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風雲之伍子胥——一生悲劇的英雄人物

伍子胥,名員,字子胥,出生於公元前559年,春秋時期楚國椒邑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著名軍事家,因其封地在申,又稱申胥。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其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楚國奸臣少傅費無忌在楚平王面前經常詆毀太子,進獻讒言,楚平王聽信了讒言要對太子下手。作為太子老師的伍奢挺身而出,為無罪的太子做辯護。楚平王哪裡聽得進去伍奢的話,就把伍奢囚禁起來作為人質,讓他把自己的二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也招過來,想一起殺死。大兒子伍尚來了,和父親一起被楚平王處死,伍子胥不甘就這樣乖乖聽話受死,就開始了逃亡的慢慢長途。

伍子胥先是投奔了已經逃到宋國的楚國太子建,哪知道宋國內亂,只好又和太子建一起逃亡到鄭國。在鄭國太子建想聯合晉國大夫犯上做亂推翻鄭定公,誰知道走漏了消息,太子建被鄭定公殺害,於是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的兒子逃往吳國。在吳楚邊境,伍子胥被楚兵一直追到江邊,江上有一漁夫把他渡過了江。伍子胥為了報答漁夫的救命之恩,就解下了隨身攜帶的價值百金的寶劍交給漁夫,哪知道漁夫不屑一顧說道:「楚王在到處懸賞捉拿你,賜糧食五萬擔,而且還封爵。我連這些條件都看不上,哪裡會要你區區價值百金的寶劍呢!」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白天躲藏起來,晚上拚命趕路,不久帶的錢也用光了,還疾病纏身,只好一路乞討,最後終於逃到了吳國。

伍子胥逃到吳國,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了吳王僚,恰逢吳楚兩國交兵,伍子胥極力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但是公子光卻說:「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國殺了,他極力勸我們去打楚國,只不過是想報私仇,根本就不是為我們吳國考慮,不能聽伍子胥的話。」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異心想當吳王,於是就向公子光進獻了一個著名的刺客專諸。公子光趁吳國伐楚,國內空虛期間,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即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後,就封伍子胥為行人,和他商議國家大事。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孫武率兵攻入了楚國都城郢,此時的楚平王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楚昭王出逃到隨地。伍子胥沒辦法只好找到了楚平王的墳墓,把他的屍體挖出來,連續鞭打了三百下才肯罷休,這就是著名的「鞭屍」的來歷。伍子胥報了殺父殺兄之仇,了卻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隨後就盡心儘力輔佐吳王闔閭,吳國日漸強大,雄霸一方。公元前496年,吳越兩國交戰,吳王被箭射中而死,死前封伍子胥為相國公,讓他輔助夫差,勿忘殺父之仇。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越國大臣文種和范蠡賄賂了吳國太宰伯嚭,讓他向吳王夫差進言,越國願意做吳國的附屬國,懇求不要滅了越國。伍子胥進諫說:「大王應該一舉滅了越國,勾踐這個人能忍辱負重,如果現在不殺他,日後肯定有大患。」夫差聽不進去伍子胥的進諫,就和越國議和了。

公元前489年,吳王聽說齊景公去世,就想趁機伐齊,逐鹿中原。伍子胥又勸諫吳王不要千里迢迢的攻打齊國,現在的心腹大患是越國。吳王不聽,伐齊,結果還真打勝了,吳王夫差更加驕傲自滿,再加上伯嚭在吳王面前誣陷伍子胥有謀反的意圖,於是吳王就越來越疏遠了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伍子胥仰天長嘆:「我死之後,一定要挖出我的眼睛,掛在東門上,我要看著越國滅掉吳國。」吳王夫差憤怒,五月初五那天就把伍子胥的屍體裝進「鴟夷」扔進了錢塘江中,讓他永遠也浮不上水面,作為對伍子胥臨終遺言的報復。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吳王夫差羞於見到陰間的伍子胥,蒙著雙眼自殺而死。據說伍子胥被投江這天正好是五月五號,吳國百姓都覺得伍子胥死的很冤,所以吳國的風俗,端午節最早是紀念伍子胥的,而不是屈原。


推薦閱讀:

狄仁傑之神都風雲
![近代風雲]第三隻眼睛圍觀中國境內之日俄戰爭
齊魯風雲—危山漢墓疑雲
美國黑手黨百年風雲
憶邵逸夫傳奇一生:十里洋場少年怎叱吒影視風雲

TAG:人物 | 悲劇 | 英雄 | 一生 | 春秋戰國 | 風雲 | 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