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謹: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 光明講壇
主講人:傅謹,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現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戲劇理論、中國現當代戲劇與美學研究,研究對象橫跨美學與戲劇兩個領域,近十年主要研究中國戲劇。
「徽班進京」與京劇的誕生
京劇誕生於北京,承接宋、元以來歷經數百年的中國戲曲一脈,是在中國戲曲發展史的所謂「地方戲時代」出現的許多劇種之一。京劇的出現,是中國文化藝術史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後,「四大徽班」先後進京,是京劇誕生髮展進程中的關鍵。「徽班進京」並不等於京劇誕生,只能說是京劇誕生的契機與前兆。
京劇界的學者們普遍認為,從「徽班進京」到京劇誕生,經過了五六十年的演變,直到1840-1860年之間,徽班的演出在劇目、聲腔、音韻、表演等方面才形成了有異於其他劇種的鮮明特色,世上才有「京劇」,而「京劇」的名稱,則出現得更晚。
在戲曲領域,這一格局的象徵,就是京劇代崑曲而起。崑曲始終是京劇最重要的參照系。京劇誕生之前,滿清宮廷里的戲劇演出只能以崑曲為主。崑曲是典型的文人藝術,它在文學、音樂和表演這三大藝術門類所達到的不菲成就,都足以代表漢族雅文化的藝術巔峰。
京劇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構成一個完整的表演藝術體系。它用扮演的方式,通過戲劇人物音樂化的演唱和程式化的虛擬表演,為觀眾講述一個文學化的戲劇故事。這樣的演出形制從南宋時代就已經基本形成,並且一直具有極強的市場魅力,至今已經有將近千年歷史。
中國戲曲的代表
因此,要總結中國戲曲的表演體系,以崑曲為基礎,比起以京劇為基礎或許更為適宜,而崑曲也比京劇更有資格成為中國戲曲的代表。
如果念及京劇在近現代的廣泛影響,那麼,以京劇為中心探討戲曲表演體系並不是不可以,但是相較京劇內部的各個行當,無論從藝術成就還是風格特徵上看,老生都比旦行更適宜於被遴選為京劇表演藝術的代表。
至於京劇的旦行,梅蘭芳固然是晚近最有影響的表演藝術家,但要說到在戲劇表演方面的較成體系的探討與總結,那麼,程硯秋比起梅蘭芳來,有更多的理性思考,他留下的表演藝術理論更完整,更成體系。
京劇成熟的標誌,是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等老生行「三鼎甲」的出現。在這個時期,京劇擁有了它獨特且成熟的聲腔藝術,那就是以西皮和二簧兩種基本腔調為主體,用「湖廣音,中州韻」為準繩的音樂形式;兼之在劇目和表演兩方面都形成了基本的規範,不僅滿足了一個劇種所需要的所有元素,而且因為在成熟發展過程中,汲取了南北雅俗諸多地方戲劇的養份,在老生、旦、花臉和小生等多個行當內,都形成了多個流派,因此迅速成為影響波及全國、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的大劇種。京劇在戲曲音樂唱腔上的成就,是史無前例的。它不僅有著最豐富的聲腔,而且因為在西皮和二簧中都形成了多種板式,因而極大地豐富了唱腔表情達意和敘述能力,而且還在多個行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方法,給予各個不同的表演藝術家創造了充分展現個人風格的機會。
京劇雖然不像崑曲,經歷文人數百年的精雕細琢;但是,因為誕生髮育在京都,比起其他的地方戲,受到京城內獨一無二的高端觀眾群更大的推動力與更多壓力,促使它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斷走向精緻化,因此才有京劇無與倫比的精美。從程長庚等「三鼎甲」到譚鑫培,是京劇第一個全盛時期,而從譚鑫培到梅蘭芳等「四大名旦」,京劇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市民社會的發育、女性觀眾的增加以及現代傳媒的影響,為這個時代的京劇注入了新的動力與內涵,「四大名旦」幾乎成為譚鑫培之後京劇最響亮的招牌,尤其是梅蘭芳的聲譽,超過了當時中國的任何一位表演藝術家。
梅蘭芳的藝術人生
梅蘭芳出生於1894年,他的藝術生涯始於他的幼年科班時代,8歲開始學藝,1904年他10歲時第一次出台,因為獨具稟賦而聲譽迅速崛起。
1913年他以19歲的低齡、且以一個旦行演員的身份,在他與藝術地位非常高的著名演員王瑤卿同台演出時得到唱「大軸」的機會,在等級森嚴且老生依然是最受敬重的行當的京劇舞台上,實為難得,假如不是由於他的過人天賦以及刻苦鑽研的成就斷無可能。這次特殊的機會緣於該年11月應邀去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這也是他的影響首次及於外埠。
他在上海的演出,尤其是他擔綱第一主演的《穆柯寨》引起強烈反響,使他立刻躋身於京劇名家之列。但是,真正令他在京劇界獲得首屈一指的市場霸主地位的,並不完全是由於他的藝術天賦以及成就,儘管天賦與成就已經使他在京劇界獲得了廣泛認同———至遲到1910年代的中後期,無論是曾經的劇壇霸主譚鑫培,還是當年背著他去學戲的楊小樓,他都已經可以與之同台演出大軸,並且可以在戲單上並列其名以示其地位相埒———真正決定梅蘭芳地位的,是他1914年末第二次上海演出時獲得的空前強烈的反響。
當時,報界票選所謂「伶界大王」時,正在上海並且連續演出了45天的梅蘭芳,最終以22萬多張票當選;然後,在1927年《順天時報》的四大名旦評選中,梅蘭芳又一次因其演出《太真外傳》而榮登四大名旦之列,並且漸漸被人們公認為「四大名旦」之首,由此成為京劇觀眾心目中最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所以,梅蘭芳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媒體英雄。
但他並沒有像絕大多數因媒體包裝而走紅的明星那樣瞬間就被人們忘卻,他的藝術之樹之所以能夠保持長青,是由於他擁有深厚的傳統藝術積澱,他並不是因《一縷麻》、《牢獄鴛鴦》之類的新編劇目獲得觀眾愛戴,而是由於在《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汾河灣》這些傳統戲的表演中,既恪守規矩,又能超越前人。雖因大眾媒體的鼓動,經歷過一段除舊布新的喧囂時光,終因回歸傳統風範而成為一代宗師。1930年,他在國內的藝術影響與市場號召力臻於全盛時,得到張彭春、齊如山等知名學者和銀行家的協助,東渡太平洋赴美國演出,獲得巨大成功。1935年他再度出國赴當時的蘇聯演出,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蘇聯及東歐著名戲劇家的隆重歡迎,再次在歐洲引起巨大轟動。
光明講壇工作室出品
推薦閱讀:
※戲如人生——從洪羊洞說起
※高寵的那桿大槍 京劇,你還舉得起來嗎?
※【戲曲欣賞】京劇經典:666《五侯宴》
※南署塵緣||像音像?什麼鬼!
※大夢三生,正乙祠戲樓的百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