容易理解,說為別人祈禱,有用嗎?有那種力量存在嗎?在一個比較完整的社會中,總有一些人以宗教的形式在祈禱,比如佛教誦經,念誦咒語。它在無形之中能夠改善人們生活的氛圍,營造另外一種生態。祈禱所念誦的經文和咒語,有其特定的內涵,通過出家人集體的禱告,確實能夠產生超越我們想像的力量。這一點,也有人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去證明。其實既使沒有科學的方法來證明,它也是事實。我們早晚課誦念經就是通過一種聲音,還有每個人的心力,向世界傳播一種波動。這種波動是一種和諧的力量,能給世界帶來吉祥和安寧。

早晚課的誦經祈禱,是讚美,是祈福。這種力量是真實存在的。雖然出家人表面上沒有實際做什麼勞動,但是他早晚的課誦,能給世界,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安寧,帶來吉祥。這是早晚課的第二個作用。

大眾跟隨師父一同上早課

第三個方面就是能夠和其他生命溝通交流。在早晚課誦時,我們念誦佛菩薩的名號,念誦經文咒語。語言是一種信息,它一方面是表意的,另外一方面也通過文化的認同和集體的約定俗成,傳達一種力量。佛教的一句佛號、菩薩聖號、咒語,所蘊含的力量,比「我喜歡你」,「我感謝你」,要大得多。因為在佛教的世界觀里,它的時間比現在人類科學能認知把握的歷史要長。我們念佛念菩薩的名號,它是在整個宇宙,在整個生命存在的範圍跟所有的生命宣告,說阿彌陀佛是我師父,說觀音菩薩是我師父。我是他們的徒弟。這個世界裡不太和諧的、調皮搗蛋的那些生命,馬上恭敬你了,哎,你有什麼事?我們能幫你辦什麼?所以說,念佛號,念菩薩名號,有很大的作用。觀世音菩薩也好,阿彌陀佛也好,他們是在一個遠遠超出於寺院、學校和國度,在一個無限廣闊的生命世界中,普遍受到大家的尊崇,受到大家認同的一種力量。所以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當然注意啊,這是打比方說的,我的解釋是比較通俗的,而且只是從一個層面,當然遠遠不止我說的這個層面,還有其他的層面。

我們在早晚課還要念經,念咒語。咒語是印度梵文,裡面也有很多佛號,菩薩名號,還有很多內容是我們不能理解的。假如說是佛號,菩薩名號,就相當於說佛菩薩是我師父,但那些不是佛菩薩名號的部分相當於是什麼呢?有一些就像宇宙里的一種秘密口令。我們一念,啊,所有的門都向我們敞開了。當然所有的門,最重要的是我們心裡的門,都打開了,這是念咒的作用。

第四個是促進健康的作用。做早晚課,站著念誦,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規矩來進行的。如果方法得當,有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

假如某一天有事忙,沒時間上早晚課,那就應該隨緣做佛事,安心做事情,這樣做佛事就和上課一樣功德。如果那邊忙著等你,你在這裡還急急忙忙上課,兩邊的事都沒有干好,這課有意義嗎?所以說,佛法是非常活潑,隨緣起修的,決不是象你想像的那樣死板,那樣法執,從早到晚扳著一張臉,一點兒笑模樣都沒有,來不及上課就覺得好像不行似的,那不叫佛法,那叫佛獃子。

二、粥有哪十益?

據《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舉出十種食粥之利益,即:

(一)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

(二)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

(三)益壽,補養元氣,壽算增益。

(四)安樂,清凈柔軟,食則安樂。

(五)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

(六)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

(七)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

(八)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

(九)除飢,適充口腹,飢餒頓除。

(十)消渴,喉舌沾潤,乾渴隨消。

三、出坡的起源

出坡,中國佛教特有的名詞,也稱為「普請」。即普遍邀請禪眾勞作的制度。唐代的百丈懷海禪師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規定寺院僧眾,無論職位高低,都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以求生活的自給,凡耕作、收穫、打柴、採茶都實行普請。據說,當年懷海禪師以身作則,帶領僧眾參加勞動。執事僧見他年老,心中不忍,暗中藏了他的農具,請他歇息。懷海一時找不到他的農具,竟然不肯吃飯。

懷海之後,農禪之風盛行禪林,禪宗認為,穿衣吃飯、日常勞動,都是佛法。實行農禪,可使得心境溶為一體,佛法、世法打成一片。在禪宗公案中,有一些就是師徒在採茶、種田中的接引故事。

彌陀寺短期出家學員出坡

佛門中各種法會的簡介

一、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悲濟會」,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的意義解釋如下:

1. [法界]是指諸佛與眾生本性平等,理常一故,通稱法界。

2. [聖凡]是指十法界中的四聖,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天﹑人﹑阿修羅﹑ 地獄﹑餓鬼﹑畜生。

3. [水陸]是指水陸空三界眾生居住受報之處.空中飛行之眾生須依陸地而休息,故包括於陸地而稱水陸。

4. [普度]是指悉皆度化六道眾生,使之解脫飢餓之痛苦。

5. [大齋]是指不限制的給予眾生飲食。

6. [勝會]是法施之意。除布施眾生飲食外,又有誦經持咒之法施,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得法水之滋潤,故名勝會。又[會]者聚集之意,教渡者與被教渡者集會於一堂,飲食與佛法都在一起,故名為會。即是說,藉著啟建水陸法會普度大齋之功德,超度六道中受苦眾生,使之離苦得樂,趣入佛道。

彌陀寺水陸法會,本源法師拈香主法

起源於梁武帝(464年-549年,在位時間約48年)在魏晉南北朝的南朝,梁朝的梁武帝非常崇信佛教。一天夜裡,他夢見一位神僧來訪。這位神僧對他建議說:「六道里的眾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

夢醒以後,梁武帝將自己的夢境告訴朝內的群臣,大臣們面面相覷,沒有人能懂得夢境的含義。這時候,寶志禪師上奏道,夢境必有緣由,勸武帝廣尋群經,以求答案。於是,梁武帝當即令人將各種佛教經典請到法華殿上來,自己親自早晚和寶志禪師一起閱覽。直到幾日後,當閱及「阿難遇面然鬼王」的典故,他倆這才恍然大悟。

典故里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某日,佛陀的侍者阿難在林間宴坐時,忽而遇見一位渾身皮包骨頭、腹大如鼓的鬼王,來到他的面前。阿難問:「你是誰?為什麼來這裡?」鬼王回答說:「我叫面然,特來告訴你:三天之後,你也將墮落餓鬼道,和我一樣痛苦。」阿難焦急地問:「那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這樣的果報呢?」鬼王告訴阿難:「如果你能在明天布施百千個餓鬼及百千個婆羅門仙,各施一斛飲食,並供養佛、法、僧三寶,仗此功德,既可增長壽命,亦可避免此果報。」阿難出定後,內心驚恐不已,急急忙忙向佛陀報告。於是,釋迦佛便教阿難修習《陀羅尼施食法》,使得被加持過的食物成為法供養,這樣既可上供佛、法、僧三寶;又能平等下施餓鬼等眾生。食物經觀想修法後,由少量轉為無邊無量,施食給所有的鬼道眾生,消除眾鬼的惡業痛苦,使他們捨去鬼身,生於天上。阿難也因此獲得救拔,脫離了墮落惡趣的果報。

得此緣由後,梁武帝即與寶志禪師一起以《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施食法為核心,花了將近三年時間製成水陸儀文。儀文製成後,梁武帝首先在宮內設立道場,於佛前不點燈燭,手捧儀文,向佛虔誠發願:「若此水陸儀文能資助六道,廣度有情,符合佛法,願我禮拜後,燈燭不點自明;否則,燈燭晦暗如初。謹啟。」

梁武帝發願之後,便在佛前行禮拜。剛一拜下,殿堂之內,頃刻之間,燈燭自然通明,光耀如晝;再次禮拜,整座宮殿有些晃動,出現安祥信號;三拜完畢,天空居然飄下了香花,示現少見祥瑞。由此,梁武帝信心大進,更加堅定不移。

於是,當時農曆的二月十五日,在今天的鎮江金山寺,舉行了我國佛教歷史上第一次水陸法會年代約在梁天監四年(505),一說在天監七年(508)。梁武帝親臨地席,令著名的僧祐律師宣讀儀文。年代約在梁天監四年(505),一說在天監七年(508)。自是,水陸法會就在國內流傳開來,並發展成為佛教寺院里最為隆重的佛事活動。

梁武帝之後,水陸儀文由於經歷周、隋戰亂而逐漸失傳。直到唐高宗咸亨年間(670-673),長安法海寺的英禪師在夢中得到異人指點,醒後在大覺寺內的一位僧人義濟那裡,得到了梁武帝的水陸儀文原本,遂再興法會于山北寺。從此,水陸法會又得以重新風行海內。

清代高僧儀潤依據祩[zhù]宏之意,詳述水陸法會的作法與規則,撰成《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六卷,成為流傳至今「打水陸」的通用版本,簡稱《水陸儀軌會本》,共四冊。內容包括壇場布置、形象配列、法器供物、法事進行等。

水陸法會分為內壇佛事及外壇佛事,共分七個壇場。內壇是整個法會與四聖六凡交流的樞紐,普同供養法界一切有緣含識神靈,發願度化一切有情,普利冥陽;外壇用於接引修行各種不同法門、根基的修行者。

外壇六個:

大壇:禮拜《梁皇寶懺》十二部,諷誦《藥師經》、《金剛經》六十部、《梵網經心地品》二十四部。並依儀軌施放瑜珈焰口、齋天普佛,放生超度,功德廣大無邊。

法華壇:諷誦《妙法蓮華經》二十四部、《大佛頂首楞嚴經》二

十四部等。

華嚴壇:默誦《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

楞嚴壇:諷誦《楞嚴經》二十四部。

凈土壇:諷誦《阿彌陀經》、念佛、繞佛、拜佛等。

諸經壇:諷誦《佛說無量壽經》二十四部、《觀無量壽佛經》二十四部、《金光明經》二十四部、 《大方廣佛圓覺經》二十四部。

水陸法會內壇

水陸法會上供十方諸佛、聖賢,無遮普施齋食為基礎,救拔諸六道眾生,並廣設壇場,使與會眾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故在法會中所供養、救度的眾生,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集合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二、盂蘭盆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盂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關於盂蘭盆會的緣起,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住舍衛國祇園精舍時,他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以天眼見其亡母生餓鬼道中,因沒有吃的而瘦得皮包骨頭。目犍連為報母親哺育之恩,心中難受極了。他便以缽盛飯給母親送去。可是,母親左手抓缽,右手搶飯,飯還沒有吃進口,就化成了火炭。目犍連悲號涕泣,跑去求教佛陀該怎麼辦。

佛陀對目犍連說:「你母親罪很深結,不是靠你一人內力量所能夠拯救的。你雖然是個孝心感動天地的大孝子,但天神和地祗對此也束手無策。我現在告訴你一個辦法:你必須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這天,以百味飲食、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卧具等放在盆中,虔心供養十方大德僧眾,只有靠他們的威力才可拯救你父母及六親眷屬的苦厄。」目犍連聽後,即按佛陀所說的去辦理。他的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往生天上,享受福樂。

目犍連又問佛陀:「我的母親脫離了苦厄,其他人也能辦得到嗎?」佛陀回答說:「無論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宰相大臣、三公百官、萬民庶人,凡是行慈孝者,只要採取以上辦法,都能使現在的父母無病無痛,亦無苦惱,長命百歲;使亡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邊。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此法,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此後,目犍連四輩弟子,皆歡喜奉行盂蘭盆法。

所以身為佛子,為修孝道,應常念及過去仍未解脫之先祖父母,於盂蘭盆法會中供養法師大德,燃燈供佛作大功德,以報父母之恩乃利樂解脫十方孤魂餓鬼眾生。

彌陀寺盂蘭盆超度法會現場


推薦閱讀:

讀思筆記127:讀《佛像的歷史》隨筆
自己陷入了一個怪圈。 因果既然是真實存在的,有人說佛家的第一因是如來藏,有人說不存在第一因。?
勝鬘夫人贊佛功德(圖文) 中國佛教凈土網
看破紅塵了,想出家,要怎麼做?
攝大乘論總摽綱要分第一

TAG:意義 | 佛教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