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典型的父母

默墾者

經文:路加福音二章41節 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依據福音書之記載,當耶穌十二歲時,他的父母帶他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這個事實,不僅描繪出主耶穌童年時代就對聖殿——天父的家——充滿孺慕之情;同時也刻划出耶穌的父母——約瑟與馬里亞——是如何忠誠地克盡了上帝所託付給他們的天職——教養孩子的責任。

路加福音二章41節說:「每年到逾越節,祂的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這雖是短短的一句話,但它包涵了很豐富且重要的真理:藉此我們更可看出耶穌的父母是一對多麼虔誠且守法的信徒。他們謹遵恪守摩西律法的吩咐,每年當逾越節來臨時,便一齊上耶路撒冷守節。在其他的地方聖經也告訴了我們說:「約瑟是個義人」,馬里亞自己則在伊萊沙伯家中高歌「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可見他們平日在家庭中,就已給了童子耶穌留下了敬虔與公義的榜樣。固然,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有上帝的天賦,即使約瑟和馬里亞沒有留下這些屬靈的榜樣,我們也一定相信上帝仍舊能夠從別方面去啟迪耶穌敬虔愛慕真理的慧心。可是從人方面來說,主耶穌日後在三十多年的生涯中,其有聖潔崇高的操守,到底是默默中受了她父母的精神與人格所感召使然,這是無可諱言的事實。

反觀今日世界上,許多為人義母往往自己不上禮拜堂,卻要兒女去參加主日學;自己不讀經祈禱,卻訓勉兒女必須如此為之;他們自己沒有孝敬年老的雙親,卻希望兒女們能凡事聽從他們的指揮:他們自己沉迷於築方城、打橋牌、抽煙、醉酒、跳舞等嗜好中,卻嚴禁兒女們涉足酒肆花叢……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怎能望其生效?難怪其兒女們會對他們的勸戒充耳不聞,置之不理了。

有一則故事這樣說:有一位父親,一天對他的兒子說:「孩子你看祖父年紀已經那麼老了,既不會做事,又在家中吃閑飯,糟蹋糧食,我看不如把他裝進破簍里,抬到山崖推到谷底去!」孩子說:「好!」他們立即如議而行。事畢,父子準備回家時,孩子忽然靈機一動說:「爸爸!那隻破簍還有用,應該將它帶回去」。父親說:「這隻破東西邪么破了還要來做什麼」兒子說:「因為我和我的兒子還會用得著它。」父親懷疑地問:「幹什麼?」兒子凜然地說:「要用來抬我兒子的祖父。」……父親聽了心愧萬分而默然無語。此正為主耶穌教訓我們的,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太七12)

在一次聚會中,一位著名的夫人起來自述其信主的經驗:昨天晚上,我的小女兒走到我的眼前問我說:「媽媽,你是基督徒嗎?」我回答說:「我不是」。她隨即轉身離去。我聽見她自言自語地說:「即然媽媽不是基督徒,那我也不必做基督徒了。」這句話刺痛了我的心。在那一瞬間我立刻降服自己來歸於基督。諸位朋友,您對這件事作何感想呢?試想身為人之父母者其對子女之影響力是何等之巨大啊!

從積極的方面說,父母的佳言懿行常會深深地印入兒女們的心坎中,使他們終身謹記不忘,甚至畢生奉行不離。正如聖經所說的:「教養孩子使他走當行之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 (箴廿二6)。因此,我們豈可放縱行為,而影響孩子。一個將被執行死刑的大盜,要求准許他有機會在臨死前,能吃母親的奶,吃奶之際,狠心地咬斷母親的乳頭,而恨悔地說:「母親,我會有今日皆你所賜。在我年輕時,你不僅末因我偷別人的東西而責罰我,反而鼓勵我,至今我彌陷彌深,無藥可救。」母親聞罷,無言以對,終愧悔而絕。諸位姊妹,您如何教養孩子?

試想,摩西是如何成為以色列的民族英雄,且名留萬世?難道其為偶然乎?除了耶和華默默中的教訓引導以來,誰能否認其母親之不可磨滅的功勛?若非他的母親從小就告訴他本身的出處,摩西長大後怎會知道以色列人就是他的弟兄?假如不是他母親從小就以敬畏耶和華的事指教他,長大後,他又怎會毅然地捨棄法老宮中的榮華富貴?

再看舊約的塞繆爾,他是怎樣出生?怎樣獻身?豈不是由於他有一位敬虔的慈母哈拿嗎?還有,新約的提摩太之能成為人人敬愛,年少老成的先知,豈不是由於他外祖母與母親心裡先存有無偽的信?(提後一5)。諸如此類的事迹在聖經中是不勝枚舉,不一而足,在在都表明了一位敬虔的長者,對其後輩影響力之大。

有許多為人父母者對子女之教育常只施以書教,而忽略了以身作則這種身教的重要性,致頗難教好兒女,此又可怪誰?其過錯應歸父母乎?子女乎?我們若果以身教為先,言教為輔地來教導子女,其成效必不致令人失望。有位牧師,因教會經濟不裕,信徒離教堂又遠,所以舉凡教會的清掃工作均由自己負責。因此每當聚會前他總是叫子女們輪流地先掃一次。然以孩子們均性喜遊樂,致常因急欲出去遊玩,而將洒掃的工作草率敷衍了之。但這位牧師並未因此而怒責他們,每次總是默不作聲地,拿著掃帚,雞毛彈子親自重新打掃,他這種無言的懲罰,使孩子們心裡很覺難過,且難為情。結果他們慢慢地都接受了他那種無言之身教,以後就再不敢敷衍塞責了。

然而馬里亞與約瑟,不僅在消極方面給孩子留下了好的榜樣,更在積極方面領導耶穌學習敬虔。聖經說,當耶穌十二歲時,便帶祂一同上耶路撒冷,在聖殿中謹守逾越節。今日許多作父母的,自己並非不敬虔或不熱心;在教會中也非不忠誠侍奉,然而卻忽略了家中兒女們的宗教教育,沒有在積極方面帶領兒女們操練敬虔。禮拜天自己上禮拜堂,卻讓兒女們留在家中戲耍胡鬧;自己知道該與屬靈的敬虔的弟兄姊妹交往,卻任由兒女們結識一些自甘墮落的朋友;自己常到禮拜堂中參加各式培靈奮興會,卻從未在家庭中帶領兒女們舉行家庭禮拜。似這種「獨善其身」、「各自修行」的作風,怎不叫兒女們背信,怎不促教會發生後繼無人的「絕嗣」現象,而令人發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嘆息呢?

舊約的亞伯拉罕,不遠千里地為兒子物色一位敬畏上帝的女子為配偶(參看創廿四章);喬舒亞年老時當眾做信仰告白說:「至於我和我的全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廿四15)……,等這些事迹都是激勵我們應多從及極方面來帶領下一代的人學習敬虔,諸位朋友,您會注意及此嗎?

耶穌的父母不只在祂小時候就積極地帶領祂認識上帝,而且對祂亦是關懷備至,疼愛萬分。當他們發現孩子失蹤後,當天便在親友之間尋找,既找不著就立刻折返耶路撒冷,三天中傷心忍耐地到處找耶穌。我們從馬里亞所說的:「我兒,為什麼向我這樣行呢?看呀!父親和我傷心在找 。」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那時約瑟與馬里亞內心是如何地焦急如焚了!他們深知上帝所託負他們照管孩子的責任,更明白「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之真理,他們唯恐有負所託,也擔心無法向上帝交代!因此,時刻將注意力集中於孩子身上。然而,諸位為人父母的朋友,是否有忠於上帝所託負您的責任?您是否有妥善地照料保管上帝所賜您的產業呢?有一位母親素喜談天,有一次一邊和別人談話,一邊喂孩子吃飯,正說得興高彩烈時,把飯喂到孩子的眼睛上了,但她仍蒙然不知,等到孩子哭叫她才發覺,卻又馬虎地用手隨便一揩,而仍舊繼續其談話。然而由於她之粗心,致仍留下一粒飯在孩子眼皮上。這時旁邊一隻大雄雞看見了,便猛撲過來,不但將飯粒吃上,甚至連孩子的眼睛也啄去了……。像這一位粗心的母親,連對孩子肉體的照料都無法忠心,若要她在靈性上作孩子的守望者,其希望豈非更加渺茫嗎?

一個不平凡的母親當是在孩子失敗時安慰他、鼓勵他、關懷他、為他代禱,甚至對孩子永不失望,永不灰心,奧古斯丁的母親即可為吾等良范。當奧古斯丁失敗墮落時,她不但不責怪,不譏諷或毫不關心,相反的,她晝夜恆切地為他祈禱,年年月月永不氣餒:終蒙上帝應允,垂顧而感召了這位失喪的浪子,後來奧古斯丁能成為種學界的一代宗師,豈可忽視其慈母教養的恩惠!諸位朋友,當您看到這裡,是否亦可驕傲地安慰自己說;我也是一位盡忠負責的母親!

父母對子女關懷備至當然對子女日後之成就影響巨大,然而,父母本身若未能和協及相敬如賓,亦能導致兒女日後心理之不健全。從馬里亞對耶穌所說的:「我兒……看呀!禰的父親和我傷心在找禰」一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約瑟與馬里亞兩人的感情是多麼融洽,是多麼同心戮力。當他們找到耶穌時,約瑟雖沒有開口,但馬里亞並沒有忽略他的存在,而是極自然地將約瑟列在前頭,表明平日他對約瑟的尊重,也流露出他們的凡事同心。兩人不但合力地尋找失去的孩子,並不責備,互不推諉,進而合作去做。這種互敬同心的態度,實足為萬世父母所取法,同時這也是在教養孩子能發生功效之必具條件。今日有許多為人父母,每當孩子犯錯,出走了,便動輒毒打:不但不知互相研討方法,在兩人心中均痛苦,傷心時互相安慰,反而互相攻訐,推諉:甚至互不理會,置孩子於不顧,也不試著去找出孩子為何會出走,會犯錯的原因,非等到兒子無藥可救時,不知覺醒。往往許多孩子在性格,生活方面會有乖張離僻,不健全之現象,豈非因無一溫暖,安適之家庭使然?而父母自己的一切更屬重要。巴不得每位朋友,均是孩子心目中之偉人及敬愛的人。

在封建社會中,家庭的倫理觀念是長輩絕對權威,不容後輩們稱存反抗與背逆之行為或語言上之頂撞等情事。以致演成上下兩代之隔絕,互相了解等不愉快之事發生。長輩之想法,做法,後輩無法贊同,而晚輩之苦悶,難處長輩亦難同情,了解。家庭因而搞得烏煙瘴氣,父子見面為路人,母女水火難容,不僅家庭不和協,更無法同心合力地生活在一起。今日社會雖在突飛猛進之中,然而在家庭中仍可看出思想,觀點之分野,身為基督徒的父母誠須對此問題多加思索,以便家庭成為基督化之家庭。屠格涅夫在他的名著「父與子」一書中,說到那位闖入尼古拉家中的上一代的尼扎洛夫,當他嘲弄了尼古拉和他的年老哥哥保羅後,便離去了。只留下上一代的兄弟兩呆在那裡。保羅無限感慨地先開口說:「這就是現在的青年,這就是我們的後代!唉!」屁古拉跟著說:「是的,我們的後代,哥哥,你知道這令我想起了什麼?有一次我同媽爭執著一件事,由於我堅持我的看法,她便大發脾氣,不肯聽我的意見,未了我對她說:「自然你是不能了解我,終歸我們是兩個時代的人。」她當時氣極了;可是我心裡想說:「這有什麼辦法呢?藥丸雖是苦的,但仍不得不吞下去,不是嗎?」。沒料到,曾幾何時現在叫輪到我們了。這怎可怪後代對我們說:「你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吞下你的藥丸吧」……。諸位,你對此作何感想?假如這境遇臨到你時,你將如何應付?

耶穌對祂的雙親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天父)的事為念嗎?」這看似有乖人情的回答,若在我國社會中不被視為悖逆不孝才怪呢?然而約瑟與嘛利亞心裡雖不明白耶穌所說的,卻能默不作聲地接受,只將一切事存放在心裡。這種寬容、忍耐、接受、文靜沉著的修養與態度,這種能不因對兒女們的思想不了解而悖然大怒形於色,實值今日為人父母者深思取法!

諸位朋友,試著去做你們兒女的良師益友吧!你必會覺得養育下一代是多麼有意義而快樂的,雖歷盡辛勞銀苦,亦必會自慰著並不白費。願上帝祝福你。


推薦閱讀:

孩子身上這3個痣不能去,越大越有財,還能旺父母
讓父母幸福的16件小事
旺父母,12生肖中孩子和父母最合的生肖(一)!
第三十五章 父母如何建造堅強的品格
如何回應熊孩子家長質問你你跟小孩子計較什麼?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