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詩初探

十四行詩初探

十四行詩是一種西方流行的詩歌體裁。與簡短的四行詩或者八行詩相比,十四行詩可以有多種體例的變化,這使得十四行顯得整飭而又不失靈活。因為它存在著多變的形式,更便於詩人自由地表達豐富的思想與內涵。當然與四行詩和八行詩相比,十四行詩歌創作需要更多的寫作技巧。這種技巧是限制,同時也是通向豐富的詩歌礦藏的必由之路。這種情形有些類似於唐詩中絕句與律詩的限制。我想這樣的限制不能單純地看作是一種創作禁錮,而應該看作是實現詩歌目的的一種手段。  對當下來說,十四行詩創作存在著這樣一個重要任務,即如何實現十四行詩中國化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要使十四行詩真正地中國化要解決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十四行詩要有中國氣象與中國格局,這是從詩歌主旨方面來說的;一是要解決好十四行詩的押韻及跨句問題,使之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中國十四行詩公認以馮至先生的創作為著,馮至先生的十四行詩融匯了中國古詩的深沉與睿智、歌德的高度哲理以及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沉思和敏感。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它都體現出當時中國新詩與世界詩歌潮流的交流和滲透,應該說馮至先生對十四行詩歌的卓富成就的探索為十四行詩中國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任何一種形式的詩歌都不可能僅僅因為一個人的探索便能達到高潮,馮至先生畢竟是中國新詩初創時期的詩人,我想還需要新一代詩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勇敢地作出全新的探索。這種探索是建立在否定之否定基礎上的。  我們說作為一位抒情詩人,在馮至先生的十四行詩作中:「從歷史上不朽的人物到無名的村童農婦,從遠方的喬石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飛蟲小草,從個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許多人共同的遭遇,凡是和我的生命深切關連的,對於每件事物我都寫出一首詩……」(馮至《十四行集.序》)。總之,詠人、詠事、詠物的內容都寫到了,唯獨沒有抒發個人情感的內容。對於一個抒情詩人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然而從馮至先生的人生際遇以及他對詩歌的體認來看,卻是不難解釋的。僅就他對詩歌的認識來說,因為當時現代詩歌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詩壇。而現代詩的一個特徵便是要放逐情感。因為現代詩以否定為特徵,對人性的許多積極的一面是有所懷疑的,因此,馮至先生的十四行詩不以熱烈的情緒見長,而以深刻的哲理性而深為讀者所折服。這可以說是一種個人特色與風格。不過我認為其他的詩人在進行十四行詩的創作時不必拘泥於西方現代詩歌理論的束縛與影響。中國古詩以抒情見長,不過中國古詩會以十分高超的技巧來節制情緒的釋放。所以中國古詩雖然熱烈但從來不顯得膚淺、直白,這就是為什麼西方浪漫主義詩歌並不能持久而中國抒情詩歌可以延續幾千年而仍然無法窮盡其魅力仍然能吸引廣大讀者的原因。那麼中國十四行詩歌,我想完全可以借鑒中國古詩的長處而自成一體。  關於十四行詩歌的押韻問題,我認為如果作者善於運用義大利十四行體或者英國十四行詩體進行創作,自然盡可以顯示自己中西合璧的卓越才華。不過中國古詩通行的押韻方式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我認為這種押韻的方式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閱讀習慣,因此,我認為十四行詩如果真的需要押韻的話,也盡可以照搬照套古詩的那一套而不必拘泥於所謂交叉韻和所謂環抱韻。因此,十四行詩的押韻,我想不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跨句的產生,我個人認為這是西方語言文體的必然產物。當詩歌實在無法在一行之內完成一句話的容量之時,跨行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跨行的出現是為了滿足形式整飭的需要。不過對於中國詩歌來說,中文完全可以用一種簡潔精練的語言表達方式來儘可能避免這種現象。跨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並不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我們還是以中國古詩為例,古詩甚至有四個字便成一句的詩,諸如曹操的《嵩里行》,也有五絕、五律和七絕、七律,等等。我想漢語完全可以用一種十分簡潔的方式在規定的一行之內完成一句完整意義的表達。當然,古詩原本運用的就是一種十分精練的語言,現代詩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迄需要我們充分地挖掘漢語的潛在能量。  就目前而言,似乎現代詩歌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對有些詩人來說這是很可悲哀的事情,但對另外的詩人來說則意味著詩歌進入一個新的起點,將會發生新的轉機。十四行詩歌創作也當是如此吧。


推薦閱讀:

《十四行詩》(二三)
十四行詩與中國傳統詩體(轉)
《十四行詩》(一O)
《十四行詩》(三O)

TAG:男性 | 十四行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