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大書法家寫茶葉
1,《一夜帖》北宋·蘇軾
北宋文人陳慥,字季常,與蘇軾友善,兩人書信來往甚頻,《一夜帖》即為其中之一。《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牘》。《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其文曰: 「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說與,才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紙本,行書,縱27.6厘米,橫45.2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2,《新歲展慶帖》北宋·蘇軾
該帖亦稱《新歲未獲展慶帖》,是蘇東坡寫給好友陳(季常)的一通手札。共十九行,247字。《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摹刻,《墨緣匯觀》著錄,該貼用筆精良,章法上也多過人之處,正如岳珂所評: 「如繁星麗天,照映千古」。據其內容來說,該帖不僅是蘇軾書跡中的一件傑作,也是茶文化的一件珍貴資料。
紙本,行書,縱34.4厘米,橫48.69厘米,現故宮博物院收藏。
3,《啜茶帖》北宋·蘇軾
《啜茶帖》,也稱《致道源帖》,是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寫給道源的一則便札,22字,縱分4行。《墨緣匯觀》、《三希堂法帖》著錄。其書用墨豐贍而骨力洞達,所謂「無意於嘉而嘉」於此可見一斑。
紙本,縱23.4厘米,橫18.1厘米,現藏故宮博物院。
4,《奉同公擇尚書詠茶碾煎啜三首》
北宋·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舉進士。宋代著名書法家,「宋四家」 之一。該作是其所書自作詩,建中靖國元年(1101)八月書寫。
5,《苕溪詩帖》北宋·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等。世居太原(今屬山西)遷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於潤州(今江蘇鎮江)。曾任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又因嗜古物如命,不拘小節,世有「米顛」之稱。《苕溪詩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詩中記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熱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斷,一次,米芾身體不適,便以茶代酒,事後作了這首詩。作品如下:
6,《道林帖》北宋·米芾
米芾自書詩帖,詩曰: 「樓閣明丹堊,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擁帚,茶細旋探檐。」詩中描寫的是:在鬱鬱蔥蔥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見客人到來,便「擁帚」、置茗相迎接。「擁帚」亦稱「擁慧」,掃地之意。古人迎候尊貴,惟恐塵埃觸及客人,常擁帚以示敬意。「茶細旋探檐」,意為從屋檐上掛著的茶籠中取出細美的茶葉。「探檐」一詞,生動地表現了寺院僧人以茶請客的同時,也記錄了宋代茶葉貯存的特定方式:
7,《精茶帖》北宋·蔡襄
《精茶帖》也稱《暑熱帖》、《致公謹帖》,藏於故宮博物院,該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
8,《思詠帖》北宋·蔡襄
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發,應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職。途經杭州,約逗留兩個月後,於1051年初夏,繼續北上汴京。臨行之際,他給邂逅錢塘的好友馮京(當世)留了一封手札,這就是《思詠帖》。信札全文如下:「襄得足下書,極思詠之懷。在杭留兩月,今方得出關,歷賞劇醉,不可勝計,亦一春之盛事也…」
《思詠帖》書體屬草書,共十行,字字獨立而筆意暗連,用筆虛靈生動,精妙雅妍。通篇雖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蘊含的風流倜儻的人物形象,及其遊戲茗事的清韻,則真是呼之欲出,裊裊不絕。
推薦閱讀:
※法家思想統治之下的幾種人
※勵志劇《王羲之》開機:20多位書法家客串
※為什麼法家會成為東方極權主義思想的源頭?
※先秦諸子的政治態度:法家為何心甘情願依附王權