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母的意義在詩文中如何體現?
聲母音義關係的體系可見下表:
在口語中,無論是聲母、韻母、聲調都是沒有意義的。平常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是不會考慮聲音的意義的,不會正要說句話,「哎,我用哪個聲母的字兒好?」沒有這麼考慮的,說話就該怎麼說就怎麼說。
但是到了詩文里就不同了。詩文和口語不同,正因為它不同,我們會關注那個不同的地方,那麼那個不同的地方,它的語音的涵義就凸顯出來。
聲母的發音時間很短,它要想在詩詞當中跟日常生活語言的感覺不太一樣,就很難,所以即使在詩詞文賦里,聲母一般也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呢,有的時候還是會有意義的。什麼時候呢?就是當它重複出現的時候。聲母這麼短的時間,要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難,主要的方式也就是重複了。
它一旦重複出現,這個聲母的感覺就會加強。它這個重複出現不是我們今天漢語拼音的這個聲母重複出現,而是說,只要發音部位重複出現,就會引起關注。就是「唇、牙、舌、齒、喉」,這些部位重複出現的時候,你就會有那麼一點點感覺。
我們舉一些例子。比如說:
此生當獨宿 到死誓相尋
唐朝詩人韓偓的一首詩,悼亡詩,他夫人去世了。「此生當獨宿」,這輩子,我就一個人睡了,「到死誓相尋」,死了以後我一定要去找你。這是誓言啊。
「到死誓相尋」,這五個字,它的聲母分別是一個舌音和四個齒音。這就叫咬牙切齒。什麼叫發誓啊,我們中國人怎麼發誓的?你把它的聲母稍微加重一點,就讀出這個感覺來了。
葉嘉瑩先生有一次說,「到」為什麼不改為「至」?「至」才是文言,本來應該用「至」,但是「至」也是齒音,五個齒音,太可怕了。溫柔敦厚,詩之教也。所以用四個齒音,已經到頭了。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和「破」都是什麼音啊?唇音。兩個唇音在一起,你就會注意到這個聲音。但是「不」和「破」我們用今天漢語拼音說的話是兩個不同的聲母,但是沒有關係,發音部位是一樣的。所以稍微讀重一點,這個堅決的感覺就出來了。
這是朱立俠博士後做的「五色對五音」《聲聲慢》。我們用五種顏色來標識「唇、牙、舌、齒、喉」,這麼一看,事情就清楚了。整首詞,什麼顏色的字最多?白色的,就是齒音。
頭一句,你看,全都是白色,只有「覓覓」,什麼音啊?是唇音。「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你沒覺得說完這句腮幫子酸嗎?這就是咬牙切齒。後面還有一大堆齒音。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首詞里蘊涵的憤恨。
一般人只看文字,頭一句就好慘啊,簡直是悲苦無比了。然而,這是李清照啊,李清照是什麼人?看看《夏日絕句》就知道了。所以你要吟誦,要會讀,讀出音韻來,才知道這首詞背後的力量。
(《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
你看後面還有這種聲母集中出現的地方,比如說,「點點滴滴」,「滴滴」還是入聲字呢,這是什麼音?舌音。舌音有明確堅定的感覺。讀一下,「到黃昏,點點滴滴」,什麼意思啊?就是雨從梧桐葉上滴落下來,每一滴,她都聽得清清楚楚,是明確的意思,所以有多麼的寂寞啊,很清楚的。這就是李清照。古代的詩人是用聲音作詩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王伊自己撫琴吟誦的《聲聲慢》。
這首吟誦的調子來自台灣成功大學的李勉教授,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發現了一批古譜,其中主要是詞樂。他打譜之後傳唱下來,其中很多詞牌的調子有相通之處,與江浙民歌調子也相通,應為江浙一帶的詞樂系統。但是音長音高等很多因素也是個人所推測,恐難復原。
我根據這些調子改了一下,用於《聲聲慢》,已經屬於普通話吟誦了。聽這首吟誦,大家可以聽聲母的感覺,還可以聽入聲字的頓了拖的讀法,這種讀法往往用於詞曲的吟誦。聲聲慢,一聲比一聲慢,可這個詞牌卻是入聲韻,只有頓了拖,才會出來那種哽咽之感。
另外還可以聽聽人琴相和的感覺,不過新作的古琴吟誦,在人琴相和方面,比之古譜要寬鬆,使用了少量的伴奏音。古譜是比較嚴格地一字一音一琴聲的,不過實際彈奏時是否嚴格,也是不得而知了。
徐健順《普通話吟誦教程》連載
「聲母的涵義」第一部分
推薦閱讀:
※左輔右弼入十二宮之意義
※普洱茶為什麼要醒茶,醒茶的意義何在?
※社交禮儀的重要意義
※16個血糖關鍵點的意義
※佛教中常說的「菩薩」兩字有何意義
TAG: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